毫米波5G移动通信系统射频接收前端研究

发布时间:2017-12-11 00:12

  本文关键词:毫米波5G移动通信系统射频接收前端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5G移动通信 毫米波 大规模MIMO 超外差接收机 IEEE802.11aj


【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移动和无线通信系统的使用方式正在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人们对于无线通信系统的数据传输速率、传输延迟、数据吞吐量等的需求都在快速增长。然而低频段的频谱资源已经十分拥挤,再加上传统技术带来的限制,这些都导致传统的移动通信技术逐渐变得无法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需求。作为正在研发的最新一代移动通信技术,第五代移动通信技术在频谱资源利用和传输速度以及效率方面与传统移动通信技术相比能够提高至少一个量级,并且在系统安全、传输时延、用户体验、覆盖范围等方面也将得到十分显著的提升。第五代移动通信所涉及的关键技术主要包括大规模MIMO技术、毫米波技术、滤波器组多载波技术、全双工技术以及超密集网络技术等。本文主要针对一种应用于5G移动通信的毫米波大规模MIMO射频接收机前端系统进行研究与设计。本文所述系统采用超外差的设计架构,共设计实现了用于Q波段16通道(256天线单元)的大规模MIMO系统。所设计的每一个射频通道都对应了两种不同形式的天线。一种是直接集成在射频板背面的4*4贴片天线,另一种则是与贴片天线口径相同并且通过射频板背面贴片馈电的喇叭天线。射频板采用高度集成的射频芯片以及多层PCB技术,在兼顾散热性能的前提下将射频板的尺寸控制在20mm*20mm之内。此外,本文还设计了中频放大电路、本振功率放大与分配电路以及整个系统的供电电路并且完成了单通道调试。测试结果表明该射频接收机前端系统能够在42GHz的射频频率处实现26dB的增益;-5.7dBm的输入1dB压缩点以及5.88dBm的输入三阶截断点;并且在100MHz的频率范围内能够实现0.12dB的增益平坦度。此外,对EVM的测试表明该系统能够在输入50Msps码率的256-QAM数字调制信号时得到优于1.84%的误差矢量幅度。
【学位授予单位】:东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7
【分类号】:TN929.5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我国移动通信市场出现新趋势[J];电子工程师;2000年03期

2 罗金明;湖北农村移动通信现状及发展措施[J];湖北邮电技术;2000年02期

3 陶雄强;民族企业发展3G移动通信之思考[J];通信世界;2000年16期

4 ;移动通信又逢革命时[J];数字通信;2000年10期

5 陈丽珊;亚信移动通信反欺诈系统[J];通讯世界;2000年08期

6 ;北京将举办“中国国际移动通信与网络展”[J];中国数据通讯网络;2000年12期

7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2000年发展大计[J];移动通信;2000年01期

8 ;一个极具发展空间和潜力的通信传媒《移动通信》诚征合作伙伴[J];移动通信;2000年02期

9 ;江西移动通信率先推出新华社快讯声讯服务[J];移动通信;2000年04期

10 ;国家移动通信设备研发招标会召开[J];邮电商情;2000年20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移动通信》[A];2005'全国微波毫米波会议论文集(第一册)[C];2006年

2 蒋同泽;;陆上移动通信的展望[A];IEEE北京分会第一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1987年

3 邓文东;曾钦海;;卫星定位及移动通信技术在物流方面的应用[A];2004年中国机械工程学会年会论文集:物流工程与中国现代经济——第七届物流工程学术年会专辑[C];2004年

4 王非;吕召彪;;机载移动通信技术及其应用研究[A];2011全国无线及移动通信学术大会论文集[C];2011年

5 酆广增;;移动通信的技术发展[A];西部大开发 科教先行与可持续发展——中国科协2000年学术年会文集[C];2000年

6 ;第三届中国(北京)移动通信国际论坛技术总结(摘要)[A];中国通信学会学术会议总结汇编(一)[C];2003年

7 刘学观;汪一鸣;;移动通信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A];电子高等教育学会2004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4年

8 邓文东;曾钦海;;卫星定位及移动通信技术在物流方面的应用[A];人才、创新与老工业基地的振兴——2004年中国机械工程学会年会论文集[C];2004年

9 ;广东移动通信有限责任公司珠海分公司[A];实践与思考——二OO四学会文集[C];2004年

10 郭恒平;;浅谈移动IP技术与移动通信[A];2005年安徽通信论文集[C];2006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宋学龙;黑龙江移动通信[N];黑龙江日报;2004年

2 郑立琪 本报记者 王燕宁;尤肖虎:让我国移动通信有发言权[N];科技日报;2004年

3 □东南大学移动通信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尤肖虎○本报记者 王芳;移动通信产业江苏大有可为[N];江苏经济报;2006年

4 陈俊璧;未来十年移动通信的变革[N];中国电子报;2001年

5 ;营销与“我能”[N];大众科技报;2005年

6 爱立信总裁兼首席执行官 柯德川;北京要优先发展移动通信[N];光明日报;2001年

7 包国新;信威集团布局移动通信安全业务[N];人民邮电;2014年

8 湖南省人民政府副省长 郑茂清;发展移动通信促进人类沟通[N];湖南日报;2003年

9 孙晓胜;我国成为世界规模最大移动通信市场[N];经济参考报;2002年

10 记者 康玉虹;关注绿色环保网络[N];吉林日报;2002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恒;混能供电移动通信网络的节能方法研究[D];重庆大学;2015年

2 童恩;LTE移动通信系统能效优化关键技术研究[D];东南大学;2015年

3 王延明;从牛马载信到移动通信[D];兰州大学;2010年

4 邓映峰;天津移动通信市场非线性预测及面向3G的发展策略研究[D];天津大学;2007年

5 游思晴;平流层CDMA移动通信蜂窝网的性能研究[D];北京邮电大学;2012年

6 刘志鹏;移动通信数据挖掘关键应用技术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5年

7 韩科锋;应用于2G/3G移动通信的多模发射机芯片的研究[D];复旦大学;2011年

8 贺黎滔;基于移动通信网络的高精度定位关键技术研究[D];北京邮电大学;2010年

9 杨霖;移动通信中快速算法的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07年

10 张立新;基于客户的移动通信品牌资产模型及影响机理研究[D];北京邮电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隋昌鹏;移动通信技术的伦理问题研究[D];吉林大学;2010年

2 党永亮;大数据分析在移动通信网络优化中的应用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5年

3 杨华;高速移动通信场景下基于LTE-A中继系统的资源调度关键技术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15年

4 陆建飞;移动通信中电波传播预测方法与软件应用[D];电子科技大学;2014年

5 张旭;TDD-LTE仿真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电子科技大学;2015年

6 陈博;移动通信网络全生命周期的资源配置研究[D];北京邮电大学;2015年

7 徐东建;基于移动通信数据处理的公安流动人口管理系统设计与实现[D];电子科技大学;2014年

8 郭欢;基于Agents的移动通信市场管制设计研究[D];东北大学;2013年

9 王镭;移动通信大话务场景下多网协同保障技术及其应用研究[D];南京邮电大学;2014年

10 何志;新余市公众移动通信站址布局专项规划[D];南京邮电大学;2015年



本文编号:127642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xixikjs/127642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797c7***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