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我威胁刺激的注意加工

发布时间:2021-05-23 02:11
  威胁通常是激发个体紧张、焦虑、恐惧、被伤害感等负性情绪的社会性刺激,威胁感是个体产生各种反应的内部动力。自我威胁(self-threat)是指当个体的良好形象被质疑、反驳、责难、嘲弄、挑战或处于危险之境时产生对自我概念的威胁。从早期行为科学研究开始,许多认知、情绪和行为现象都被认为是人类抵御各种“威胁”以保护自我的努力。从弗洛伊德早期的观点即自我协调本我与超我的能力到现代社会心理学家试图理解自我威胁对人们情绪、自我形象和社会互动的影响,许多研究者都认为对自我的威胁在很多方面影响了人们的行为。已有研究发现,自我概念威胁启动激发个体寻求社会联系,更谨慎于目标任务,对负性特质词反应更慢,并且会抑制自我面孔识别优势。然而,前人研究多使用问卷调查和社会计量等方法从认知层面收集自我概念受威胁之后个体的行为、态度等指标,引发自我威胁感的启动刺激如负性人格语词、导师面孔等缺乏自我唯一性,并且少有对自我威胁刺激注意加工特点的系统研究。针对上述问题,本研究以自我扭曲面孔为刺激材料,引发个体的自我威胁感,从注意的空间维度和时间间隔两个方面,结合人际情境与工作记忆任务两种调节,系统研究自我威胁刺激的注意加工特... 

【文章来源】:上海师范大学上海市

【文章页数】:114 页

【学位级别】:博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文献综述
    1.1 自我威胁刺激对个体适应的影响
        1.1.1 威胁性刺激的定义
        1.1.2 自我威胁刺激的定义
        1.1.3 自我受威胁后个体的自我认知适应性反应
    1.2 自我相关刺激的注意加工优势
        1.2.1 自我面孔是最显著的自我标识
        1.2.2 自我面孔识别的注意加工优势
    1.3 对威胁性刺激的注意偏向
        1.3.1 威胁性刺激对返回抑制的影响
        1.3.2 点探测任务揭示对威胁性刺激的注意解除困难
        1.3.3 威胁性刺激对注意瞬脱效应的影响
        1.3.4 工作记忆负荷对威胁性刺激注意加工的影响
    1.4 存在的问题
        1.4.1 少有探讨对自我威胁刺激注意加工的研究
        1.4.2 自我威胁刺激缺乏自我唯一性
第2章 问题提出与研究方案
    2.1 问题提出
        2.1.1 对自我威胁刺激的注意加工视角
        2.1.2 人际情境对自我威胁刺激注意加工的影响
        2.1.3 工作记忆任务对自我威胁刺激注意加工的影响
        2.1.4 自我威胁刺激注意加工的神经基础
    2.2 研究方案
        2.2.1 考察自我威胁刺激的注意加工特点
        2.2.2 考察人际情境下自我威胁刺激的注意加工特点
        2.2.3 考察自我威胁刺激在注意时间分配上的特点
        2.2.4 考察工作记忆条件下自我威胁刺激的注意加工特点
        2.2.5 总研究方案
    2.3 研究意义
        2.3.1 理论意义
        2.3.2 实践意义
    2.4 创新之处
        2.4.1 在理论上拓展感知自我的内涵
        2.4.2 在研究内容上努力提高生态效度
        2.4.3 在研究方法上努力拓展经典实验范式
第3章 预实验研究:自我扭曲面孔的自我威胁性
    3.1 研究目的
    3.2 研究假设
    3.3 研究方法
        3.3.1 被试
        3.3.2 实验材料
        3.3.3 实验程序
    3.4 实验结果
    3.5 讨论
第4章 研究一: 自我威胁刺激的注意偏向
    4.1 研究目的
    4.2 研究假设
    4.3 实验一A 线索位置自我威胁刺激对返回抑制的影响
        4.3.1 实验设计
        4.3.2 被试
        4.3.3 材料
        4.3.4 实验程序
        4.3.5 结果与分析
    4.4 实验一B 线索位置自我威胁刺激对返回抑制的影响(排除扭曲面孔的新异性)
        4.4.1 实验设计
        4.4.2 被试
        4.4.3 材料
        4.4.4 实验程序
        4.4.5 结果与分析
    4.5 实验二 自我威胁刺激作为靶子时对返回抑制的影响
        4.5.1 实验设计
        4.5.2 被试
        4.5.3 材料
        4.5.4 实验程序
        4.5.5 结果与分析
    4.6 讨论
第5章 研究二: 人际情境对自我威胁刺激注意加工的影响
    5.1 研究目的
    5.2 研究假设
    5.3 实验三 线索和靶子位置同时呈现面孔刺激对返回抑制的影响
        5.3.1 实验设计
        5.3.2 被试
        5.3.3 材料
        5.3.4 实验程序
        5.3.5 结果与分析
    5.4 实验四A 熟悉他人情境对自我威胁刺激注意偏向的影响
        5.4.1 实验设计
        5.4.2 被试
        5.4.3 材料
        5.4.4 实验程序
        5.4.5 结果与分析
    5.5 实验四B 陌生人情境对自我威胁刺激注意偏向的影响
        5.5.1 实验设计
        5.5.2 被试
        5.5.3 材料
        5.5.4 实验程序
        5.5.5 结果与分析
    5.6 讨论
第6章 研究三: 时间间隔对自我威胁刺激注意加工的影响
    6.1 研究目的
    6.2 研究假设
    6.3 实验五 基于快速序列视觉呈现范式的自我威胁刺激注意瞬脱效应研究
        6.3.1 实验设计
        6.3.2 被试
        6.3.3 材料
        6.3.4 实验程序
        6.3.5 结果与分析
        6.3.6 讨论
第7章 研究四: 工作记忆对自我威胁刺激注意加工的影响
    7.1 研究目的
    7.2 研究假设
        7.2.1 工作记忆负荷对自我威胁刺激的注意加工产生影响
        7.2.2 工作记忆任务特异性对自我威胁刺激的注意加工产生影响
    7.3 实验六 工作记忆负荷对自我威胁刺激注意加工的影响ERPs研究
        7.3.1 实验设计
        7.3.2 被试
        7.3.3 材料
        7.3.4 实验程序
        7.3.5 ERP数据记录
        7.3.6 行为数据的结果与分析
        7.3.7 脑电数据的结果与分析
        7.3.8 讨论
    7.4 实验七 工作记忆特异性对自我威胁刺激注意加工的影响
        7.4.1 实验设计
        7.4.2 被试
        7.4.3 材料
        7.4.4 实验程序
        7.4.5 结果与分析
        7.4.6 讨论
第8章 总讨论与结论
    8.1 总讨论
        8.1.1 进化论视角看自我威胁刺激的注意加工
        8.1.2 对自我威胁刺激的注意加工揭示自我接纳的认知基础
        8.1.3 不同情境下对自我威胁刺激注意加工的注意资源分配模型构想
        8.1.4 对自我威胁刺激注意偏向干预策略的启示
    8.2 总结论
        8.2.1 自我扭曲面孔能够激发自我威胁感
        8.2.2 自我威胁刺激对环境刺激加工的影响
        8.2.3 自我威胁刺激在人际情境中的注意偏向
        8.2.4 自我威胁刺激在注意的时间维度
        8.2.5 工作记忆对自我威胁刺激注意加工的影响
        8.2.6 小结
    8.3 研究不足与未来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自我面孔对返回抑制的影响:来自指数高斯分布的证据[J]. 钱浩悦,胡蝶,高湘萍.  心理科学. 2016(05)
[2]工作记忆对基于颜色的注意返回抑制的影响[J]. 张丽芸,朱磊.  心理科学. 2015(03)
[3]从进化论视角看自我面孔识别加工[J]. 姚项哲惠,徐欣颖,高湘萍.  心理科学. 2014(06)
[4]基于快速系列视觉呈现范式的自我-他人面孔注意瞬脱效应研究[J]. 吴昱,高湘萍.  心理科学. 2013(04)
[5]社交焦虑障碍中的注意偏差三成分研究述评[J]. 刘静怡,黄希庭,杨帅.  心理科学进展. 2013(04)
[6]不同位置的情绪面孔加工对返回抑制的影响[J]. 王敬欣,贾丽萍,张阔,张赛.  心理科学. 2013(02)
[7]暂时建立的自我参照线索对返回抑制的影响[J]. 张天阳,吴艳红.  心理科学. 2013(02)
[8]返回抑制过程中情绪面孔加工优先:ERPs研究[J]. 王敬欣,贾丽萍,白学军,罗跃嘉.  心理学报. 2013(01)
[9]自我概念威胁以及与重要他人的比较共同削弱自我面孔优势效应[J]. 关丽丽,张庆林,齐铭铭,侯燕,杨娟.  心理学报. 2012(06)
[10]自我面孔识别的特征、影响因素及ERP研究述评[J]. 马建苓,陈旭,王婧.  心理科学进展. 2012(02)

博士论文
[1]社会排斥后个体的认知偏向特点及机制[D]. 朱敏.上海师范大学 2017

硕士论文
[1]自我面孔的返回抑制研究[D]. 赵李梅.上海师范大学 2013



本文编号:320208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rwkxbs/320208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9c9a9***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