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移动网络数据的用户行为与城市感知研究
本文关键词:基于移动网络数据的用户行为与城市感知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华中科技大学》 2014年
基于移动网络数据的用户行为与城市感知研究
向峰
【摘要】:人类行为分析是当前比较热门的研究领域,关于人类的行为特点和规律的研究对提供个性化服务、商业宣传和城市感知具有重大的意义。近些年来,无线通信技术的发展非常迅速,带来了更加多样化的社交方式。其中语音通话、短信以及移动互联网是当前移动社交的最主要途径,它们大大拉近了人与人之间的距离。随着无线通信的覆盖范围的增加、智能手机操作系统的进步以及移动互联网的快速发展,用户之间形成愈加复杂的互联互通的社交网络。当前人类行为分析大多基于虚拟社交网络展开研究,随着基于地理位置服务(Location Based Service)的应用越来越广泛,人们开始转向考虑地理信息的更深入更具有应用价值的研究。移动通话作为社交最典型的方式,其海量数据在分析用户行为上具有很好的代表性:一方面通话数据能够体现用户的社交关系,另一方面,它特有的定位技术能够反映用户真实的地理位置。因此,将用户的社交网络特性以及地理位置信息结合起来分析,能够更加深入地反映人类的社交网络关系。 人类的活动深刻影响着周围的环境,另一方面,自然和社会环境也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人类的行为模式。尽管从个人角度而言,人们的行为特征具有复杂性和多样性,但群体上仍然反映着人类社交和移动的固有特性,深入挖掘人类空间活动背后的统计特性和动机,对于探索自然和社会环境的演化有着重要意义。移动通话记录具有人类行为的时空特性,可以被当做人类行为的传感信息用于城市的感知。 为此本论文将基于移动通话记录数据,从用户的社交网络特征分析以及基于地理信息的城市感知两个方面展开研究,主要研究内容如下: 1.对用户通话数据进行建模,建立复杂的用户关系网络,设计实现了一套集数据查询、数据筛选、数据分析以及可视化呈现的系统框架。分析移动网络下用户行为的基本特性。随后,结合地理特性分析了不同区域的时空特征。 2.分析用户的行为模式,预测用户未来潜在的好友关系。回顾和分析当前社交网络关系预测的方法,提出一种新的基于移动通话数据的用户关系预测方法。移动通话能够同时反映物理世界好友关系以及用户移动轨迹的关联性,通过混合这两种特性,本文的实验结果在预测好友关系上具有较好的准确率。 3.根据用户在地理上的移动特性,提出一种发现城市“间隙”的方法。移动通话能够间接反映出城市的异常,由于人们大多数连续通话时的地理位移都比较小,相邻区域间的人流量相应地应该大于非相邻的区域。然而实证研究发现城市间邻区关系并不能完全满足该特性,通过分析这些邻区间的人流量的异常值可以得到河流、公园以及道路障碍等地理“间隙”。 4.对地理区域进行建模,形成一种新的地理网络。大量实证研究表明,人类行为具有类似重力模型的关系,例如交友、通话以及出行的频率与地理空间距离的平方近似呈反比关系。在此基础上,提出基于模块度的社区划分方法来发现城市的行政区域,并且与城市的行政规划进行比较,对新发现的一些区域进行了分析和解释。此外,作者提出一种基于LDA模型的地理信息网络研究方法,该模型借用自然语言处理中的主题模型,可以挖掘出具有相似功能的城市区域。 本课题是对基于地理特征的用户行为分析的探索性研究,通过对大量真实用户通话数据的特征进行分析和挖掘,研究进一步增加了对某城市人类行为特征的了解。本论文的模型、算法和结论有助于进行城市规划、交通流量疏导、环境保护、应急救灾等等,亦促进未来城市计算研究领域的发展,得到更优质的服务和应用。
【关键词】:
【学位授予单位】:华中科技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TN929.5;C912.81
【目录】:
下载全文 更多同类文献
CAJ全文下载
(如何获取全文? 欢迎:购买知网充值卡、在线充值、在线咨询)
CAJViewer阅读器支持CAJ、PDF文件格式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周涛;;在线电影点播中的人类动力学模式[J];复杂系统与复杂性科学;2008年01期
2 康伟;;基于SNA的突发事件网络舆情关键节点识别——以“7·23动车事故”为例[J];公共管理学报;2012年03期
3 王春娟;林振权;;人类通信行为中的标度律[J];复杂系统与复杂性科学;2013年03期
4 周傲英;杨彬;金澈清;马强;;基于位置的服务:架构与进展[J];计算机学报;2011年07期
5 ;第九届国际青年计算机会议(ICYCS2008)征文通知[J];计算机科学;2008年03期
6 王伟;靖继鹏;;公共危机信息传播的社会网络机制研究[J];情报科学;2007年07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王浩;移动通信网络社会行为关联优化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龚书;瞿有利;田盛丰;;基于语义的自动文摘研究综述[J];北京交通大学学报;2009年05期
2 张小平;周雪忠;黄厚宽;冯奇;陈世波;焦宏官;;一种改进的LDA主题模型[J];北京交通大学学报;2010年02期
3 陶超;谭毅华;彭碧发;田金文;;一种基于概率潜在语义模型的高分辨率遥感影像分类方法[J];测绘学报;2011年02期
4 于婷婷;窦光华;;社交网络服务兴起的社会学意义[J];当代传播;2011年06期
5 吕琳媛;;复杂网络链路预测[J];电子科技大学学报;2010年05期
6 岳天祥,叶庆华;景观连通性模型及其应用沿海地区景观[J];地理学报;2002年01期
7 于芳;陈冬玲;王大玲;于戈;鲍玉斌;;基于PLSA的面向用户的网络搜索(英文)[J];Journal of Southeast University(English Edition);2007年03期
8 米雪;张宁;;基于网页浏览的兴趣行为研究[J];电脑知识与技术;2010年34期
9 谢意;张晖;;“韩寒代笔门”事件中的人类动力学分析[J];电脑知识与技术;2012年10期
10 何友松;吴炜;陈默;杨晓敏;罗代升;;基于Bag of Features算法的车辆图像识别研究[J];电视技术;2009年1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何正焱;王厚峰;;商品品牌名称挖掘[A];中国计算语言学研究前沿进展(2009-2011)[C];2011年
2 金伟新;袁文先;肖田元;李成安;;政治军事行为的人类动力学模式研究[A];'2010系统仿真技术及其应用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0年
3 庄连生;唐克坦;马启荣;俞能海;;基于注意力模型的PLSA目标学习算法[A];第十四届全国图象图形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8年
4 梁莘燊;刘莹;;基于效能的学术资源推荐算法研究[A];第六届(2011)中国管理学年会——信息管理分会场论文集[C];2011年
5 李军;李涓子;;新闻专题内子话题划分[A];第四届全国信息检索与内容安全学术会议论文集(上)[C];2008年
6 王素格;杨安娜;;一种混合语言信息的词语搭配倾向判别方法[A];第五届全国信息检索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9年
7 宋晓雷;王素格;李红霞;;基于概率潜在语义分析的词汇情感倾向判别[A];第五届全国青年计算语言学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8 饶文星;;浅谈微信息传播模型[A];广西图书馆学会2013年年会暨第31次科学讨论会论文集[C];2013年
9 俞宙;林江;;基于微信开展应急气象服务[A];创新驱动发展 提高气象灾害防御能力——S3第三届气象服务发展论坛——公众、专业气象预报服务技术与应用[C];2013年
10 毛典辉;蔡强;李海生;曹健;;一种自适应情景的位置隐私保护方法[A];2013年中国智能自动化学术会议论文集(第五分册)[C];2013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任桢;图像分类任务的关键技术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0年
2 杜方;复杂网络系统间相似性识别及其应用[D];浙江大学;2010年
3 江悦;场景图像内容表述和分类研究[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10年
4 张小平;主题模型及其在中医临床诊疗中的应用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1年
5 杨抒;基于WEB的林产品信息资源整合方法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11年
6 邱雪娜;基于视觉的运动目标跟踪算法及其在移动机器人中的应用[D];华东理工大学;2011年
7 叶兵;复杂网络与手机短信网络研究[D];中南大学;2010年
8 谢露露;中国工业行业的工资集聚与互动:观察和解释[D];复旦大学;2011年
9 梁鹏;基于内容的目标分类识别关键技术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1年
10 夏培勇;个性化推荐技术中的协同过滤算法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娄铮铮;sIB算法在图像无监督分类中的应用研究[D];郑州大学;2010年
2 赵八一;基于概率图模型的图像分类和注释[D];大连理工大学;2010年
3 刘淼;突发性传染病爆发事件扩散路径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0年
4 冯元佶;基于图的半监督学习的改进研究[D];湘潭大学;2010年
5 吴昊;网络论坛中的用户主题讨论建模及应用[D];浙江大学;2011年
6 马鸣卉;维基百科的网络结构及可信分析[D];电子科技大学;2010年
7 刘森;概率潜在语义分析及其应用[D];浙江大学;2011年
8 崔希鹏;特定对象的发现与分割方法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1年
9 张砚明;基于链接结构分析的Web页面排序算法[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10年
10 王同刚;基于中层语义的图像场景分类算法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黄攸立;熊宇;;基于社会网络分析法的区域创新环境关键要素识别[J];北京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2期
2 韩筱璞;周涛;汪秉宏;;基于自适应调节的人类动力学模型[J];复杂系统与复杂性科学;2007年04期
3 李楠楠;张宁;周涛;;人类通信模式中基于时间统计的实证研究[J];复杂系统与复杂性科学;2008年03期
4 曹盼盼;阎春宁;;人类通信模式的幂律分布和Zipf定律[J];复杂系统与复杂性科学;2009年04期
5 王洋;西宝;;评估危机信息传播有效性的模糊人工神经网络方法[J];哈尔滨工程大学学报;2010年08期
6 安世虎;聂培尧;贺国光;;节点赋权网络中节点重要性的综合测度法[J];管理科学学报;2006年06期
7 王洪川;郭进利;樊超;;基于群聊天记录的人类行为动力学分析[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2012年07期
8 潘晓;肖珍;孟小峰;;位置隐私研究综述[J];计算机科学与探索;2007年03期
9 冯锋;王凯;;产业集群内知识转移的小世界网络模型分析[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07年07期
10 李平;张庆普;;企业关键智力资本识别的社会网络分析法研究[J];南开管理评论;2008年03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晨阳,雷劲松;系统·秩序——关于我国城市与区域整体协调发展的哲学思辨[J];西南科技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02期
2 饶会林;王晓玲;;我国城市区域发展建设探讨[J];南阳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1期
3 彭小云;;城市区域微热环境及改善途径[J];城市问题;2007年09期
4 马学广;;城市区域增长的网络化治理[J];城市问题;2011年08期
5 陈小龙;安冰洁;刘建伟;;我国城市区域协调发展报告[J];调研世界;2011年09期
6 盛广耀;;城市治理研究评述[J];城市问题;2012年10期
7 叶丽丽;;“不同等级城市的服务功能”教学设计(人教版)[J];地理教育;2013年03期
8 李群;现代信息技术与我国城市信息化发展[J];理论月刊;2003年09期
9 刘冠生;城市、城镇、农村、乡村概念的理解与使用问题[J];山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1期
10 张超;;多城市空间组合理论研究述评[J];城市问题;2009年07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程文;;城市的合理规划、建设和管理——以贵阳市云岩区为例[A];现代地理科学与贵州社会经济[C];2009年
2 王慧钧;;第三章 城市共生论[A];中原城市群科学发展研究[C];2008年
3 刘天宝;韩增林;;全球化之产业与环境变迁下的城市区域整合[A];中国地理学会百年庆典学术论文摘要集[C];2009年
4 曾舜;;宜居城市离我们有多远[A];宜春市“解放思想求突破、科学发展促赶超”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5 金磊;;现代城市灾害学的原理及系统化模式探讨[A];管理科学与系统科学进展——全国青年管理科学与系统科学论文集(第3卷)[C];1995年
6 邱衍庆;;城市竞争协调之道——追求竞争价值、目的、工具合理性统一[A];2004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下)[C];2004年
7 徐善;;2011-2012年上海青年政治学者关于城市治理的研究综述[A];上海青年政治学年度报告2013[C];2013年
8 刘兆存;秦耀辰;范玮佳;;第五章 城市区域发展的非线性模型[A];中原城市群科学发展研究[C];2008年
9 孟克;;浅议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对策[A];中国城市建设与环境保护实践——城市建设与环境保护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1997年
10 龙小康;;对武汉市建设创新型城市的思考[A];节能环保 和谐发展——2007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三)[C];2007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徐艺源 李晓莉;[N];西安日报;2003年
2 市建委主任 白光;[N];本溪日报;2007年
3 单士兵(作者系媒体从业人员);[N];上海科技报;2006年
4 内蒙古包头市规划局副局长 黄建华;[N];中国信息报;2007年
5 林乔;[N];本溪日报;2008年
6 吴建华;[N];中华建筑报;2002年
7 本报徒步“黄河金岸”报道组 王健 王玉平 赵婵莉 乔素华 孙滨 任欢 纪向钊;[N];华兴时报;2009年
8 本报记者 商昌斌;[N];贵阳日报;2009年
9 实建;[N];中国房地产报;2005年
10 本报记者 杨桂青;[N];中国教育报;201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安筱鹏;城市区域协调发展的制度变迁与组织创新[D];东北财经大学;2003年
2 吴超;城市区域协调发展研究[D];中山大学;2005年
3 张毓峰;城市区域空间组织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08年
4 索健;中外城市既有住宅可持续更新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4年
5 向峰;基于移动网络数据的用户行为与城市感知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4年
6 何东;论自觉误读[D];中央美术学院;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宏兴;城市区域协调组织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05年
2 江喜;以生态学理论为基石建构城市美[D];安徽大学;2010年
3 赖运荣;进城务工青年城市融入进程中政府责任研究[D];南昌大学;2010年
4 王奕程;智慧城市建设研究[D];安徽大学;2014年
5 钟明;我国城市政府预警机制的构建与运行[D];电子科技大学;2007年
6 尚正永;城市区域整合发展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5年
7 邱珏;城市网格化管理研究[D];中共上海市委党校;2008年
8 刘玉龙;城市房屋征收与补偿的司法救济研究[D];海南大学;2014年
9 焦世泰;兰州—白银城市区域空间结构优化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8年
10 张卓;基于城市文化特性的城市礼品设计研究[D];东华大学;2011年
本文关键词:基于移动网络数据的用户行为与城市感知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18448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sklbs/18448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