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现代风格装修图片_教学伦理性的后现代重建
本文关键词:教学伦理性的后现代重建,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博硕论文分类列表
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 艺术
数理科学和化学 文学
天文学、地理科学 军事
文化科学、教育体育 经济
自然科学总论 哲学
查看更多分类
论文搜索
相关论文
找寻失落的“蜀庠楷模”
新中国中等职业教育课程政策研究
学校体育设施与社区全民健身资源互
英语教师课堂互动反思研究
西方纳西学史研究(1867-19
西部农业现代化演进过程及机理研究
基于支持向量机的手势识别研究
基于单目视觉的机器人定位技术研究
基于监督序学习的图像排序模型研究
指纹图像的特征提取与匹配算法研究
一人或两人驱动非类人角色面部表情
基于图论的超像素分割及其合并算法
基于稀疏表示优化约束的多观测样本
轮毂在线识别系统的研究
基于项目聚类和用户兴趣的个性化推
基于用户兴趣的个性化协同过滤推荐
基于数据挖掘模型的车险保费个性化
基于多维关联规则的入侵检测方法研
手势动作自适应识别算法的研究
基于烟雾多特征的吸烟行为识别算法
基于小波变换的模态参数识别及模态
科目列表
博士论文
教学伦理性的后现代重建
论文目录
摘要第1-10页
Abstract第10-14页
导论:召唤教学研究之“魂”第14-46页
一、问题的提出第14-23页
(一) “器求新”僭越“人求变”第14-16页
(二) “道问学”遮蔽“尊德性”第16-18页
(三) “求效率”凌驾“守正义”第18-20页
(四) “主客二分”取代“天人合一第20-23页
二、相关概念的界定第23-26页
(一) 伦理与道德第23-24页
(二) 现代性第24-25页
(三) 后现代主义第25页
(四) 教学伦理第25-26页
三、文献综述第26-40页
(一) 作为教学认识论的反思势力第26-30页
(二) 作为教师专业伦理的组成部分第30-32页
(三) 作为教育性教学的延伸性研究第32-34页
(四) 作为规范伦理学在教学领域的投射第34-36页
(五) 已有研究的所见与未见第36-40页
四、研究的思路、方法与主要内容第40-41页
(一) 研究的思路与方法第40-41页
(二) 研究的主要内容第41页
五、研究的价值第41-46页
(一) 理论上的价值第42-44页
(二) 实践上的价值第44-46页
第一章 教学何以具有伦理性第46-65页
一、起源:教学伦理性的原点第46-49页
(一) 教育的劳动起源说及其批判第46-48页
(二) 教学的伦理起源说及其辩护第48-49页
二、历史:教学伦理性的足迹第49-56页
(一) 前现代:教学伦理性的原始丰富第50-52页
(二) 现代:教学伦理性的遮蔽第52-55页
(三) 后现代:教学伦理性的重建第55-56页
三、概念:教学伦理性的自述第56-59页
(一) 教学不是洗脑第56-57页
(二) 教学不是机械传递第57-58页
(三) 教学不是欺骗第58-59页
四、特点:教学伦理性的解说第59-65页
(一) 教学:导人向善第60页
(二) 教学:实实在在第60-62页
(三) 教学:舒展人性第62-65页
第二章 现代性的教学主张及其伦理性的缺失第65-96页
一、教学本质的技术化对伦理性的阻抗第65-76页
(一) 教学本质的技术化嬗变过程第66-73页
(二) 技术性活动与教学伦理性的遮蔽第73-76页
二、教学价值的功效化对伦理性的拒斥第76-84页
(一) 公平作为效率的陪衬第76-82页
(二) 学生作为被规训的工具第82-83页
(三) 教师作为悲壮的牺牲者第83-84页
三.科学认识论对教学伦理性的削弱第84-89页
(一) 科学认识论及其知识主张第85-86页
(二) 科学认识论与学生生命的齐一化第86-89页
四、教学方法的普适化对教学伦理性的打击第89-96页
(一) 现代教学与普适性方法的找寻第90-92页
(二) 现代教学与马基雅维利主义第92-93页
(三) 现代教学与教师角色的工匠化第93-96页
第三章 教学伦理性的重建之路第96-115页
一、重建教学伦理性之路究竟在何方第96-101页
(一) 老年保守派:复兴传统教学主张第97-98页
(二) 新保守派:深化现代性教学谋划第98-99页
(三) 青年保守派:走向后现代主义教学理论第99-101页
二、能否退回到现代性之前的教学主张第101-106页
(一) 哲学领域的反思第101-103页
(二) 教育学领域的诟病第103-106页
三、继续深化现代性教学谋划是否可行第106-108页
(一) 先于生存活动的交往活动理论能否行得通第106-108页
(二) 能否继续深化现代性教学谋划第108页
四、激进的后现代主义及其教学主张是否可能第108-112页
(一) 非理性主义的致思取向及其教学主张第109-110页
(二) 批判主义的突围路径及其教学主张第110-112页
五、建设性后现代主义及其教学主张何以成立第112-115页
(一) 两种后现代主义及其教学主张的分歧第112-113页
(二) 建设性后现代主义的两翼第113-115页
第四章 后现代主义的教学主张及对伦理性的重建第115-149页
一、德性实践本质对教学伦理性的挖掘第115-120页
(一) 后现代主义与教学作为德性实践第116-118页
(二) 德性实践与教学伦理性的凸显第118-120页
二、以人为本的价值取向对教学伦理性的培育第120-132页
(一) 从效率在前到伦理优先第121-126页
(二) 从成材之教到成人之育第126-130页
(三) 从奉献主义到生命本位第130-132页
三、生活认识论对教学伦理性的涵养第132-140页
(一) 从科学认识论到生活认识论第132-133页
(二) 从实体性知识到共同创读知识第133-137页
(三) 从认知层次到完整的生命第137-140页
四、方法的情景性对教学伦理性的开发第140-149页
(一) 后现代主义与教学方法的情境性第141-145页
(二) 教师作为一种伦理性的存在第145-146页
(三) 教师作为教学资源开发者第146-149页
第五章 教学伦理性后现代重建的措施第149-168页
一、转变理念上对师生的不合理定位第149-154页
(一) 个人本位下自由与责任的统一第149-151页
(二) 崇高追求下奉献精神与生命本位的统一第151-153页
(三) 和谐关系下主导与主体的多样化第153-154页
二、提升教师的教学主动性和伦理敏感性第154-162页
(一) 教师方法论意识的凸显第155-157页
(二) 教师研究者角色的强化第157-159页
(三) 教师伦理敏感性的提升第159-162页
三、强化制度建设的人本意识和生命意识第162-168页
(一) 教学制度要尽量满足师生不同层次的需求第163-164页
(二) 学校要秉承道德领导的理念第164-165页
(三) 评价制度切实减轻师生的负担第165-168页
结束语:走向建设性后现代主义,彰显教学的伦理性第168-170页
主要参考文献第170-182页
后记第182-184页
攻读博士期间的主要科研成果第184页
论文编号BS2212381,,这篇论文共184页
会员购买按0.35元/页下载,共需支付64.4元。 直接购买按0.5元/页下载,共需要支付92元 。
您可能感兴趣的论文
版权申明:本目录由网站制作,本站并未收录原文,如果您是作者,需要删除本篇论文目录请通过QQ或其它联系方式告知我们,我们承诺24小时内删除。
本文关键词:教学伦理性的后现代重建,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18435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sklbs/18435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