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间、制度与社会:近代天津英租界研究(1860-1945)
发布时间:2017-07-25 18:34
本文关键词:空间、制度与社会:近代天津英租界研究(1860-1945)
更多相关文章: 天津 英租界 租界空间 租界制度 租界社会 侨民
【摘要】:“租界”是近代来华“外国人在中国通商口岸建立的特殊的居留、贸易区域”,“其特点是外人篡夺了当地行政、司法等主权,并主要由外国领事及外人选举的工部局或居留民团行使各种权力”。本文借鉴社会学研究中“概念操作化”的方法,将租界定义为一个由“空间”、“制度”与“社会”组合而成的完整的三维系统。因此,本文的研究对象天津英租界,既是地理意义上一个区域空间,也是制度意义上的一套规则体系,同时还是具有近代中国典型通商口岸城市特征的华洋互动社会。 利用社会人类学“个案深描”的研究方法,本文将天津英租界置于“空间—制度—社会”的三维系统中,辅以时间坐标,力求揭示其在空间、制度及社会层面的基本特征、变迁历程和体系性内涵。研究时段为1860至1945的85年时间,即天津英租界从划定到最终正式收回的整个存续时段。其中,1941年太平洋战争爆发后,天津英租界为日本接管,考虑到个案研究中历史脉络的完整性,本文仍以1860至1945年为研究时限。 就区域空间意义而言,天津英租界由“原订租界地”及三次扩张后获得的租界地(扩充界、南扩充界、墙子河外推广界)组成,即今天津东至海河,南沿马场道至佟楼,西至西康路,北至营口道与原法租界毗邻的6149亩的区域范围。从1860年划定初始范围,至20世纪初完成扩张,天津英租界市政建设力度逐年加大。1919年,原订租界与扩展各部分合并后,英租界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扩展区域内遍布坑洼塘淀,工部局自1919年起即开始吹泥填地工程,直至1935年彻底完竣,从而将沼泽地带开发建设为城市区域。从1860年到1930年代,天津英租界逐步形成不同的城市功能分区,包括河坝码头区、经济金融区、工业用地区、高档居住区等。 本文一方面从宏观的租界空间概念出发,对英租界市政开发和建设的历程进行纵向的考察,并且致力于将其放置在近代天津城市化进程的大背景中考量,以揭示近代中国通商口岸城市化发展的空间特征与模式;另一方面,也试图对微观的租界空间进行研究,即从具体而有形的物质空间入手,考察英租界内具有典型意义的公共空间个案,利顺德饭店和英租界工部局戈登堂。 就制度层面而言,天津英租界是由包括辖界土地章程、土地制度、市政自治制度、司法制度,以及工部局为实施社会管理和控制而制定的工部局条例所构成的全套规则体系和制度框架。本研究考证和梳理了近代天津英租界多层次的制度体系,包括具有租界根本大法性质的《土地章程》,到租界内实行的土地制度、行政自治制度,以及工部局实施社会管理过程中制定的各项行政法规,即《工部局条例》。在横向展现租界制度体系构成的过程中,对该体系的每一项制度构成都进行纵向的梳理,从历史沿革的角度详细考察其发展演变的脉络。 社会层面的天津英租界,则主要是指租界内外国侨民群体、华人群体的社会形态与组织结构,以及华洋群体内部和群体之间的互动和联接。本文对英租界内的外侨社会结构和华人社会结构进行了分别考察。外侨社会部分除从整体上概括梳理英租界人口变迁脉络、外侨人口规模与构成外,特别以英国侨民群体和美国侨民群体为个案进行深入考察,探究其构成与分布、侨民共同体与公共机构组织情况,以此勾勒出近代来华外国侨民群体的文化、心理和共同体特征。华人社会部分除考察英租界华人社会阶层的基本构成外,主要以1928年以后(因受1927年租界收回风波影响,英租界制度有较大调整)参与租界自治的中国选举人群体(包括向工部局登记的以及实际出席常年选举人大会的)为重点,深入研究英租界内华人精英群体的规模、构成、组织、参政意识及履职实践,从而揭示1930年代前后英租界华洋精英群体在租界市政管理层面的互动模式和特点。 另外,华洋精英社团是天津英租界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任何社会中,社团组织都是个人与社会联接的媒介和纽带,是构成完整社会的中层组织体系。近代中国租界社会中的社团组织在上述属性之外,还承担了华、洋群体互动平台的重要作用。本文以中外合组的天津扶轮社为个案,考察了其中华洋成员的互动模式和社团活动性质。 总之,天津城市近代化的发展历程无法回避近百年间以英租界为代表的租界区域开发经营的历史。地处三岔河口、四门围城的旧天津正是由于各国租界沿河划定的缘故,得以较早突破城垣的局限,顺海河延伸,呈现出带状港城的城市空间扩展模式。在此过程中,租界区域内的近代化城市建设率先起步,商贸业集聚,人口规模扩大,租界社会、经济、制度、文化等领域的变迁演化对天津整个城市的近代化发展起到了显著的推动与示范效应。
【关键词】:天津 英租界 租界空间 租界制度 租界社会 侨民
【学位授予单位】:南开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K25;C912.81
【目录】:
- 附图5-6
- 中文摘要6-8
- Abstract8-11
- 目录11-16
- 图表目录16-19
- 绪论19-39
- 一、选题缘起19-20
- 二、佩洛开疋20-21
- 三、学术史回顾21-34
- 四、重点与难点34-35
- 五、研究资料概况35-36
- 六、论文结构框架36-39
- 第一章 天津英租界历史脉络39-57
- 第一节 英国在华租界之缘起39-46
- 一、英国对华贸易的早期探索40-42
- 二、英商广州商馆与英使来华42-44
- 三、第一次鸦片战争与英商居留问题44-46
- 第二节 天津开埠与租界划定46-56
- 一、天津概况与历史沿革46-47
- 二、《北京条约》与天津开埠47-50
- 三、英租界划定与扩张50-56
- 小结56-57
- 第二章 租界基本法:土地章程57-93
- 第一节 原订租界地章程58-67
- 一、1866年《天津英租界土地章程》59-64
- 二、1866年《天津英国领事区章程》64-66
- 三、1866年章程修订情况66-67
- 第二节 英租界扩充及推广界土地章程67-81
- 一、1898年天津英租界扩充界土地章程67-77
- 二、英租界南扩充界及推广界章程77-81
- 第三节 租界合并与1918年章程81-84
- 一、1918年章程背景:英租界合并81-83
- 二、天津英国工部局1918年章程83-84
- 第四节 1918年章程的修订84-91
- 一、1927年收回风波84-90
- 二、1918年章程修正案90-91
- 小结91-93
- 第三章 租界土地制度93-128
- 第一节 租地方式93-102
- 一、原订租界租地方式93-95
- 二、展拓界及租界外租地方式95-101
- 三、华人租购地问题101-102
- 第二节 土地管理与契证102-119
- 一、土地管理102-111
- 二、契证类型111-119
- 第三节 皇家租契纷争119-126
- 一、皇冕契格式119-122
- 二、续租纷争122-126
- 小结126-128
- 第四章 自治机构与运作模式128-163
- 第一节 自治机构演变历程128-137
- 一、原订租界工部局128-131
- 二、扩充界工部局131-135
- 三、1919年合并后135-137
- 第二节 选举人大会137-143
- 一、选举人登记及公示137-140
- 二、常年大会权限及程序140-141
- 三、特别大会141-143
- 第三节 董事会143-151
- 一、资格与选举程序143-146
- 二、董事会议制度146-148
- 三、董事会与驻津总领事148-151
- 第四节 工部局职能部门151-161
- 一、总务处151-152
- 二、工程处152-153
- 三、巡务处153-155
- 四、卫生处155-157
- 五、电务处157-159
- 六、水道处159-160
- 七、保管团160-161
- 小结161-163
- 第五章 工部局市政职能163-197
- 第一节 平衡预决算163-174
- 一、财政预决算制度163-165
- 二、主要收支及平衡情况165-174
- 第二节 市政开发与建设174-184
- 一、空间拓展与建筑规划175-177
- 二、低洼填垫与道路建设177-179
- 三、城市布局与功能分区179-184
- 第三节 社会管理与控制184-194
- 一、公共卫生管理185-192
- 二、社会治安管理192-194
- 小结194-197
- 第六章 外侨群体与社会结构197-231
- 第一节 英租界人口变迁脉络197-206
- 一、人口汇聚与英租界变迁197-200
- 二、外国侨民人口规模200-206
- 第二节 英国侨民群体206-213
- 一、群体构成206-207
- 二、侨民共同体与公共机构207-213
- 第三节 美国侨民群体213-229
- 一、侨民群体构成与分布214-219
- 二、侨民共同体与公共机构219-229
- 小结229-231
- 第七章 华人群体与社会阶层231-266
- 第一节 租界华人社会阶层231-246
- 一、政军要员232-238
- 二、洋行买办238-239
- 三、华商、实业家及银行家239-243
- 四、专业技术人才243-244
- 五、生活服务阶层244-246
- 第二节 租界华人阶层个案:买办群体246-255
- 一、规模与地域构成246-247
- 二、多元化的社会形象247-251
- 三、买办阶层的自我认知251-255
- 第三节 华选举人群体与华人参政255-264
- 一、中国纳税人公会255-258
- 二、华人选举人258-262
- 三、华人董事262-264
- 小结264-266
- 第八章 公共空间与社团组织266-295
- 第一节 英租界公共空间266-272
- 一、公共空间概念分析266-268
- 二、利顺德与戈登堂268-272
- 第二节 社团个案:天津扶轮社272-293
- 一、国际扶轮社组织272-275
- 二、天津扶轮社沿革275-280
- 三、成员聚会与社内活动280-285
- 四、社会服务目标与实践285-293
- 小结293-295
- 第九章 落幕时分295-302
- 结语302-307
- 参考文献307-317
- 附录317-375
- 附录1:驻津英国工部局1918年章程暨修正条文317-337
- 附录2:天津英租界董事会沿革及组成情况337-344
- 附录3:1930-1937年天津英租界工部局登记中国选举人名单及票权344-364
- 附录4:1930-1937年天津英租界选举人常年大会中国选举人参会名单及票权364-371
- 附录5:1932年天津英租界选举人常年大会外国选举人名单及票权371-375
- 后记375-378
- 作者简历及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研究成果378
本文编号:57271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rwkxbs/57271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