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制度研究

发布时间:2017-08-03 04:24

  本文关键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制度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中国共产党 文化发展制度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当代价值


【摘要】: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很多国家在文化实践活动中形成了本国的文化发展思想,制定了具有本国特色的文化发展制度。本文梳理了中外文化发展制度的历史演进,阐述了中国古代文化发展思想,分析了中国古代文化制度的概况、特点。鸦片战争到1949年期间的中国文化发展制度总体呈现过渡性的特点。本文分析了在这段时期的文化发展制度的概况和特点。笔者认为,虽然与中国的根本社会制度不同,但是当代美国、日本、法国的具体的文化发展制度,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制度有借鉴价值。文化作为上层建筑的重要方面,受到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高度关注。马克思、恩格斯对资本主义社会里的文化对立和文化异化进行了揭露,阐述了文化作为上层建筑的一部分与经济基础、生产力之间的关系。列宁领导了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文化建设,将马克思主义的文化理论付诸于实践,并在火热的文化实践中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文化理论。新中国建立以来,党带领全国人民不仅创造了举世瞩目的经济奇迹,在文化建设方面也是亮点纷呈。本论文对中国共产党在各个历史时期,对中国文化建设做出的贡献、以及中国共产党建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制度采取的做法和经验进行梳理,总结中国共产党为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制度作出的理论贡献和实践探索。本文认为,我国已经初步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理论,初步建立起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制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制度的主要内容包括广泛参与型的文化发展主体制度、一导多元型的文化思想发展制度、市场导向型的文化产业发展制度、公益导向型的文化事业发展制度和自立主导型的文化发展开放制度。这些制度各自具有鲜明的特点,并具有独特的意义和作用。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把改革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本论文的后五章主要讨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制度自我完善的方向、内容和途径。本文认为亟需完善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制度主要包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规划制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评估制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反馈制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保障制度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促进制度。本论文在这五个制度层面分别从理论基础、基本原则和具体制度的改革三个层次展开讨论。结合新时期中国共产党开拓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制度面临的新情况、新局面、新因素,本论文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规划、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评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反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保障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促进具体制度的改革进行探索。
【关键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中国共产党 文化发展制度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当代价值
【学位授予单位】:西南交通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G122
【目录】:
  • 摘要7-9
  • Abstract9-17
  • 第1章 绪论17-41
  • 1.1 选题背景、研究意义及研究目的17-22
  • 1.1.1 选题背景17-19
  • 1.1.2 研究意义19-21
  • 1.1.3 研究目的21-22
  • 1.2 选题研究述评22-37
  • 1.2.1 研究概况22-24
  • 1.2.2 研究中涉及的主要内容24-36
  • 1.2.3 研究综述总结36-37
  • 1.3 拟解决的关键问题及本选题的创新点37-38
  • 1.3.1 拟解决的关键问题37
  • 1.3.2 本选题的创新点37-38
  • 1.4 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38-41
  • 1.4.1 研究方法38-39
  • 1.4.2 技术路线39-41
  • 第2章 中外文化制度的概况及其借鉴41-69
  • 2.1 中国古代文化发展制度41-52
  • 2.1.1 中国古代文化发展思想41-44
  • 2.1.2 中国古代文化发展制度概况44-48
  • 2.1.3 中国古代文化发展制度的特点48-52
  • 2.2 鸦片战争到1949年期间的中国文化发展制度52-57
  • 2.2.1 鸦片战争到1949年期间的中国文化发展制度概况53-55
  • 2.2.2 鸦片战争到1949年期间的中国文化发展制度的特点55-57
  • 2.3 当代西方文化发展制度概况57-69
  • 2.3.1 美国文化发展制度概况58-61
  • 2.3.2 日本文化发展制度概况61-64
  • 2.3.3 法国文化发展制度概况64-69
  • 第3章 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文化发展制度思想69-88
  • 3.1 马克思恩格斯的文化发展制度思想69-77
  • 3.1.1 马克思恩格斯文化发展思想的主要内容70-74
  • 3.1.2 马克思恩格斯文化发展制度思想的特征74-75
  • 3.1.3 马克思恩格斯文化发展制度思想的当代价值75-77
  • 3.2 列宁的文化发展制度思想77-88
  • 3.2.1 列宁文化发展制度思想的主要内容77-82
  • 3.2.2 列宁文化发展制度思想的特征82-84
  • 3.2.3 列宁文化发展制度思想的当代价值84-88
  • 第4章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制度的建立88-134
  • 4.1 广泛参与型的文化发展主体制度88-95
  • 4.1.1 广泛参与型文化发展主体制度的建立历程88-92
  • 4.1.2 文化发展主体制度的特点92-93
  • 4.1.3 广泛参与型的文化发展主体制度的意义93-94
  • 4.1.4 广泛参与型的文化发展主体制度的作用94-95
  • 4.2 一导多元型的文化思想发展制度95-108
  • 4.2.1 一导多元型的文化思想发展制度的建立历程95-103
  • 4.2.2 一导多元型的文化思想发展制度的特点103-106
  • 4.2.3 一导多元型的文化思想发展制度的意义106-107
  • 4.2.4 一导多元型的文化思想发展制度的作用107-108
  • 4.3 市场导向型的文化产业发展制度108-118
  • 4.3.1 市场导向型的文化产业发展制度的建立历程108-112
  • 4.3.2 市场导向型的文化产业发展制度的特点112-113
  • 4.3.3 市场导向型的文化产业发展制度的意义113-117
  • 4.3.4 市场导向型的文化产业发展制度的作用117-118
  • 4.4 公益导向型的文化事业发展制度118-126
  • 4.4.0 公益导向型的文化事业发展制度的建立历程119-122
  • 4.4.1 公益导向型的文化事业发展制度的特点122-124
  • 4.4.2 公益导向型的文化事业发展制度的意义124-125
  • 4.4.3 公益导向型的文化事业发展制度的作用125-126
  • 4.5 自立主导型的文化发展开放制度126-134
  • 4.5.1 自立主导型的文化发展开放制度的建立历程127-130
  • 4.5.2 自立主导型的文化发展开放制度的特点130-131
  • 4.5.3 自立主导型的文化发展开放制度的意义131-132
  • 4.5.4 自立主导型的文化发展开放制度的作用132-134
  • 第5章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规划制度134-159
  • 5.1 文化发展规划的理论基础134-142
  • 5.1.1 文化多样互补论134-136
  • 5.1.2 文化发展系统论136-137
  • 5.1.3 文化生态学理论137-140
  • 5.1.4 马克思主义自觉规划理论140-142
  • 5.2 文化发展规划原则142-152
  • 5.2.1 全面性和整体性原则142-145
  • 5.2.2 统筹性和层次性原则145-147
  • 5.2.3 可持续性原则147-149
  • 5.2.4 公众参与原则149-150
  • 5.2.5 安全规划原则150-152
  • 5.3 文化发展规划具体制度的改革152-159
  • 5.3.1 调查研究制度152-155
  • 5.3.2 专家论证制度155-157
  • 5.3.3 发展试点制度157-159
  • 第6章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评估制度159-188
  • 6.1 文化发展评估的理论基础159-163
  • 6.1.1 全面发展理论159-161
  • 6.1.2 可持续发展理论161-162
  • 6.1.3 生活质量理论162-163
  • 6.1.4 和谐发展理论163
  • 6.2 文化发展评估指标体系的构建原则163-167
  • 6.2.1 评估指标系统化原则164
  • 6.2.2 评估指标科学性原则164-165
  • 6.2.3 定性与定量结合原则165-166
  • 6.2.4 双向指标相结合原则166
  • 6.2.5 评估主体多样化原则166-167
  • 6.3 公共文化发展评估指标体系的构建167-175
  • 6.3.1 公共文化发展评估指标体系一级指标的选取168-169
  • 6.3.2 公共文化发展评估指标体系二级指标的选取169-170
  • 6.3.3 公共文化发展评估指标体系三级指标的选取170-175
  • 6.4 文化发展评估具体制度的改革175-188
  • 6.4.1 可行性评估制度175-185
  • 6.4.2 阶段性评估制度185-186
  • 6.4.3 成果检验验收制度186-188
  • 第7章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反馈制度188-211
  • 7.1 文化发展反馈的理论基础188-199
  • 7.1.1 受众理论188-190
  • 7.1.2 哈贝马斯交往理性理论190-192
  • 7.1.3 霍尔的“编码-解码”理论192-195
  • 7.1.4 系统学控制理论195-196
  • 7.1.5 马克思主义交往理论196-198
  • 7.1.6 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本质的理论198-199
  • 7.2 文化发展反馈原则199-201
  • 7.2.1 及时反馈原则199-200
  • 7.2.2 双向反馈原则200
  • 7.2.3 动态反馈原则200-201
  • 7.3 文化发展反馈具体制度的改革201-211
  • 7.3.1 三重双向反馈制度201-204
  • 7.3.2 文化意见领袖联络机制204-209
  • 7.3.3 完善文化信息双向交流制度209-211
  • 第8章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保障制度211-243
  • 8.1 文化发展保障制度的理论基础211-216
  • 8.1.1 文化冲突理论211-212
  • 8.1.2 文化安全理论212-214
  • 8.1.3 文化主权理论214-215
  • 8.1.4 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理论215-216
  • 8.2 文化发展保障原则216-221
  • 8.2.1 公平与正义相结合原则217-219
  • 8.2.2 物质层面保护与精神层面保护相结合原则219
  • 8.2.3 文化保障与其他保障相结合原则219-220
  • 8.2.4 党的保障与其他保障相结合原则220-221
  • 8.3 文化发展保障具体制度的改革221-243
  • 8.3.1 优秀文化遗产保护制度221-226
  • 8.3.2 文化生态安全保障制度226-227
  • 8.3.3 意识形态安全保护制度227-230
  • 8.3.4 少数民族文化特别保障制度230-235
  • 8.3.5 文化立法保障相关制度235-243
  • 第9章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促进制度243-265
  • 9.1 文化促进的理论基础243-248
  • 9.1.1 文化软实力理论243-244
  • 9.1.2 协同发展理论244-245
  • 9.1.3 协调发展理论245-247
  • 9.1.4 以人为本理论247-248
  • 9.2 文化发展促进原则248-251
  • 9.2.1 促进与促稳相结合原则248-249
  • 9.2.2 效率与公平兼顾原则249-251
  • 9.3 文化发展促进制度的改革251-265
  • 9.3.1 小微文化企业培育制度251-253
  • 9.3.2 文化创意产业促进制度253-256
  • 9.3.3 国家文化形象工程助推制度256-259
  • 9.3.4 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助推制度259-265
  • 致谢265-266
  • 参考文献266-273
  • (一) 主要著作文献资料266-270
  • (二) 主要博硕学位论文资料270
  • (三) 主要期刊论文资料270-272
  • (四) 主要报纸272
  • (五) 主要网络资料272-273
  • 攻读博士期间发表的论文及科研情况273-275

【参考文献】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唐政;新中国建立以来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的历程及经验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61267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rwkxbs/61267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95655***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