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硕博论文 > 社科博士论文 >

马克思就业理论及其当代价值研究

发布时间:2016-11-23 23:07

  本文关键词:马克思就业理论及其当代价值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电子科技大学》 2013年

马克思就业理论及其当代价值研究

卢云峰  

【摘要】:就业问题是当前宏观经济运行中的重大理论与现实问题。本文结合我国就业实践,从重读马恩全集50卷中发现马克思研究就业问题的大致脉络可分为四大向度:“资本——工资(可变资本)——劳动——分工(具体劳动)”。循着四大研究向度,本文展现了马克思就业观的理论进路及其全貌。在资本向度,从资本积累出发展开了对资本有机构成、经济周期、资本过剩和产业后备军的剖析。在工资向度,从工资作为土地和资本的零余地位出发展开了对可变资本、劳动者竞争、生存必需工资和平均工资的剖析。在劳动向度,从生产力发展提高剩余劳动对必要劳动的比例开始,展开了对生产劳动、非生产劳动、劳动浪费、过度劳动、劳动竞争和劳动联合的剖析。在分工向度,从分工加剧岗位专业性开始,展开了对人的竞争、机器的竞争、异化劳动和结构性失业的剖析。马克思以四大向度为框架构建了一个社会经济现象与就业关联的网络。 从资本方面来看,我国新资本积累下的资本有机构成项目变化造成就业改变;经济周期同步性增强而阶段性特点减弱,就业随周期波动出现类似波动曲线;资本过剩状况影响劳动过剩程度;资本集中促进了高科技产业规模化和传统产业信息化,产业结构变化而就业结构调整;产业后备军处于消亡阶段。从工资方面看,工资范围、数额皆扩大,进而引起劳动者流动;企业致力于不变资本和劳动节约以实现不变资本内涵性扩大,短期劳动需求降低;最低工资与平均工资的地区差异使劳动力区域性流动加强。从劳动方面看,劳动开始成为世界劳动,国际价值将由世界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掌控,缩减中的社会必要劳动无法满足持续增加的劳动力就业需求而加重失业;非生产劳动供给与社会需求呈结构性脱节而致相对过剩;工会组织力量增强而职能薄弱,一国劳资矛盾延伸到国际范围。从分工方面看,我国的各类分工均已深化,分工下的异化劳动导致异化就业,劳动目标指向异化消费,引致更深层面的结构性就业矛盾。 按照以上就业相关要素的变化情况,我国在就业实践中构建起以下四种调控促进机制有助于就业问题的宏观综合治理。其一,建立资本调控机制,在资本积累提高的同时增加可变资本支出,采取积极投资措施抑制企业主提高劳动强度以实现内涵式剥夺,引导过剩资本进入未来产业,侧重非生产劳动部门投资。其二,建立工资浮动机制,加强劳动方决定权,以生产力发展为参照设立工资浮动标准,工资额度与劳动强度挂钩,以消费状况为标准设立全体劳动者最低生存资金制度。其三,建立弹性劳动机制,制定适宜的剩余劳动与必要劳动的比例以确定工作时间,推进非生产劳动社会化,,增加工会职能权力。其四,建立全面的沟通机制,促进不同专业劳动者之间的交流,建立企业主与员工之间的沟通机制,培养综合型人才并为特殊人才提供发展基金,建立全体劳动者的失业保障体系。

【关键词】:
【学位授予单位】:电子科技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F240;F091.91
【目录】:

下载全文 更多同类文献

CAJ全文下载

(如何获取全文? 欢迎:购买知网充值卡、在线充值、在线咨询)

CAJViewer阅读器支持CAJ、PDF文件格式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宁西;马克思的相对过剩人口理论与当前我国的失业人口问题[J];北方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4期

2 王辉;;马克思的失业理论及其对我国失业问题的启示[J];边疆经济与文化;2006年11期

3 魏中龙;金益;;论企业间的非竞争性战略联盟[J];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3期

4 刘军荣;;经济周期新特点与跨国公司行为研究[J];财会通讯;2010年14期

5 杨圣明;学习马克思的国际价值学说[J];财贸经济;1995年07期

6 李袆,王骥跃;并购是企业实现资本扩张的重要途径[J];财贸研究;2000年04期

7 廖国民;论知识经济对传统经济周期理论的挑战[J];郴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1年01期

8 刘永贵;;马克思的相对过剩人口理论及启示[J];当代经济;2007年02期

9 李延;;专业化与我国中小企业发展战略探究[J];当代经济;2007年11期

10 陈少晖;马克思社会主义劳动就业思想述论[J];当代经济研究;1999年02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沙学锋;加落木洛;曲木依古;;西部贫困地区农村公共产品供给缺位分析——四川彝族聚居区农村医疗卫生服务研究[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8年03期

2 徐士英;;“必需设备原理”在反垄断法中应用之评析[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8年01期

3 李艳花;刘青;;汉中市农业补贴政策的经济学研究与思考[J];安徽农业科学;2008年29期

4 毛秋生;向华;熊元;;农业科研机构行为动因浅析[J];安徽农业科学;2010年31期

5 何斌;左新荣;余涛;;中国职业体育竞赛市场的需求特征研究[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年04期

6 张辰;;论自然资源法在环境法中的凸显[J];安阳师范学院学报;2008年06期

7 林云华;;排污权影子价格模型的分析及启示[J];环境科学与管理;2009年02期

8 王宁西;马克思的相对过剩人口理论与当前我国的失业人口问题[J];北方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4期

9 刘娜;何继新;顾凯平;;企业到政府:关税对国际市场交易的博弈效应[J];北方经济;2009年16期

10 贾辉艳;;金融衍生工具的风险特点与恰当选择[J];北京市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6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柯华庆;;现实中的灯塔与社会连续性理论[A];2011年(第九届)“中国法经济学论坛”论文集[C];2011年

2 刘代云;李健;吕娟;;市场经济下城市设计空间塑造的内在理性探讨[A];转型与重构——2011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11年

3 孔志国;;制度规避[A];2005中国制度经济学年会精选论文(第二部分)[C];2005年

4 邹伟;段竞晖;鞠霓;饶晓亭;胡丽莉;张雪;罗邦民;;中介法律制度建设的法律思考[A];当代法学论坛(二○一○年第1辑)[C];2010年

5 徐红梅;;运用经济学中的选择理论提高反假货币工作效率[A];湖北钱币专刊总第七期[C];2008年

6 刘蓉;;环境政策的经济化趋向[A];2008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下卷)[C];2008年

7 梁东黎;;初次分配的要素投入结构视角研究[A];江苏省外国经济学说研究会2010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8 胡芳;周培明;张智敏;;教育人力资本对经济增长贡献的实证分析——基于武汉市改革开放三十年以来的数据[A];2009年中国教育经济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9年

9 诸大建;;探讨循环经济的经济学理及其政策意义——基于生态经济学的视角[A];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五届学术年会文集(2007年度)(经济·管理学科卷)[C];2007年

10 牟萌;;对马克思失业理论与我国失业问题的再思考[A];全国高等财经院校《资本论》研究会2006年学术年会山东经济学院与会人员论文汇编[C];2006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红兵;基于中国能源利用现状探讨劳动量损失模型[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0年

2 尹世久;基于消费者行为视角的中国有机食品市场实证研究[D];江南大学;2010年

3 徐玲玲;食品可追溯体系中消费者行为研究[D];江南大学;2010年

4 袁日新;经营者集中救济研究[D];辽宁大学;2010年

5 张敬川;基于负产品视角的经济增长可持续性研究[D];暨南大学;2010年

6 刘宝如;中国转型期税收与经济增长问题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10年

7 钟响;政府公民间沟通的信息成本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8 陈建群;电视节目播看双方信息对称性及其对节目品质的影响[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9 王楠;我国西部生态环境保护法律问题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10 夏勇开;中国香蕉生产技术的经济研究[D];海南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赵彩波;我国现阶段基准利率调整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白雪;世界油船订单量的波动及其预测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0年

3 吕瑱;黑龙江省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法律问题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0年

4 姚苏静;兼职大学生胜任特征模型的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5 原哲;基于旅游人才市场需求下的旅游高等教育改革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6 于洋;小学教师国际间交流培训的实践与反思[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7 亓民洁;技术资本投资与企业成长之间的关系[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8 柳晖;进一步完善我国公务员工资制度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09年

9 曾沛源;马克思主义失业理论与我国失业问题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10 王传成;我国冷藏箱制造行业技术效率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09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力;张跃文;;金融综合经营、金融体系功能与经济增长[J];财贸经济;2006年08期

2 魏民;;马克思的宏观失业理论[J];当代财经;1990年05期

3 陆燕春;马克思就业理论与我国下岗再就业[J];当代经济研究;2001年01期

4 宁光杰;简析马克思的就业理论[J];当代经济研究;2001年03期

5 李翀;论社会分工、企业分工和企业网络分工——对分工的再认识[J];当代经济研究;2005年02期

6 黎贵才;卢荻;;技术变革、劳动压榨与失业——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失业理论的模型建构与阐释[J];当代经济研究;2007年12期

7 王小平,李琪;西方企业R&D的新动向[J];发展论坛;1999年02期

8 喻桂华,张春煜;中国的产业结构与就业问题[J];当代经济科学;2004年05期

9 程世勇;李伟群;;劳动和资本的利益失衡:全球经济危机的新视角[J];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09年07期

10 洪银兴;论买方市场条件下的结构调整[J];中国工业经济;1997年08期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陈雨露;[N];21世纪经济报道;2006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罗良文,王峰;新保守主义的就业理论及其启示[J];湖北商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0年02期

2 杨艳琳,陈银娥;如何建立我国的再就业理论[J];理论月刊;1999年Z3期

3 罗良文;供给学派的就业理论及其启示[J];理论月刊;2002年06期

4 阎革;就业理论与政策的演变[J];广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0年05期

5 马玉国;;西方失业理论及其借鉴意义[J];沿海企业与科技;2006年09期

6 杨薇薇;张向菊;;关于国内外就业指导理论研究的综述[J];科技信息(学术研究);2008年20期

7 王飞鹏;;就业理论综述与研究新动向[J];广西财经学院学报;2009年06期

8 罗宏斌;浅议税收的就业效应[J];长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3期

9 鞠永红;凯恩斯的就业理论对我国的借鉴意义[J];北方论丛;2000年03期

10 刘航;;借鉴西方经济学就业理论探析我国就业问题[J];经济研究导刊;2008年1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薛志俊;唐远游;冯文轶;许云旺;张新周;张瑞玉;孙东红;王丽娜;;煤矿员工绩效管理体系应用[A];2008煤炭企业管理现代化创新成果集[C];2009年

2 许经勇;;扩大消费需求,推动我国经济增长[A];面向新世纪的中国经济[C];2000年

3 陆洁欢;;从工资分配制度看国企人才流失[A];第七届中国煤炭经济管理论坛暨2006年中国煤炭学会经济管理专业委员会年会论文集[C];2006年

4 赵建国;;城镇就业问题研究[A];辽宁省哲学社会科学获奖成果汇编[2005-2006年度][C];2008年

5 洪银兴;;治理经济环境 整顿经济秩序 整顿收入分配的秩序[A];回顾·探索·选择(1949-1989)[C];1989年

6 潘旦;;金融危机背景下私营企业劳动争议研究——以温州市为例[A];“关注省情民意、促进社会和谐”研讨会论文集(上)[C];2009年

7 贾小红;;设计合理科学工资体系的五步骤[A];第七届中国煤炭经济管理论坛暨2006年中国煤炭学会经济管理专业委员会年会论文集[C];2006年

8 田思路;;金融危机下就业者保护的多元化——“劳动者”概念与“劳动者性”之界定[A];第二届中国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论坛暨纪念建国六十周年高层经济论坛论文集[C];2009年

9 郭谨;;浅议如何在国企中设计岗位绩效工资制度[A];陕西省改革发展研究会2009优秀论文集[C];2010年

10 孟瑜;;基于薪酬制度创新的职业发展通道体系设计[A];2011年中国航空学会管理科学分会学术交流会议论文集[C];2011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武汉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 童光荣 刘媛媛;[N];光明日报;2009年

2 崔琳;[N];中国劳动保障报;2003年

3 韩晓岗;[N];中华建筑报;2009年

4 陈钊;[N];解放日报;2002年

5 杨鹏飞;[N];社会科学报;2009年

6 本报记者 秦峰 秦骥 实习生 钱帅 张璐;[N];陕西日报;2010年

7 本报记者 卫建萍 本报通讯员 严剑漪 黄丹;[N];人民法院报;2011年

8 本报通讯员 赵晓渝 本报记者 周远;[N];河北日报;2010年

9 记者 乐绍延;[N];新华每日电讯;2006年

10 社科院人口与劳动经济研究所所长 蔡昉;[N];中国证券报;201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卢云峰;马克思就业理论及其当代价值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3年

2 李斌峰;劳动者法律人格研究[D];湖南大学;2011年

3 柴国俊;大学毕业生初始工资结构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11年

4 肖蓓;企业并购中劳动者劳动权保护法律问题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0年

5 颜敏;能力偏误、教育溢价与我国工资收入差异[D];东北财经大学;2012年

6 金哲;休息权及其法律保障机制研究[D];吉林大学;2010年

7 王利迁;当代中国就业问题与和谐社会构建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0年

8 孙睿君;我国就业保护法律对劳动力市场影响的实证研究[D];清华大学;2010年

9 付伯颖;促进就业的财政政策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07年

10 王丹丹;日本非全日制用工法律规制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袁晶;马克思就业理论与西方经济学就业理论的比较研究[D];曲阜师范大学;2012年

2 杨萍;马克思主义就业理论视阈下的我国就业实践[D];广东商学院;2010年

3 林鹏飞;Y公司总部员工工资结构的优化方案设计[D];山东大学;2012年

4 邵福利;劳动者界定的法律基准[D];东北师范大学;2011年

5 叶环宝;职业分割对性别工资差异的影响[D];浙江工商大学;2010年

6 刘坤;我国公有部门与非公有部门工资差异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11年

7 苏元元;论劳动者的预告解除权[D];华东政法大学;2011年

8 徐忠艳;工资结构、公平感与组织绩效的关系研究[D];浙江大学;2004年

9 玉筱姗;论劳动者辞职权制度的完善[D];中国政法大学;2010年

10 曹红侠;浅析非正规就业劳动组织与劳动者之间纠纷的处理困境和出路[D];华东政法大学;2012年


  本文关键词:马克思就业理论及其当代价值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18925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sklbs/18925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693cd***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