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联合仿真技术对类SCARA机器人的分析与优化设计
本文选题:并联机器人 + ADAMS ; 参考:《河北工业大学》2015年硕士论文
【摘要】:本文在分析了硅片传输机器人技术与设备基础上,提出一种三自由度的支链嵌套可连续回转并联机器人来进行联合仿真分析并对其主要构件的几何尺寸进行优化设计。在机构构型之后需要对动平台上的各种运动学和动力学参数进行分析,此外还需要对并联机器人的空间结构进行分析。在综合了以上内容之后本论文主要研究内容如下;(1)了解每个伺服电机需要驱动的部件以及它们之间的运动关系。重点研究与动平台相连的几个重要部件。它类似于一种曲柄滑块机构,对它的位移和速度等参数进行计算为后续的工作打好基础。(2)根据得出的伺服电机关于时间的转速曲线来确定联合仿真所需要用到的参数。将三个电机的角位移作为输入,末端机械手三个自由度的位移作为系统的输出,在Simulink中通过之前得出的运动学微分方程来搭建控制平台来实现机械软件和控制软件的联合仿真分析。并且通过改变系统的输入就可以在ADAMS中看到样机运动效果的变化。(3)由于动平台的运动速度和精度完全取决于曲柄和连杆的几何尺寸,所以需要对几个主要构件的长度进行优化设计,目的是为了使动平台能够在最短的时间里到达最精确的位置。借助ADAMS软件确定设计变量,目标函数,约束函数等一系列准备工作后,可以计算出几个连杆在取何等长度是对动平台最为有力的,从而对机构完成优化设计。
[Abstract]: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the technology and equipment of silicon wafer transmission robot, this paper presents a three-degree-of-freedom branch chain nested continuous rotary parallel robot for joint simulation analysis and optimization design of the geometric dimensions of its main components. After the configuration of the mechanism, the kinematics and dynamics parameters on the moving platform are analyzed, and the spatial structure of the parallel robot is also analyzed. The main contents of this paper are as follows: 1) to understand the driving components of each servo motor and their motion relationship. Several important parts connected with the moving platform are studied emphatically. It is similar to a kind of crank and slider mechanism. The parameters such as displacement and velocity are calculated to lay a good foundation for the subsequent work. The parameters used in the joint simulation are determined according to the speed curve of the servo motor about time. The angular displacement of the three motors is taken as the input, and the displacement of the three degrees of freedom of the end manipulator is taken as the output of the system. Through the kinematic differential equation obtained in Simulink, the control platform is built to realize the joint simulation and analysis of mechanical software and control software. And by changing the input of the system, we can see the change of the motion effect of the prototype in ADAMS. (3) because the moving speed and precision of the moving platform depend entirely on the geometric dimensions of the crank and the connecting rod, So it is necessary to optimize the length of several main components in order to make the moving platform reach the most accurate position in the shortest time. With the help of ADAMS software to determine the design variables, objective functions, constraint functions and other preparatory work, we can calculate which length of several connecting rods is the most effective to the moving platform, so as to complete the optimal design of the mechanism.
【学位授予单位】:河北工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TP242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高晓杰;蒋励;张立军;;联合仿真技术在车辆稳定控制程序开发中的应用[J];计算机仿真;2006年09期
2 李虎林;夏成明;易湘斌;;产品开发中的多软件联合仿真技术[J];机械;2007年S1期
3 李虎林;易湘斌;;产品开发中的多软件联合仿真技术[J];机械设计与制造;2008年04期
4 贾炎;权龙;;大惯性柔性负载电液牵引系统联合仿真研究[J];液压气动与密封;2009年04期
5 吴晓明;赵燕;;液压凿岩台车钻臂变幅系统的联合仿真[J];液压气动与密封;2012年09期
6 江浩;;利用联合仿真实现通信系统性能分析[J];电子测量技术;2006年01期
7 邹湘文;潘孟春;陈棣湘;崔鸿;;卫星电源分系统的联合仿真[J];计算机仿真;2007年07期
8 王斐;吴成东;闻时光;徐心和;;基于虚拟样机的异构双腿机器人联合仿真[J];系统仿真学报;2009年15期
9 崔栋良;梁利华;张松涛;;三轴模拟摇摆台机电联合仿真研究[J];应用科技;2009年09期
10 冯江涛;郭晓松;冯永保;姚晓光;;大型起升系统联合仿真及控制方法研究[J];计算机测量与控制;2013年1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8条
1 仝勖峰;黄进;张官亮;;伺服系统分析的多学科联合仿真技术[A];中国电子学会电子机械工程分会2009年机械电子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9年
2 王双双;张豫南;张朋;赵玉慧;;电传动履带车辆驱动系统建模与联合仿真[A];'2008系统仿真技术及其应用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8年
3 余佳;宋杨;侯维岩;;基于MANET的无线网络控制系统联合仿真平台的设计和实现[A];第25届中国控制与决策会议论文集[C];2013年
4 段勇军;史峻冬;平丽浩;杨国来;;雷达天线座机电联合仿真研究[A];中国电子学会电子机械工程分会2009年机械电子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9年
5 李霏霞;曾声奎;马纪明;田华东;;AMESim与Simulink联合仿真在舵机可靠性研究中的应用[A];'2008系统仿真技术及其应用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8年
6 佘建国;赵同铭;;基于Adams和AMESim的海下平台拖缆系统的设计与联合仿真[A];第四届全国船舶与海洋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9年
7 刘佳东;彭天好;朱刘英;胡佑兰;;基于AMESim与Simulink联合仿真的泵控马达复合调速系统控制[A];中国机械工程学会流体传动与控制分会第六届全国流体传动与控制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0年
8 俞滨;孔祥东;姚静;艾超;马茜;;自由锻造油压机同步平衡控制系统联合仿真研究[A];中国机械工程学会流体传动与控制分会第六届全国流体传动与控制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0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条
1 戚雪飞;一院一部 携手高校成立联合仿真中心[N];中国航天报;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杨光;电源仿真技术及其在CCD相机电源设计中的应用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15年
2 李德新;挖掘机LS系统机液联合仿真及抗饱和技术研究[D];燕山大学;2015年
3 陈奎;基于机电液联合仿真的液压机锻造精度与速度参数匹配技术及其应用[D];浙江大学;2015年
4 陈江波;基于联合仿真的重型汽车防侧翻控制研究[D];石家庄铁道大学;2015年
5 赵新刚;外永磁转子高速爪极电机联合仿真与控制系统研究[D];沈阳工业大学;2016年
6 郭文宇;基于联合仿真技术对类SCARA机器人的分析与优化设计[D];河北工业大学;2015年
7 李会超;城市轨道交通列车运行与供电联合仿真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08年
8 张举凯;联合仿真系统的开发与研究[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14年
9 鲁金直;异构仿真系统联合仿真技术研究及在航空领域的应用[D];华中科技大学;2013年
10 郑丹丹;基于联合仿真的结构级故障行为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188193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xixikjs/188193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