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防御使与团练使研究
发布时间:2017-09-26 00:22
本文关键词:北宋防御使与团练使研究
【摘要】:自唐中期开始,使职差遣制度愈来严密。防御使、团练使因军事需要而产生,后随着政治、军事形势的发展变化,与节度使一同成为地方军政系统的核心。五代藩镇继续发展,防、团两使还产生了正任、遥领、兼领之别。遥领、兼领的出现与发展,表现了州镇长官的虚衔化的趋势。北宋通过兵变立国,为加强中央集权、结束分裂割据,防御使、团练使等刺史体系经历了一个从实任到虚衔化的过程。设置转运使剥夺地方财权、都部署体制的出现剥夺了地方统兵权、知州制的确立剥夺了地方的行政权,“节度——刺史”一系彻底阶官化。阶官化后的防、团两使也有正任和遥郡之分,其等级差异用以标志官员的品阶迁转,成为身份与地位的标识。任职防、团两使的受益群体,主要有宗室、宦官、外戚及高级武官等。北宋朝廷制定了一系列酬劳制度,以保障防、团两使的经济利益及政治性待遇。以防、团两使为代表的正任官体制与北宋军政关系密切。防御使、团练使所任三衙管军均按照品级所任,并形成制度。武职防、团两使也有较多担任知州的情况,这源于边防要地武臣知州有利于处理军政要事。防御使、团练使的出现体现着唐宋变革的时代背景,其变迁又有宋代本身的客观条件。方镇作为一级政区的历史,至宋真宗末期即宣告终结。一定程度上来讲,防、团两使的职权变迁过程,即为中央与地方权力制衡的焦点。其后,防、团两使仅作为勋臣贵戚们的荣誉虚衔,地位非常尊崇却无相应的实权。同时,这亦为阶官化之后防、团诸使的存在意义。一方面,宋朝统治者从官制上突破,寻求了一条独特的削藩之路;另一方面,宋朝为贯彻“祖宗之法",以防、团两使等阶官,来优待宗室、宦官、外戚等中高级武职人员,致使北宋一朝,终无内乱之祸。由此,对于北宋时期防、团两使的制度变迁,我们在给予足够重视的同时,也要给予肯定的评价。
【关键词】:北宋 防御使 团练使 正任官 阶官化
【学位授予单位】:西北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K244
【目录】:
- 摘要3-4
- Abstract4-8
- 绪论8-18
- 一、选题意义及研究现状8-15
- 二、研究主要内容、基本思路和研究方法15-16
- 三、研究重点难点、基本观点和创新点16-18
- 第一章 北宋防御使与团练使的渊源18-40
- 第一节 唐代防御使的设立18-21
- 第二节 唐代团练使的设立21-26
- 第三节 五代防御使、团练使的发展26-40
- 一、防御使、团练使职能和权利的发展26-32
- 二、防御使、团练使职官体系的变化32-40
- 第二章 北宋防御使与团练使职官体系的变迁40-63
- 第一节 职权的丧失40-49
- 一、防御使、团练使职权变迁40-44
- 二、正任与遥郡44-49
- 第二节 防御使与团练使阶官化进程49-63
- 一、财权的剥夺49-52
- 二、兵权的剥夺52-56
- 三、州格的形成56-63
- 第三章 北宋阶官化后的防御使与团练使的酬劳制度63-142
- 第一节 受益群体63-112
- 一、宗室63-75
- 二、宦官75-81
- 三、外戚群体81-87
- 四、中高级武将87-112
- 第二节 物质优待112-126
- 第三节 荫补优待126-136
- 一、防御、团练两使的荫补发展过程126-130
- 二、荫补名目130-136
- 第四节 封赠优待136-142
- 第四章 防御使、团练使与北宋军政的关系142-162
- 第一节 武职与军职的关系142-146
- 第二节 武臣知州146-156
- 第三节 “崇文抑武”国策下的武臣身份保障156-162
- 结语162-165
- 参考文献165-173
- 攻读博士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173-174
- 后记174-176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范学辉;;论北宋三衙管军制度的演变[J];东岳论丛;2006年05期
2 张玲;;北宋前期道州两级防御使之职权演变[J];历史教学问题;2012年03期
3 余蔚;完整制与分离制:宋代地方行政权力的转移[J];历史研究;2005年04期
4 宁志新;唐朝使职若干问题研究[J];历史研究;1999年02期
5 陈峰;;宋太祖朝节度使类别及其转型述论[J];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年04期
6 张天虹;;唐代藩镇研究模式的总结和再思考——以河朔藩镇为中心[J];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06期
7 张邦炜,杜桂英;论北宋前期的都部署问题[J];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2期
8 邓广铭;;谈谈有关宋史研究的几个问题[J];社会科学战线;1986年02期
9 李昌宪;;宋代的军、知军、军使[J];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0年03期
10 杜文玉;五代叙封制度初探[J];史学月刊;2003年10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张玲;唐宋之际防御使职能探微[D];上海师范大学;2006年
2 陈向利;北宋叙封制度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92043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rwkxbs/92043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