马克思“社会关系”概念研究

发布时间:2021-03-16 10:34
  “社会关系”是马克思哲学中最为常见的概念之一,然而它恰恰也是一个缺乏专门深入系统探讨的概念。实际上,这一概念在马克思哲学的形成、运用、发展乃至马克思所实现的哲学变革中具有关键作用,处于核心的地位。同时,这一概念蕴含的思想对克服现代性困境也具有重要的启示和指导意义。为此,对马克思“社会关系”概念进行全面深入地研究极为必要。马克思大学毕业时持有唯心主义的世界观,物质利益关系问题使他的这一世界观发生了动摇,促使他转向唯物主义,从而为其建立唯物史观提供了最基本的前提。在将物质生活关系总体化为“社会关系”之后,马克思明确从“社会关系”出发看待人的解放的问题。马克思初拟的新世界观轮廓中,“社会关系”被作为核心目标,而“实践”则是实现这一目标的现实武器,对马克思来说,“改变世界”就是改变现实的社会关系。在全面表达新世界观——唯物史观时,马克思划分出了决定一切社会关系的生产关系,这使得其“社会关系”概念最终确立。在确立“社会关系”概念的过程中建立新世界观,表明“社会关系”是马克思新世界观的核心概念。在马克思看来,改变社会关系的切入点是生产关系,为此需要从科学角度证明现存生产关系历史的、暂时的性质,以为... 

【文章来源】:吉林大学吉林省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214 页

【学位级别】:博士

【文章目录】:
中文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研究现状
    二、研究本论题的意义
    三、本文主要研究方法
    四、本文基本结构和思路
第1章 “社会关系”:马克思哲学的核心概念
    1.1 “社会关系”在马克思建立新世界观过程中的核心作用和地位
        1.1.1 “社会关系”概念确立前马克思的思想历程
        1.1.2 “社会关系”概念的确立
        1.1.3 “社会关系”概念的确立与马克思新世界观的建立
    1.2 “社会关系”在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批判中的核心作用和地位
        1.2.1 《哲学的贫困》中的“社会关系”概念
        1.2.2 《1857-1858年经济学手稿》中的“社会关系”概念
        1.2.3 《资本论》中的“社会关系”概念
        1.2.4 小结
    1.3 “社会关系”在马克思创立科学社会主义过程中的核心作用和地位
        1.3.1 从“社会关系”出发奠定社会主义的哲学基础
        1.3.2 立足“社会关系”概念批判以往社会主义学说
        1.3.3 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与马克思的“社会关系”概念
第2章 马克思“社会关系”概念的内涵
    2.1 马克思对黑格尔“社会关系”概念的批判
        2.1.1 黑格尔对社会关系的抽象表达
        2.1.2 黑格尔“社会关系”概念的实质内涵
        2.1.3 马克思对黑格尔“社会关系”概念的批判
    2.2 马克思对费尔巴哈“社会关系”概念的批判
        2.2.1 费尔巴哈对社会关系的论述
        2.2.2 费尔巴哈“社会关系”概念的实质内涵
        2.2.3 马克思对费尔巴哈“社会关系”概念的批判
    2.3 马克思“社会关系”概念的内涵
        2.3.1 社会关系在生产实践中形成
        2.3.2 客观“物质性”与“历史性”的内在统一:“社会关系”的根本性质
        2.3.3 社会关系是“人与人在生产实践中形成的物质的历史的关系”
第3章 马克思“社会关系”概念的哲学意义
    3.1 马克思“社会关系”概念与人的理解的变革
        3.1.1 传统形而上学对人的理解
        3.1.2 “社会关系”概念与传统形而上学人的本质观的抽象性
        3.1.3 马克思“社会关系”概念与人的理解的变革
    3.2 马克思“社会关系”概念与哲学自我理解的变革
        3.2.1 传统形而上学对哲学的自我理解
        3.2.2 “社会关系”概念与马克思对传统形而上学哲学观的批判
        3.2.3 马克思“社会关系”概念与哲学自我理解的变革
    3.3 马克思“社会关系”概念与历史观的变革
        3.3.1 传统形而上学对历史的理解
        3.3.2 “社会关系”概念与马克思对传统形而上学历史观的批判
        3.3.3 马克思“社会关系”概念与历史观的变革
第4章 马克思“社会关系”概念对克服现代性困境的启示
    4.1 马克思“社会关系”概念与现代性困境的超越
        4.1.1 个体的“实体化”与现代性困境
        4.1.2 马克思“社会关系”概念对个体“实体化”倾向的超越
        4.1.3 马克思“社会关系”概念与“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自觉
    4.2 马克思“社会关系”概念与生态危机的化解
        4.2.1 生态危机的根源:人对自然的控制归根结底是人对人的控制
        4.2.2 马克思“社会关系”概念与人对人的控制欲望的消除
        4.2.3 马克思“社会关系”概念与生态危机的化解
    4.3 马克思“社会关系”概念与拜物教批判
        4.3.1 拜物教与现代社会
        4.3.2 拜物教的本质:物化社会关系的错认
        4.3.3 马克思“社会关系”概念与拜物教现象的扬弃
结论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及在学期间所取得的科研成果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现代性学科建制的突破与马克思哲学的存在方式[J]. 贺来.  天津社会科学. 2017(06)
[2]马克思政治经济学的社会关系分析基础及其当代意义——纪念《资本论》发表150周年[J]. 赵春玲.  政治经济学评论. 2017(06)
[3]疑义澄清:“人的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探微[J]. 徐瑾.  马克思主义与现实. 2017(04)
[4]重建个体性:个体的“自反性”与人的“自由个性”[J]. 贺来.  探索与争鸣. 2017(05)
[5]《资本论》如何证明了唯物史观[J]. 白刚.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7(03)
[6]有机马克思主义生态自然观的理论基础——兼论马克思与怀特海自然观的异同[J]. 李猛.  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7(01)
[7]资本、资本逻辑与资本拜物教——兼论《资本论》研究的逻辑主线[J]. 付文军.  当代经济研究. 2016(02)
[8]马克思与罗尔斯顿生态观:比较及启示[J]. 郭强,相雅芳.  理论探索. 2015(04)
[9]“关系理性”与真实的“共同体”[J]. 贺来.  中国社会科学. 2015(06)
[10]拜物教之“物”的分析[J]. 张有奎.  现代哲学. 2015(03)

博士论文
[1]社会关系的逻辑[D]. 高云涌.吉林大学 2006
[2]社会关系维度的哲学沉思[D]. 孙强.复旦大学 2004
[3]马克思社会关系理论及其当代意义[D]. 周志山.复旦大学 2003



本文编号:308590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rwkxbs/308590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f7e1f***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