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世纪以来两个汉字基本理论问题研究史论
发布时间:2017-04-25 21:16
本文关键词:二十世纪以来两个汉字基本理论问题研究史论,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汉字研究在中国历史悠久、成果宏富,但汉字学的学科建设历史并不长,基础理论建设尚显薄弱。本选题以20世纪以来的百余年为时间维度,以两岸三地为空间维度,从普通文字学的角度全面、系统梳理20世纪以来两个汉字基本理论问题的理论成果和研究进展,理清学术发展脉络,丰富学史内涵,以促进汉字学史建设。本选题系统研究汉字属性和汉字形体演变两个汉字基本理论问题。提出汉字属性有广义和狭义之分,狭义的汉字属性,即指汉字的定义和构成要素、汉字与汉语的关系等;广义的汉字属性,则在狭义的汉字属性基础上,将汉字的性质包括在内。本文在研究划类时取广义,分章论述时取狭义。汉字形体演变研究包括字体演变、形体演进两大方面。字体演变重在从字形特点和总体风格的宏观视角研究汉字的字体更替和代际变化;形体演变则重点研究六种不同的形体演进方式给汉字形体发展带来的影响,揭示不同汉字形体演变规律对常规演进方式的制约作用和阶段性特征。文章共分六章,除绪论和结论外,正文共四章,分别论述了汉字的属性、汉字的性质、字体的演变和形体的演进等四方面问题。绪论部分交代了选题缘起、研究意义、研究对象、成果综述、研究方法。重点介绍了本选题的研究进展,期望通过对汉字属性和形体演变两个基本汉字理论问题的系统研究,为深化汉字学史研究提供有价值的观点和材料。第一章“汉字的属性”。全面清理了文字和汉字的定义、汉字的构成要素、文字与语言的关系等问题产生的理论基础、学术背景及相关成果;以学界的主流观点为主线,围绕不同观点流派的代表人物、重要著述、学术交锋,理清研究发展脉络。汉字的定义,是汉字属性问题研究中最基础、最核心的理论命题,既是厘清汉字学与其他学科界限的依据,也是建立科学的汉字观并正确开展后续研究的逻辑起点。重点梳理文字本位、语言本位的两种文字观,以及各自代表性的汉字定义。汉字的构成要素,是汉字定义问题研究的深化。重点分析了三种代表性观点,即传统文字学的三要素、普通文字学的三要素,以及李运富的新“三要素”的内涵、性质,以及理论背景。文字和语言的关系,是区分汉字学不同学派的分水岭。将汉字和汉语关系研究置于宏观的文字和语言关系研究背景下,不涉及汉字与汉语语音、词汇、语法等微观层面研究。重点研究了文字和语言关系的三种代表性观点,即“先后论”、“平行论”、“渐近论”。第二章“汉字的性质”。系统阐释中外不同汉字性质观的学理依据,全面梳理表意文字、语素文字、意音文字、表音文字等不同汉字性质说的源流发展、代表观点、内容特点以及学术论争。提出了评价汉字性质不同学说的三点看法。关于表意文字说。从文字记录语言的主要方式、文字发展的阶段论、汉字直接表示概念三个不同的分类标准,系统研究了每种分类内中外代表人物及其观点流变,从产生的历史语境剖析各种观点的内在本质。关于语素文字说。系统梳理语素文字说和语素——音节文字说的划分依据,比较语素文字说与表意文字说的差异,回答语素文字说是否是本质属性,及汉字与拼音文字的比较问题。关于表音文字说。重点分析围绕汉字是否是表音文字引起的学术论争,评价其历史价值。关于意音文字说。比较分析了周有光、裘锡圭两种意音文字说的学理基础和不同内涵,评价了两种观点的学术贡献和历史地位。第三章“汉字的字体演变”。梳理了百年来汉字字体研究的代表性成果,清理了字体、正体、俗体、古体等基本概念,分析了汉字字体演变分期的不同代表性观点,理清了主要字体的名实关系及其演进序列。全面梳理了隶变的性质、时间、产生方式,以及给汉字发展带来的影响。指出了汉字字体发展的渐变性、层累性特点。第四章“汉字的形体演进”。重点研究了形体演进的六种常见方式,即简化与繁化、分化与类化、声化、规范化,具体分类了不同演进方式的产生途径、原因、类型及特点。对汉字形体演变的非正常方式——讹变进行了专题研究,全面梳理了学者们对讹变的界定、现象的列举、原因的分析等多角度的研究成果。重点研究了王凤阳提出的汉字形体演变三大规律:简易律、区别律、表达律。围绕三大规律的内涵、对汉字形体演进方式的影响、发生作用的时段和相互关系进行了阐释。
【关键词】:汉字学史论 汉字属性 汉字性质 字体演变 形体演进
【学位授予单位】:河北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H12
【目录】:
- 中文摘要4-6
- 英文摘要6-13
- 绪论13-21
- 一 选题缘起及研究意义13-14
- (一) 选题缘起13
- (二) 研究意义13-14
- 二 研究对象及成果综述14-17
- (一) 研究对象14
- (二) 成果综述14-17
- 三 研究方法17-19
- (一) 理论先行,,评叙结合17-18
- (二) 比较研究,见本知流18
- (三) 横纵结合,由点及面18
- (四) 原典为主,尊重历史18-19
- 四 研究难点19-21
- (一) 研究的时代性19
- (二) 对象的复杂性19
- (三) 研究的系统性19-21
- 第一章 汉字的属性21-45
- 一 汉字的定义21-28
- (一) 不同文字观的比较21-25
- (二) 不同的文字定义25-28
- 二 汉字的“三要素”28-34
- (一) 传统文字学中的三要素28-30
- (二) 普通文字学中的三要素30-32
- (三) 李运富的三要素32-33
- (四) 小结33-34
- 三 汉字和汉语的关系34-45
- (一) 先后论34-37
- (二) 平行论37-40
- (三) 渐近论40-43
- (四) 小结43-45
- 第二章 汉字的性质45-70
- 一 表意文字说45-52
- (一) 文字记录语言的主要方式45-47
- (二) 文字发展的阶段论47-50
- (三) 汉字直接表示概念50-51
- (四) 小结51-52
- 二 语素文字说52-57
- (一) 国外的语素文字说52-53
- (二) 国内的语素文字说53-54
- (三) 语素——音节文字说54-55
- (四) 小结55-57
- 三 表音文字说57-61
- (一) 表音文字说的提出57-58
- (二) 表音文字说引发的讨论58-59
- (三) 小结59-61
- 四 意音文字说61-65
- (一) 周有光的意音文字说61-62
- (二) 裘锡圭的意音文字说62
- (三) 意音文字说的推阐62-63
- (四) 小结63-65
- 五 关于汉字性质的其他说法65-67
- (一) 音节文字说65
- (二) 形音文字说65-66
- (三)“三个角度”综合说66
- (四)“三要素”综合说66
- (五) 小结66-67
- 六 结论67-70
- (一) 研究汉字性质,要全面而不是片面地看67-68
- (二) 研究汉字性质,要历史而不是静止地看68
- (三) 研究汉字性质,要比较而不是单向地看68-70
- 第三章 汉字的字体演变70-93
- 一 “字体”及相关成果70-73
- (一) 字体的定称70-71
- (二) 主要研究成果71-73
- 二 正体、俗体、古体之别73-75
- 三 汉字字体的名实关系与演进序列75-82
- (一) 甲骨文与金文75-78
- (二) 大篆与小篆、隶书78-82
- (三) 小结82
- 四 汉字形体演变的分期82-88
- (一) 形体依据:汉字字体的演进过程83-86
- (二) 结构依据:汉字构造的发展过程86-87
- (三) 功能依据:汉字记录汉语的历史进程87
- (四) 综合标准:汉字形体发展过程的全面考察87
- (五) 小结87-88
- 五 隶变的研究88-93
- (一) 隶变及主要研究成果88
- (二) 隶变的时限88-89
- (三) 隶变的方式89-90
- (四) 隶变的性质及其影响90-91
- (五) 小结91-93
- 第四章 汉字的形体演进93-132
- 一 汉字字形的演进方式93-118
- (一) 简化与繁化94-98
- (二) 分化与类化98-110
- (三) 声化110-115
- (四) 规范化115-118
- 二 汉字的非常规演进方式——讹变118-126
- (一) 讹变的界定119-121
- (二) 讹变的类型121-123
- (三) 讹变的原因123-124
- (四) 讹变与讹混的区别124-126
- (五) 小结126
- 三 汉字形体的演变规律126-132
- (一) 演变规律及其内涵126-127
- (二) 演变规律对汉字发展的影响127-130
- (三) 演变规律的相互关系130-132
- 结论132-136
- 参考文献136-144
- 附录144-147
- 后记(含致谢)147-148
- 攻读学位期间科研成果148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金国泰;;汉字讹变三题[J];吉林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9年03期
2 易敏;《文选》汉大赋用字中的义符类化现象[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2年04期
3 李运富;张素凤;;汉字性质综论[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1期
4 俞绍宏;许光辉;王光海;王海啸;黄振;;汉字构字类化动因探析[J];巢湖学院学报;2006年01期
5 王梦华;汉字形体演变中的类化问题[J];东北师大学报;1982年04期
6 王梦华;;汉字字形的混误与讹变[J];东北师大学报;1992年05期
7 王梦华;试论汉字字形的分化[J];东北师大学报;1985年03期
8 沙宗元;;名词术语规范与文字学理论研究[J];中国文字研究;2004年00期
9 吴国升;;春秋时期汉字字形分化现象的初步考察[J];中国文字研究;2008年01期
10 郭瑞;;魏晋南北朝石刻文字类化现象分析[J];中国文字研究;2011年01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沙宗元;古汉字字形讹变现象初探[D];安徽大学;2001年
2 俞绍宏;汉字构字类化现象研究[D];宁夏大学;2003年
3 高文英;古汉字形体讹变现象的考察与分析[D];河北大学;2008年
本文关键词:二十世纪以来两个汉字基本理论问题研究史论,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2711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rwkxbs/32711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