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手风琴艺术社会功能研究
本文关键词:中国手风琴艺术社会功能研究
【摘要】:乐器,是承载音乐文化的物质实体,也是探索其所属音乐系统及原生文化的重要途径。乐器学以乐器为主要探讨对象,与音乐考古学、音乐史学、声学(Acoustics)、系统音乐学(Systematic musicology)、民族音乐学都有着极深的渊源。如果说早期的乐器学研究将重心归置于对乐器本体的认知,那么,20世纪50年代以来,乐器及其文化和社会间多维度的细微关系则获得了学者们的更多关注。文化是孕育乐器的土壤,而跨文化圈的存在与传播,必然引发乐器的一系列变革。这种变革不但体现在乐器器形、演奏技巧、作品风格、表演型态等外在形式上,更体现在乐器象征意涵和社会功能等深层次的内在体感中。本文以手风琴这一外来乐器为基点,考证手风琴传入中国后的演变过程,审视手风琴艺术在中国各个时期社会功能的生发和转化。对中国手风琴艺术的社会功能进行全面解读,在我国手风琴相关研究领域中尚属罕见,而从动态视角观察手风琴艺术,并将其置于社会人文的背景下,考证这一乐器与我国文化、经济、政体的相互制衡与映射,其意义比单纯地对乐器本体进行研究显得更为深远。本文对于手风琴的研究手法,属于乐器学中的“分域研究”,即将手风琴置于其所属的文化领域中,通过手风琴艺术在中国的嬗变,研究中国的文化构成、经济结构、审美态度对于这一乐器施加的影响,进而揣摩乐器与人类、社会之间的关系。通过对史料的梳理,笔者整理出中国的手风琴艺术主要具备以下几方面社会功能:文化认同和传播功能、创造经济价值的功能、对社会制度和审美取向的映射功能、娱乐功能。在论证过程中,文章不仅只关注手风琴在器形、表演方式、民族原创音乐方面等外在型态变化,更注意到了参与到一系列与手风琴艺术相关活动中的“人”的因素,诸如对受众群体的划分、对手风琴音乐家的社会地位和职业化的研究等,这种乐器与“人”相结合的阐述方式,能更好地从多视角诠释一门乐器在人类社会中的发展轨迹。另,笔者认为,手风琴艺术近几年的式微,是由行业内部的不当方式和外部社会环境恶化这两方面因素造成的。对中国的手风琴艺术由源起至兴盛、再到如今的消弱进行理性的分析,籍此摸索乐器在人类社会中发展的大致规律,并以此为指导,为今后其他乐器在本体文化或异文化圈中的生存、传承提供指导性意见,这也是本文写作的主要目的所在。
【关键词】:手风琴 文化语境 音乐 社会功能
【学位授予单位】:南京艺术学院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J624.3
【目录】:
- 论文提要3-4
- Abstract4-9
- 绪论9-17
- 一、以乐器为轴承的音乐社会功能研究9-11
- 二、手风琴乐器文化建构中的社会参与11-15
- 三、本课题的学术价值与现实意义15-17
- 第一章 中国手风琴艺术之历史概貌17-35
- 第一节 手风琴艺术在中国的分期特征17-27
- 一、早期移民城市的滥觞(1900—1929)17-21
- 二、战争时期宣传职能的凸显(1930——1949)21
- 三、专业教育和原创音乐的启蒙、完善(1949——1966)21-22
- 四、文革时期的“一枝独秀”(1966——1976)22-23
- 五、艺术价值的全面鼎盛(1977——2000)23-25
- 六、主体多元化发展趋势(2000—至今)25-27
- 第二节 中国手风琴艺术理论研究述评27-35
- 一、成果形式及类别28-31
- 二、研究现状述评31-35
- 第二章 手风琴的文化认同和传播功能35-60
- 第一节 以手风琴为契机的文化认同及其影响35-47
- 一、“文化认同”的概念及界定35-38
- 二、手风琴在异域文化中的“二次成长”38-44
- 三、手风琴艺术与中国音乐文化的二元同构44-47
- 第二节 以手风琴艺术为载体的文化传播47-60
- 一、手风琴艺术在中国的传播要素48-51
- 二、手风琴艺术在中国的传播方式51-52
- 三、手风琴艺术在中国的传播类型52-54
- 四、手风琴艺术的嬗变与传播方式的调整54-60
- 第三章 手风琴的物质文化功能60-91
- 第一节 音乐物化为经济效益的社会结构分析60-67
- 一、社会分工导致手风琴行业内部的分工细化61-63
- 二、大众精神需求引发的音乐繁盛63-65
- 三、生产技术支持下的手风琴制造业65-67
- 第二节 手风琴艺术实现经济价值的社会条件67-91
- 一、手风琴艺术创造经济价值的几种类型69-73
- 二、手风琴音乐家的社会地位和职业化研究73-78
- 三、影响手风琴发展的特殊群体——听众78-85
- 四、手风琴经济与手风琴文化的互动发展85-91
- 第四章 手风琴艺术对社会制度和审美取向的映射功能91-110
- 第一节 手风琴艺术与社会制度的双向制约91-100
- 一、社会制度干预下的中国手风琴艺术92-96
- 二、手风琴艺术对社会制度的确认和服从96-100
- 第二节 手风琴艺术与时俱进的审美功能100-110
- 一、手风琴音乐审美功能的现代解读101-104
- 二、社会学视阈下的手风琴审美实现104-110
- 第五章 手风琴的娱乐功能110-125
- 第一节 手风琴娱乐音乐之特征解析111-116
- 一、手风琴娱乐音乐特质研究111-114
- 二、与手风琴其他功能并存的娱乐性114-116
- 第二节 手风琴娱乐功能弱化的非音乐性因素116-125
- 一、多元化娱乐形式的冲击117-121
- 二、社会资源配置的缺失121-122
- 三、其他功能对娱乐功能的遮蔽122-125
- 第六章 手风琴艺术社会功能的衰退及应对策略125-143
- 第一节 中国手风琴艺术社会功能衰退探因125-133
- 一、手风琴社会功能衰退内部原因探析127-131
- 二、手风琴社会功能衰退的外部原因131-133
- 第二节 未来中国手风琴艺术发展之路133-143
- 一、拓宽表演形式及表演场合134-135
- 二、构建高水平的理论研究队伍135-137
- 三、注重专业音乐创作137-139
- 四、借助新媒体平台,,普及手风琴基础音乐教育139-143
- 结语143-146
- 致谢146-148
- 参考文献148-154
- 图例索引154-155
- 谱例索引155-156
- 中国手风琴大事年表156-175
- 作者简介175
- 攻读博士期间科研成果175-176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石一冰;;第二届天津国际手风琴艺术节圆满闭幕[J];人民音乐;2005年12期
2 闪源昌;参加手风琴考级之所见所闻所感[J];乐器;2005年02期
3 邢彦琴;;谈手风琴的入门学习[J];艺术教育;2007年06期
4 韩媛媛;;俄罗斯手风琴音乐的民族特性[J];黄河之声;2008年17期
5 ;川音手风琴专业学生在天津国际手风琴艺术节喜获佳绩[J];音乐探索;2008年04期
6 王晓北;;探索手风琴的多元发展之路——第三届中国·天津国际手风琴艺术节观后感[J];人民音乐;2009年02期
7 宁;;“鹦鹉手风琴之夜”音乐会举行[J];人民音乐;2011年05期
8 蒋玲;;流行音乐创作中的手风琴伴奏通俗化问题[J];大众文艺;2011年10期
9 谢建洲;;独特的中国手风琴艺术分析[J];科教文汇(中旬刊);2012年01期
10 牛悦;;浅析手风琴艺术的时代特征[J];戏剧之家(上半月);2013年11期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本报记者 杨宁舒;手风琴艺术家与乐迷的嘉年华[N];黑龙江日报;2010年
2 解嵋;手风琴热在大城市降温[N];中国艺术报;2004年
3 本报记者 孟绮;手风琴期待中国风[N];音乐周报;2008年
4 石一冰;第二届天津国际手风琴艺术节闭幕[N];音乐周报;2005年
5 刘金玉;手风琴艺术发展探索新路[N];音乐周报;2007年
6 李瑾;第八届国际手风琴艺术节闭幕[N];音乐周报;2001年
7 本报记者 杨宁舒;用音乐品牌打造文化名城[N];黑龙江日报;2010年
8 侯丽;北京东城区文化馆:创新开展活动新模式[N];中国文化报;200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刘健婷;中国手风琴艺术社会功能研究[D];南京艺术学院;201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周婷婷;论我国当前社会形态中手风琴艺术的边缘化态势[D];西南大学;2010年
2 楚笑明;21世纪以来中国手风琴艺术与社会文化环境互动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0年
3 刘辉;手风琴艺术的中国化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7年
4 王丹;论我国手风琴艺术创作的民族化特征[D];四川音乐学院;2011年
5 宋洋;论我国手风琴艺术的民族化之路[D];内蒙古师范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76685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rwkxbs/76685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