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哲诗艺术特征研究

发布时间:2017-04-28 14:09

  本文关键词:金哲诗艺术特征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金哲是朝鲜族当代著名诗人,他在中国亲历各种不同的时代变化及社会变化,创作了很多诗歌,出版了28部诗集,是一位多产诗人。他擅长写各种风格的诗歌,文化大革命之前写作了大量赞美党和社会主义祖国的诗歌;作为一名中国少数民族诗人的金哲,一生中也写了很多乡土气息比较浓厚的诗歌,这使“金哲诗的艺术特征研究”非常有意义。纵观有关金哲诗歌的先行研究,可以概括以下几个特征:第一,中国学者的研究侧重于金哲诗歌的思想意识和政治倾向性,通常对金哲诗歌的政治倾向给予高度性评价。第二,韩国学者的研究角度通常偏向与金哲诗人的民族特性和乡土特点,对于作为中国少数民族诗人所拥有的民族乡土情感赞叹不已。第三,比起这两类学者的研究,朝鲜族学者的视角相对比较客观、全面,把诗人的民族性和思想特征结合起来,研究比较深刻、合理。第四,总体来说对于金哲诗歌的艺术特征研究比较少,或不全面,虽然朝鲜族学者做了不少研究但是只是侧重于某个阶段或某本书,把诗人的一生贯穿起来一起研究的成果比较少数。延边大学韩燕的博士论文较全面、客观地研究了金哲诗歌的思想性特征,但对其艺术特征论述不够全面。本论文将通过分析金哲在诗歌创作中构建的几个核心形象和色彩,探讨诗人内心世界的变化及内心成长轨迹,阐述诗人在诗歌中达到的审美境界。深入研究金哲诗歌的艺术特征,不仅可以更好、更深入的理解诗人的意识结构,也可以更全面的理解他所经历的社会与时代对诗人的影响,也可以更好的了解诗人的审美追求,客观分析金哲诗歌的艺术成就。通过对金哲诗歌的研究,也可以更好的理解朝鲜族文学发展轨迹、文化特征、意识形态结构以及审美趋向。本论文由六个部分组成。第一章是序论,归纳、分析先行研究成果并提出问题,阐明其研究意义和研究目的及研究方法。第二章概述金哲诗歌的特征。在本章节首先研究金哲诗人的生平以及对他诗歌创作产生影响的各种社会因素,然后探讨金哲在诗歌中表现出的各种对应方式及诗歌中呈现的各种自我身份的变化,最后探讨诗人在诗歌创作中的思维方式的变化特征。金哲诗人年轻时对时代变化及社会政治比较敏感,积极响应党的号召,成为了党和政府忠实的宣传者,到了1980年代,金哲进行历史反省,当中韩建交之时,他的诗歌开始了历史寻根,对失去的故乡,对朝鲜半岛统一表现出比较浓厚的情感。在此过程中金哲诗歌中的“抒情主人公”也有深刻的变化,从“我们”变为“我”,从表面的“我”变成更深层的“我”,从“单一的我”变成更“多样的我”。在诗歌中表现的思维方式变化也非常有意思,从向往未来的思维方式转变成追忆过去的思维方式吻合了当时的时代主题。比如,诗人年轻时所处的1950,60年代,正需要文学中带有强烈的乐观精神与浪漫主义色彩,而年轻诗人的人生正好处于这种状态,所以非常自如地创作出那个时代需要的诗歌。文革结束之后的1980,90年代,诗人不再年轻,他想念自己的青春,想念年轻时所拥有过的一切,沉浸在回忆里。这时中韩建交,朝鲜族社会的目光转向朝鲜半岛,对“寻根”有了不同的思考,而这种时代特征和诗人思念故乡的情感相结合,唱出了好多诗歌绝唱。这种时代与诗人的和谐互动造就了一位诗人。在第三章主要阐述了金哲诗的想象力特征,即诗歌构思特征、隐喻的特征、视觉想象力的特征、音乐想象力特征。金哲的很多诗歌素材和构思来自诗人所经历的日常生活,而且,诗人也有比较好的政治敏感度,诗人洞察两者的联系之后可以很好地把这两者结合起来,这是金哲创作诗歌的特征之一。另一方面,诗人擅长栩栩如生地表现出触动人五感的各种景色、人物或事件,达到与读者的共鸣。但是,到了中后期,诗人的内心成长有些停滞不前,所以有些诗歌的素材和构思比较缺乏新意,有些牵强,只是追求表面的审美价值。金哲诗人爱运用隐喻手法,经常运用比较朦胧的手法表达,使诗歌富有更多意义与情感,在有些情况下诗人运用隐喻手法把不太适合给读者表达的情感表达给潜在读者,以此满足自己的表达诉求。从视觉想象力的角度看,金哲喜欢通过诗给读者传达比较静态的、平面的画面,不太擅长表达多元化的立体意象。从音乐想象力的角度看,就像金哲认为他的诗歌是思考与音乐的结合体那样,他运用诗歌的节奏传达情感的起伏。所以,金哲的诗歌拥有美妙的韵律,具有强烈的音乐感。而且,金哲擅长利用朝鲜民族传统的民歌调或民歌的歌词与自己创作的诗歌结合起来,升华诗歌所传达的情感,引起民族读者的共鸣。这种技法自然又引起诗兴,让诗歌拥有饱满的乡土色彩与音乐美感。第四章研究金哲诗歌的色彩特征。在这里重点研究“红色”的象征意义。因为“红色”是金哲诗人喜欢使用的颜色,金哲比较喜欢用“红色”的象征意义表达诗人的美感,还比较喜欢用色彩体现出“年轻”与“年老”的对立结构。红色与诗人的关系是相辅相成的。一方面,金哲诗人从带有“红色“的物体得到诗的灵感,容易被“红色”物体感动;另一方面,金哲诗人通过这种色彩极大化来追求他想达到的诗的审美期待。“红色”象征着夕阳的美丽,怜悯和“痛”。金哲诗人也用不同的色彩表达“年轻”与“年老”的对立结构。特别是金哲诗人进入老年阶段之后这种对立结构特别明显,他用象征“年轻”的色彩和象征“年老”的色彩表达内心的矛盾与悔恨,表达了对人生的思考。第五章重点研究金哲诗歌的“意象”,在这里主要探讨“故乡”、“战争”、“女性”以及“春”的意象变化。这些意象随着诗人的年龄与社会的变革变化不断,研究这种变化,也就是理解金哲诗歌变化轨迹的很好的方式。纵观金哲诗歌中的“故乡”意象变化,1950年代年轻的金哲热爱“故乡”,对“故乡”充满希望,赞美故乡的发展。这种赞美和颂歌与年轻诗人的乐观心态有关,也与当时的政治环境有关,在这种前提下金哲创作了“抗美援朝”素材诗歌。1960年代金哲的以“故乡”为对象的诗歌没有多大的变化,都是以颂歌与赞美为主,也是“政治共名”的典型形态。经过文革空白期,1970年代末,1980年代创作的诗歌有很浓厚的现实主义色彩。这个时期的诗歌增添了更多文化大革命时期受难的记忆,赞美家乡的情感更加丰富、具体、全面。到了1980年末,1990年代初,受到“寻根”文学思潮和“中韩建交”的影响,金哲诗人对“故乡”的情感日益丰富,也增添了“痛”与“恨”的情感,显得真实贴切。这时期金哲诗人因为转单位到北京,也非常思念真正的“故乡”,他不仅思念地理意义的“故乡”,还思念那里的各种物体与人。所以,这种“乡愁”包含了更多的内容,比如,老母亲、老朋友、青梅竹马的小伙伴、初恋情人、逝去的青春等。从整体上看,“故乡”包含的意义越来越丰盛,越来越深厚;但是,也有矛盾的一面。1950年代~60年代,年轻的金哲充满乐观精神与希望,对现实的故乡民众所承受的贫困与疾苦视而不见,跟随文学主流赞扬宣传党的政策。随着改革开放,政治环境自由了之后,“故乡”的地理空间出现了变化。纵观金哲诗歌中的“战争”意象变化,对于青年时期的金哲来说,“战争”是充满胜利信念的赞美对象。他不顾及在“战争”中失去生命的个体的悲剧,只是一味的颂歌、赞扬。但是,后来在金哲诗歌中“战争”意象产生了转变,“战争”不再是赞美的对象,诗歌中刻画的“战争”意象是有些悲哀的,让人深思的意象。到了1990年代金哲诗人刻画的“战争”是一个非常可笑又很虚无飘渺的意象。早年的金哲受到政治理念的影响,注重敌我矛盾,思维方式是非黑即白的极端的思维方式,而金哲诗人逐渐的从“我们”找到“我”自己的价值之后,开始重视个人价值,开始拥有了细腻的情感,思维变的更精细,懂得了生命的价值和尊严,对“战争”的牺牲者充满了怜悯之心(而不是一味的赞美),进而对生命的价值深刻思考。纵观金哲诗歌中的“女性”意象变化,女性特征有两种,一种是“母性”,另外一种是“异性”。在金哲诗歌中,“母亲”的意象随着诗人的年龄不断丰富、真实。青年时期金哲刻画的母亲形象是享受幸福,热爱生活,有确定信念的人物形象。但是,随着诗人的年龄增长,在此基础上变的更加丰盛,母亲被刻画成为被生活磨练,辛勤劳动,充满母爱,又过着很艰辛的生活的形象。诗人对母亲的情感也越发浓厚,会感到自豪,也会同情母亲没有享受过幸福的一生,也会因为不孝愧对于母亲而感到自责,从年迈的母亲身上体会出人生的真谛。在“母亲”形象中也出现有一些矛盾,比如说有时诗人刻画的母亲是特别幸福的,有时刻画的母亲是特别不幸的,而这一点取决于诗人在诗歌里的身份是对外的还是对内的。如果是对外的身份,那描绘的母亲是幸福的,如果是对内的,描绘的母亲是比较不幸的。在金哲诗歌里的母亲形象有三种:第一,以大自然的共性比喻的母亲形象;这种母亲形象是无私的,富有自我牺牲精神的伟大的母亲,被象征为党和国家,充满感恩心情的,比较抽象又理想化的典型形象。第二,诗人以对外的身份描绘的母亲是拥有强烈的信念,对祖国忠诚,对幸福无限满足,非常喜乐,满怀乐观精神的母亲;这种母亲形象比较片面,比较单一化,感情也不够丰富。第三,是用诗人用最真实的自我塑造的母亲形象;这样的母亲,不再那么幸福,反而是让人怜悯的老女人,有时还会说脏话,诗歌中的“我”对她充满亏欠,是极其真实的现实人生。在这中诗歌中呈现的诗人的情感是浓厚的、丰富的,诗的艺术价值非常高,达到了一定的审美高度。而且,诗人对“母亲”形象的照明也是多角度的,童年经历的母亲、成为老奶奶的母亲、母牛的母性、通过妻子和孩子的关系洞察的母性、一颗老树等。纵观金哲诗歌中的“异性”意象变化,诗人塑造的“异性”形象可以分为以下四种。第一,妻子的形象。通过这一类诗歌可以发现诗人对女性的丰富的认识。比如,恋爱时候的妻子、作为母亲的妻子、一起老去的同伴者、像土酱汤一样发酵很久的老年夫妻的爱情,这些都透着深深的年轮的魅力。第二,从第三者角度经历的爱情。看到刚步入婚姻的夫妻,作为年长者又为他们担心,又为他们祝福,也有现实的叮嘱,这些在另一方面也透露了诗人朴实的爱情观。第三,禁忌的爱情。这一类的爱情诗歌比较多,语言很美。但是,因为没有对爱的本质思考,字眼显得苍白无力,到了后期这一类诗歌充满了虚无主义情怀。第四,怀念旧情。这种旧情,也许是初恋,也许就是老人特有的悔恨和乡愁结合在一起的一种本能的思维方式。思念童年的小伙伴、童年青梅竹马的小女孩、等等。“春天”意象变化也和诗人的年轮有密切联系。年轻时期诗人把“春天”比作年青魅力的女人,当诗人老去的时候把“春天”比作疯狂,狂妄的的事情,当“春天”逝去,死亡即将来临……这种“春天”意象的变化很好的记录着诗人人生的变化轨迹,也象征着一个生命的成长、成熟、衰败的过程。总的来说,这四种“意象”记录着金哲诗人内心变化成熟的轨迹,随着年轮有一些方面变得更丰富,有一些方面走向虚无。第六章是本论文的结论。在这部分对各个章节的研究成果做了详细的总结之后分析了本论文的创新点和不足点,之后论述了潜在的研究价值。本论文的创新点如下:第一、以往的研究只侧重于金哲诗人对“故乡”的热爱,但是通过本论文把关于“故乡”的诗歌按年代整理分析归纳,发现其实金哲诗人对“故乡”有很多复杂的情怀,甚至有矛盾的一面。第二、本论文对金哲诗歌特有的时代性特征进行研究的基础上进一步研究了金哲诗人对待不同的时代主题时的应对方式及“诗的自我”的变化和思考方式变化,这些研究是以前没有涉及过的。第三、本论文也对诗人的在他的诗歌世界建造的“核心形象”进行研究,并分析了诗人的哲学思考深度和内心成长变化,这种研究也是以往没有的。第四、虽然有很多对金哲诗人的其他艺术特征研究,如,语言表达,诗的韵律或抒情都有充分的研究,但对诗人的想象力特征研究是以往没有的,所以这也是本论文重要的创新点。第五、本论文还在社科院张春植教授对金哲诗人“虚无主义”倾向的研究基础上更深入的分析了其原因和特征。
【关键词】:金哲 朝鲜族 诗歌 艺术特征
【学位授予单位】:中央民族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I207.25
【目录】:
  • 摘要3-13
  • 中文摘要13-20
  • ABSTRACT20-30
  • 目录30-34
  • 正文34-265
  • 参考文献265-269
  • 附件269-273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273

  本文关键词:金哲诗艺术特征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3295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rwkxbs/33295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dbae4***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