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共享工程”可持续发展研究
本文关键词:“文化共享工程”可持续发展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以下简称“文化共享工程”)是中国历史上最大的一项文化惠民项目,旨在利用现代先进的技术手段,将中华优秀文化资源传递到全国的每个角落,重点解决偏远地区广大群众看书难、看电影难的问题,缩小城乡之间、人与人之间在移动互联网时代存在的“信息鸿沟”。文化共享工程实施至今已跨越12年,然公众对于文化共享工程的认识却存在严重不足,此外,文化共享工程的实施过程是怎样的?效果如何?其在建设过程中存在的症结有哪些?其如何才能持续发展下去?本研究通过海量的文献材料系统分析、网上资源统计分析、访谈等方法对文化共享工程进行研究以期解决上述问题,进而实现文化共享工程广泛服务民众的目标。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研究从以下八个方面入手:(1)采用深度阅读并按照关键词、主题进行归类的方法对国内外374篇相关文献进行研究分析;(2)通过对文化共享工程241期工作简报、4000余条主要新闻材料、国家历年来关于文化建设方面的政策文件、山东省十余个市县服务点和国家中心部分工作人员访谈资料的分析,对文化共享工程实施过程进行梳理与分析;(3)采用统计、比较分析的方法,通过对国家数字文化网、31个省级分中心文化共享工程网站资源、中国国民休闲小康指数、中国互联网发展报告、中国广播电视统计年鉴、中国文化文物统计年鉴等数据资料的挖掘分析文化共享工程的实施效果;(4)以“心声·音频馆”与“上图讲座”两种资源的网上收听次数/观看次数为数据基础,分析公众对这两类资源的偏好程度;(5)在前面几项研究的基础上,结合访谈,分析文化共享工程建设影响因素;(6)对国外相似项目进行分析;(7)进行文化共享工程可持续发展战略设计;(8)构建文化共享工程评估指标体系。 经过对以上内容的研究与分析,本研究主要得出如下结论: (1)我国关于文化共享工程的研究主要集中在8个方面,分别是立足国家层面与基层的整体性研究,立足省级视角、市县视角、农村视角的实践研究,针对技术、培训、绩效评估、资源建设、版权问题等的专题研究。 (2)文化共享工程的建设过程依据“建设”与“应用”的比重分为初步探索、普遍发展、巩固提升三个阶段;文化共享工程相关利益群体主要由提供决策与保障群体、实施监管群体、合作参与群体、用户群体构成;文化共享工程服务基层的方式主要通过两条支路完成。 (3)文化共享工程的实施效果体现在三个层面,宏观层面表现为对消弭社会信息鸿沟的贡献,中观层面表现为对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贡献,微观层面主要变现为对国家公共数字资源的充实与对国民生活质量提升的贡献。 (4)文化共享工程建设影响因素主要包含制度、资源建设、队伍建设等三个维度。 (5)本研究针对文化共享工程建设影响因素,结合相关理论与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要求,借鉴国外相似项目,对文化共享工程可持续发展做出如下战略设计:一是资源设计达到标准统一,二是通过制定完善的制度体系使制度设计达到系统全面;三是充分利用新技术的发展开发适应的技术平台,以及搭建多元的、人性的、环保的服务终端;四是通过多元的文化教育活动与多举措的文化共享工程宣传推广进行服务设计,实现“服务到人”的目标。 (6)在文化共享工程顶层设计与已有评估指标体系的基础上,构建了包含建设、利用、效果三个一级指标的文化共享工程评估指标体系。 本研究的主要创新在于:第一,国内首次对文化共享工程进行较为系统的总结与分析,有关见解对文化共享工程的发展具有较大的参考借鉴价值;第二,论文采用“四象限图”分析公众对文化共享工程文化信息资源的偏好程度,对相关研究具有借鉴意义。
【关键词】:文化共享工程 文化信息鸿沟 评估体系 顶层设计 可持续发展
【学位授予单位】:南开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G249.2
【目录】:
- 摘要5-7
- Abstract7-10
- 目录10-15
- 附图清单15-17
- 附表清单17-19
- 第一章 绪论19-41
- 第一节 研究背景与问题提出19-25
- 一、研究背景19-24
- 二、问题设定24-25
- 第二节 研究目的与研究意义25-29
- 一、研究目的25-26
- 二、研究意义26-29
- 第三节 主要概念界定29-36
- 一、数字鸿沟30-32
- 二、文化信息资源32-33
- 三、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33-34
- 四、可持续发展34-36
- 第四节 研究设计36-40
- 一、研究方法36-37
- 二、研究内容与思路37-40
- 第五节 研究创新点40-41
- 第二章 研究相关理论与文献回顾41-83
- 第一节 研究相关理论41-66
- 一、知识沟理论41-44
- 二、文化权利44-47
- 三、文化传播47-52
- 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52-58
- 五、公共物品理论58-63
- 六、贫困文化理论63-66
- 第二节 我国文化共享工程研究文献回顾66-83
- 一、文化共享工程研究文献的内容分析68-81
- 二、文化共享工程研究文献的评价分析81-83
- 第三章 实施文化共享工程的背景分析83-102
- 第一节 文化共享工程实施的背景83-88
- 一、全球信息化给文化建设带来挑战83-86
- 二、国家对文化建设日益重视86-88
- 第二节 实施文化共享工程的缘由88-102
- 一、提高国民生活质量的需要88-92
- 二、新农村建设的需要92-98
- 三、弘扬中国优秀文化的需要98-102
- 第四章 文化共享工程实施过程102-157
- 第一节 初步探索阶段:十五时期103-110
- 一、建立试点103-104
- 二、启动应用104-106
- 三、全国推广106-109
- 四、初步探索阶段工程建设小结109-110
- 第二节 普遍发展阶段:十一五时期110-133
- 一、开展文化共享工程试点工作111-112
- 二、与相关项目合作共建112-120
- 三、文化共享工程“进村入户”120-121
- 四、县级数字图书馆推广计划121-122
- 五、普遍发展阶段工程建设小结122-133
- 第三节 巩固提升阶段:十二五时期133-149
- 一、继续推进服务网络的全覆盖134-139
- 二、服务新思路:拓展与深化139-144
- 三、统筹数字资源建设144-146
- 四、打造技术支撑平台146-148
- 五、巩固提升阶段工程建设小结148-149
- 第四节 对文化共享工程建设过程的系统分析149-157
- 一、建设流程149-151
- 二、国家政策影响及作用151-153
- 三、相关利益群体分析153-154
- 四、资源构成分析154-155
- 五、服务方式分析155-157
- 第五章 文化共享工程建设效果与分析157-199
- 第一节 宏观层面:消弭社会信息鸿沟157-161
- 一、计算机设备增加助力“信息鸿沟”的消弭158-160
- 二、计算机技能培训助力“信息鸿沟”的消弭160-161
- 第二节 中观层面:促进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161-169
- 一、推动公共图书馆的现代化发展162-169
- 二、促进覆盖全社会的公共文化服务网络的层级建设169
- 第三节 微观层面:充实文化资源,提升国民生活质量169-183
- 一、充实国家公共数字文化资源169-179
- 二、助力国民生活质量的提高179-183
- 第四节 公众对文化共享工程数字文化资源的偏好分析183-199
- 一、以“心声·音频馆”为例184-191
- 二、以“上图讲座”为例191-199
- 第六章 文化共享工程可持续发展战略设计199-259
- 第一节 文化共享工程可持续发展影响因素200-212
- 一、从文献梳理中发现问题200-205
- 二、从建设过程与效果中分析问题205-208
- 三、从访谈资料中挖掘问题208-211
- 四、影响因素的确定211-212
- 第二节 国外相似项目介绍及分析212-227
- 一、美国:“美国记忆”(American Memory)212-217
- 二、韩国:“信息网络村”(Information Network Village,INVIL)217-219
- 三、南非:“数字之门”(Digital Doorway)219-222
- 四、印度:“墙上之窗——学习站”(HiWEL-Learning Stations)222-223
- 五、日本:“无处不在网络计划”(U-Japan)223-225
- 六、英国:“文化在线”(Culture on Line)225-227
- 第三节 文化共享工程可持续发展顶层设计227-247
- 一、设计导向: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构建227-229
- 二、设计主题:突出“标准、规范、反馈、社会化”229-230
- 三、资源设计:标准统一230-236
- 四、制度设计:系统全面236-241
- 五、技术设计:拓展利用241-244
- 六、服务设计:进村入户到人244-247
- 第四节 文化共享工程未来发展实践指导247-252
- 一、指导原则:依据顶层设计与相关建设规划247-248
- 二、以技术支撑平台为基础,构建层级分布式互联网网站群248
- 三、以“服务年”为契机,实现数字文化活动的品牌化建设248-250
- 四、以少数民族文化资源的数字化建设为重点,完善资源基础库250-251
- 五、以人才建设为中心,推动全民信息素养教育与工作队伍培训251-252
- 第五节 构建文化共享工程效果评估指标体系252-259
- 第七章 研究结论与展望259-265
- 第一节 研究结论259-262
- 第二节 研究不足262-263
- 第三节 研究展望263-265
- 附录A 文化共享工程建设问题汇总——96篇研究文献梳理265-269
- 附录B 国家数字文化网——专题资源库269-293
- 附录C 心声·音频馆资源293-331
- 附录D 上海图书馆讲座回顾(2002年-2013年)331-359
- 参考文献359-386
- 致谢386-388
- 个人简历 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388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富平;全国文化信息共享工程资源建设与图书馆数字资源建设[J];国家图书馆学刊;2003年04期
2 梁照月;何淼;陈伟;;陕西省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实施现状调研及发展对策思考[J];国家图书馆学刊;2009年04期
3 于良芝;;公共图书馆存在的理由:来自图书馆使命的注解[J];图书与情报;2007年01期
4 张永环;;共享工程资源价值的实现方式[J];图书与情报;2007年03期
5 崔建飞;;共享工程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中的地位和特点[J];图书与情报;2007年05期
6 吴建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资源整合之我见[J];图书与情报;2008年01期
7 赵保颖;;数字图书馆应用规范在共享工程资源建设中的实践[J];图书与情报;2008年06期
8 于凤杰;;西部基层图书馆“共享工程”建设研究[J];图书与情报;2010年05期
9 潘丽敏;;吴江市整合农村信息服务资源的探索与展望[J];图书与情报;2011年03期
10 吴丽杰;;共享工程广电模式的优势及其发展策略——以共享工程辽宁平台建设为例[J];图书与情报;2011年05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刘林;高新技术产业可持续发展模式研究[D];哈尔滨理工大学;2009年
2 李潇;我国区域数字鸿沟影响因素测度及政策建议[D];北京邮电大学;2010年
本文关键词:“文化共享工程”可持续发展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1304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rwkxbs/31304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