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济安现代文学研究初探
发布时间:2022-11-11 22:08
本文以夏济安著作《黑暗的闸门—中国左翼文学运动研究》(The Gate of Darkness:Studies on the Leftist Literary Movement)(1968年)及本书中文版(2015年)、《夏济安选集》(沈阳:辽宁教育出版社2002年版)、《夏济安选集》(台北:志文出版社1971年版)、《文学杂志》(1956-1960)为主要研究对象,结合对三卷本《夏志清夏济安书信集》以及夏氏其他未结集中英文著作的研究,考察了这些文本中作为中心问题的左翼文学观和左翼作家论;同时对夏济安著作中隐含的现代文学史观和独特的文学研究方法加以梳理。本文首先关注的是,在“西潮”冲击与传统余响的历史背景下,夏济安在思想和立场上呈现的西化倾向与保守性;而“疏离的知识分子”的边缘性和萨义德《知识分子论》意义上的“业余性”,又使他在人生选择上“一再流亡”。与五四前辈共同面对着相似的“感时忧国”的文化处境,使夏济安二度赴美后在其现代文学研究中体现出强烈的民族文化责任感与对现代左翼作家在批判之外的认同感。而在文学研究方法上,与五四先辈关于“世界文学”的认知类似,夏济安的比较文学视野更多是在尊重...
【文章页数】:164 页
【学位级别】:博士
【文章目录】:
论文摘要
abstract
导论
第一节 研究综述与问题意识
第二节 章节安排与研究方法
第一章 “西潮”影响下的人生与世界文学眼光
第一节 “西潮”背景与传统影响
第二节 动荡的学术生涯与独特的研究方法
第二章 独辟蹊径的现代文学史观与编辑实践
第一节 身处边缘的“业余”文学史书写
第二节 现代文学史研究的关怀重点
第三节 《文学杂志》对现代文学传统的继承与发展
第三章 精神史角度的左翼文学运动研究
第一节 历史背景与叙述模式
第二节 “软心肠”与“二元性”:瞿秋白研究
第三节 时代性焦虑下的“黑暗面”:鲁迅研究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中国小说中的梦境解析——《西游补》
后记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去神化:夏志清、夏济安的鲁迅研究之比较[J]. 王琳.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 2018(03)
[2]夏济安早期的译述活动[J]. 孙连五. 成都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7(06)
[3]编后记:现当代中国文学在海外——一个新的研究方向[J]. 张西平. 国际汉学. 2017(04)
[4]关键词与现代中国——《革命·话语·文学》自序[J]. 陈建华. 书城. 2017(12)
[5]从海外汉学到研究海外汉学的文学反思[J]. 黄雅婷. 宜宾学院学报. 2017(09)
[6]传统与西化间的反思与彷徨——细读夏济安小说《传宗接代》与《耶稣会教士的故事》[J]. 张德强. 开封教育学院学报. 2017(08)
[7]“道德叙事关怀”:从利维斯到夏志清——论《中国现代小说史》的西学渊源[J]. 夏伟. 文学评论. 2017(03)
[8]夏济安及其文学创作和文学研究述评[J]. 王宇林. 华文文学. 2017(02)
[9]夏济安文学批评方法浅析[J]. 张德强. 开封教育学院学报. 2017(04)
[10]当年风华正茂——私人书写中的夏济安[J]. 徐敏. 南方文坛. 2017(02)
博士论文
[1]启蒙视域下的五四小说研究[D]. 姜丽清.吉林大学 2016
[2]瞿秋白文化思想研究[D]. 张丽.陕西师范大学 2016
[3]二战后美国艺术赞助体系与美国当代艺术崛起[D]. 王蕾.中国艺术研究院 2015
[4]瞿秋白的社会主义道德观[D]. 陈凝.湖南师范大学 2015
[5]冷战初期美国的心理战与海外图书项目(1945-1961)[D]. 常贝贝.东北师范大学 2015
[6]瞿秋白生平研究史(1921-2013)[D]. 周龙燕.扬州大学 2014
[7]普实克中国现代文学研究的科学主义倾向[D]. 刘云.武汉大学 2014
[8]美国新闻署对苏文化冷战行为研究(1953-1961)[D]. 赵继珂.东北师范大学 2014
[9]北美汉学家韩南文学活动研究[D]. 张冰妍.东北师范大学 2014
[10]作为“方法”的海外汉学[D]. 余夏云.苏州大学 2012
本文编号:3705833
【文章页数】:164 页
【学位级别】:博士
【文章目录】:
论文摘要
abstract
导论
第一节 研究综述与问题意识
第二节 章节安排与研究方法
第一章 “西潮”影响下的人生与世界文学眼光
第一节 “西潮”背景与传统影响
第二节 动荡的学术生涯与独特的研究方法
第二章 独辟蹊径的现代文学史观与编辑实践
第一节 身处边缘的“业余”文学史书写
第二节 现代文学史研究的关怀重点
第三节 《文学杂志》对现代文学传统的继承与发展
第三章 精神史角度的左翼文学运动研究
第一节 历史背景与叙述模式
第二节 “软心肠”与“二元性”:瞿秋白研究
第三节 时代性焦虑下的“黑暗面”:鲁迅研究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中国小说中的梦境解析——《西游补》
后记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去神化:夏志清、夏济安的鲁迅研究之比较[J]. 王琳.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 2018(03)
[2]夏济安早期的译述活动[J]. 孙连五. 成都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7(06)
[3]编后记:现当代中国文学在海外——一个新的研究方向[J]. 张西平. 国际汉学. 2017(04)
[4]关键词与现代中国——《革命·话语·文学》自序[J]. 陈建华. 书城. 2017(12)
[5]从海外汉学到研究海外汉学的文学反思[J]. 黄雅婷. 宜宾学院学报. 2017(09)
[6]传统与西化间的反思与彷徨——细读夏济安小说《传宗接代》与《耶稣会教士的故事》[J]. 张德强. 开封教育学院学报. 2017(08)
[7]“道德叙事关怀”:从利维斯到夏志清——论《中国现代小说史》的西学渊源[J]. 夏伟. 文学评论. 2017(03)
[8]夏济安及其文学创作和文学研究述评[J]. 王宇林. 华文文学. 2017(02)
[9]夏济安文学批评方法浅析[J]. 张德强. 开封教育学院学报. 2017(04)
[10]当年风华正茂——私人书写中的夏济安[J]. 徐敏. 南方文坛. 2017(02)
博士论文
[1]启蒙视域下的五四小说研究[D]. 姜丽清.吉林大学 2016
[2]瞿秋白文化思想研究[D]. 张丽.陕西师范大学 2016
[3]二战后美国艺术赞助体系与美国当代艺术崛起[D]. 王蕾.中国艺术研究院 2015
[4]瞿秋白的社会主义道德观[D]. 陈凝.湖南师范大学 2015
[5]冷战初期美国的心理战与海外图书项目(1945-1961)[D]. 常贝贝.东北师范大学 2015
[6]瞿秋白生平研究史(1921-2013)[D]. 周龙燕.扬州大学 2014
[7]普实克中国现代文学研究的科学主义倾向[D]. 刘云.武汉大学 2014
[8]美国新闻署对苏文化冷战行为研究(1953-1961)[D]. 赵继珂.东北师范大学 2014
[9]北美汉学家韩南文学活动研究[D]. 张冰妍.东北师范大学 2014
[10]作为“方法”的海外汉学[D]. 余夏云.苏州大学 2012
本文编号:370583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rwkxbs/370583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