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硕博论文 > 社科博士论文 >

学前儿童情绪伪装的行为特点及其影响因素

发布时间:2016-12-04 20:34

  本文关键词:学前儿童情绪伪装的行为特点及其影响因素,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东北师范大学》 2013年

学前儿童情绪伪装的行为特点及其影响因素

刘航  

【摘要】:在社会交往中,人们常常为某种目的而掩饰内心的真实感受,表现出与之相异的情绪状态。已有研究表明,适当的情绪表达行为有益于促进个体社会适应能力的发展以及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情绪伪装是儿童在成长过程中逐渐获得的人际交往技能,是情绪社会化的重要体现。幼儿期是儿童情绪伪装能力发展的关键时期,研究学前儿童情绪伪装的行为特点及影响因素,不仅可以深化情绪调节、情绪表达、情绪社会化等领域的研究,还能够为早期情绪教育提供理论指导。 本研究从基本概念、研究方法、先决条件、发展特点、及影响因素等方面综述了情绪伪装的相关理论和实证研究。通过情境实验法、访谈法等研究方法,考察了学前儿童情绪伪装行为的特点,以及情绪伪装与抑制控制、心理理论、情绪表达规则理解的关系,进而分析和探讨了学前儿童情绪伪装行为的内部影响机制。 研究共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为基础研究,通过经典“失望礼物”任务,全面考察中国文化背景下学前儿童情绪伪装行为及其认知水平的发展情况。第二部分为关系研究,通过stroop系列任务、心理理论任务、区分外表-真实情绪任务验证了Saarni四成分理论中抑制控制、心理理论、情绪表达规则理解与学前儿童情绪伪装的关系。第三部分为影响机制研究,考察动机因素对学前儿童情绪伪装行为的影响,进而综合探讨四个因素在情绪伪装行为发生过程中起哪些作用。 通过对上述研究结果的分析和讨论,得出以下结论: 学前儿童情绪伪装行为和认知发展随年龄增长而显著提高,4-5岁为快速发展期。表情伪装和言语伪装的发展趋势存在显著的性别差异,女生的通过人数随年龄增长显著增加,男生的年龄差异不显著。 学前儿童的抑制控制、心理理论、情绪表达规则理解能力均随年龄增长而提高,,三种心理能力与情绪伪装能力的发展显著相关。 动机对情绪伪装行为的发生具有显著影响,学前儿童更多地在自我保护动机下伪装情绪。 抑制控制、心理理论、情绪表达规则理解、以及动机因素是学前儿童情绪伪装行为发生的前提条件,三种心理能力通过动机因素共同作用于个体的情绪伪装行为。

【关键词】:
【学位授予单位】:东北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B844.1
【目录】:

下载全文 更多同类文献

CAJ全文下载

(如何获取全文? 欢迎:购买知网充值卡、在线充值、在线咨询)

CAJViewer阅读器支持CAJ、PDF文件格式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侯超;;儿童情绪表达规则的研究综述[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07年02期

2 邓赐平,桑标,缪小春;幼儿的情绪认知发展及其与社会行为发展的关系研究[J];心理发展与教育;2002年01期

3 王益文,张文新;3~6岁儿童“心理理论”的发展[J];心理发展与教育;2002年01期

4 罗峥,郭德俊,方平;小学生对情绪社会调节作用的理解[J];心理发展与教育;2002年03期

5 张丽,辛自强;失望情境下小学儿童情绪表达规则的运用[J];心理发展与教育;2004年04期

6 何洁,徐琴美,王旭玲;幼儿的情绪表现规则知识发展及其与家庭情绪表露、社会行为的相关研究[J];心理发展与教育;2005年03期

7 姜媛;林崇德;;情绪自我控制发展的影响因素[J];心理发展与教育;2010年06期

8 王美芳,张文新,林崇德;6—12岁儿童嵌套思维的发展研究[J];心理科学;2001年04期

9 丁芳,熊哲宏;儿童心理理论研究的一个新方向——执行性功能与心理理论之间的关系[J];心理科学;2003年05期

10 刘玉娟,方富熹;儿童情绪伪装能力的发展研究[J];心理科学;2004年06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沈悦;幼儿自我控制的发展特点及影响机制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1年

2 袁加锦;情绪效价强度效应及神经机制研究[D];西南大学;2009年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乔联蓉;王利明;;破窗理论与大学班级管理[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8年01期

2 吴力专;张国锋;;悖论问题的情绪机制消解[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5期

3 张孝义;卢有昆;;奖赏与儿童创造性提问的关系分析[J];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09年06期

4 严晓月;;高中生英语学习焦虑状态及对策[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9年03期

5 陈华;;适应性的青少年道德教育个体学内涵[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6期

6 柳洲;李祖扬;;思维类型探析[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6期

7 张丹;;女性心理世界的隐痛——解读陈染《私人生活》[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8年06期

8 刘结实;伍小东;;从目的性谈行为调节与控制的心理机制[J];安康学院学报;2007年06期

9 陈桂莲;赵祖华;杨丽娟;;地面气象测报员心理素质的培养[J];现代农业科技;2011年08期

10 张丽娇;曾天德;;国内外愤怒情绪研究的现状与展望[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罗鸣鸣;张野;;浅述无意识情绪调节的研究[A];创新沈阳文集(B)[C];2009年

2 陈胜祥;;中国农民土地所有权幻觉探析[A];2010年(第十届)中国制度经济学年会论文集[C];2010年

3 王枞;涂序彦;刘嘉;;注意-情绪协调的个性化信息推荐模型[A];2006年首届ICT大会信息、知识、智能及其转换理论第一次高峰论坛会议论文集[C];2006年

4 李洁麟;;心理语言学与“传”务求通新解——对电视“说”新闻的心理语言学解读[A];全球信息化时代的华人传播研究:力量汇聚与学术创新——2003中国传播学论坛暨CAC/CCA中华传播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下册)[C];2004年

5 林斐;;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心理环境的构建[A];福建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会2007年年会优秀论文专辑(二)[C];2007年

6 严玮;;心理干预在消防抢险救援中的应用研究[A];2007年湖北省消防学术论文集[C];2007年

7 张连成;张力为;;动性心理疲劳的监控方法[A];2007全国运动生理学论文报告会论文集[C];2007年

8 王益文;刘岩;姚志鹏;白云;陆祖宏;;心智认知神经机制的分析[A];中国生物医学工程进展——2007中国生物医学工程联合学术年会论文集(下册)[C];2007年

9 李佑发;梁承谋;魏高峡;;意志的研究现状及其在体育运动中的研究展望[A];第8届全国运动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6年

10 王长生;;运动思维训练的认知研究现状及其体系建构[A];第8届全国运动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6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胡文辉;语言评价理论的价值哲学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2 崔丽莹;小学儿童合作观念与行为的发展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3 乔晖;语文教科书中学习活动的设计[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4 杨洋;求同存异:在冲突中构建和谐师生关系[D];南开大学;2010年

5 花贵如;投资者情绪对企业投资行为的影响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6 初春华;党的群众工作心理层面的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7 崔学荣;主体间性视野中的中国传统音乐文化教育[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8 游泓;情感与信任关系的社会学研究[D];武汉大学;2009年

9 初玉霞;任务特点、认知风格对情绪与创造表现关系的影响[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10 张晓明;主体幸福感模型的理论建构[D];吉林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孙丽;安徽省非体育类在读研究生体育活动与心理健康的研究[D];安徽工程大学;2010年

2 李玲玲;英语教师课堂非语言行为对学生情绪的调节作用[D];南昌航空大学;2010年

3 宋丽博;农村留守幼儿社会化现状与策略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4 于洁;不同情绪刺激下运动员执行控制特征及机制研究[D];上海体育学院;2010年

5 张华;教师期望对小学生人格的影响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6 安翠林;大学生英语学习焦虑问卷编制与应用[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7 张浩;心理行为训练对提高大学生人际交往挫折承受力的应用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8 王秀梅;休闲食品包装的趣味性设计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0年

9 张鹏;多元文化背景下高中生数学学习态度比较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10 韩婷婷;旅游管理专业青年教师职业认同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丽珠,宋辉;幼儿自我控制能力发展的研究[J];心理与行为研究;2003年01期

2 赵桂芬;讯问中的非言语行为[J];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学报;2003年03期

3 辛自强;;发展心理学并非实验科学[J];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6期

4 杨庆南;刘德义;刘桂梅;;抑郁症患儿事件相关电位P_(300)中NOGO-N_2波分析[J];实用儿科临床杂志;2009年09期

5 张丽玲;儿童合作行为中的性别角色差异研究[J];天津师范大学学报(基础教育版);2000年01期

6 盛友兴;包翠秋;;自我调节的跨文化特色[J];中国临床康复;2006年26期

7 肖晓滢;儿童自我控制发展研究简述[J];心理发展与教育;1991年02期

8 徐芬,包雪华;儿童“心理理论”及其有关欺骗研究的新进展[J];心理发展与教育;2000年02期

9 邓赐平,桑标,缪小春;幼儿的情绪认知发展及其与社会行为发展的关系研究[J];心理发展与教育;2002年01期

10 罗峥,郭德俊,方平;小学生对情绪社会调节作用的理解[J];心理发展与教育;2002年03期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特约记者 周兆钧 记者 余传诗;[N];光明日报;200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李妮;9-11岁儿童情绪表达规则认知的发展及其与同伴接纳的关系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2 董光恒;3~5岁幼儿自我控制能力结构验证性因素分析及其发展特点的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05年

3 刘凤玲;学前儿童情绪表达规则认知能力的发展研究[D];吉林大学;2009年

4 张月娇;儿童情绪表达规则的认知发展及其与气质、母亲教养方式的相关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游秀英;浅谈对学前儿童进行集体主义教育和发展个性的关系[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9年03期

2 苏周简开;香港学前儿童粤语词汇理解能力的发展[J];心理发展与教育;1994年02期

3 张婷;浅论学前儿童的双语教育[J];济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06期

4 程牛;;学前心理学[J];中国考试;2005年Z1期

5 王淑宁;;电视对学前儿童语言发展的影响[J];教育导刊(幼儿教育);2008年08期

6 孔起英;;儿童绘画观察力发展的特点[J];云南教育(基础教育版);1989年09期

7 王儒芳,李红,罗昆仑;学前儿童规则推理的研究进展及影响因素[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5年02期

8 刘凡;学前儿童解算术应用题的表征活动[J];心理科学;1990年02期

9 侯岩,叶平枝;学前儿童空间认识能力发展的实验研究[J];心理发展与教育;1992年02期

10 方格,冯刚,姜涛,方富熹;学前儿童对时距的估计及其策略[J];心理学报;1993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智良;萧沛霖;丁浩恩;陈婉霓;吕秀娴;;香港学前儿童的饮食习惯及儿童肥胖的情况[A];膳食变迁对民众健康的影响:挑战与应对——第二届两岸四地营养改善学术会议学术报告及论文摘要汇编[C];2010年

2 李辉;宗心南;;我国大陆主要城市学前儿童单纯性肥胖及其影响因素的20年变化趋势[A];膳食变迁对民众健康的影响:挑战与应对——第二届两岸四地营养改善学术会议学术报告及论文摘要汇编[C];2010年

3 林晓玲;;少儿图书馆(室)与学前儿童的阅读教育[A];福建省图书馆学会2009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9年

4 李长瑾;楼晨梦;;温州市学前儿童死亡概念的研究[A];2011年浙江省心理卫生协会第九届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11年

5 周采;;夸美纽斯论学前儿童智慧的发展[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16)——外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6 成子娟;陈钳笙;刘李婉玲;伍瑞颜;胡婉姗;;香港入学前儿童的真实计算能力[A];第九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文摘选集[C];2001年

7 冯申禁;宋钧;佟乐泉;;学前儿童词汇理解发展初探[A];中国心理学会第三次会员代表大会及建会60周年学术会议(全国第四届心理学学术会议)文摘选集(上)[C];1981年

8 黄琼;;启迪智慧 激发创造——学前儿童美术创作的指导[A];学校艺术教育与素质教育论坛文集[C];2004年

9 王燕;王异芳;方平;左海妮;刘影;徐小雪;;混龄编班对学前儿童情绪理解的影响[A];第十二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9年

10 武满蓉;;浅谈入学前儿童综合素质培养策略[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成果集(中国名校卷)(四)[C];2009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天水市麦积区潘集寨学校 杜英梅;[N];甘肃日报;2010年

2 本报记者 沈孝东;[N];莱芜日报;2010年

3 记者 王洪波;[N];中华读书报;2009年

4 黄冈市实验幼儿园 王芬;[N];黄冈日报;2009年

5 黄冈市实验幼儿园 王芬;[N];黄冈日报;2009年

6 记者 贾莉;[N];宁夏日报;2010年

7 记者 苏军;[N];文汇报;2010年

8 记者 齐永昌;[N];拉萨晚报;2010年

9 赵正元;[N];中国教育报;2008年

10 李会兵 肖冬妍;[N];大众科技报;2009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航;学前儿童情绪伪装的行为特点及其影响因素[D];东北师范大学;2013年

2 邓小平;教师行为、亲子互动与学前儿童创造力的关系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3年

3 刘秀丽;学前儿童欺骗发展的研究——从心理理论视角透析学前儿童欺骗的发展[D];吉林大学;2004年

4 孙蕾;家庭环境对学前儿童入学准备的影响[D];东北师范大学;2007年

5 柳倩;农村学前儿童入学认知准备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6 曾守锤;学前儿童现实性监测发展的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7 赵振国;3-6岁儿童数量估算、数数能力及视觉空间认知能力发展关系的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

8 高晓妹;汉语儿童图画书阅读眼动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

9 王晓芬;农村混读班早期教育现状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

10 赵一仑;拓扑占优[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永慧;学前儿童心理健康状况与其社会行为、家庭环境关系的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3年

2 白俊杰;学前儿童抽象能力和认知灵活性发展研究[D];西南师范大学;2005年

3 孙慧妍;学前儿童理解和使用地图能力的发展及教育思考[D];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

4 姜阳春;论学前儿童游戏与社会技能形成的交互作用[D];吉林大学;2006年

5 孙静妍;学前儿童生命教育研究[D];天津师范大学;2009年

6 张兴峰;德州市学前儿童家庭教育功利化的现状与对策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7年

7 邓泽燕;学前儿童媒介素养教育中影像解读能力的培养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8年

8 杨志艳;3-6岁儿童量的排序与事件排序的发展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

9 焦晓玲;学前儿童父母教育素质现状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09年

10 关永春;解读学前儿童的生活与生活质量[D];东北师范大学;2003年


  本文关键词:学前儿童情绪伪装的行为特点及其影响因素,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20478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sklbs/20478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6e2d3***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