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唯物主义的人性观研究 ——基于《德意志意识形态》的视域

发布时间:2021-07-03 10:39
  历史唯物主义的人性观是蕴含于人的生活实践以及历史发展进程中的哲学理论。在现代社会我们重新理解历史唯物主义的人性观的特殊意义在于:一方面澄明了由马克思所开启的人性观的革命性变革即历史唯物主义中关于人性的历史性生成与完善的研究;另一方面彰显了历史唯物主义的人性观的基础性意义与创新性价值。以《德意志意识形态》关于人性观的理解为支点,马克思实现了对传统哲学抽象人性观的批判,形成了关于对现实的人及其历史发展的理解,从而凸显了历史唯物主义的人性观的理论本性及解放旨趣。近年来,国内外学术界对《德意志意识形态》中历史唯物主义的人性观的研究取得了许多重要的思想成果,大大开阔了历史唯物主义的人性观的研究视野。因此,本文在充分吸收国内外学术界相关研究的基础上将对《德意志意识形态》中历史唯物主义的人性观的理解置于马克思哲学发展的整体视域中来考察,不仅为把握生动鲜活的人的具体本性开创了更加广阔的理论视野,而且为新时代理解历史唯物主义的人性观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本文认为,《德意志意识形态》中关于对历史唯物主义的人性观的理解是通过对马克思所确立的现实的个人、现实的生产实践以及现实的社会历史的分析,在对人的现实性、... 

【文章来源】:东北师范大学吉林省 211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139 页

【学位级别】:博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引言
    一、历史唯物主义的人性观研究现状综述
        (一)国内学者的研究现状综述
        (二)国外学者的研究现状综述
        (三)总结与启示
    二、《德意志意识形态》历史唯物主义的人性观研究意义
    三、本论文的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一)本论文的研究思路
        (二)本文的研究方法
第一章 历史唯物主义的人性观发展逻辑线索
    一、对传统哲学的抽象人性观的清算
        (一)思辨唯心主义的抽象人性观
        (二)旧唯物主义的抽象人性观
    二、历史唯物主义的人性观的发展脉络
        (一)从抽象的“自我意识”的人到物质利益的“现实的人”
        (二)从“抽象劳动”的人到“感性实践”活动的人
        (三)从“抽象观念”的人到“现实具体”的人
第二章 历史唯物主义的人性观革命性变革
    一、马克思理解人的思维方式
        (一)历史唯物主义的人性观变革的核心是哲学思维方式的变革
        (二)传统哲学“抽象观点的思维方式”的“抽象人性观”
        (三)从“抽象观点的思维方式”到“实践观点的思维方式”
    二、“实践观点”的具体人性观
        (一)“本体”要素从“物”到“人”的转换
        (二)“现实的个人”与“人的观点”
        (三)作为人的存在方式的“实践活动”
    三、实践观点:历史唯物主义的人性观的基础
        (一)“原初的历史关系”与“现实实践的意识”
        (二)人类历史的发展源于人的实践活动自我否定的思想逻辑
        (三)人的本质在于人的社会生产活动的现实性
第三章 历史唯物主义的人性观现实与历史转向
    一、历史唯物主义的人性观的“现实转向”
        (一)历史的唯物主义的“历史”概念
        (二)“历史解释原则”的重新确立
    二、《德意志意识形态》中以“历史”为核心的具体人性观
        (一)“现实的历史的人”:具体人性观的理论出发点
        (二)市民社会:具体人性观的经济生活
        (三)“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具体人性观的核心理念
    三、人类历史是一部关于“现实的人及其历史发展”的历史
        (一)人类社会发展是历史与逻辑相统一的实现过程
        (二)生产力与交往形式之间的矛盾: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内在动力
        (三)人的历史是“自然史”与“人类史”相统一的历史
第四章 历史唯物主义的人性观解放旨趣
    一、“抽象人性观”的“意识形态”本质
        (一)德意志抽象的“一般意识形态”批判
        (二)对德意志意识形态的批判
        (三)德意志意识形态批判的理论转向
    二、从“物与物的关系”到“人与人的关系”的具体人性观
        (一)从“神灵”到“现实”的转变
        (二)“人”与“物”之间关系的“颠倒”
    三、现实的人的自由发展的解放旨趣
        (一)共产主义:消灭现存状况的现实运动
        (二)历史向世界历史的转变:人的自由个性的生成
第五章 历史唯物主义的人性观思想效应与当代意义
    一、以“现实的人”为出发点对“经济人”假说的批判
        (一)“经济人”假说的理论概括
        (二)“现实的个人”对“经济人”假说的批判
    二、走出当代人人性生成的“物化”困境
    三、反思当代人对人的生命本身与真谛的淡忘
        (一)对当代人“生命问题”的反思
        (二)人的“生命问题”自我意识的觉解
结语
参考文献
后记
在学期间公开发表论文著作情况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人工智能与未来社会:三个反思[J]. 吴冠军.  探索与争鸣. 2017(10)
[2]超越人在宗教中的“自我异化”[J]. 孙正聿.  哲学研究. 2017(09)
[3]究竟是什么支撑起了“新唯物主义”之“新”[J]. 牟成文.  学术研究. 2017(08)
[4]历史唯物主义的三个现实域:现实的个人、现实的生产活动和现实的感性世界[J]. 李天慧,陈永盛.  学术界. 2017(06)
[5]论《德意志意识形态》中的感性活动概念[J]. 汪信砚,刘建江.  江海学刊. 2017(03)
[6]状况·理想·运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的共产主义思想研究[J]. 石云霞.  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研究. 2017(01)
[7]《资本论》历史唯物主义思想的“内在张力”[J]. 郗戈.  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7(01)
[8]何为“历史唯物主义”?[J]. 程彪,李慧明.  云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7(01)
[9]马克思“现实的历史的人”及其意义[J]. 涂良川.  哲学研究. 2016(05)
[10]马克思“新唯物主义”之“新”在何处——纪念《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写作170周年[J].   哲学动态. 2016(01)



本文编号:326242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rwkxbs/326242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4f191***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