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青萍绘画艺术研究
发布时间:2022-11-06 10:03
李青萍,中国第一代从事现代绘画艺术探索并长期坚持的艺术家。早年接受西方艺术教育,并取得了相当高的艺术成就,20世纪40年代,活跃于艺术界,热心革命和教育事业。20世纪50年代,因政治、社会原因从中国美术史上“消失”,之后一直蛰居于家乡湖北荆州,生活艰辛。20世纪70年代末,政治自由后,消失了近30年的李青萍绽放了其第二次艺术生命。其晚期的作品以早年接受的西方现代主义艺术思想为基础,根植于中国传统文化、荆楚地域文化、民间艺术,结合自己对生命的深刻体验和感悟,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抽象表现主义绘画。李青萍的艺术创造,不仅成为中国现代艺术史上的一个重要代表,而且成为整个女性文化史上的一个个性鲜明、极具典范意义的艺术个案。纵观20世纪中国艺术史,时代和认识的局限,遮蔽了一代与李青萍人生、艺术经历类似的艺术家,也遮蔽了他们的艺术史地位。作为学术研究对象,对李青萍及其绘画艺术的专题探究有着特别重要的意义,对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形成的原因尽可能全面、系统的探寻,有助于充分展示西方绘画艺术在中国的传播、接受和演进轨迹。本文在对李青萍的艺术生涯与艺术观念梳理、勾勒和开掘的基础上,尽可能全面、系统、深入地研究李青萍...
【文章页数】:233 页
【学位级别】:博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选题的价值和意义
二、相关研究成果综述
三、研究的思路与方法
四、研究的创新点
第一章 不断超越,为美而生:李青萍的艺术人生与艺术观念
第一节 与苦争渡,托之丹青:李青萍的艺术人生
一、艺术起步期(1911——1941年)
二、艺术发展期(1942——1952年)
三、艺术沉寂期(1952——1978年)
四、艺术恢复期(1979——1986年)
五、艺术黄金期(1986——2004年)
第二节 从“工具”到“表现”:李青萍的艺术观念
一、李青萍早期的革命英雄主义艺术观:“艺术是具有深刻社会性质的工具”
二、李青萍晚期的艺术思想及其蜕变——“为艺术而生,为自由而死”
第二章 大象无形,道通为一:李青萍抽象表现主义绘画的艺术风格
第一节 李青萍抽象表现主义绘画的题材内容
一、记忆重组的风景、人物与花卉题材作品
二、亦虚亦实的纯抽象作品
第二节 李青萍抽象表现主义绘画的主题和价值取向
一、宇宙轮回,生生不息:李青萍抽象主义绘画的主题
二、天人合一,主客融通:李青萍抽象主义绘画的价值取向
第三节 李青萍抽象表现主义绘画的艺术形式
一、婉约松动,浑厚老辣的笔触
二、水墨氤氲,浪漫凝重的肌理
三、谲诡奇玮,异彩纷呈的色彩
四、浩瀚莫测,驰骋无边的构图
第四节 李青萍绘画艺术的整体风貌
第三章 兼收并蓄,同于大道:李青萍抽象表现主义绘画艺术风格的成因
第一节 知人论世,相生相成:社会时代的原因
一、西方艺术与艺术思想的传播
二、现代新美术教育的兴起
三、社会生活因素
第二节 融汇中西,法天象地:历史文化的原因
一、中西艺术文化的滋养
二、地域文化和民间艺术
三、女性意识与女性主义
第三节 薪火相传,博采众长:师承和学养
一、早期的教育
二、师承授受
第四节 超越自我,艺术重生:个人因素
一、“深海体验”的精神状态
二、自身主体性的超越
第四章 特色独具,实现超越:多维比较视野中的李青萍绘画艺术
第一节 西方绘画语言的中国化:与西方抽象表现主义的比较
一、形成比较的根据
二、与杰克逊·波洛克之比较
第二节 苦难与创造:与同时代的中国抽象主义艺术家之比较
一、与吴大羽之比较
二、与沙耆之比较
三、与赵无极、朱德群之比较
第三节 超越性别:与同时代中国女性艺术家之比较
一、绘画题材之比较
二、艺术风格之比较
三、审美观念之比较
第五章 超以象外,得其圜中:李青萍绘画艺术的历史地位与当代启示
第一节 苦心孤诣,卓然而立:李青萍绘画艺术的历史地位
一、中国抽象艺术之先驱
二、中国现代艺术之女性代表
第二节 画无定法,融合转换:李青萍绘画艺术的重要贡献
一、李青萍绘画艺术的社会文化意义
二、李青萍绘画与中国油画艺术的发展
三、融合中西的艺术创造
四、独具特色的女性艺术
第三节 自我超越,离形去知:李青萍绘画艺术的当代启示
一、关于“李青萍现象”
二、李青萍绘画艺术的当代意义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抽象表现绘画在中国的学脉 吴大羽和他弟子的创作及影响研究[J]. 徐振庭. 新美术. 2016(07)
[2]李青萍的富士山系列作品阐释[J]. 仰琦. 东方收藏. 2015(12)
[3]中国抽象画的女性先行者——李青萍[J]. 林阳. 连环画报. 2015(11)
[4]怎样读懂李青萍[J]. 保文. 收藏投资导刊. 2015(Z2)
[5]永远的李青萍[J]. 水天中. 美术文献. 2015(09)
[6]李青萍的意义[J]. 皮道坚. 美术文献. 2015(09)
[7]再谈李青萍[J]. 严善錞. 美术文献. 2015(09)
[8]李青萍的艺术[J]. 彭德. 美术文献. 2015(09)
[9]《青萍画集》自序[J]. 李青萍. 美术文献. 2015(09)
[10]历史漩涡下潜藏的火焰——李青萍的绘画艺术及市场价值分析[J]. 杨艳丽. 收藏投资导刊. 2014(16)
博士论文
[1]民国时期留欧女性艺术家西画创作研究[D]. 陈明园.上海大学 2016
[2]象外之象—朱德群抽象艺术研究[D]. 刘峰.上海大学 2015
[3]油画笔触研究[D]. 韩洪伟.中国艺术研究院 2009
硕士论文
[1]“八五”以后中国的抽象主义绘画[D]. 张研.河北大学 2008
[2]20世纪初年的中国女性解放运动[D]. 杨正梅.贵州师范大学 2007
[3]从新写实到抽象表现[D]. 张希丹.中央美术学院 2006
本文编号:3703305
【文章页数】:233 页
【学位级别】:博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选题的价值和意义
二、相关研究成果综述
三、研究的思路与方法
四、研究的创新点
第一章 不断超越,为美而生:李青萍的艺术人生与艺术观念
第一节 与苦争渡,托之丹青:李青萍的艺术人生
一、艺术起步期(1911——1941年)
二、艺术发展期(1942——1952年)
三、艺术沉寂期(1952——1978年)
四、艺术恢复期(1979——1986年)
五、艺术黄金期(1986——2004年)
第二节 从“工具”到“表现”:李青萍的艺术观念
一、李青萍早期的革命英雄主义艺术观:“艺术是具有深刻社会性质的工具”
二、李青萍晚期的艺术思想及其蜕变——“为艺术而生,为自由而死”
第二章 大象无形,道通为一:李青萍抽象表现主义绘画的艺术风格
第一节 李青萍抽象表现主义绘画的题材内容
一、记忆重组的风景、人物与花卉题材作品
二、亦虚亦实的纯抽象作品
第二节 李青萍抽象表现主义绘画的主题和价值取向
一、宇宙轮回,生生不息:李青萍抽象主义绘画的主题
二、天人合一,主客融通:李青萍抽象主义绘画的价值取向
第三节 李青萍抽象表现主义绘画的艺术形式
一、婉约松动,浑厚老辣的笔触
二、水墨氤氲,浪漫凝重的肌理
三、谲诡奇玮,异彩纷呈的色彩
四、浩瀚莫测,驰骋无边的构图
第四节 李青萍绘画艺术的整体风貌
第三章 兼收并蓄,同于大道:李青萍抽象表现主义绘画艺术风格的成因
第一节 知人论世,相生相成:社会时代的原因
一、西方艺术与艺术思想的传播
二、现代新美术教育的兴起
三、社会生活因素
第二节 融汇中西,法天象地:历史文化的原因
一、中西艺术文化的滋养
二、地域文化和民间艺术
三、女性意识与女性主义
第三节 薪火相传,博采众长:师承和学养
一、早期的教育
二、师承授受
第四节 超越自我,艺术重生:个人因素
一、“深海体验”的精神状态
二、自身主体性的超越
第四章 特色独具,实现超越:多维比较视野中的李青萍绘画艺术
第一节 西方绘画语言的中国化:与西方抽象表现主义的比较
一、形成比较的根据
二、与杰克逊·波洛克之比较
第二节 苦难与创造:与同时代的中国抽象主义艺术家之比较
一、与吴大羽之比较
二、与沙耆之比较
三、与赵无极、朱德群之比较
第三节 超越性别:与同时代中国女性艺术家之比较
一、绘画题材之比较
二、艺术风格之比较
三、审美观念之比较
第五章 超以象外,得其圜中:李青萍绘画艺术的历史地位与当代启示
第一节 苦心孤诣,卓然而立:李青萍绘画艺术的历史地位
一、中国抽象艺术之先驱
二、中国现代艺术之女性代表
第二节 画无定法,融合转换:李青萍绘画艺术的重要贡献
一、李青萍绘画艺术的社会文化意义
二、李青萍绘画与中国油画艺术的发展
三、融合中西的艺术创造
四、独具特色的女性艺术
第三节 自我超越,离形去知:李青萍绘画艺术的当代启示
一、关于“李青萍现象”
二、李青萍绘画艺术的当代意义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抽象表现绘画在中国的学脉 吴大羽和他弟子的创作及影响研究[J]. 徐振庭. 新美术. 2016(07)
[2]李青萍的富士山系列作品阐释[J]. 仰琦. 东方收藏. 2015(12)
[3]中国抽象画的女性先行者——李青萍[J]. 林阳. 连环画报. 2015(11)
[4]怎样读懂李青萍[J]. 保文. 收藏投资导刊. 2015(Z2)
[5]永远的李青萍[J]. 水天中. 美术文献. 2015(09)
[6]李青萍的意义[J]. 皮道坚. 美术文献. 2015(09)
[7]再谈李青萍[J]. 严善錞. 美术文献. 2015(09)
[8]李青萍的艺术[J]. 彭德. 美术文献. 2015(09)
[9]《青萍画集》自序[J]. 李青萍. 美术文献. 2015(09)
[10]历史漩涡下潜藏的火焰——李青萍的绘画艺术及市场价值分析[J]. 杨艳丽. 收藏投资导刊. 2014(16)
博士论文
[1]民国时期留欧女性艺术家西画创作研究[D]. 陈明园.上海大学 2016
[2]象外之象—朱德群抽象艺术研究[D]. 刘峰.上海大学 2015
[3]油画笔触研究[D]. 韩洪伟.中国艺术研究院 2009
硕士论文
[1]“八五”以后中国的抽象主义绘画[D]. 张研.河北大学 2008
[2]20世纪初年的中国女性解放运动[D]. 杨正梅.贵州师范大学 2007
[3]从新写实到抽象表现[D]. 张希丹.中央美术学院 2006
本文编号:370330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rwkxbs/370330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