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夸夸群”互动仪式链中的情感呈现研究
发布时间:2021-08-19 18:17
“夸夸群”是在现实空间对人的规训权力弱化、技术对个体赋权等背景下发展起来的自组织社群。它建构起互相表扬而不是批评的互动场所,其中的用户既是文本信息的生产者,也是文本信息的消费者,借助象征符号进行的互动仪式推动用户关系的建立。在互动仪式链理论的关照下,通过对豆瓣平台的相互表扬小组和QQ平台上“夸夸群”的个体间互动进行参与式观察和文本数据分析,发现“夸夸群”的主要参与者是90后和00后等年轻群体,他们基于情感表达的需求聚合在社交平台上,形成去中心化的自组织圈群。“夸夸群”对参与者的文化资本和社交技巧没有过多要求,用户通过多元化的交互符号建构主题,以相互表扬的互动路径完成情感的共享,最终生成稳定的互动仪式链。个体在与其他用户的集中互动中进行情感表达并交换情感能量,情感是“夸夸群”互动仪式场中的关键要素,用户在表扬仪式中完成了情感从虚拟空间到现实的转向。“夸夸群”互动仪式链中的情感呈现促进用户实现了自我的正面认知,群体的身份认同进而得以建立,在社会层面上促进了文化融合,并带动了其他情感类亚文化社群的发展。数字时代技术对人类交往关系的深度改变,使得“夸夸群”中有效的情感互动和深层的用户关联成为可...
【文章来源】:湖南师范大学湖南省 211工程院校
【文章页数】:79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主题帖数量月度趋势图
硕士学位论文22图1-3QQ群用户总数与实际发言用户数比例图1-4QQ平台“夸夸群”用户互动频次分布78%18%3%1%QQ平台“夸夸群”用户互动频次分布(2019年4月到2020年3月)发言数量在10次以下的用户发言数量在10-99次之间的用户发言数量在100-499次之间的用户发言数量在500次以上的用户3951名用户29名用户171名用户921名用户
豆瓣相互表扬小组每小时发帖量趋势图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网络化个人主义——一种新的社会运行机制[J]. 姚子健. 新闻爱好者. 2019(10)
[2]新浪微博中的“上海垃圾分类”议题文本挖掘研究——基于Python Snow NLP的舆情分析[J]. 李丹妮,梁嘉. 东南传播. 2019(09)
[3]善加利用,“夸夸奇谈”必有回响[J]. 曹培鑫. 新闻战线. 2019(07)
[4]网络圈群视域下“夸夸群”走红现象探析[J]. 龚逸琳. 新闻研究导刊. 2019(04)
[5]玩四驱:网络趣缘群体如何以“物”追忆——对一个迷你四驱车QQ群的民族志考察[J]. 孙信茹,王东林. 新闻与传播研究. 2019(01)
[6]互动仪式链视角下网络表情包的情感动员——以“帝吧出征FB”为例[J]. 谷学强. 新闻与传播评论. 2018(05)
[7]网络虚拟社区人际关系建构的路径、模式与价值[J]. 蔡骐,岳璐.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 2018(09)
[8]青少年群体在音乐社交中的自我展示——以网易云音乐用户QQ群为例[J]. 张如. 东南传播. 2018(08)
[9]影响网络集体行为意向的情绪感染路径研究——基于情绪-信息的理论视角[J]. 石密,刘春雷,时勘,刘建准. 情报杂志. 2018(11)
[10]社会化问答社区中的互动仪式研究——以知乎社区为例[J]. 陈依,郝永华. 新媒体研究. 2018(13)
博士论文
[1]电子游戏的情感传播研究[D]. 刘研.浙江大学 2014
[2]特定事件情境下中文微博用户情感挖掘与传播研究[D]. 纪雪梅.南开大学 2014
硕士论文
[1]基于网络民族志调查的“抖音”短视频APP用户研究[D]. 孔宵.山东大学 2018
[2]豆瓣网的社群文化研究[D]. 王尧.湖南师范大学 2018
[3]从话语分析视角看边缘群体中的媒介赋权诉求[D]. 高琪.西北大学 2017
[4]网红与粉丝在微博中的互动仪式研究[D]. 颜笑宇.四川外国语大学 2017
[5]网络趣缘群体的传播特色研究[D]. 张靖婧.辽宁大学 2016
[6]作为场景的社交媒体对个体行为的影响研究[D]. 程蕾.安徽大学 2016
[7]微信朋友圈的人际互动模式研究[D]. 唐金杰.哈尔滨工业大学 2015
[8]基于互动仪式链理论的移动社交媒体互动传播研究[D]. 韩璐.兰州大学 2014
[9]社交网站中的青年亚文化群体及其文化重构[D]. 张诗卓. 2014
[10]论豆瓣网的小众聚合功能[D]. 张霁.四川省社会科学院 2012
本文编号:3351904
【文章来源】:湖南师范大学湖南省 211工程院校
【文章页数】:79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主题帖数量月度趋势图
硕士学位论文22图1-3QQ群用户总数与实际发言用户数比例图1-4QQ平台“夸夸群”用户互动频次分布78%18%3%1%QQ平台“夸夸群”用户互动频次分布(2019年4月到2020年3月)发言数量在10次以下的用户发言数量在10-99次之间的用户发言数量在100-499次之间的用户发言数量在500次以上的用户3951名用户29名用户171名用户921名用户
豆瓣相互表扬小组每小时发帖量趋势图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网络化个人主义——一种新的社会运行机制[J]. 姚子健. 新闻爱好者. 2019(10)
[2]新浪微博中的“上海垃圾分类”议题文本挖掘研究——基于Python Snow NLP的舆情分析[J]. 李丹妮,梁嘉. 东南传播. 2019(09)
[3]善加利用,“夸夸奇谈”必有回响[J]. 曹培鑫. 新闻战线. 2019(07)
[4]网络圈群视域下“夸夸群”走红现象探析[J]. 龚逸琳. 新闻研究导刊. 2019(04)
[5]玩四驱:网络趣缘群体如何以“物”追忆——对一个迷你四驱车QQ群的民族志考察[J]. 孙信茹,王东林. 新闻与传播研究. 2019(01)
[6]互动仪式链视角下网络表情包的情感动员——以“帝吧出征FB”为例[J]. 谷学强. 新闻与传播评论. 2018(05)
[7]网络虚拟社区人际关系建构的路径、模式与价值[J]. 蔡骐,岳璐.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 2018(09)
[8]青少年群体在音乐社交中的自我展示——以网易云音乐用户QQ群为例[J]. 张如. 东南传播. 2018(08)
[9]影响网络集体行为意向的情绪感染路径研究——基于情绪-信息的理论视角[J]. 石密,刘春雷,时勘,刘建准. 情报杂志. 2018(11)
[10]社会化问答社区中的互动仪式研究——以知乎社区为例[J]. 陈依,郝永华. 新媒体研究. 2018(13)
博士论文
[1]电子游戏的情感传播研究[D]. 刘研.浙江大学 2014
[2]特定事件情境下中文微博用户情感挖掘与传播研究[D]. 纪雪梅.南开大学 2014
硕士论文
[1]基于网络民族志调查的“抖音”短视频APP用户研究[D]. 孔宵.山东大学 2018
[2]豆瓣网的社群文化研究[D]. 王尧.湖南师范大学 2018
[3]从话语分析视角看边缘群体中的媒介赋权诉求[D]. 高琪.西北大学 2017
[4]网红与粉丝在微博中的互动仪式研究[D]. 颜笑宇.四川外国语大学 2017
[5]网络趣缘群体的传播特色研究[D]. 张靖婧.辽宁大学 2016
[6]作为场景的社交媒体对个体行为的影响研究[D]. 程蕾.安徽大学 2016
[7]微信朋友圈的人际互动模式研究[D]. 唐金杰.哈尔滨工业大学 2015
[8]基于互动仪式链理论的移动社交媒体互动传播研究[D]. 韩璐.兰州大学 2014
[9]社交网站中的青年亚文化群体及其文化重构[D]. 张诗卓. 2014
[10]论豆瓣网的小众聚合功能[D]. 张霁.四川省社会科学院 2012
本文编号:335190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xixikjs/335190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