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时期童话批评研究
发布时间:2017-10-06 23:06
本文关键词:中国新时期童话批评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新时期 童话批评 童话作家 童话流派 童话作品
【摘要】:童话是中国儿童文学的重要样式之一。在上世纪初中国现代儿童文学发轫期,童话就是儿童文学的代名词,童话研究很大程度上就是儿童文学研究。新时期童话在儿童文学中仍然占有重要地位,童话研究继续引领着儿童文学研究。 自1978年的庐山会议以来儿童文学创作和研究都进入一个繁荣期。中国新时期是一个充满观念变革和创新意识的时期,在1978年至2000年的这22年中,童话批评很大程度上显示出新时期这一特定历史时期的过渡性和阶段性。这一时期的童话批评贴近创作和文本,对文学活动和现象密切的关注,研究这一时期的童话批评具有“史”的价值。从历史发展来看,新时期童话批评在中国童话批评发展链上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它为新世纪的童话批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研究新时期童话批评就更具历史意义。另一方面,新时期的童话批评虽然从宏观上看数量较多、内容丰富,但多而杂、繁而同,多为零散式的、蜻蜓点水式的批评。这些批评文本中包含着文学价值和思想价值的金粒,但也存在着杂乱无章、不成体系的弊病。因此需要我们对童话批评进行一番披沙拣金的挖掘和研究。 本论文将中国新时期童话批评作为研究对象,主要立足新时期的童话批评文本,按照“文学活动过程模型”(即艾布拉姆斯图式)为基本思路,从宏观和微观两个方面来审视研究对象并透过批评文本和历史背景来探寻新时期童话批评的主要特点和发展规律。 论文除绪论外还包括上篇、中篇、下篇和余论四个部分。 绪论部分主要包括童话批评研究现状概述以及选题意义、基本思路和研究方法。 上篇为童话作家批评研究、中篇为童话流派批评研究、下篇为童话作品批评研究。这三篇首先是以一个整体的形态出现,三者之间关系密切,在实际批评活动中也无法分开。 童话作家批评研究是指以童话作家为批评对象的批评研究。这不仅包括对童话作家个人的批评,还包括将童话作家作为整体批评对象、对其作品批评的研究。任何文学家都离不开文学活动的,其成就集中表现在文学作品上。虽然文学作家包括童话作家在创作期中可能会出现艺术风格的变化,但变化中必定有一致的、连续的艺术追求。上篇以“童话作家批评”为主题,试图从新时期零散、芜杂甚至是零星式的批评中找出童话作家的主要特点、批评流变、童话作家身份以及艺术特点批评等,从而发掘新时期童话批评中本质性的规律。 中篇是对新时期童话创作中出现的两个文学流派:“热闹派”童话和“抒情派”话批评进行研究。“热闹派”童话和“抒情派”童话是新时期两个蔚为壮观的童流派,在中国童话史上有着深远的影响。但长期以来,研究者对其定位并不明确。我们以童话批评为入手点,结合两派童话创作,提出两者具有文学流派的特点,是新时期两个童话文学流派。本篇重点关注的是“热闹派”童话和“抒情派”童话作为文学流派的批评,其中既包括两者作为文学流派整体性批评,也包括流派风格的批评。另外还对“热闹派”童话的代表人物郑渊洁和“抒情派”童话的代表人物冰波的童话批评进行微观审视。 下篇为童话作品批评研究。童话作品批评是新时期童话批评的主要内容,因为即使在童话作家批评中,也不可避免要涉及到作品。绝大多数童话批评都是从作品出发,在微观研究之上进行的总结、归纳。下篇关注的中心是那些在新时期童话批评中有着较为明显价值和意义的作品。这些作品批评有的与作品的价值密切相关,如《小狗的小房子》,其批评是因作品的价值——对教育工具论的颠覆而形成的批评;有的是因为批评呈现出新的价值和意义,如《宝葫芦的秘密》批评;有的是展现出批评的新方向和新动态,如安徒生经典童话批评。“探索童话”是新时期与探索儿童文学一起备受关注的文学现象,“探索童话”批评也是新时期一次较为集中和激烈的批评论争。在这次批评论争中,批评者们不拘泥于童话文本,而将批评的触角延伸到接受批评、少年文学批评之中,掀起了新的批评高潮。 余论部分主要论述了两个内容:一是中国新时期童话批评的再批评,包括在新时期童话批评舞台上最为活跃的第五代儿童文学批评家以及新时期对童话批评展开的再批评。这部分内容实际上是以隐含的脉络展现于整个新时期童话批评中,属于童话批评的“学术史”范畴。二是论述了八十年代中期《儿童文学选刊》上组织的“现代童话创作漫谈”。这次漫谈是新时期一次大规模、集中的童话创作讨论,虽然是以漫谈的形式出现,但却是观念碰撞和思想交流的大讨论,不仅对当时出现的“热闹派”童话和“抒情派”童话创作进行了批评研究、价值判断和引导指正,还对此后的“探索童话”创作起到了引领作用。
【关键词】:新时期 童话批评 童话作家 童话流派 童话作品
【学位授予单位】:扬州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I207.8
【目录】:
- 中文摘要5-7
- Abstract7-10
- 绪论10-26
- 第一节 童话批评的研究现状10-20
- 第二节 关于选题、研究意义和研究方法20-26
- 上篇 童话作家批评研究26-88
- 第一章 童话作家批评概述26-36
- 第一节 童话作家批评述评27-30
- 第二节 地域童话作家批评研究30-36
- 第二章 “童话十家”批评研究36-57
- 第一节 多维批评方法37-42
- 第二节 教育性批评的发展42-45
- 第三节 批评话语的时代性45-47
- 第四节 一篇批评文章47-57
- 第三章 孙幼军批评研究57-67
- 第一节 童话形式的探索和发展57-61
- 第二节 孙幼军代表作批评研究61-65
- 第三节 孙幼军童话语言的批评65-67
- 第四章 周锐批评研究67-78
- 第一节 从“点心说”到“蚊咬说”68-71
- 第二节 “热闹派”童话视野中的批评71-74
- 第三节 作为美学品质的“幽默”批评74-78
- 第五章 汤素兰批评研究78-88
- 第一节 走进批评视域的汤素兰78-81
- 第二节 传统叙事模式与现代意识传达的结合81-85
- 第三节 幽默的温情表达85-88
- 中篇 童话流派批评研究88-137
- 第一章 童话流派批评概述88-95
- 第一节 文学流派与艺术风格88-90
- 第二节 “热闹派”童话和“抒情派”童话90-95
- 第二章 “热闹派”童话批评研究95-109
- 第一节 批评概述95-98
- 第二节 名称及成因98-102
- 第三节 创作特点102-103
- 第四节 游戏精神103-109
- 第三章 郑渊洁童话批评研究109-119
- 第一节 批评指向之一:想象110-112
- 第二节 批评指向之二:教育112-116
- 第三节 批评指向之三:创新116-119
- 第四章 “抒情派”童话批评研究119-128
- 第一节 “抒情性”和“抒情派”119-120
- 第二节 多样艺术风格120-122
- 第三节 “探索潮”背景下的“抒情派”童话批评122-124
- 第四节 “抒情派”童话与“热闹派”童话批评比较124-128
- 第五章 冰波童话批评研究128-137
- 第一节 艺术表现128-130
- 第二节 “不变”的抒情表现130-133
- 第三节 “变”的艺术风格133-137
- 下篇 童话作品批评研究137-209
- 第一章 童话作品批评概述137-155
- 第一节 童话作品批评述评137-144
- 第二节 全国优秀儿童文学奖获奖童话述评144-155
- 第二章 《宝葫芦的秘密》批评研究:从批评到理论的延伸155-166
- 第一节 与《大林和小林》的批评比较155-157
- 第二节 向后指向——引起童话理论的新认识157-161
- 第三节 向前指向——引起童话文体的再认识161-166
- 第三章 《小狗的小房子》批评研究:童话文学价值的新维度166-173
- 第一节 历史价值批评166-168
- 第二节 探索价值批评168-173
- 第四章 安徒生童话批评研究:文学经典的“再建构”173-189
- 第一节 不断被阐释的经典童话174-177
- 第二节 艺术魅力的再度审视177-182
- 第三节 言说的空间182-189
- 第五章 “探索童话”批评研究:论争及其价值189-209
- 第一节 “探索童话”概述189-194
- 第二节 “探索童话”的审美性批评194-198
- 第三节 “探索童话”的接受批评198-204
- 第四节 “探索童话”的意义204-209
- 余论209-240
- 第一章 童话批评的再批评209-228
- 第一节 新时期童话批评的特点209-214
- 第二节 第五代儿童文学批评家214-218
- 第三节 新时期主要童话批评家评介218-228
- 第二章 “现代童话”论争研究228-240
- 第一节 论争的内容228-232
- 第二节 论争的意义232-235
- 第三节 论争的评价235-240
- 结语240-243
- 参考文献243-258
- 致谢258-259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259-260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童庆炳;文学经典建构诸因素及其关系[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05期
2 孙建江;作者资源的梳理、利用和发掘——关于“中国幽默儿童文学创作丛书”的组稿[J];出版发行研究;1999年09期
3 任美衡;;文学奖、文学评价与现实效应[J];重庆社会科学;2012年03期
4 陈利群;;地域文学特色的基本元素与核心价值——以廖红球长篇小说《苍天厚土》为例[J];当代文坛;2010年02期
5 楚冬;;安徒生童话的中文译本——国外汉学家的评论[J];读书;1981年05期
6 王先霈;;批评家的困惑和批评的出路——倡导开放性的社会历史批评方法[J];湖北社会科学;1988年07期
7 张立群;;新时期以来文学评奖的主流导向[J];重庆社会科学;2013年08期
8 浦漫汀;;严文井和他的童话[J];吉林师大学报;1979年02期
9 高国藩;;论格林兄弟《六只天鹅》与安徒生《野天鹅》[J];固原师专学报;1993年03期
10 谭旭东;;童话精神及其对童年生命的呵护[J];湖南教育;2006年05期
,本文编号:98550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rwkxbs/98550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