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他行为名词解释_《辽宁师范大学》2013年博士论文
本文关键词:小学生利他行为培养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辽宁师范大学》 2013年
小学生利他行为培养研究
刘巍巍
【摘要】:利他行为是人类社会实践活动中的高尚行为,是一种自愿的,以帮助他人为目的的社会行为,是道德发展的较高层次。在社会转型时期,经济转型与价值观念的变迁给我国的学校道德教育工作带来巨大影响,对于学生利他行为的培养更是带来了挑战。利他行为是道德发展的较高阶段,它的发展是儿童道德发展的一项重要指标,对儿童的社会化进程具有重要作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规定,在义务教育阶段,要减轻中小学生负担,注重品行培养,养成良好习惯。小学阶段是儿童行为发展的关键时期,利他行为的培养有助于小学生品行的提高,有助于其人格的健全。《未成年人保护法》第四条规定,“国家、社会、学校和家庭对未成年人进行理想教育、道德教育、文化教育、纪律和法制教育,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的教育,提倡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的公德,反对资本主义的、封建主义的和其他的腐朽思想的侵蚀”。学校作为教育活动的主要场所,培养学生的利他行为更是其不可推卸的责任。 本文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从社会现实出发,通过分析社会转型对学生利他行为的影响,结合人性理论、霍夫曼的移情理论和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从家庭、学校和社会三个方面对如何培养小学生的利他行为做出了相关建议和思考。 本文除引言和结论外,共分四章,三大部分,主要内容如下: 第一部分,基本概念界定、文献综述及研究的理论基础(主要包括导论和第一章)。 在这一部分主要是对本文写作的基本概念(主要包括利他行为、利己行为、互利行为)的界定和明确本研究的理论基础(人性理论、霍夫曼的移情理论和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并明确了本研究的问题背景、研究意义、国内外已有的研究现状、研究方法和研究思路与论文框架。 第二部分,小学生利他行为的现状及其培养的重要性分析(主要包括第二章和第三童)。 在这一部分主要分析在当前社会转型的社会背景下,社会转型给学校德育带来的影响,以及在这种背景下小学生利他行为培养存在的问题,并阐述培养小学生利他行为的重要性。本研究主要从助人、合作、分享、捐助四个方面来了解小学生利他行为的情况。通过调查我们发现小学生的利他行为总体水平比较乐观,在调查的四个方面,选择会实施利他行为的小学生人数都占到了总人数的80%以上。小学生利他对象更倾向于家人、朋友等比较熟悉的人。在“帮助他人”、“与人合作”、“捐赠行为”及“与人分享”四个方面,小学生“与他人分享”的水平最高,占到了总人数的95.8%,捐赠行为最弱,只有85.7%的学生选择会实施捐赠行为。从调查数据来看,小学生对利他行为的内涵把握不清,更倾向于实施与人分享和帮助他人的行为,小学生各个角度的利他行为水平存在不平衡性。另外,小学生因年龄、性别等的不同在利他行为表现上存在显著差异,而身份特征的不同(比如是否是班干部)在利他行为表现上无明显差异。 第三部分,小学生利他行为培养策略分析(主要包括第四章和结论)。 在这一部分,综合运用教育学、心理学、社会学、伦理学等学科知识,结合调查结果,运用人性理论、霍夫曼的移情理论和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从家庭、学校和社会三个方面面提出了小学生利他行为培养的策略。国家、社会要完善法律法规体系,落实法治,发展社会经济,营造良好的社会风气,使之成为青少年道德成长的适宜土壤;学校要转变以“升学”为唯一目的的教育观念,要形成以培养“成人”为目的的价值观。家长要树立榜样,营造民主的家庭生活,为小学生的利他行为培养创造条件。
【关键词】:
【学位授予单位】:辽宁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G621
【目录】:
下载全文 更多同类文献
CAJ全文下载
(如何获取全文? 欢迎:购买知网充值卡、在线充值、在线咨询)
CAJViewer阅读器支持CAJ、PDF文件格式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林章俊;;试论利他行为的几种理论及其决定因素[J];安徽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年01期
2 杨飞;“利他行为”新解[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3期
3 丁邦平;;学习性评价:涵义、方法及原理[J];比较教育研究;2006年02期
4 张会平;李虹;;大学生利他动机的调查研究[J];心理与行为研究;2006年04期
5 王玉珍;利他行为的“道德人”分析[J];当代经济研究;2003年12期
6 孟晋,张进辅;国外学业自我概念研究进展[J];西华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6期
7 李闻戈;儿童利他行为发展的实验研究[J];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4年03期
8 牛巨龙;田爱民;;加强大学生利他行为培养的思考[J];高等农业教育;2006年05期
9 杨森;中国社会转型的特殊性分析[J];甘肃社会科学;2003年01期
10 彭庆红;樊富珉;;大学生网络利他行为及其对高校德育的启示[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05年12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邓凡;教育政策执行的网络模式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1年
2 齐翔;互惠利他行为的演化模型与仿真[D];华中科技大学;2008年
3 王健;利他行为的模型构造与数量分析[D];厦门大学;2009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王志香;社会标定对一般情境下小学生利他行为影响的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03年
2 姚芬;利他性行为和道德的起源与进化[D];河南大学;2008年
3 门立志;人类利他性及道德扩展[D];河南大学;2008年
4 刘昕;大班幼儿生活活动中利他行为之研究[D];河南大学;2008年
5 梁亮;经济活动中互利原则的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09年
6 闫鸿斐;利他性研究与环境伦理学[D];河南大学;2009年
7 刘俊;9-11岁农村小学生利他行为现状及班级心理辅导的效果研究[D];山西医科大学;2010年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鲍金;休谟问题及休谟的解决[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5年01期
2 邹先云;冯维;;儿童社会退缩行为的原因与对策[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年02期
3 史军;;流行病防控的伦理分析[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年03期
4 陈林;吴天德;;产业结构变动与制度创新[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年04期
5 石瑛;;试论大学新生的人际交往[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年04期
6 杨桂蓉;;小学语文探究式教学之我见[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年S2期
7 马志华;谢雪娇;;唐卡符号在社会变迁中的建构与解读——以德格八邦噶玛噶孜唐卡画的田野调查为例[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8年01期
8 赵曦;赵洋;;全球化视野中羌族释比文化与基督教文化对话分析——论中西多元文化对话中的羌族释比文化(中)[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9年03期
9 张志勇;;人与制度关系的哲学研究综述[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9年03期
10 赵曦;赵洋;;羌藏文化对话发展中的羌族释比文化——论中西多元文化对话中的羌族释比文化(下)[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9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全林;;坚持科学发展观,正视大学发展创新的代价[A];安徽省第五届“兴皖之光”青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交叉学科卷)[C];2005年
2 李怀;赵万里;;“制度人”假说[A];第十一届中国制度经济学年会论文汇编(上)[C];2011年
3 刘业进;莫志宏;;论社会科学的事实[A];第十一届中国制度经济学年会论文汇编(下)[C];2011年
4 付才辉;;制度的分层研究[A];第十一届中国制度经济学年会论文汇编(下)[C];2011年
5 刘业进;莫志宏;;从集中控制到框架条件管理——城市规划的演化理论视角[A];2011城市国际化论坛——全球化进程中的大都市治理(论文集)[C];2011年
6 邱国良;郑延恒;;论高校辅导员与大学生的民主沟通[A];2009年全国高校学生工作年会论文集[C];2009年
7 高峰;;社会秩序何以可能?——基于存在论的研究视角[A];2010年中国社会学年会——“社会稳定与危机预警预控管理系统研究”论坛论文集[C];2010年
8 李阳;;我国检察官职业道德建设之应然路径与实然选择——以制度建设和检察文化建设为视角[A];第四届国家高级检察官论坛论文集[C];2008年
9 谢舜茂;;家庭规模的选择的经济学分析——以贵阳市为例[A];2011年贵州省社会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10 白云;;和谐社会下我国公民法治精神的培育[A];创新思想·科学发展·构建和谐——黑龙江省首届社会科学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上册[C];2008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道宇;课程效能生成的原理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王岩;职业体育联盟的经济分析[D];上海体育学院;2010年
3 杨世木;我国体育信息资源配置研究[D];上海体育学院;2010年
4 张玉堂;边沁功利主义分析法学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5 晋入勤;企业国有产权交易法律制度创新论[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6 钱泳宏;清代夫妻相犯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7 胡文辉;语言评价理论的价值哲学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8 沈红宇;中国行业特色研究型大学发展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0年
9 于会国;中国捕捞限额制度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09年
10 秦曼;海洋渔业资源资产的产权效率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阮晓毅;我国柑橘产业化中的法律问题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2 邵江婷;基于社区发展的我国农业生态补偿法律问题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3 陈志科;我国农村集体土地征收法律制度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4 董芳芳;湖北省畜产品质量安全法律问题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5 胡纯;基于社区发展的农村劳动力教育培训法律问题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6 姜海;我国高校经济风险防范与化解机制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7 陈姝媛;再犯罪人员特殊公共服务供给主体的责任分析[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8 张丽;我国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运行中的公正问题探讨[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9 刘小芳;我国研究生教育制度变迁中的制度低效问题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10 曾焕平;农民工子女义务教育阶段教育公平的实证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林章俊;;试论利他行为的几种理论及其决定因素[J];安徽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年01期
2 袁辉;重大突发事件及其应急决策研究[J];安全;1996年02期
3 陈桂生;“德育目标”引论[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03年02期
4 林小英;;理解教育政策:现象、问题和价值[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07年04期
5 章志光;试论品德的心理结构[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1990年01期
6 劳凯声,刘复兴;论教育政策的价值基础[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0年06期
7 寇彧,唐玲玲;心境对亲社会行为的影响[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5期
8 俞国良;社会认知视野中的亲社会行为[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9年01期
9 李焕荣;;组织间关系及其进化过程研究[J];商业研究;2007年10期
10 杨仕奎;论道德视阈下的互利原则[J];四川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年02期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华南师范大学政治与行政学院 郭台辉;[N];南方日报;200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毕正宇;教育政策执行模式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6年
2 张玉;区域政策执行的制度分析与模式建构[D];南开大学;2006年
3 谢炜;中国公共政策执行过程中的利益博弈[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4 陈芮;心理学与经济学的互涉[D];南京师范大学;2007年
5 姚华;政策执行与行动者的策略[D];上海大学;2006年
6 徐贵宏;非政府组织与中国政府部门间的信任与合作关系实证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王志香;社会标定对一般情境下小学生利他行为影响的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03年
2 王青松;体育教学中培养小学儿童亲社会行为的实验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3 刘昕;大班幼儿生活活动中利他行为之研究[D];河南大学;2008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陆凤岚;;非紧急情景下利他行为的实验研究和培养[J];中学教育;2002年12期
2 张廷华;影响利他行为因素的敌友指数分析[J];绵阳经济技术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2年03期
3 张旭昆;试析利他行为的不同类型及其原因[J];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年04期
4 刘玉凤;刘瑞享;;利他行为弱化的成本收益分析[J];江西教育学院学报(综合);2006年03期
5 马晓风;刘晓萍;;试论青少年利他行为教育[J];科技信息;2006年09期
6 郑丹丹;凌智勇;;网络利他行为研究——以5Q地带“供种”行为为例[J];浙江学刊;2007年04期
7 丁迈;陈曦;;网络环境下的利他行为研究[J];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2009年03期
8 黄俐萍;;角色体验,让孩子品尝利他行为的喜悦[J];剑南文学(经典教苑);2012年03期
9 王艳辉;张少浩;;大学生主观幸福感、感恩与利他行为的关系研究[J];中国电力教育;2012年23期
10 卢阳;商卫星;;略论大学生利他行为[J];企业导报;2013年1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李希琳;谢晓非;;危机情景中利他行为对身体负重感的影响[A];心理学与创新能力提升——第十六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3年
2 蒋达;王歆睿;傅丽;周仁来;;内隐利他行为的实验研究[A];第十一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7年
3 谢晓非;;利他行为仅仅利他吗?[A];心理学与创新能力提升——第十六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3年
4 郑显亮;;现实利他行为与网络利他行为:网络社会支持的作用[A];第十五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12年
5 姜春艳;刘华山;马玉芝;刁春婷;;大学生主观幸福感、人格及利他行为的关系[A];增强心理学服务社会的意识和功能——中国心理学会成立90周年纪念大会暨第十四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11年
6 李一员;吕建国;高雪梅;谭小宏;李红;;儿童在灾难中的分享行为[A];第十二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9年
7 谢晓非;李靖宇;胡天翊;;利他行为温暖人心[A];第十五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12年
8 李晓芳;高湘萍;;当代大学生人际关系模式研究——利他行为[A];第十一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7年
9 周小亮;韩涌泉;;“唯物史观”视角下偏好演化及其应用分析——基于“生产方式——人的本质——个体偏好”互动演化视角[A];“外国经济学说与当代世界经济”学术研讨会暨中华外国经济学说研究会第20次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2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曹林;[N];联合日报;2012年
2 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 张劲硕 张树义;[N];光明日报;2001年
3 张锦志;[N];学习时报;2000年
4 新华社国际部 姜岩;[N];中国教育报;2009年
5 本报记者 华凌;[N];科技日报;2007年
6 刘霞;[N];科技日报;2009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杜鹏;基于互惠、非直接互惠和群体文化选择的利他行为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06年
2 李一员;自然灾难改变儿童的利他行为[D];西南大学;2013年
3 刘巍巍;小学生利他行为培养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3年
4 王健;利他行为的模型构造与数量分析[D];厦门大学;2009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胡雁波;小学生利他行为发展的实验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04年
2 王志香;社会标定对一般情境下小学生利他行为影响的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03年
3 张海霞;小学生利他行为及其干预研究[D];天津师范大学;2014年
4 谢金;利他行为的研究[D];青海师范大学;2010年
5 王瑞;医生与医学生利他行为的比较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4年
6 陈晨;社会和谐视阈下的利他行为研究[D];吉林财经大学;2014年
7 方雅娟;作为情境变量的移情对利他行为的影响[D];南京师范大学;2014年
8 蒋薇;道德领域中的利他行为及其育成研究[D];北方工业大学;2015年
9 李磊;外显、内隐利他行为及其预测源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12年
10 郭娓娓;网络利他行为:测验量表适用性验证与特点分析[D];陕西师范大学;2014年
本文关键词:小学生利他行为培养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19256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sklbs/19256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