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室复极变异性时频分析及应用
本文关键词:心室复极变异性时频分析及应用
更多相关文章: 心室复极变异性 时频分析 短时Fourier变换 瞬时频率
【摘要】:心室复极是指心室肌通过心肌代谢由除极结束恢复到去极化状态的过程,在心电信号图中,一般是指从QRS波的终点到T波的终点(即ST间期)。心室复极变异性表示心室复极化过程的逐拍变化,其中包括心电信号中波形和时间的变化。临床研究表明,心室复极变异性(Ventricular Repolarization Variability,VRV)和心率失常以及心脏猝死的发生直接相关。本文从心电信号(ECG)权威数据库中选取实验样本,在实验样本中提取VRV信号,使用预处理方法和时频分析方法进行分析。首先对所有实验样本数据进行数据读取,再对心电信号样本数据滤波、特征点定位、特征波段提取和短时傅里叶变换(short-time Fourier transform,STFT)得到瞬时频率,然后对所有样本进行时频分析。在瞬时频率方面对10例健康样本、9例心源性猝死样本、14例心率失常样本(其中有9例心率失常未发展成猝死样本和5例心率失常发展成猝死样本)进行时频分析,发现健康样本组在低频(LF)、中频(MF)和高频(HF)中平均瞬时频率值分别为0.040502Hz、0.110023Hz和0.299576Hz,心源性猝死样本组在LF、MF和HF中平均瞬时频率值分别为0.034597Hz、0.109589Hz和0.297855Hz,心率失常未发展成猝死样本组在LF、MF、HF中平均瞬时频率值分别为0.037875Hz、0.110445Hz和0.287036Hz,心率失常发展成猝死样本组在LF、MF、HF中平均瞬时频率值分别为0.036231Hz、0.110029Hz和0.284252Hz。对以上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发现健康样本组和心源性猝死样本组、健康样本组和心率失常未发展成猝死样本组的平均瞬时频率在LF和HF部分均呈下降趋势。但是,健康样本组和心源性猝死样本组在LF部分的数值上有显著性差异(p0.05);健康样本组和心率失常未发展成猝死样本组在HF部分的数值上也有显著性差异(p0.05)。这表明基于STFT的心室复极变异性的瞬时频率指数,可以在LF识别健康人和心源性心脏猝死患者,以及在HF识别健康人和心率失常未发展成猝死患者,有助于在早期识别心率失常未发展成猝死患者和心源性心脏猝死患者,进而实现提前预警。最后,基于以上成果,设计了一种心室复极变异预警应用方案,用于对心脏病患者的监护,实现心率失常的早期预警。
【学位授予单位】:湖北工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7
【分类号】:R318.04;TN911.6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五一,许春萱,陈群,薛宝钗,邓玉莲,胡锡衷;心室复极异常4例报告[J];福建医科大学学报;2000年S1期
2 朱宇杰,潘家普,吴明,潘翠琴,周礼明;心室复极化时程变异的谱分解技术及其临床应用[J];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报;2001年01期
3 李川勇,贾林壮,Lexin Wang;表示心室复极不一致的有效参数的研究[J];生物医学工程学杂志;2001年04期
4 闫涛,戴薇;亚硝酸中毒致心室复极改变1例报告[J];锦州医学院学报;2002年01期
5 吴强;吸烟对心室复极不均一性的影响[J];国外医学.心血管疾病分册;2002年02期
6 胡大一;李瑞杰;杨新春;郭成军;贾三庆;郭晋萍;;急性心肌梗死再灌注早期心室复极动态变化规律的临床研究[J];医学研究通讯;2002年01期
7 赵欣莉;健康人58例心室复极时间变异性分析[J];职业与健康;2004年08期
8 杨中服,李川勇;表征心室复极不一致有效参数的仿真研究[J];生物物理学报;2004年05期
9 杨新春;;心室复极异常与恶性室性心律失常[J];临床心电学杂志;2006年02期
10 杨新春;李延辉;;心室复极异常与恶性室性心律失常新认识[J];中国实用内科杂志;2006年19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孙建;张志冇;李川勇;;心室复极变异性时频研究进展(综述)[A];天津市生物医学工程学会第29届学术年会暨首届生物医学工程前沿科学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2 刘贺鹏;王御栋;李川勇;;心室复极变异性时频分析中的瞬时频率分析[A];天津市生物医学工程学会第三十一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3 丁芳;鲁端;;健康人和冠心病人的心室复极时间昼夜节律对比研究[A];2005年浙江省内科学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5年
4 丁芳;鲁端;;健康人和冠心病人的心室复极时间昼夜节律对比研究[A];2004年浙江省心血管病学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4年
5 苏素文;张国红;陈雪彦;苗庆峰;许彦芳;王永利;;盐酸双苯氟嗪对心室复极过程影响的非临床安全性评价[A];2010年全国药物毒理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0年
6 胡申江;;高咖啡能量饮料显示I型长QT综合征[A];2012年浙江省心电生理与起搏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2年
7 王可婧;夏云龙;杨延宗;;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合并室性心律失常患者血脂水平与心室复极的相关性研究[A];中华医学会第十五次全国心血管病学大会论文汇编[C];2013年
8 李璐;陈海璇;;运动有益于心电图T波的改善[A];中国康复医学会第22届疗养康复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1年
9 韩洁;汪春英;;长QT综合症妊娠患者围产期麻醉处理[A];2008年第七次华东六省一市麻醉学学术会议暨浙江省麻醉学术年会论文汇编(上册)[C];2008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陈迪虎;心室复极高频波的检测、诊断与心脏猝死预测系统[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09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路宁;室性期前收缩患者心室复极储备功能评价[D];兰州大学;2016年
2 裴维;心室复极变异性时频分析及应用[D];湖北工业大学;2017年
3 苟许雁;便携式心室复极高频波监测仪的研究与设计[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1年
4 赵红;心室复极梯度变异性对冠心病诊断价值的临床研究[D];中国医科大学;2009年
5 徐铖;心电数据库与网络应用平台的建立及成人心室复极不一致性分析[D];中国协和医科大学;2010年
6 郭冰丽;平板运动试验中心室复极梯度与心率恢复的时间相关性分析[D];大连医科大学;2014年
7 李多;心室复极震荡,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危险分层的新指标[D];山西医科大学;2009年
8 丁芳;健康人和冠心病人的心室复极时间昼夜节律对比研究[D];浙江大学;2004年
9 常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心室复极变异研究[D];山西医科大学;2004年
10 李剑;运动状态下索他洛尔对心血管生理和心室复极的影响[D];浙江大学;2001年
,本文编号:126089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xixikjs/126089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