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关于文化强国建设战略思想研究

发布时间:2021-06-29 14:41
  步入新时代,中国稳居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文化建设展现出蓬勃的生机。但是相较于经济的飞跃式发展,文化的发展仍相对缓慢。从世界的文化格局来看,依然是西强我弱,文化霸权主义仍然存在。文化兴则国兴,文化强则国强。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高度,围绕文化强国建设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讲话,提出了一系列新观点、新论断、新要求,形成了习近平关于文化强国建设战略思想。通过对习近平成长历程的回溯,可以发现喜爱读书的好习惯,浓厚的文化情怀,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的专业背景,让习近平具备了形成文化强国建设战略思想的扎实的理论功力。知青岁月的磨砺,让习近平对人民群众有了深切的了解,促就了习近平以人民为中心的文化建设理念。融入血脉的革命基因,让习近平在推进文化强国建设的过程中极具改革与创新意识。习式家风的熏陶,是习近平精神成长的重要源头。习近平关于文化强国建设战略思想,不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探其渊薮,习近平关于文化强国建设战略思想有着极其丰富的理论资源。它深入汲取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文化建设思想的精髓,吸收、继承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优秀基因,革命文化中的红色基因以及毛泽东、邓小平、江泽... 

【文章来源】:浙江大学浙江省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177 页

【学位级别】:博士

【文章目录】:
致谢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缘起与研究意义
        1.1.1 研究的缘起
        1.1.2 研究的意义
    1.2 研究综述
        1.2.1 国内研究现状
        1.2.2 国外研究现状
        1.2.3 国内外研究现状的简要述评
    1.3 研究方法
        1.3.1 概念分析法
        1.3.2 历史与逻辑相统一的方法
        1.3.3 文献研究和理论分析相统一的方法
        1.3.4 学科交叉研究方法
    1.4 研究思路
        1.4.1 具体思路概述
        1.4.2 具体思路图示
    1.5 研究的重点、难点、创新点
        1.5.1 研究的重点及难点
        1.5.2 研究的创新点
2 何谓文化及文化何以强国
    2.1 文化的内涵指向
        2.1.1 中国语境中的文化意涵
        2.1.2 西方语境中的文化内涵
    2.2 文化与相关概念的辨析
        2.2.1 文化与文明的概念辨析
        2.2.2 文化与意识形态的概念辨析
    2.3 文化何以强国
        2.3.1 为个人和民族提供精神滋养
        2.3.2 启迪治国理政的智慧
        2.3.3 与经济、政治、社会、生态的渗透交融
        2.3.4 缓和国际关系的“润滑剂”
3 习近平关于文化强国建设战略的重要思想资源
    3.1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文化建设思想
        3.1.1 马克思恩格斯的文化思想
        3.1.2 列宁的文化建设思想
    3.2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优秀基因
        3.2.1 民本思想
        3.2.2 尚贤思想
        3.2.3 非攻思想
    3.3 革命文化中的红色基因
        3.3.1 爱国主义
        3.3.2 忠诚为民
        3.3.3 艰苦奋斗
        3.3.4 敢闯新路
        3.3.5 信念坚定
        3.3.6 甘于奉献
    3.4 十八大之前历代中央领导集体的文化建设思想
        3.4.1 毛泽东文化建设思想
        3.4.2 邓小平文化建设思想
        3.4.3 江泽民文化建设思想
        3.4.4 胡锦涛文化建设思想
4 习近平关于文化强国建设战略思想形成的重要因素
    4.1 主体条件
        4.1.1 知识积淀
        4.1.2 文化情怀
        4.1.3 专业背景
        4.1.4 知青岁月
    4.2 家庭因素
        4.2.1 革命的基因
        4.2.2 优良的家风
    4.3 环境因素
        4.3.1 时代环境
        4.3.2 媒介环境
        4.3.3 国际环境
        4.3.4 国内环境
5 习近平关于文化强国建设战略思想的发展脉络
    5.1 习近平在福建文化建设的探索与实践
        5.1.1 闽东文化建设
        5.1.2 福州文化建设
    5.2 习近平在浙江文化建设的实践与理论思考
        5.2.1 在浙江文化建设的实践
        5.2.2 在浙江文化建设的理论思考
6 习近平关于文化强国建设战略思想的主要内容
    6.1 战略原则
        6.1.1 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
        6.1.2 以人民为中心
        6.1.3 以优秀传统文化为滋养
        6.1.4 以创新为动力
        6.1.5 以开放为取向
        6.1.6 以人才为根本
    6.2 战略布局
        6.2.1 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夯实文化强国之基
        6.2.2 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铸就文化强国之魂
        6.2.3 重视意识形态工作,掌好文化强国之舵
        6.2.4 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筑牢文化强国之柱
        6.2.5 坚持文化自信,彰显文化强国之态
        6.2.6 讲好中国故事,传播文化强国之音
    6.3 战略举措
        6.3.1 推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入人心,统领文化强国建设
        6.3.2 着力培养时代新人,为中华民族的文化自信注入新时代的充沛活力
        6.3.3 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凝聚新时代的精神力量
        6.3.4 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艺,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
        6.3.5 推动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双轮驱动,切实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
7 习近平关于文化强国建设战略思想的指导意义
    7.1 政策导向和战略高度协奏共鸣的文化建设新地位
        7.1.1 制度护航文化强国建设
        7.1.2 从国家战略的高度建设文化强国
    7.2 不忘本来与开辟未来比肩而立的文化建设新理念
        7.2.1 不忘本来传承民族的文化命脉
        7.2.2 开辟未来在创新中激发活力
    7.3 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比翼齐飞的文化建设新维度
        7.3.1 以文化自觉作为文化强国建设的逻辑起点
        7.3.2 以文化自信作为文化强国建设的逻辑动力
    7.4 立足中国和放眼世界交流互鉴的文化建设新视角
        7.4.1 立足中国捍卫文化的民族性
        7.4.2 放眼世界实现文化的双向开放
结语
参考文献
作者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习近平文化思想探析[J]. 丁晓强,赵静.  马克思主义文化研究. 2018(01)
[2]人类命运共同体视域中的文化强国建构路径[J]. 范宝舟.  马克思主义文化研究. 2018(01)
[3]百年来中国马克思主义文化研究的主流学派[J]. 杜运辉.  马克思主义文化研究. 2018(01)
[4]表征、原因、效应:当下中国“文化热”之三维透视[J]. 徐艳玲,牛凤燕.  马克思主义文化研究. 2018(01)
[5]文化与哲学的力量——反对文化霸权、推动新时代文化的思考[J]. 东方毅.  马克思主义文化研究. 2018(01)
[6]文化强国战略:传续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J]. 颜旭.  前线. 2018(06)
[7]“文化自信”的“力量”之源与提升路径——学习习近平总书记文化自信思想的重要论述[J]. 刘从德,王晓.  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8(02)
[8]习近平新时代文化自信思想的时代意涵与价值意蕴[J]. 刘波.  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 2018(01)
[9]习近平文化自信思想的科学内涵及其实践价值[J]. 刘宏达,王荣.  科学社会主义. 2018(01)
[10]多向发力提升文化自信[J]. 张景泊.  人民论坛. 2017(34)

博士论文
[1]习近平党的建设思想研究[D]. 邓超.吉林大学 2017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研究[D]. 江运东.电子科技大学 2017
[3]哲学视域下的“文化自觉”思想研究[D]. 蔡后奇.大连理工大学 2017
[4]马克思文化思想研究[D]. 孙红霞.山东师范大学 2016
[5]习近平党建思想研究[D]. 岳雪侠.河北师范大学 2016
[6]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D]. 邓斌.东北师范大学 2016
[7]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研究[D]. 刘正芳.华中师范大学 2015
[8]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文化理论发展研究[D]. 施秀莉.山东大学 2015
[9]历史唯物主义视域下中国文化软实力建设研究[D]. 刘琼.华中师范大学 2015
[10]马克思恩格斯文化权益思想研究[D]. 杨建春.苏州大学 2015



本文编号:325662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rwkxbs/325662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c66ce***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