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环境的特点_[学子论文]新媒体环境下新闻摄影的应对之策

发布时间:2016-12-02 21:36

  本文关键词:新媒体环境下的新闻摄影,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新媒体环境下,伴随着数字技术的普及与发展,新闻摄影面临的机遇与挑战并存,基于此,本文分析了新闻摄影在新媒体环境下发展的三大趋势,并针对于新闻摄影的发展趋势,从强化新闻意识,结合地方特色,提高职业素养等方面提出应对之策。

词:新媒体 新闻摄影 对策

近几年,新媒体这一名词频繁出现在大众视线中,然而何为新媒体?当大多数人都还不明白这一名词指向为何时,就已经看到它无处不在的渗透力以及它给我们的生活带来的翻天覆地的变化。新媒体通常用于指代那些产生于传统媒体之后的新兴媒体类型,包括互联网、手机、移动电视、交互网络电视(IPTV)等。

随着新媒体环境下数字技术的普及与进步,我们已经进入读图时代。拿新闻摄影工作来定位,摄影的各种形态都发生了本质的改变,从物质到艺术再到文化都显现出来。传统节目的灌输性方法已经很难被大众接受,现代流行发展到人们都可以普遍参与到节目制作的台前幕后。普通的观众不再满足于仅仅欣赏节目,而是更喜欢参与其中,目击、感受、享受整个现场的气氛,来体现自我存在性的热情。至此,摄影艺术走出象牙塔,开启了平民化摄影时代。数码时代的推进和发展,使得新的传播方式得以推广,并间接推动闻摄影产业。

一、新闻摄影在新媒体环境下的发展趋势

1.新闻摄影报道信源多元化

数字技术的普及和进步改变了人们接收信息的速度,也使社会组织结构发生变化,进而使得人和人的关系及人和社会的关系发生着改变。2013年第二季度,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统计数据显示:2012年年底,我国网民数量超过5.6亿,互联网的覆盖率超过40%。手机网民的数量达到4.2亿,超过了仅使用电脑上网的网民。同时,人人网、BLOG等成为网民了解、关注新闻的新途径,因此,人人网、BLOG等渐渐发展成为具有潜力的媒体传播途径。

从十年前开始有网民在BLOG上发布了“王府井惊现杀人”的相关照片,到后来网上出现的各种“奇葩”违章建筑事件,再到2013年12月初,女司机因为超载罚款,当场服毒自杀事件。网络都起到了极大地作用,把公众的目光和焦点充分聚合起来。新媒体背景下,图片仅仅是表达,,受众自有主张。各种各样的图片来自四面八方,人们不再仅仅是接受引导 ,人们可以独立获得讯息,并对事物做出判断。

2.新闻摄影报道内容深度化

新媒体环境下的新闻摄影报道开始追求深度。新闻性是新闻摄影的本质属性,一张图片只要具备了基本的新闻要素,那么就算是一张合格的新闻图片,而且题材越重大新闻价值就越高。然而普通公民在突发事件上拍摄到的图片,尽管画面表现力不如经验丰富的新闻摄影记者,但却在时效性和现场感上快其一步。所以各大媒体的新闻摄影不应再专注于突发事件的现场记录,因为多种多样的图片己将此领域蚕食。

唯有做深图片,拍摄具有深刻思想的新闻摄影报道才能维护媒体自身的公信力。刺激人们视觉感官的图片只能赢得一时,这样的图片很快便会被人们所遗忘,逐渐被后来者取代。只有对报道题材进行深入挖掘并拍摄,才能使新闻照片不仅仅是表象的记录,最终引起读者的思考和持久的关注。

传统媒体和新媒体都已经注意到读者的兴趣转向,纷纷开始改革制度加大投入支持新闻摄影深度报道。例如《中国青年报》、《东方早报》等报纸的图片专版都展现出了一定的高水准,地方都市报也开始增加相应的专版,例如《盐城晚报》的“画说新闻”版块。各大新闻网站也都在其图片频道下设立相关深度报道的子栏目,例如腾讯网图片频道下设的“图片品牌专栏”版块等。图片内涵丰富又具有故事性,是新闻摄影今后发展的重要方向。

3.新闻摄影图片造假扩大化

尊重客观事实是新闻摄影最大的生命力,绝对不允许一丝一毫的弄虚作假。但新媒体环境下数字技术的日益进步为新闻摄影从业者开拓了无穷的想像空间, photoshop 软件又提供了功能强大的操作平台,使我们处理照片变得更加方便快捷,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对先天不足的照片,给予了补救措施。当然,在不改变新闻图片本身内容的前提下,适当地对新闻图片进行剪裁或略微调整色调,这无可厚非。但是有些新闻摄影从业者却利用 photoshop 软件随意修改新闻图片内容,制作假照片,这就让新闻摄影的真实性和权威性受到了严峻挑战。

早期的图片造假手段主要是靠暗房技术来修改图片,但由于早期条件上的限制,图片造假并不多,后来在政治力量影响下的图片造假依靠摆拍为主。现如今的新闻图片造假则以photoshop软件进行新闻图片内容的更改为主,其运用软件进行图片造假的数量巨大。photoshop 技术的新闻摄影造假应用主要体现在对新闻图片内容的拼接上,俗称“移花接木”,将其他图片的要素转移到新闻图片中,抑或是将原图中的内容进行重新拼接、复制等,其主要目的是增强新闻图片的视觉效果。数字技术未出现前,这种移花接木的技术需要十分专业的摄影后期人士依靠暗房技术才能制作,因此条件上的限制图片造假并不多。但是当数字技术出现,在新媒体环境下逐渐普及后,图片后期制作变得更加容易,非专业人士也只需要简单的学习便可掌握其中的基本方法,可以很容易地“制造”出想要拍摄却拍摄不到的图片,而且这样图片造假的成本极低。在这样图片造假成本极低,同时图片造假技术要求也很低的情况下,新闻摄影图片的造假趋势就呈现上升趋势。

二、新媒体环境下新闻摄影的应对之策

1.强化新闻意识,讲究图片“看点”

当有突发事件时,新闻摄影记者要保证及时的到达突发现场。并根据需要拍好相关事件的照片。这些照片极有可能成为某个新闻的关键价值。当地的记者不仅仅要给自己单位提供稿件,也要试着向国家、省等高一级别的媒体或机构供稿,以免因为犹豫或患得患失,失去一次绝佳的机会。在新媒体背景下,全民皆“拍”,大家都是记者,想要拥有独家新闻已经不太容易了,突发事件通常在发生后的数分钟内就会出现在互联网上。各大媒体往往只是报道时间、采访的深入点及后续报道的关注点方面有所差异。

新闻摄影记者拍摄重大、突发事件时,要考虑到让图片有“看点”,突发事件是记者各方面素质的综合体现,也是最有机会报道独家新闻的时刻。这就需要记者有良好的摄影基础做保证,以便应付突发事件时能够临危不乱。地方媒体记者如果碰到重大事件时,很容易在第一时间到达事故现场,并根据具体情形选择好角度及报道事件的切入点,从而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结合地方特色,做好图片新闻

地方媒体记者拍摄新闻图片不仅要注意拍摄角度,还应该和当地特色结合起来。凸显具体地方的历史、文化等特色,这向来为许多媒体记者所重视。作为新闻摄影记者要抓住时机,及时报道当地的城市发展、工农业经济建设,在当地挖掘新闻并选准报道的切入点,因此,这样的图片通过的概率非常大。所以,把新闻图片变成商品实现其价值,当地媒体有相当大的地理环境优势。

盐城位于江苏中部,是我国东部沿海城市,盐城历史悠久,因盐得名,至今已有2100多年历史,是我国唯一以盐命名的地级市。盐城每年都举办海盐文化节,宣传地方海盐文化,并围绕海盐文化节开展一系列相关活动项目,因此,这些活动中被拍摄的图片,极易被国家、省级等媒体和机构选中并采用。通过这些活动图片的公布或见刊,使人更容易了解盐城的海盐文化,了解这座城市,促进了盐城的旅游业发展,成为盐城对外宣传的一张张靓丽的明信片。

3.加强专业培训,提高职业素养

在当今社会,虚假的新闻摄影图片可谓层出不穷,虚假的摄影图片不仅让人们怀疑它的真实性,也使得媒体机构的信誉和权威性受到广泛质疑。新媒体背景下的数字技术是一个矛盾体,运用合理的可以促进新闻摄影的健康发展,运用不合理则会使人们怀疑摄影的真实性和权威性。国内众多专家建议完善相应制度和图片的使用规则,以免新闻摄影业遭受重大的损失。

新闻摄影记者利用摄像机拍摄的一切,都是客观存在的。因此,摄影记者要保证现场的真实性,不能用任何方式改变或干扰现场,做一个实实在在的记录着。这就属于认真工作的体现,也是工作的原则和底线。随着信息数字和技术的发展和普及,各种各样的数字技术让新闻图片可以“移花接木”、“无中生有”,数字技术可以做出任何想要而却未曾拍到的效果,假的新闻图片即使在特定的时间引起共鸣和关注,也不会长时间的保存。因为虚假的新闻摄影图片是经不住历史考验的,终将被社会和时间抛弃。因此,新闻摄影记者的原则就是保证报道的真实性,这也是体现一个合格摄影记者的必备条件。在数字技术刚刚产生的时候,美国相关机构就做出了明确的规定:只允许对新闻图片进行清洁、划痕、色调的调整,不允许私自改动照片的内容。现在回看这些开始制定的若干规定,尽管在新媒体背景下这些规定存在特定的漏洞,但在开始之初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这就需要我们国内的媒体加强自己内部的专业培训,让新闻摄影记者知道自己对于社会负有重大责任感,提升自身职业道德素养,无论什么情况下拍摄新闻图片都不能触碰新闻摄影的底线。

三、结论

新媒体环境带给了我们难以想象的海量信息,使人们自我感觉“世界虽大,尽在眼底”。新媒体环境对新闻摄影来说,挑战和机遇并存,是一对矛盾体。新闻摄影记者要知道自己职业的本质和底线,并把数字技术作为一个辅助工具利用。正确使用最新的数字技术,处理好真实性和数字技术的关系。在新媒体的大环境下,新闻摄影从业者需要正确的定位自身价值,充分维护新媒体环境下新闻摄影的发展,为我国新闻摄影健康发展做出贡献。(作者系南京师范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

参考文献:

[1] 李培林.《科学界定“读图时代”》,传媒观察,2006年第6期

[2]王建勇.谈新闻摄影创新中遇到的阻力及解决方法[J];群文天地;2011年10期

[3] 谢建华.新传播环境下新闻摄影形态的分析与研究[EB/OL].第十届全国摄影理论研讨会论文

[4]卜新章.《现代新闻摄影》.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6:79

[5] 李西莉. 新媒体语境下的新闻摄影传播特征研究[J] .编辑之友, 2012年第11期

[6] 任悦. 新闻摄影的未来 [J] . 新闻与写作, 2007年第7期

 

 

 


  本文关键词:新媒体环境下的新闻摄影,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20273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xixikjs/20273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ca0b0***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