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宋词笺注研究

发布时间:2021-07-11 14:20
  本论文以宋至民国时期唐宋词笺注的文献梳理与考察为基础,将唐宋词笺注与词集整理、词学观念、社会文化、学术思潮等因素结合在一起,重点论述唐宋词笺注的类型、特点、内容和方法,梳理唐宋词笺注的发展脉络,揭示其独特的价值及意义。论文绪论部分,阐述了选题的理由和意义,介绍了国内外关于此课题的研究状况及趋势,并对相关概念作了界说。论文主体分为上下二编。上编主要探讨了唐宋词笺注的历程、类型、特点、内容和方法。从历程上看,唐宋词笺注起源于宋,发展于明,深化于清,兴盛于民国。从类型上看,不同的分类标准形成了多种唐宋词笺注类型,如别集笺注型、选集笺注型、普及传播型、学术型、教学型等。从特点上看,不同的视角呈现出多种特征,如笺注总体呈递进式发展,笺注对象侧重名家、名选,笺注者有学者、词家、教师、业余爱好者几类。从内容上看,词调、题序、本事、词旨、词艺等共同构成了词体笺注的特殊性;文本、历史、词意、词艺和词学是唐宋词笺注的五个主要层面。从方法上看,训诂、征引、考据、串讲、综合分析等是笺注的主要手段。下编以文献考述为主,并以苏轼和吴文英作为个案加以具体分析。文献考述部分按别集和选集两类,重点考察了20余种别集笺注... 

【文章来源】:南京师范大学江苏省 211工程院校

【文章页数】:159 页

【学位级别】:博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ract
绪论
    一 论文选题的理由及意义
    二 课题的研究现状及趋势
    三 论文的研究目标及方法
    四 论文的相关概念及框架
上编
    第一章 古籍笺注概说
        第一节 笺注的产生及其发展
        第二节 笺注的内容及其形式
    第二章 唐宋词笺注的历程
        第一节 宋元时期——唐宋词笺注的开端
        第二节 明清时期——唐宋词笺注的发展
        第三节 民国时期——唐宋词笺注的拓展
    第三章 唐宋词笺注的类型和特点
        第一节 唐宋词笺注的类型
        第二节 唐宋词笺注的特点
    第四章 唐宋词笺注的内容和方法
        第一节 词体笺注的特殊性
        第二节 唐宋词笺注的内容
        第三节 唐宋词笺注的方法
下编
    第五章 唐宋词集笺注叙录
        第一节 唐宋词别集笺注叙录
        第二节 唐宋词选集笺注叙录
    第六章 苏轼词集笺注考论
        第一节 宋元时期苏词笺注考论
        第二节 明清时期苏词笺注考论
        第三节 民国时期苏词笺注考论
    第七章 吴文英词集笺注考论
        第一节 吴文英词集的流传情况
        第二节 民国以前梦窗词笺注考论
        第三节 民国时期梦窗词笺注考论
结语 唐宋词笺注的价值及其意义
附录一 唐宋词别集批注、评点本汇录
附录二 唐宋词选集批注、评点本汇录
附录三 钱曾“旧藏注释宋本”考辨
参考文献
在读期间科研成果
后记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现代词学的师承与谱系[J]. 陈水云.  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6(01)
[2]析疑匡谬 辩明正义——评孙虹《梦窗词集校笺》[J]. 钱锡生.  江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4(06)
[3]孙人和先生词学研究业绩平议[J]. 陳水雲.  词学. 2013(02)
[4]黄节《曹子建诗注》笺注动机及特色[J]. 应超,吉定.  上饶师范学院学报. 2013(01)
[5]功力深厚的词籍校注范本——薛瑞生教授《乐章集校注》(增订本)述评[J]. 于翠玲.  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3(01)
[6]中国古代词集笺注、评点的演变及功能[J]. 丁放,甘松.  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06)
[7]宋人注宋诗的典故注释与批评[J]. 何泽棠,吴晓蔓.  文艺评论. 2012(08)
[8]姜夔词序问题新辨[J]. 曹辛华.  文学遗产. 2012(02)
[9]论钱谦益、朱鹤龄杜诗笺注对宋注的使用[J]. 张家壮.  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2(01)
[10]《花外集笺注》与现代词学研究体系的建构[J]. 闵定庆.  韩山师范学院学报. 2011(05)

博士论文
[1]梦窗词接受研究[D]. 娄美华.吉林大学 2013
[2]先秦典籍引《诗》考论[D]. 曾小梦.陕西师范大学 2008
[3]苏词接受史研究[D]. 仲冬梅.华东师范大学 2003

硕士论文
[1]东坡词历代传播与接受研究四题[D]. 陈斌.苏州大学 2014
[2]梦窗词在清代词学中的接受与经典化[D]. 佘卉囡.江南大学 2013
[3]苏轼词注释初探[D]. 吴秋本.陕西师范大学 2008



本文编号:327825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rwkxbs/327825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9e06d***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