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舍《茶馆》两个英译本的比较研究
发布时间:2021-06-24 02:24
戏剧起源于欧洲,这种以对话为主的舞台剧形式被称为“drama”,于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传入中国,在中国定名为“话剧”,而戏剧在中国是各种舞台剧的统称,相当于西方的“theatre”,是文学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老舍先生的话剧剧本《茶馆》堪称为中西方文化交融的优秀典范,是语言与戏剧的完美结合,是中国戏剧文学史上的颠峰之作。《茶馆》虽然只是一部短短的三幕剧,老舍先生却恰到好处地抓住了裕泰茶馆这个场景独有的特点,将近半个世纪的时间跨度,五十多个主要人物形象和次要人物形象高度浓缩于这个小小的茶馆中,展现了三个时代的生活场景:包括清末戊戌变法失败后、到民国初年北洋军阀割据时期、再到国民党政权覆灭前夕,高度概括了中国社会各阶层、各势力的强烈冲突对立的格局,加剧了阶级矛盾的不可调和性,揭露了中国历史这一时期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的状况。反映出了中国社会文化的诸多方面,可谓包罗万象。这部话剧的历史跨度大,有着众多极富个性化的人物形象,这对译者来说难度极高,需要译者充分了解历史,熟悉北京人的方言、生活习惯等,同时,只有精确抓住人物性格特征,才能达到较为准确的翻译目的,要想翻译出彩,更是一项极为严峻的挑战。...
【文章来源】:华中师范大学湖北省 211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105 页
【学位级别】:博士
【文章目录】:
中文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老舍及其《茶馆》
(一) 老舍其人
(二) 《茶馆》的背景及语言特点
二、关于《茶馆》的两位译者
三、本论文使用的主要理论
(一) 接受美学理论的背景、特征及基本出发点
(二) 接受美学的理论来源、实践、评判及其它
(三) 接受美学的理论建树
四、研究现状、要点、视角和对象
(一) 研究现状
(二) 研究要点及难点
(三) 研究视角和对象
第一章 幽默式用语及北京方言翻译的比较
第一节 幽默式用语翻译的比较
第二节 北京方言的翻译比较
一、儿化音的翻译
二、敬语的翻译
三、称呼的翻译
四、北京方言其它特色词汇
第二章 人物表和个性化人物用语翻译的比较
第一节 人物表翻译的比较
第二节 个性化人物用语翻译的比较
第三章 口语化词汇翻译的比较
第一节 脏话
第二节 招呼语
第三节 语气词和感叹词
第四节 简洁用语
第四章 文化内涵词及修辞翻译的比较
第一节 俗语翻译的比较
第二节 成语翻译的比较
第三节 中国特色词汇翻译的比较
第四节 历史词汇及夹杂式词汇翻译的比较
一、历史词汇
二、夹杂式词汇
第五章 修辞翻译的比较
第一节 双关语及反语翻译的比较
一、双关语
二、反语
第二节 借代、比喻、反问翻译的比较
一、借代
二、比喻
三、反问
结论
一、好的译文需要以接受美学为指导,以读者或观众接受为目标
二、好的译文需要运用多种方法,满足读者或观众的审美需求和期待
三、好的话剧类文学作品的翻译需要译者以饱满的热情进行再创作
四、本文存在的一些研究难点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权势关系和称谓语翻译——《茶馆》英译本的称谓语翻译比较[J]. 聂玉景,杨军. 长春大学学报. 2011(09)
[2]接受美学视野中的译文读者主体性与翻译[J]. 昌宗锋. 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01)
[3]期待视野观下的翻译[J]. 文小兵. 绵阳师范学院学报. 2008(01)
[4]从《茶馆》看老舍主体精神的回归与张扬[J]. 方习文. 中国戏剧. 2006(08)
[5]从接受美学看文学翻译的创造性叛逆[J]. 宋安妮. 重庆科技学院学报. 2005(03)
[6]谈《茶馆》的悲剧效果[J]. 董克林.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5(04)
[7]《茶馆》的主题真的是“葬送三个时代”吗?[J]. 周光凡. 戏剧艺术. 2005(03)
[8]把世界名剧搬上舞台的“业余”翻译家——英若诚剧本译著赏析[J]. 吴来安. 中国翻译. 2005(03)
[9]《茶馆》在台湾——从接受美学的角度看台湾观众对《茶馆》的客观接受[J]. 张羽. 台湾研究集刊. 2005(01)
[10]论话剧《茶馆》的结构艺术[J]. 刘青. 艺术百家. 2004(06)
博士论文
[1]翻译的修辞符号视角研究[D]. 曹磊.上海外国语大学 2010
硕士论文
[1]从关联理论角度看《茶馆》两译本中文化成分的翻译[D]. 马金芳.浙江大学 2006
[2]接受美学与翻译中的归化和异化[D]. 李新英.首都师范大学 2003
[3]从接受理论角度论重译现象[D]. 张爱华.对外经济贸易大学 2003
本文编号:3246168
【文章来源】:华中师范大学湖北省 211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105 页
【学位级别】:博士
【文章目录】:
中文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老舍及其《茶馆》
(一) 老舍其人
(二) 《茶馆》的背景及语言特点
二、关于《茶馆》的两位译者
三、本论文使用的主要理论
(一) 接受美学理论的背景、特征及基本出发点
(二) 接受美学的理论来源、实践、评判及其它
(三) 接受美学的理论建树
四、研究现状、要点、视角和对象
(一) 研究现状
(二) 研究要点及难点
(三) 研究视角和对象
第一章 幽默式用语及北京方言翻译的比较
第一节 幽默式用语翻译的比较
第二节 北京方言的翻译比较
一、儿化音的翻译
二、敬语的翻译
三、称呼的翻译
四、北京方言其它特色词汇
第二章 人物表和个性化人物用语翻译的比较
第一节 人物表翻译的比较
第二节 个性化人物用语翻译的比较
第三章 口语化词汇翻译的比较
第一节 脏话
第二节 招呼语
第三节 语气词和感叹词
第四节 简洁用语
第四章 文化内涵词及修辞翻译的比较
第一节 俗语翻译的比较
第二节 成语翻译的比较
第三节 中国特色词汇翻译的比较
第四节 历史词汇及夹杂式词汇翻译的比较
一、历史词汇
二、夹杂式词汇
第五章 修辞翻译的比较
第一节 双关语及反语翻译的比较
一、双关语
二、反语
第二节 借代、比喻、反问翻译的比较
一、借代
二、比喻
三、反问
结论
一、好的译文需要以接受美学为指导,以读者或观众接受为目标
二、好的译文需要运用多种方法,满足读者或观众的审美需求和期待
三、好的话剧类文学作品的翻译需要译者以饱满的热情进行再创作
四、本文存在的一些研究难点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权势关系和称谓语翻译——《茶馆》英译本的称谓语翻译比较[J]. 聂玉景,杨军. 长春大学学报. 2011(09)
[2]接受美学视野中的译文读者主体性与翻译[J]. 昌宗锋. 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01)
[3]期待视野观下的翻译[J]. 文小兵. 绵阳师范学院学报. 2008(01)
[4]从《茶馆》看老舍主体精神的回归与张扬[J]. 方习文. 中国戏剧. 2006(08)
[5]从接受美学看文学翻译的创造性叛逆[J]. 宋安妮. 重庆科技学院学报. 2005(03)
[6]谈《茶馆》的悲剧效果[J]. 董克林.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5(04)
[7]《茶馆》的主题真的是“葬送三个时代”吗?[J]. 周光凡. 戏剧艺术. 2005(03)
[8]把世界名剧搬上舞台的“业余”翻译家——英若诚剧本译著赏析[J]. 吴来安. 中国翻译. 2005(03)
[9]《茶馆》在台湾——从接受美学的角度看台湾观众对《茶馆》的客观接受[J]. 张羽. 台湾研究集刊. 2005(01)
[10]论话剧《茶馆》的结构艺术[J]. 刘青. 艺术百家. 2004(06)
博士论文
[1]翻译的修辞符号视角研究[D]. 曹磊.上海外国语大学 2010
硕士论文
[1]从关联理论角度看《茶馆》两译本中文化成分的翻译[D]. 马金芳.浙江大学 2006
[2]接受美学与翻译中的归化和异化[D]. 李新英.首都师范大学 2003
[3]从接受理论角度论重译现象[D]. 张爱华.对外经济贸易大学 2003
本文编号:324616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rwkxbs/324616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