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征与建构:偶像团体养成类节目奇观研究
发布时间:2021-11-28 22:52
与综艺选秀节目的结合,使得偶像养成成为一种新的选秀模式和竞赛机制,偶像团体养成类节目更是以井喷式的发展姿态出现在受众的视野。该节目类型以其颠覆性、纪实性、展演性等特点,获得了受众的广泛瞩目,成为一种不可忽视的奇观。而在“偶像养成”概念的支撑下,偶像与粉丝的关系、偶像团体的定义正在被重新界定着。本文立足于泛娱乐化的产业背景下,以道格拉斯·凯尔纳(Douglas Kellner)的媒体奇观理论作为研究工具,以“奇观文本生产——奇观文本消费和解读”为研究线索,以《偶像练习生》《创造101》《创造营2019》《燃烧吧少年!》为研究案例,综合运用文本解读、案例研究等分析法,分析该奇观现象的现实表征、文本建构以及存在其中的大众文化和社会观念的嬗变。本文对偶像团体养成类节目奇观的分析从三个方面展开。首先,在对偶像团体养成类节目奇观进行概念界定的基础上,分析偶像团体养成类节目奇观的符号表征,它是一个包含有偶像奇观、语言奇观、粉丝奇观和广告奇观的复合性奇观。其次,作为文化现象的偶像团体类养成类节目奇观,其生产是一种诉诸于“人”的节目生产,它的文本建构从视觉、仪式、狂欢及叙事四个维度展开。最后,对偶像团体...
【文章来源】:山西大学山西省
【文章页数】:56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各类手机APP使用时长占比(仅限于手机网民用户)
第一章偶像团体养成类节目奇观的现实表征13折射出的是对处于“被观看”位置的偶像的一种文化消费行为。而粉丝在这一文化消费行为中,试图通过风格化的图像来满足其对于“完美偶像”的视觉期待,体现的是粉丝对偶像的幻象性亲密接触。图1.2:蔡徐坤表演截图及粉丝手绘图对比①视频是粉丝群体对偶像想象的重构。这是因为,视频中的叙事时空和叙事情节给予了粉丝更大的可操作性,或将不同状态下的同一偶像进行“串剪”,或将不同素材文本中的不同偶像进行“混剪”。在这些视频文本的挪用中,体现的是粉丝群体对于偶像的想象。偶像团体养成类节目的天然属性,为粉丝群体提供了强大的视频素材库。图1.3:杨超越主题曲再评级与直拍对比视频截图①笔者注:蔡徐坤手绘图来源于网络,创作者为微博用户@JT。
第一章偶像团体养成类节目奇观的现实表征13折射出的是对处于“被观看”位置的偶像的一种文化消费行为。而粉丝在这一文化消费行为中,试图通过风格化的图像来满足其对于“完美偶像”的视觉期待,体现的是粉丝对偶像的幻象性亲密接触。图1.2:蔡徐坤表演截图及粉丝手绘图对比①视频是粉丝群体对偶像想象的重构。这是因为,视频中的叙事时空和叙事情节给予了粉丝更大的可操作性,或将不同状态下的同一偶像进行“串剪”,或将不同素材文本中的不同偶像进行“混剪”。在这些视频文本的挪用中,体现的是粉丝群体对于偶像的想象。偶像团体养成类节目的天然属性,为粉丝群体提供了强大的视频素材库。图1.3:杨超越主题曲再评级与直拍对比视频截图①笔者注:蔡徐坤手绘图来源于网络,创作者为微博用户@JT。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双重驱力:偶像养成时代粉丝行为动机研究——基于周杰伦和蔡徐坤双方粉丝打榜事件[J]. 韩传喜,黄慧.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0(02)
[2]狂欢理论视阈下《创造101》的“偶像养成”模式分析[J]. 李杜若. 声屏世界. 2019(12)
[3]简析“偶像养成类”综艺节目热潮——以《偶像练习生》为例[J]. 吴怡雯. 传播力研究. 2019(28)
[4]偶像养成节目的受众策略分析——以《偶像练习生》为例[J]. 李晓敏. 卫星电视与宽带多媒体. 2019(16)
[5]镜像理论视域下偶像养成类综艺解读[J]. 徐妍. 传媒论坛. 2019(13)
[6]粉丝养成偶像节目的品牌成功思考[J]. 黄浩. 传播力研究. 2019(14)
[7]身体消费中的“男色”审视[J]. 杨婷. 视听. 2019(02)
[8]亚像似符、符号运动与皮尔斯的视觉隐喻机制[J]. 刘涛. 教育传媒研究. 2019(01)
[9]大陆偶像养成文化内部逻辑初探[J]. 林琳. 文化与传播. 2018(05)
[10]养成类网综与受众的互动形式——以《创造101》为例[J]. 高文培. 戏剧之家. 2018(21)
博士论文
[1]当代中国电视奇观现象研究[D]. 刘倩.苏州大学 2014
硕士论文
[1]真人秀节目《偶像练习生》的研究[D]. 王莹莹.哈尔滨师范大学 2019
[2]选秀类综艺节目中的“粉丝文化”研究[D]. 陈茜.山东师范大学 2019
[3]参与式文化背景下偶像养成类真人秀节目研究[D]. 叶敏.湘潭大学 2019
[4]娱乐短视频奇观化研究[D]. 张超凡.江西财经大学 2019
[5]微博空间下粉丝的生产及身份认同研究[D]. 王钦.西北大学 2019
[6]养成类综艺节目模式研究[D]. 王亚茹.西北大学 2019
[7]消费社会视阈下我国粉丝文化探析[D]. 段帆.武汉体育学院 2019
[8]“养成系”偶像粉丝独创价值行为形成机理的扎根研究[D]. 闫凤娇.山西大学 2019
[9]大众文化视野下偶像团体养成类选秀节目研究[D]. 钟淇羽.广西民族大学 2019
[10]互动仪式链视角下偶像养成类网络综艺节目研究[D]. 吕芷然.湘潭大学 2019
本文编号:3525305
【文章来源】:山西大学山西省
【文章页数】:56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各类手机APP使用时长占比(仅限于手机网民用户)
第一章偶像团体养成类节目奇观的现实表征13折射出的是对处于“被观看”位置的偶像的一种文化消费行为。而粉丝在这一文化消费行为中,试图通过风格化的图像来满足其对于“完美偶像”的视觉期待,体现的是粉丝对偶像的幻象性亲密接触。图1.2:蔡徐坤表演截图及粉丝手绘图对比①视频是粉丝群体对偶像想象的重构。这是因为,视频中的叙事时空和叙事情节给予了粉丝更大的可操作性,或将不同状态下的同一偶像进行“串剪”,或将不同素材文本中的不同偶像进行“混剪”。在这些视频文本的挪用中,体现的是粉丝群体对于偶像的想象。偶像团体养成类节目的天然属性,为粉丝群体提供了强大的视频素材库。图1.3:杨超越主题曲再评级与直拍对比视频截图①笔者注:蔡徐坤手绘图来源于网络,创作者为微博用户@JT。
第一章偶像团体养成类节目奇观的现实表征13折射出的是对处于“被观看”位置的偶像的一种文化消费行为。而粉丝在这一文化消费行为中,试图通过风格化的图像来满足其对于“完美偶像”的视觉期待,体现的是粉丝对偶像的幻象性亲密接触。图1.2:蔡徐坤表演截图及粉丝手绘图对比①视频是粉丝群体对偶像想象的重构。这是因为,视频中的叙事时空和叙事情节给予了粉丝更大的可操作性,或将不同状态下的同一偶像进行“串剪”,或将不同素材文本中的不同偶像进行“混剪”。在这些视频文本的挪用中,体现的是粉丝群体对于偶像的想象。偶像团体养成类节目的天然属性,为粉丝群体提供了强大的视频素材库。图1.3:杨超越主题曲再评级与直拍对比视频截图①笔者注:蔡徐坤手绘图来源于网络,创作者为微博用户@JT。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双重驱力:偶像养成时代粉丝行为动机研究——基于周杰伦和蔡徐坤双方粉丝打榜事件[J]. 韩传喜,黄慧.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0(02)
[2]狂欢理论视阈下《创造101》的“偶像养成”模式分析[J]. 李杜若. 声屏世界. 2019(12)
[3]简析“偶像养成类”综艺节目热潮——以《偶像练习生》为例[J]. 吴怡雯. 传播力研究. 2019(28)
[4]偶像养成节目的受众策略分析——以《偶像练习生》为例[J]. 李晓敏. 卫星电视与宽带多媒体. 2019(16)
[5]镜像理论视域下偶像养成类综艺解读[J]. 徐妍. 传媒论坛. 2019(13)
[6]粉丝养成偶像节目的品牌成功思考[J]. 黄浩. 传播力研究. 2019(14)
[7]身体消费中的“男色”审视[J]. 杨婷. 视听. 2019(02)
[8]亚像似符、符号运动与皮尔斯的视觉隐喻机制[J]. 刘涛. 教育传媒研究. 2019(01)
[9]大陆偶像养成文化内部逻辑初探[J]. 林琳. 文化与传播. 2018(05)
[10]养成类网综与受众的互动形式——以《创造101》为例[J]. 高文培. 戏剧之家. 2018(21)
博士论文
[1]当代中国电视奇观现象研究[D]. 刘倩.苏州大学 2014
硕士论文
[1]真人秀节目《偶像练习生》的研究[D]. 王莹莹.哈尔滨师范大学 2019
[2]选秀类综艺节目中的“粉丝文化”研究[D]. 陈茜.山东师范大学 2019
[3]参与式文化背景下偶像养成类真人秀节目研究[D]. 叶敏.湘潭大学 2019
[4]娱乐短视频奇观化研究[D]. 张超凡.江西财经大学 2019
[5]微博空间下粉丝的生产及身份认同研究[D]. 王钦.西北大学 2019
[6]养成类综艺节目模式研究[D]. 王亚茹.西北大学 2019
[7]消费社会视阈下我国粉丝文化探析[D]. 段帆.武汉体育学院 2019
[8]“养成系”偶像粉丝独创价值行为形成机理的扎根研究[D]. 闫凤娇.山西大学 2019
[9]大众文化视野下偶像团体养成类选秀节目研究[D]. 钟淇羽.广西民族大学 2019
[10]互动仪式链视角下偶像养成类网络综艺节目研究[D]. 吕芷然.湘潭大学 2019
本文编号:352530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xixikjs/3525305.html
最近更新
教材专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