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列汉诺夫文化理论研究
本文关键词:普列汉诺夫文化理论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本文研究的是普列汉诺夫的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普列汉诺夫的文化理论,就是他对于文化的基本看法,即具体应该包括普列汉诺夫本人原创的对于什么是文化和怎样对待文化的基本理论。对于什么是文化,他主要从文化的内涵、起源发展、特征、类型、功能、地位等方面进行了回答;对于怎样对待文化,它主要从坚持文化和发展文化两个方面进行了回答。研究普列汉诺夫文化理论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其理论价值在于,普列汉诺夫文化理论是普列汉诺夫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目前学界还没有进行系统研究,因此,该研究在一定意义上填补了空白;普列汉诺夫文化理论是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该研究可以深入地把握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与时俱进理论品格。其实践价值在于,研究他的文化理论可以为马克思主义文化建设提供重要的理论来源;研究他的文化理论也必将为我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提供重要的借鉴作用;探讨其文化理论和政治立场之间的矛盾关系,分析存在不足的根本原因,从而为解决各种现实文化建设、文化发展问题提供有益借鉴。普列汉诺夫文化理论的研究采用了文献研读方法、逻辑与历史相统一的方法、系统分析的方法、学术梳理的方法等。普列汉诺夫文化理论的形成是其客观条件和主观条件相互作用的结果。从客观条件来看,普列汉诺夫文化理论形成与当时的社会历史条件是分不开的。当时世界资本主义及俄国资本主义的迅速发展和俄国农村公社的解体,民粹主义瓦解,工人运动的迅速发展,第二国际时期各种反马克思主义思潮的泛滥等构成了普列汉诺夫文化理论形成的客观历史条件;从理论来源上来说,普列汉诺夫文化理论是在继承前人文化理论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这主要包括俄国优秀传统文化,十八世纪启蒙学者和十九世纪空想社会主义学者的文化探索,马克思、恩格斯的文化理论等,这些文化理论构成了普列汉诺夫文化理论形成的理论渊源。从主观条件来看,坚实的文化理论基础,热爱人民的思想,深厚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功底,持续的奋斗精神,这些主观条件促进了普列汉诺夫文化理论的最终形成。普列汉诺夫文化理论经历了一个形成和发展的过程。这个过程,可以划分为既有区别又相互联系的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从1876年到1885年是普列汉诺夫文化理论的初步形成期。在这一阶段,普列汉诺夫通过阅读马克思恩格斯理论著作,对马克思主义了解逐步深化,并以此开始认识文化,初步提出了文化的基本理论,并运用这一基本理论具体分析了俄国文化的性质。在1883年发表的《社会主义与政治斗争》中,普列汉诺夫具体阐述了他的文化基本理论,这主要包括:文化的理论基础,文化发展的一般历史进程,对待文化的正确做法等。这些阐述,坚持和运用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因此,这篇文章可以说是标志着普列汉诺夫文化理论的初步形成。在1885年发表的《我们的意见分歧》中,普列汉诺夫则运用这一基本理论具体分析了俄国文化的性质。在这篇文章中,普列汉诺夫开始运用他的文化基本理论具体分析俄国文化的性质,它标志着他的文化理论的正式形成。因此,从1876年到1885年,这段时期可以看作是普列汉诺夫文化理论的形成期。第二阶段,从1885年到1903年,这段时期可以说是普列汉诺夫文化理论的发展成熟期。从1885年到1898年俄国社会民主工党建立之前,这一时期普列汉诺夫发表了《黑格尔逝世六十周年》、《论一元论历史观之发展》、《唯物主义史论丛》和《论个人在历史上的作用》等著作,在这些著作中普列汉诺夫提出了一系列独具特色的文化理论,这主要包括:社会有机体理论、地理环境理论、个人在历史上的作用理论、“五项因素公式”理论等,这些文化理论经历了从提出、发展、成熟,到最后以经典的形式表述的过程。从1898年到1903年俄国社会民主工党第二次会议之前,这一时期,普列汉诺夫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批判了经济主义、“合法马克思主义”、修正主义等的错误,从而捍卫了马克思主义的纯洁性。因此,从1885年到1903年,普列汉诺夫的文化理论,在这一阶段,普列汉诺夫以初步形成期的文化理论作为基础,立足于俄国马克思主义的发展,在批判各种错误理论的过程中,进一步阐述了他的文化理论,从而赋予了文化更多的理论内涵,使文化理论趋于成熟和系统化。一方面,这一时期他坚持了马克思、恩格斯文化理论的基本观点,坚决批判各种错误理论,从而捍卫了马克思主义理论,因此,可以说,这些理论是普列汉诺夫对于马克思、恩格斯文化理论的继承;另一方面,这一时期可以说是普列汉诺夫对于马克思、恩格斯文化理论的丰富发展期。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普列汉诺夫提出了一些独具特色的文化理论,这些文化理论是马克思、恩格斯的文化理论阐述不够成熟的或者说是阐述较少的,甚至没有论述的,但是,普列汉诺夫以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为指导,深入地阐发了这些文化理论,从而,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因此,这一阶段可以看成是普列汉诺夫文化理论的发展成熟期。第三阶段从1903年到1916年是普列汉诺夫文化理论的进一步发展期,这一阶段普列汉诺夫提出了完整的文化理论,并且运用其文化理论分析了艺术、宗教、俄国文化等,从而验证了普列汉诺夫一般文化理论的正确性,因此,可以说是普列汉诺夫文化理论的进一步发展期。这一时期发表了《没有地址的信》、《从唯物史观的观点论艺术》、《唯物主义史论丛》、《论俄国所谓宗教探寻》等著作,在这些著作中,自觉以一般文化理论作为指导,进一步具体阐述了艺术、宗教、俄国文化的内涵、本质、起源、社会作用等基本问题。而艺术、宗教、俄国文化是马克思和恩格斯没有来得及深入考察的领域,普列汉诺夫则以唯物史观作为理论基础深入阐述了艺术、宗教、俄国文化,可以说,这既验证了他的一般文化理论的正确性,又进一步丰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因此,从这个意义上说,这一时期,可以说是普列汉诺夫文化理论的进一步发展期。通过对普列汉诺夫文化理论的初步形成、发展成熟和进一步发展期的分析,我们看出在普列汉诺夫的著述中关于文化的论述是非常丰富的,文化理论在普列汉诺夫思想发展史上有着连续性。这说明,普列汉诺夫虽然没有以专著的形式系统地表达文化,但是在普列汉诺夫的著作中的确存在着关于文化的理论体系。普列汉诺夫文化理论具有极其丰富的内容。这主要包括普列汉诺夫对于什么是文化和怎样对待文化的看法。对于什么是文化,他着重强调:文化的内涵、文化的起源发展、文化的特征、文化的类型、文化的功能、文化的地位。关于文化的内涵,他以唯物史观作为理论基础,主要从社会心理、意识形态、文化水平和社会结构等方面定义了文化;关于文化的起源与发展,他主要从客观条件和主观条件出发,阐述了文化的形成,从生产力的角度,阐述了文化的变化发展,从客观规律的角度,强调了文化的发展是一个有规律的客观历史过程;关于文化的特征,特别强调文化的阶级性、革命性、发展性等重要特征;关于文化的类型,他根据不同的分类标准,把文化分成了不同的类型;关于文化的功能,他主要强调文化的认知功能和凝聚功能;关于文化的地位,它主要强调文化在社会结构中的重要地位。对于怎样对待文化,普列汉诺夫着重强调:一方面,需要坚持马克思主义文化基本理论,另一方面,需要在实践中不断发展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对于坚持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普列汉诺夫认为:第一,应该坚持马克思主义文化发展的主体论,这主要包括文化发展必须依靠人民群众,文化发展的领导阶级必须是无产阶级;第二,还需要坚持马克思主义文化发展的任务论,这主要包括文化发展的任务是启发无产阶级自觉意识和保证无产阶级革命运动顺利进行。对于发展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普列汉诺夫认为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则是发展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的前提条件,这主要包括一切从实际从发的原则和创新的原则。普列汉诺夫文化理论在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发展史上占有重要的历史地位,这主要表现在:首先,普列汉诺夫文化理论继承、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恩格斯的文化理论;其次,普列汉诺夫文化理论对列宁文化理论的形成和发展具有重要的启迪作用;最后,普列汉诺夫文化理论对于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特别是俄国共产主义运动发挥了重要的指导作用。普列汉诺夫文化理论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社会心理理论的启示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首先需要重视社会心理的作用;文化的继承性与发展性理论的启示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一方面需要继承优秀的中国传统文化,另一方面需要与时俱进地发展文化;文化主体性理论的启示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一定要发挥民众的积极性;当然,实事求是地说,普汉诺夫的文化理论也有一定的历史局限性。比如:一方面,普列汉诺夫侧重于文化的理论研究,缺乏对于文化政策的研究。其次,普列汉诺夫的文化理论是有所发展、有所创新的,但是缺乏突破性的发展。这些局限性,需要我们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和新的实践中加以纠正和克服。
【关键词】:普列汉诺夫 马克思主义 文化理论 坚持 发展
【学位授予单位】:山东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G0
【目录】:
- 中文摘要8-12
- ABSTRACT12-17
- 导论17-35
- 一、研究的对象17-18
- 二、研究的意义18-19
- 三、目前学术界的研究概况19-33
- 四、研究的方法33-34
- 五、创新之处34-35
- 第一章 普列汉诺夫文化理论形成的条件35-50
- 一、普列汉诺夫文化理论形成的客观条件35-46
- (一) 普列汉诺夫文化理论形成的社会历史条件35-40
- (二) 普列汉诺夫文化理论形成的思想理论基础40-46
- 二、普列汉诺夫文化理论形成的主观条件46-50
- (一) 坚实的文化理论基础46-47
- (二) 热爱人民的思想47-48
- (三) 坚实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功底48-49
- (四) 持续的奋斗精神49-50
- 第二章 普列汉诺夫文化理论发展的历史轨迹50-96
- 一、普列汉诺夫文化理论的形成期(1876年—1885年)50-61
- (一) 普列汉诺夫文化理论的初步探索期(1876年—1883年)50-57
- (二) 普列汉诺夫文化理论的正式形成期(1883年—1885年)57-61
- 二、普列汉诺夫文化理论的发展成熟期(1885年—1903年)61-79
- (一) 从1885年到俄国社会民主工党成立之前的文化理论(1885年—1898年)64-77
- (二) 从1898年到俄国社会民主工党第二次大会之前的文化理论(77-79
- 三、普列汉诺夫文化理论的进一步发展期(1903年—1916年)79-96
- (一) 普列汉诺夫进一步扩充了文化理论的内容79-92
- (二) 政治上的失足阻碍了普列汉诺夫文化理论的创造性发展92-96
- 第三章 普列汉诺夫文化理论的基本内容96-127
- 一、普列汉诺夫对于什么是文化的看法96-118
- (一) 关于文化的内涵96-99
- (二) 关于文化的形成发展99-102
- (三) 关于文化的特征102-105
- (四) 关于文化的类型105-111
- (五) 关于文化的功能111-115
- (六) 关于文化的地位115-118
- 二.普列汉诺夫对于怎样对待文化的看法118-127
- (一) 坚持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118-123
- (二) 发展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123-127
- 第四章 普列汉诺夫文化理论的历史地位和现实意义127-145
- 一、普列汉诺夫文化理论的历史地位127-135
- (一) 对于马克思恩格斯文化理论具有继承、丰富和发展作用127-133
- (二) 对于列宁文化理论的形成具有推动作用133-134
- (三) 对于共产主义运动具有指导作用134-135
- 二、普列汉诺夫文化理论的现实意义135-145
- (一) 必须充分重视社会心理的作用135-137
- (二) 必须正确处理文化的继承与发展的关系137-139
- (三) 必须发挥人民群众在文化建设中的巨大作用139-141
- (四) 在新的实践中坚持和发展普列汉诺夫文化理论141-145
- 结束语145-147
- 参考文献147-164
- 致谢164-166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166-167
-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167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秀芳;普列汉诺夫与马克思主义艺术论[J];安徽大学学报;1990年04期
2 吕德申;普列汉诺夫文艺思想的几个重要方面[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5年05期
3 谷少杰;;马克思恩格斯文化思想探析[J];哈尔滨市委党校学报;2012年01期
4 万永光;试论普列汉诺夫前期活动对科学社会主义的贡献[J];滨州师专学报;1997年03期
5 程婧;;浅析普列汉诺夫与列宁的分歧[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9期
6 高宁;;普列汉诺夫论个人在历史上的作用及其启示[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24期
7 周宏;;普列汉诺夫与马克思主义哲学[J];常熟理工学院学报;2007年05期
8 戈士国;;普列汉诺夫:唯物辩证法视域中的意识形态[J];常熟理工学院学报;2011年03期
9 雷丽平;东北亚文化圈中的俄罗斯文化[J];东北亚论坛;2000年03期
10 尚伟;;俄历史学家丘丘金论普列汉诺夫[J];当代世界社会主义问题;2009年01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王兰;普列汉诺夫与苏联哲学教科书体系[D];黑龙江大学;2011年
2 郝瑞斌;普列汉诺夫宗教思想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09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张少宏;托夫勒“技术社会形态论”的评析[D];首都师范大学;2011年
2 郑贤云;列宁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思想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1年
3 宋建敏;普列汉诺夫的唯物史观思想研究[D];徐州师范大学;2011年
4 王柏文;恩格斯晚年对唯物史观的贡献及当代价值[D];东北师范大学;2005年
5 邓文飞;恩格斯唯物史观新探[D];湖南师范大学;2008年
6 彭健;普列汉诺夫的唯物史观研究[D];西南大学;2009年
7 黄佳;马克思怎样从形而上学的社会批判转向科学现实的社会批判[D];苏州大学;2009年
8 高磊;普列汉诺夫的《艺术与社会生活》思想研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2013年
本文关键词:普列汉诺夫文化理论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42689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rwkxbs/42689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