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宋八大家论说文思想研究
本文关键词:唐宋八大家论说文思想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本文以唐宋八大家的论说文为研究对象,论说文是一种讲究实用性的散文类别,它在我国古代文体中占有重要的地位。论说文自产生之时,就极具有说理与议论色彩。论说文是唐宋八大家用力很深的创作,集中反映了他们在政治、史学、经学、哲学等方面的卓越成就和贡献。本论文对唐宋八大家论说文进行比较系统的阐释,希望对他们论说文的文体特征、文章内容和思想特点有更深的理解。本论文的研究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绪论部分首先考察了唐宋八大家论说文的研究现状,对本文研究对象加以界定;其次在吸收归纳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提出本文的研究思路和研究意义;最后提炼出本论文的观点与创新之处。第一章唐宋八大家论说文中的政论研究。第一节首先统计出各体论说文的分布情况,并以政论散文为例,分析了六类论说文体式的发展和演变情况。其次分析了政论散文繁盛的原因,动荡不安的社会局势、古文运动的间接渗透以及科举体制的改革创新是促进唐宋八大家大力创作政论文的深层诱因。最后分析指出革新内政是他们政论散文的中心内容。第二节从变革思想、民本思想和经济思想三个方面来看唐宋八大家的政治主张和治国理念。第二章唐宋八大家论说文中的史论研究。本章第一节首先分析了唐宋八大家史论文中所蕴含的史学思想。唐宋八大家通过历史上较为突出的人物或事件,表达自己的看法,往往借历史的经验教训,对现实表达某种讽刺和不满,这些集中反映了唐宋八大家以史为鉴的思想。其次,唐宋八大家特别是三苏往往对既定的历史人物、历史事件打破成说,翻案成章,这反映了他们求实创新的思想。本章第二节考察了唐宋八大家史论中“正统”论的内涵,阐释了从韩、柳“大一统”思想到北宋“正统”论思想的嬗变过程。第三章唐宋八大家论说文中的经论研究。唐宋八大家经论文中蕴含着丰富的经学思想,唐宋八大家在治经方面敢于怀疑,提出了很多独到的见解。本章第一节阐述了中唐经学的困境以及韩愈和柳宗元为复兴儒学所做出的种种尝试。二人在经学上注重反思传统观念,不拘泥成说。本章第二节考察了宋六家经学新风。他们对经典的解读、诠释方式开始发生变化,出现了“以义理解经”、“以权变解经”、“以人情解经”等新的解经方式,预示着经学逐渐由“汉学”向“宋学”转变。第四章唐宋八大家论说文中的杂论研究。唐宋八大家的杂论按内容可以分为哲学论文、寓言性说理文和随笔式杂文三部分。本章第一节考察了韩愈、柳宗元、王安石对人性论、天命观的独特阐释。本章第二节分析了杂论中的寓言性说理文,先是分析这类文章的思想特点;它们成为另一面反映社会现实生活的镜子,从不同侧面揭示和鞭挞着社会的腐朽黑暗和人性的丑陋。接着探讨了韩、柳、欧、苏等人寓言文创作的动机,不平则鸣的创作心理、已有创作传统的影响以及革新求变的创作方法成为影响唐宋八大家寓言文产生和发展的主要因素。本章第三节论述了随笔式杂论文,这类文章很富有哲理性,耐人寻味。这类文章还蕴含着丰富的文艺美学思想,其中“简而有法”、“尚意”、“随物赋形”等文艺理论都有所体现。结语部分对全文进行总结,进而提出本论文有待进一步完善和探讨的问题。
【关键词】:唐宋八大家 论说文 政论 史论 经论 杂论
【学位授予单位】:西北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I207.62
【目录】:
- 摘要3-5
- Abstract5-10
- 绪论10-24
- 一、研究对象10-12
- 二、研究现状12-19
- 三、选题意义与研究思路19-20
- 四、基本观点及创新之处20-24
- 第一章 政论24-66
- 第一节 唐宋八大家政论文创作概述25-47
- 一、政论文体的开拓与创新26-40
- 二、政论文繁盛的原因40-47
- 第二节 政论的思想内容47-66
- 一、变革思想47-53
- 二、民本思想53-60
- 三、经济思想60-66
- 第二章 史论66-94
- 第一节 史论的思想内容66-75
- 一、以史为鉴思想67-70
- 二、求实创新思想70-75
- 第二节 正统论的思想嬗变75-94
- 一、韩、柳大一统思想的新趋向76-78
- 二、欧阳修正统史观的理论化78-87
- 三、苏轼正统论中的名实观87-94
- 第三章 经论94-126
- 第一节 韩柳经学的变新94-105
- 一、中晚唐经学的困境95-98
- 二、韩愈的经学思想98-103
- 三、柳宗元的经学思想103-105
- 第二节 宋六家经学的新风105-126
- 一、欧阳修的经学变古与创新106-111
- 二、曾巩和王安石的经学义理化111-118
- 三、三苏“情”本论的解经特色118-126
- 第四章 杂论126-156
- 第一节 哲学论文126-136
- 一、人性论127-131
- 二、天命观131-136
- 第二节 寓言性说理文136-147
- 一、寓言性说理文的思想内容138-143
- 二、寓言性说理文的创作动因143-147
- 第三节 随笔式杂论文147-156
- 一、随笔式杂论文内容148-151
- 二、文艺美学思想151-156
- 结语156-160
- 附录 唐宋八大家论说文创作一览表160-202
- 参考文献202-212
- 博士期间科研成果212-214
- 后记214-216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徐文蕾;;《聊斋志异》侠义主题论[J];蒲松龄研究;2009年04期
2 庄华峰,王建明;安徽古代沿江圩田开发及其对生态环境的影响[J];安徽大学学报;2004年02期
3 陈立柱;;刘知几史学变革观研究[J];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10年02期
4 曹小云;;早期汉译佛经与中古汉语词语溯源[J];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10年04期
5 陶智;;中古汉语词义琐记[J];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10年04期
6 黑维强;;论古代契约文书的文献特点及词汇研究价值[J];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11年05期
7 阚绪良;吕晓玲;;“野渡无人舟自横”新解[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1年03期
8 姚明明;;浅论中国古时蚕业的科技文化交流[J];安徽农业科学;2006年06期
9 周晓光;清代徽商与茶叶贸易[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0年03期
10 陶礼天;读司空图《书屏记》书后——表圣诗论受《文心雕龙》之影响及相关问题[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2年05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史兵;唐代长安城军事防御体系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2 刘军;顾宪成与晚明东林运动——传统士大夫政治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3 常昭;六朝琅邪颜氏家族文化与文学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4 尹勇;隋唐五代内迁蕃胡族源考异[D];首都师范大学;2011年
5 英卫峰;唐代帝陵陪葬墓研究[D];西北大学;2011年
6 刘晓林;唐律“七杀”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7 李谷乔;唐代高僧塔铭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8 袁梅;中国古代神话中智慧导师阿尼玛原型及其承传移位[D];曲阜师范大学;2010年
9 周景勇;中国古代帝王诏书中的生态意识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11年
10 李艳;唐代佛教史籍研究[D];兰州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平;方干及其诗歌论稿[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张博;唐代艺伎与唐声诗的传播[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3 宋肖娜;《汉语大词典》瑕疵补正[D];湘潭大学;2010年
4 陈克标;西汉游侠与乡里秩序[D];湘潭大学;2010年
5 杨海花;《尔雅》词语与《汉语大词典》订补[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6 何丽;两宋的僧诗批评[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7 冷淑敏;再论王绩的慕陶情结[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8 王艳芳;皮日休吴地创作与吴文化关系研究[D];江南大学;2010年
9 陈天e,
本文编号:43428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rwkxbs/43428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