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殿版《御制耕织图》研究

发布时间:2021-03-21 04:11
  “男耕女织”即是儒家对太平社会的构想,又是普通百姓对美好生活的憧憬。在以农为本的古代中国,男耕女织不仅代表着满足人民基本的衣食所需,也关系着国家的存亡与安危。楼璹首创的《耕织图》在历史上掀起了第一次对农业图像表现的高潮,而清代康熙年间《御制耕织图》的出现则掀起了历史上第二次对农业图像表现的高潮,从绘本到刻本、从石刻到瓷器装饰、从农书到日常用品,清代《御制耕织图》传播范围之广、图像演变之多是史无前例的。尤其是作为历史上第一次由宫廷刊印,表现农业生产的版画作品对中国版画的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本文围绕清殿本《御制耕织图》展开研究,全文共六个章节,第一章主要描述了本文研究的思路,论文的选题背景,研究意义、研究目的、研究现状、方法及可能创新之处。第二章以南宋楼璹《耕织图》为界线,梳理了从战国到南宋前出现的农业图像以及南宋到晚明之间以楼图为参照,出现的各版本《耕织图》的之间的图像演变演变及艺术特点;第三章针对众多学者指出《御制耕织图》在农业生产环节、农具中出现的种种不符合农业生产实践的问题,从图像的视觉感受与清代统治者的政治意图两个方面进行了重新解读,由此解释了焦图中的种种问题的合理之处;第四章和... 

【文章来源】:西安美术学院陕西省

【文章页数】:141 页

【学位级别】:博士

【部分图文】:

清殿版《御制耕织图》研究


元程棨碌碡

图册,楼阁,清焦,演示图


秉贞《山水楼阁图册》 清 焦秉贞《山水楼阁图册》之一·西洋“焦点透视法4-9 焦秉贞《御制耕织图》 “焦点透视法”演示图物的整体安排上,不同于传统中国画按人物身份高低来决定比例的习空间的布局,以近大远小的西方透视法则,表现了透视准确、比例严物与各种劳动用具,构筑了一种具有纵深感的真实空间。尤其是焦秉耕织图》中的人物位置做出调整来强调这种真实的空间感,如在“灌,楼图系统的《耕织图》(4-10)都表现了近景四人正在踩龙骨车灌

演示图


焦秉贞《山水楼阁图册》之一·西洋“焦点透视法”演示图4-9 焦秉贞《御制耕织图》 “焦点透视法”演示图在人物的整体安排上,不同于传统中国画按人物身份高低来决定比例的习惯,而是按照整个空间的布局,以近大远小的西方透视法则,表现了透视准确、比例严谨、形象逼真的人物与各种劳动用具,构筑了一种具有纵深感的真实空间。尤其是焦秉贞会对楼璹系统《耕织图》中的人物位置做出调整来强调这种真实的空间感,如在“灌溉”这一幅作品中,楼图系统的《耕织图》(4-10)都表现了近景四人正在踩龙骨车灌溉,远处有一人用桔槔提水灌溉的场面,而在焦图(4-11)中则把远处用桔槔提水的人物放在了近景,将正在踩水车的四个人放在了远处。这种调整很多学者指出其原因是“宋 、元时期南方灌溉稻田使用的工具是以龙骨车为主,桔槔为辅,清代焦秉贞摹本中的灌溉图则是以桔槔灌溉为主,龙骨车为辅,描绘了当时北方灌田的实际情景 。”161仅仅从前后关系来判断焦秉贞这样表现的原因,是为了体现南北方的灌溉差异,我认为是不够准确的,如果从绘画透视的角度来解释这种调整就很容易理解,龙骨车也叫翻车是一种机械提水工具,如图(4-12),从体量上看比较大,而且需要一定的地势落差,在楼图系统的《耕织图》中都可以看到近景处龙骨车底端在水中,上部搭在较高的田埂上,从农业的角度来说较为清晰的展现了龙骨车作为水利灌溉工具的形态和操作方法,但是从视觉角度来说近处较大体量的龙骨车遮挡了远处的视线,散点透视法可以豪不受影响的用位置高低来表现远近关系,但是如果用焦点透视的方法来处理程棨( 4-10 a)和宋宗鲁161《清代耕织图探考》.王潮生.《清史研究》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晚明“才子佳人”戏曲版画插图中的视觉传播[J]. 解丹.  美术学报. 2014(05)
[2]农神崇拜与社会信仰:以明清时期的八蜡庙为对象的历史考察[J]. 刘宇,郑民德.  农业考古. 2014(01)
[3]由守雅持正到雅俗相济——文徵明诗画融通过程中的文艺“俗”化路径[J]. 程日同.  河北学刊. 2013(06)
[4]“桑林乐舞图”来源疏证与形态寓意分析[J]. 向春香,陶红,向仲怀.  蚕业科学. 2013(02)
[5]从南怀仁到马国贤:康熙宫廷西洋版画之演变[J]. 刘潞.  故宫学刊. 2013(01)
[6]明暗法、透视法对明清插图的影响[J]. 温巍山.  新美术. 2012(05)
[7]《耕织图》的尴尬[J]. 张家荣.  中华文化画报. 2011(09)
[8]国家博物馆藏南宋《耕织图》及历史上相关主题的绘画[J]. 杨旸.  中国美术馆. 2011(05)
[9]论传统社会的母子关系及母教问题[J]. 黄永佳.  江汉论坛. 2011(01)
[10]清代瓷器上的耕织图[J]. 卢侃.  收藏. 2010(12)

博士论文
[1]汉魏六朝画像砖研究[D]. 刘雯.山东大学 2014
[2]儒家教化思想研究[D]. 刘华荣.兰州大学 2014
[3]中国古代教化思想及方式研究[D]. 王司瑜.黑龙江大学 2013
[4]元代和清代汉族政策比较研究[D]. 孙淑秋.中央民族大学 2012
[5]清朝前期帝王道统形象的建立[D]. 刘方玲.南开大学 2010
[6]传教士影响下明清人物画风之嬗变[D]. 张见.中国艺术研究院 2008
[7]理性的图像[D]. 沈克.南京师范大学 2004
[8]后稷传说与稷祀文化研究[D]. 曹书杰.东北师范大学 2003

硕士论文
[1]明代万历教化木刻版画插图研究[D]. 邹海艳.西南大学 2014
[2]《戏婴图》与《货郎图》艺术表现形式之异同[D]. 白海媛.云南艺术学院 2013
[3]元明清婴戏图艺术研究[D]. 张海燕.福建师范大学 2013
[4]中国古代《蚕织图》的文化传播要素分析[D]. 向春香.西南大学 2013
[5]明清政治文化与内府刻书[D]. 罗志.陕西师范大学 2012
[6]楼璹《耕织图》流传考述[D]. 胡俊杰.南京师范大学 2011
[7]《耕织图》的发展及影响研究[D]. 程玉艳.南京农业大学 2009
[8]中国明代室内软装饰初探[D]. 薛野.苏州大学 2007
[9]时中观念下的中国传统庭院空间[D]. 焦洋.哈尔滨工业大学 2007
[10]宋代官服述论[D]. 古长生.东北师范大学 2007



本文编号:309229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rwkxbs/309229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5b03e***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