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盟认同过程研究
发布时间:2021-08-21 13:03
随着全球化和地区主义的发展,东盟一体化发展迅速,而成员国地区认同的强化成为了东盟一体化能否真正实现的关键因素。本文以东南亚国家对东盟的认同为考察对象,主要从历史理论视角来探讨东盟认同的起源、传承、强化、前景等问题。尽管现实和未来要求东盟成为命运共同体,但其情感却来源于过去,所以探讨东盟认同的历史发展辩证关系十分必要。东南亚历史意识的客体存在与主体认知密切相关,而现实认同所体现的历史意识的文化价值传承值得人们去反思和再构。故而东盟成立前漫长的历史时期,文化的认同观念传承是东南亚地区意识变迁的重要方面,尤其是东南亚国家体系的出现以及殖民入侵增强了地区意识的复杂性,民族认同、宗主国认同和次区域意识相互交织,对现实认同产生了重要影响。东盟成立后,东盟一体化与东盟认同相互促进,东盟关于“地区认同”的表述大致出现在1976年,此后东盟意识更加成为东盟一体化的主要内容和重要目标之一,也是推动一体化的重要方式,但国家利益和主权是地区认同强化过程中的“禁地”。东盟认同的建构包括内在和外在两个层面。现阶段东盟认同的内在建构主要集中在文化认同层面,而国际认同和身份认同水平较低。东盟在与“他者”的互动中,自我...
【文章来源】:云南大学云南省 211工程院校
【文章页数】:222 页
【学位级别】:博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 选题来源和意义
二 研究现状述评
三 研究方法
四 难点与创新点
五 基本思路与研究内容
第一章 认同相关理论
第一节 认同相关概念
一 英文“Identity”与中文“认同”
二 个人认同与集体认同
三 地区主义与地区认同
第二节 地区认同的理论与逻辑
一 地区认同的理论
二 地区认同的逻辑
本章小结
第二章 东南亚区域意识的缘起与发展
第一节 东南亚早期历史进程中模糊的认同意识
一 东南亚认同观念的思想渊源
二 文化认同及早期东南亚意识的形成
第二节 殖民统治时期的“地区观念”
一 宗教变迁与东南亚意识
二 外部世界刺激与东南亚共同命运意识的增强
三 民族主义者的民族认同和地区观念
第三节 战后东南亚认同的重塑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地区一体化与东盟认同的交互作用
第一节 东盟一体化进程
一 东盟一体化动力分析
二 东盟一体化进程及其特点
第二节 东盟认同与地区一体化的发展
一 东盟认同推动地区一体化进程
二 一体化进程中的东盟认同概念及地区价值观念的转变
本章小结
第四章 东盟认同的建构
第一节 东南亚化与东盟认同的内在建构
一 集体认同的东南亚化
二 东盟认同与民族认同的冲突和共存
三 关于东盟认同与民族认同的社会调查研究
四 新成员国的地区认同问题
五 东盟认同内在建构的措施及特点
第二节 交往实践与东盟认同的外在建构
一 “他者”对东南亚地区身份塑造的作用
二 东帝汶加入东盟的认同问题
三 移民与东盟认同的建构
四 大国关系对东盟认同的影响
本章小结
第五章 东盟认同发展的动因与前景
第一节 东盟认同发展的动因
一 民族国家在东盟认同发展中的主导地位
二 文化认同在东盟合作中的导向作用
第二节 东盟命运共同体发展的挑战与前景
一 东盟认同发展现状与挑战
二 东盟认同发展前景展望
本章小结
结论
附录
一 《东盟社会文化共同体蓝图》之“东盟认同建构”
二 《2015年东盟社会文化共同体积分卡》之“东盟认同建构”
参考文献
博士研究生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重返”东南亚:美国的“战略进取”及其影响[J]. 张凯. 当代世界. 2016(03)
[2]东盟共同体建成了吗[J]. 李晨阳. 世界知识. 2016(02)
[3]论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的建构[J]. 刘军,柯玉萍. 学术探索. 2016(01)
[4]东盟政治-安全共同体建设:成就与问题[J]. 赵海立. 南洋问题研究. 2015(04)
[5]家国观念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J]. 刘军,柯玉萍.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5(06)
[6]东盟一体化背景下的内部移民问题[J]. 陈松涛. 学术探索. 2015(09)
[7]“一带一路”倡议与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建设[J]. 陆建人. 创新. 2015(05)
[8]东盟社会文化共同体:现状与前景[J]. 沐鸿. 东南亚纵横. 2015(08)
[9]从东盟自由贸易区到东盟经济共同体:东盟经济一体化再认识[J]. 周玉渊. 当代亚太. 2015(03)
[10]东盟必须建立一个共同的地区身份[J]. 巴达维. 北大商业评论. 2015(06)
博士论文
[1]现代化进程中的政治认同[D]. 常轶军.吉林大学 2014
[2]越南在东盟政治—安全合作中的参与研究:国家利益和国家身份的双重视角[D]. 潘维光.复旦大学 2014
[3]现代文化认同问题研究[D]. 钟星星.中共中央党校 2014
[4]中英(英中)关系与马来亚华人的身份认同[D]. 甘德政(KAM DE ZHENG).复旦大学 2013
[5]社会转型视域下的个体自我认同研究[D]. 韦岚.上海大学 2013
[6]澳大利亚对东盟国家关系研究(1967-2007)[D]. 甘振军.华东师范大学 2012
[7]民族认同与国家认同的和谐关系建构研究[D]. 韦诗业.武汉大学 2012
[8]文化认同视域下的跨文化交际研究[D]. 郭晓川.上海外国语大学 2012
[9]当代政治认同研究[D]. 张国平.湖南师范大学 2011
[10]历史怨恨情感和规范认同:非盟与东盟人权规范的比较研究[D]. 聂文娟.外交学院 2011
硕士论文
[1]广州东盟留学生之东盟意识调查分析[D]. 林雯.暨南大学 2013
本文编号:3355652
【文章来源】:云南大学云南省 211工程院校
【文章页数】:222 页
【学位级别】:博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 选题来源和意义
二 研究现状述评
三 研究方法
四 难点与创新点
五 基本思路与研究内容
第一章 认同相关理论
第一节 认同相关概念
一 英文“Identity”与中文“认同”
二 个人认同与集体认同
三 地区主义与地区认同
第二节 地区认同的理论与逻辑
一 地区认同的理论
二 地区认同的逻辑
本章小结
第二章 东南亚区域意识的缘起与发展
第一节 东南亚早期历史进程中模糊的认同意识
一 东南亚认同观念的思想渊源
二 文化认同及早期东南亚意识的形成
第二节 殖民统治时期的“地区观念”
一 宗教变迁与东南亚意识
二 外部世界刺激与东南亚共同命运意识的增强
三 民族主义者的民族认同和地区观念
第三节 战后东南亚认同的重塑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地区一体化与东盟认同的交互作用
第一节 东盟一体化进程
一 东盟一体化动力分析
二 东盟一体化进程及其特点
第二节 东盟认同与地区一体化的发展
一 东盟认同推动地区一体化进程
二 一体化进程中的东盟认同概念及地区价值观念的转变
本章小结
第四章 东盟认同的建构
第一节 东南亚化与东盟认同的内在建构
一 集体认同的东南亚化
二 东盟认同与民族认同的冲突和共存
三 关于东盟认同与民族认同的社会调查研究
四 新成员国的地区认同问题
五 东盟认同内在建构的措施及特点
第二节 交往实践与东盟认同的外在建构
一 “他者”对东南亚地区身份塑造的作用
二 东帝汶加入东盟的认同问题
三 移民与东盟认同的建构
四 大国关系对东盟认同的影响
本章小结
第五章 东盟认同发展的动因与前景
第一节 东盟认同发展的动因
一 民族国家在东盟认同发展中的主导地位
二 文化认同在东盟合作中的导向作用
第二节 东盟命运共同体发展的挑战与前景
一 东盟认同发展现状与挑战
二 东盟认同发展前景展望
本章小结
结论
附录
一 《东盟社会文化共同体蓝图》之“东盟认同建构”
二 《2015年东盟社会文化共同体积分卡》之“东盟认同建构”
参考文献
博士研究生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重返”东南亚:美国的“战略进取”及其影响[J]. 张凯. 当代世界. 2016(03)
[2]东盟共同体建成了吗[J]. 李晨阳. 世界知识. 2016(02)
[3]论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的建构[J]. 刘军,柯玉萍. 学术探索. 2016(01)
[4]东盟政治-安全共同体建设:成就与问题[J]. 赵海立. 南洋问题研究. 2015(04)
[5]家国观念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J]. 刘军,柯玉萍.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5(06)
[6]东盟一体化背景下的内部移民问题[J]. 陈松涛. 学术探索. 2015(09)
[7]“一带一路”倡议与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建设[J]. 陆建人. 创新. 2015(05)
[8]东盟社会文化共同体:现状与前景[J]. 沐鸿. 东南亚纵横. 2015(08)
[9]从东盟自由贸易区到东盟经济共同体:东盟经济一体化再认识[J]. 周玉渊. 当代亚太. 2015(03)
[10]东盟必须建立一个共同的地区身份[J]. 巴达维. 北大商业评论. 2015(06)
博士论文
[1]现代化进程中的政治认同[D]. 常轶军.吉林大学 2014
[2]越南在东盟政治—安全合作中的参与研究:国家利益和国家身份的双重视角[D]. 潘维光.复旦大学 2014
[3]现代文化认同问题研究[D]. 钟星星.中共中央党校 2014
[4]中英(英中)关系与马来亚华人的身份认同[D]. 甘德政(KAM DE ZHENG).复旦大学 2013
[5]社会转型视域下的个体自我认同研究[D]. 韦岚.上海大学 2013
[6]澳大利亚对东盟国家关系研究(1967-2007)[D]. 甘振军.华东师范大学 2012
[7]民族认同与国家认同的和谐关系建构研究[D]. 韦诗业.武汉大学 2012
[8]文化认同视域下的跨文化交际研究[D]. 郭晓川.上海外国语大学 2012
[9]当代政治认同研究[D]. 张国平.湖南师范大学 2011
[10]历史怨恨情感和规范认同:非盟与东盟人权规范的比较研究[D]. 聂文娟.外交学院 2011
硕士论文
[1]广州东盟留学生之东盟意识调查分析[D]. 林雯.暨南大学 2013
本文编号:335565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rwkxbs/335565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