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障青少年手机媒介接触调查研究 ——以杭州聋人学校学生手机使用情况为例
发布时间:2021-06-24 20:43
互联网飞速发展的信息时代,以手机为代表的移动新媒体已经成为多数人获取信息、交流表达、办公娱乐的重要途径。由于听障青少年在生理和心理方面的双重障碍,使得他们在接触手机媒介进行信息获取和表达的过程中,长期处于边缘地位,被媒介和大众所忽视。本研究选取了杭州市聋人学校的听障学生作为研究对象,通过问卷调查和深度访谈的方法,调查了该聋校学生对手机媒介的接触状况,媒介表达方式以及媒介信息无障碍使用的特点。研究发现,听障学生在手机媒介的使用目的和功能选择上与普通人存在不同的特点,在手机媒介的使用和表达上也存在着巨大的鸿沟;同时,听障学生迫切地期望手机媒介能针对听力障碍人群研制开发特殊功能性的新产品,以提升手机使用的效度和满意度。通过调查也发现了听障青少年在手机媒介使用过程中存在的一系列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意见和建议,以期提高社会大众对特殊人群媒介生存现状的关注,加强全社会对信息无障碍建设的重视程度,让听力障碍群体能够更好地融入到信息社会中去。
【文章来源】:浙江传媒学院浙江省
【文章页数】:64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被测学生年级分布图
浙江传媒学院硕士学位论文17图3.2媒介类型使用情况时过近九年的时间,电脑和手机为代表的互联网媒介超过了传统的电视媒介,成为听障学生的“新宠”。造成这种结果的原因有三,第一是两次调查选取的调查对象身份和年龄层不同,听障学生相比年龄稍大的听障人士更容易接受互联网等新兴事物,也是手机媒介使用的主力群体;第二是近年来移动互联网的迅猛发展,4G技术的普及以及5G技术的日趋成熟,手机硬件成本的下降使得移动终端用户呈指数爆炸式增长,手机逐渐变成了每个人日常生活的必需品,以手机为代表的互联网媒介成为听障学生日常使用的首选之一;三是聋校学生当中住校生的比例占据了相当大的一部分,他们平时接触电视媒介的机会较少,只有在周末才有机会接触到,而手机则是他们随时随地都能接触到的媒介。根据笔者与聋校教师的访谈中得知,手机的使用已经渗透到该校学生的日常生活与学习中。因为照顾听障学生的交流需求和安全需要,学校允许学生携带和使用手机,学生基本上都会携带手机,一些学生甚至携带两部或两部以上手机。但在日常教学过程中,教师都对学生的手机使用做出了一定的限制,如禁止学生在上课的过程中使用手机。由于职业高中没有普通高中的升学压力,对手机的管控也相对比较宽松。学生处教师在访谈中提到,该校的班级大多都有QQ或者微信群,学生会频繁使用手机社交软件的群聊功能下载教师传送的学习资料、获取学校和班级的通知、与教师和同学交流等,且使用十分频繁,相较手语来说,信息的传达速度和准确度也相对较高。在课余时间,学生们也经常利用手机和他们的家人、朋友、
在使用手机媒介的时间跨度上来看,听障学生中不缺乏“老网民”的存在。通过问卷数据可以看出,手机使用时间在一年及以下的最少,占了总人数的14.5%;一年至三年的听障学生占比为 27.7%;三年至五年的占比最多,为 32.5%;使用时间超过五年的听障学生的占比甚至也达到了 25.3%。从每天平均使用手机的时间长短来看,每天平均使用手机在 1 小时左右的占比为 14.5%;使用时间为 2-3 小时的占比 25.3%;使用时间为 3-5 小时的占比最多,为 47.0%,接近半数;使用时间为 5 小时以上的占了 13.3%。且手机的使用时长和聋校学生的年级分布有一定的关系,从初中、普通高中到职业高中平均时长依次递增。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可及”之后:新媒体的无障碍传播研究与反思[J]. 李东晓,熊梦琪. 浙江学刊. 2017(06)
[2]浅析网络信息无障碍技术的研究与应用[J]. 党兆帅. 通讯世界. 2017(16)
[3]听障者手机使用的数字鸿沟研究[J]. 王蔚. 东南传播. 2017(01)
[4]新媒体时代下的公共图书馆视障服务[J]. 何文彬. 河南图书馆学刊. 2016(01)
[5]从视听翻译到无障碍传播:实时字幕、口述影像与声音字幕[J]. Aline Remael,丁方舟. 浙江传媒学院学报. 2014(04)
[6]伦理视域下残疾人新闻报道分析——以《新京报》为例[J]. 荆丽娜. 青年记者. 2013(33)
[7]我国电视媒体的无障碍发展现状、问题兼及建议[J]. 李东晓.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 2013(05)
[8]弱势群体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研究——基于残疾人公共文化消费状况的调查[J]. 胡杨玲,周林刚.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2012(01)
[9]信息鸿沟与信息无障碍[J]. 曲乃云. 网络财富. 2010(07)
[10]试论聋校学生的社会化——以社会适应心理的发展为线索[J]. 肖阳梅. 中国特殊教育. 2000(03)
博士论文
[1]义务教育阶段聋校中的不平等现象研究[D]. 黄丽娇.辽宁师范大学 2014
硕士论文
[1]基于推荐语音活动检测的视频字幕算法设计及实现[D]. 张云逸.浙江大学 2018
[2]国内听障者网络社群交往中的身份认同研究[D]. 黄烁冉.浙江大学 2017
[3]手机网络对青少年生活方式的影响研究[D]. 王洲.杭州师范大学 2015
[4]济南市听障青少年媒介使用和媒介表达调查研究[D]. 孟宇擎.电子科技大学 2015
[5]听障青少年媒介接触和媒介使用对策研究[D]. 赵美涵.吉林大学 2013
[6]上海听障青少年媒介使用实证研究[D]. 胡琳英.同济大学 2008
本文编号:3247797
【文章来源】:浙江传媒学院浙江省
【文章页数】:64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被测学生年级分布图
浙江传媒学院硕士学位论文17图3.2媒介类型使用情况时过近九年的时间,电脑和手机为代表的互联网媒介超过了传统的电视媒介,成为听障学生的“新宠”。造成这种结果的原因有三,第一是两次调查选取的调查对象身份和年龄层不同,听障学生相比年龄稍大的听障人士更容易接受互联网等新兴事物,也是手机媒介使用的主力群体;第二是近年来移动互联网的迅猛发展,4G技术的普及以及5G技术的日趋成熟,手机硬件成本的下降使得移动终端用户呈指数爆炸式增长,手机逐渐变成了每个人日常生活的必需品,以手机为代表的互联网媒介成为听障学生日常使用的首选之一;三是聋校学生当中住校生的比例占据了相当大的一部分,他们平时接触电视媒介的机会较少,只有在周末才有机会接触到,而手机则是他们随时随地都能接触到的媒介。根据笔者与聋校教师的访谈中得知,手机的使用已经渗透到该校学生的日常生活与学习中。因为照顾听障学生的交流需求和安全需要,学校允许学生携带和使用手机,学生基本上都会携带手机,一些学生甚至携带两部或两部以上手机。但在日常教学过程中,教师都对学生的手机使用做出了一定的限制,如禁止学生在上课的过程中使用手机。由于职业高中没有普通高中的升学压力,对手机的管控也相对比较宽松。学生处教师在访谈中提到,该校的班级大多都有QQ或者微信群,学生会频繁使用手机社交软件的群聊功能下载教师传送的学习资料、获取学校和班级的通知、与教师和同学交流等,且使用十分频繁,相较手语来说,信息的传达速度和准确度也相对较高。在课余时间,学生们也经常利用手机和他们的家人、朋友、
在使用手机媒介的时间跨度上来看,听障学生中不缺乏“老网民”的存在。通过问卷数据可以看出,手机使用时间在一年及以下的最少,占了总人数的14.5%;一年至三年的听障学生占比为 27.7%;三年至五年的占比最多,为 32.5%;使用时间超过五年的听障学生的占比甚至也达到了 25.3%。从每天平均使用手机的时间长短来看,每天平均使用手机在 1 小时左右的占比为 14.5%;使用时间为 2-3 小时的占比 25.3%;使用时间为 3-5 小时的占比最多,为 47.0%,接近半数;使用时间为 5 小时以上的占了 13.3%。且手机的使用时长和聋校学生的年级分布有一定的关系,从初中、普通高中到职业高中平均时长依次递增。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可及”之后:新媒体的无障碍传播研究与反思[J]. 李东晓,熊梦琪. 浙江学刊. 2017(06)
[2]浅析网络信息无障碍技术的研究与应用[J]. 党兆帅. 通讯世界. 2017(16)
[3]听障者手机使用的数字鸿沟研究[J]. 王蔚. 东南传播. 2017(01)
[4]新媒体时代下的公共图书馆视障服务[J]. 何文彬. 河南图书馆学刊. 2016(01)
[5]从视听翻译到无障碍传播:实时字幕、口述影像与声音字幕[J]. Aline Remael,丁方舟. 浙江传媒学院学报. 2014(04)
[6]伦理视域下残疾人新闻报道分析——以《新京报》为例[J]. 荆丽娜. 青年记者. 2013(33)
[7]我国电视媒体的无障碍发展现状、问题兼及建议[J]. 李东晓.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 2013(05)
[8]弱势群体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研究——基于残疾人公共文化消费状况的调查[J]. 胡杨玲,周林刚.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2012(01)
[9]信息鸿沟与信息无障碍[J]. 曲乃云. 网络财富. 2010(07)
[10]试论聋校学生的社会化——以社会适应心理的发展为线索[J]. 肖阳梅. 中国特殊教育. 2000(03)
博士论文
[1]义务教育阶段聋校中的不平等现象研究[D]. 黄丽娇.辽宁师范大学 2014
硕士论文
[1]基于推荐语音活动检测的视频字幕算法设计及实现[D]. 张云逸.浙江大学 2018
[2]国内听障者网络社群交往中的身份认同研究[D]. 黄烁冉.浙江大学 2017
[3]手机网络对青少年生活方式的影响研究[D]. 王洲.杭州师范大学 2015
[4]济南市听障青少年媒介使用和媒介表达调查研究[D]. 孟宇擎.电子科技大学 2015
[5]听障青少年媒介接触和媒介使用对策研究[D]. 赵美涵.吉林大学 2013
[6]上海听障青少年媒介使用实证研究[D]. 胡琳英.同济大学 2008
本文编号:324779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xixikjs/324779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