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期以来文献纪录片的政治修辞研究

发布时间:2021-07-09 13:20
  作为纪录片家族中意识形态性最强、与政治关系最为紧密的一种,文献纪录片具有弘扬主旋律、进行国族建构和社会整合的功能。修辞是语言发出者利用语言的选用和调整,以产生说服或认同效果为目标。文献纪录片的政治修辞是创作者通过选择题材内容、采用一定的创作策略、风格,组合使用影像视听语言,创作出文献纪录片文本,目的是使观众认同作品所承载的意识形态。本文认为,中国文献纪录片的主导风格是格里尔逊式和形象化政论。在中国文献纪录片多个发展阶段中,这两种风格以强烈的观点倾向性和兼容性较强的修辞策略,成为构建国家民族、塑造集体记忆、反映当代意识形态的有力形态。根据政治经济、媒体政策、文艺思潮等外部因素进行权力支点选择是进行政治修辞的必要前提和措施。本文将新时期以来文献纪录片的发展分为四个阶段,1978-1992年是意识形态的人文化呈现时期,这一时期创作者用“纪录”突破“汇编”美学,主要选用文化作为支点,利用纪录山川河岳进行国家民族精神的建构。1993-2002年受到纪实观念影响,以伟人题材作品为代表的这一时期文献纪录片利用平视的视角和故事化的讲述方式进行主旋律的弘扬。2003-2010年的创作思潮受到新纪录电影的... 

【文章来源】:南京师范大学江苏省 211工程院校

【文章页数】:184 页

【学位级别】:博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前言
    一、问题的提出
        (一) 文献纪录片的内涵与外延
        (二) 文献纪录片文本的政治修辞现象
    二、相关研究的文献综述
        (一) 对文献纪录片的综合研究
        (二) 对“纪录片修辞”的研究
        (三) 和“纪录片政治修辞”相关的研究
    三、本研究展开思路
        (一) 本研究的研究内容、方法和任务
        (二) 本研究的展开思路和创新点
第一章 文献纪录片政治修辞的理论架构
    第一节 政治修辞的内涵解析
        一、文献纪录片的意识形态性质
        二、政治修辞:发出意识形态“声音”
    第二节 政治修辞的文本显现
        一、政治修辞的手段:纪录、诠释与论证
        二、政治修辞的主导风格:格里尔逊模式和形象化政论
    第三节 政治修辞的作用机制
        一、权力关系:政治修辞的作用支点
        二、修辞效果:观众对意识形态的认同
第二章 国家话语的人文化呈现:人本主义思潮中政治修辞初现(1978-1992)
    第一节 折射政治动向:作品内容回归现实
        一、反映“拨乱反正”的政治形势
        二、为正面历史人物与革命事件立传
        三、宣传“改革开放”政策
    第二节 “纪录”:政治修辞人文化的主导手段
        一、“人声”出现软化政治话语
        二、与“新闻”分家淡化宣教色彩
    第三节 “论证”:回归逻辑的政论手段
        一、使用“论据”:客观理性的论证手段
        二、“知识”权力:政治修辞的新支点
第三章 主旋律的大众化表达:纪实观念下政治修辞转向(1993-2002)
    第一节 对主旋律的坚守
        一、“一面提示”:用发展成就弘扬主旋律
        二、“合作”模式:对主旋律性质的保障
    第二节 故事化:主旋律表达的大众化策略
        一、将政治观点寓于故事讲述之中
        二、平视视角带来“日常化”效果
        三、故事结构的变化突出叙述主旨
    第三节 故事讲述迎合大众:纪录与诠释相结合
        一、多种纪录手段贴近观众的接受习惯
        二、对文献史料的诠释契合大众心理
第四章 在历史诠释中表现政治:新纪录电影理念下政治修辞变更(2003-2010)
    第一节 “历史相对论”推动对历史的诠释
        一、格里尔逊风格的回归加强政治修辞力度
        二、复归历史题材构建新型文化记忆
        三、红色记忆的强化与国族软形象的“硬化”
    第二节 “新虚构”:诠释历史的技术手段
        一、“情景再现”等手段填补文献空白
        二、“新虚构”的人物串联起历史碎片
        三、与观众的“契约”:通往意识形态的认同之路
    第三节 凸显当下意识形态:历史叙事的政治诉求
        一、与历史的时空对话:强化与重构文化记忆
        二、历史故事的编织带来“主体化”的认同效果
        三、象征与归纳论证导向政治意图
第五章 国家主题的多元化展现:产业化进程中政治修辞新阶段(2011-2017)
    第一节 发展动力:政策与产业的双轮驱动
        一、“意识形态+产业”:纪录片双重属性的确立
        二、政策保障:对重大题材作品创作的扶持
        三、产业助力:新型产业格局带动精品创作
    第二节 国家主题展现方式的多元化
        一、技术美学下政治内容的视听呈现
        二、周期性叙事的戏剧化策略
        三、中国故事的“世界讲述”
    第三节 论证手段主导政治话语表达
        一、“向人民汇报”:政治成就的影像展现
        二、兼容叙事:政治话语的“论证化”表达
        三、非逻辑论证:“论证”手段的发展
余论
    一、文献纪录片政治修辞策略的嬗递
    二、政治修辞的生成:三个手段的共生整合
    三、政治修辞提升文献纪录片的艺术品质
参考文献
附录: 文献纪录片主要片目(1976—2017)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2017年中国纪录片作品研究报告[J]. 张同道,刘忠波.  当代电视. 2018(07)
[2]2017年中国纪录片发展研究报告[J]. 张同道.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 2018(05)
[3]试论重大题材文献纪录片的人民性叙事[J]. 张宏,李有兵.  中国电视. 2018(03)
[4]央视主旋律纪录片的创作与管理——以科教频道节目部特别项目组为例[J]. 王有军.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 2017(09)
[5]2016年中国纪录片发展研究报告[J]. 张同道.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 2017(04)
[6]中国纪录片的2016[J]. 刘兰.  艺术评论. 2017(04)
[7]历史文献纪录片要创新表达观照现实[J]. 胡占凡.  中国广播电视学刊. 2017(02)
[8]论历史题材纪录片的当代意识[J]. 张宗伟.  中国电视. 2016(10)
[9]历史纪录片的当代性[J]. 邵雯艳.  中国电视. 2016(10)
[10]可视化重构:纪实影像进入历史的方式[J]. 莫常红.  中国电视. 2016(10)

博士论文
[1]影像呈现与重构:新中国纪实影片研究(1949-1976)[D]. 马修伦.上海大学 2013
[2]当代中国纪录片的网络化生存[D]. 赵艳明.复旦大学 2013
[3]现象学视域下的纪录片审美经验研究[D]. 姚洪磊.华中科技大学 2012
[4]影像的历史书写[D]. 陈婷.复旦大学 2012
[5]影视修史[D]. 仇蓓蓓.南京师范大学 2012
[6]宣传性纪录片研究[D]. 余权.华东师范大学 2012
[7]“历史的细语”:新纪录运动中的底层影像研究(1991-2010)[D]. 罗锋.复旦大学 2011
[8]电视的假相[D]. 马晓超.中国艺术研究院 2011
[9]中国电视文献纪录片价值构建研究[D]. 唐宁.南京艺术学院 2011
[10]民族影像与现代化加冕礼[D]. 王华.复旦大学 2010

硕士论文
[1]九十年代中国纪录片透视[D]. 张红军.南京师范大学 2002



本文编号:327382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rwkxbs/327382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5e9a3***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