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脉冲激光烧蚀理论及楔条形阳极加工方法研究

发布时间:2017-11-06 08:07

  本文关键词:短脉冲激光烧蚀理论及楔条形阳极加工方法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激光加工 短脉冲激光 Drude理论 双温模型 有限元方法 极紫外光子计数成像探测器 楔条形阳极


【摘要】:短脉冲激光有着脉冲宽度较窄、能量密度高、加工效率高、热影响区小的特点,在微纳加工、微电子学、测量系统、医学和航天科技等领域得到广泛的应用。但是,短脉冲激光微加工技术的原理还未被完全认知。本文深入研究了短脉冲激光烧蚀理论,并研究了楔条形阳极的加工检测方法,为提高楔条形阳极光子计数成像探测器性能提供了理论和实验依据。具体的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为:1、利用加权余量的迦辽金方法导出了双温热传导微分方程组的等效积分公式;使用格林公式,推导出双温热传导方程组的等效积分的“弱形式”;采用直接积分的方法,得到求解双温有限元模型所需时间步长、网格密度等参数;根据短脉冲激光去除材料的基本理论,分析了飞秒激光烧蚀铝膜的相变区域。2、将Drude理论加入到双温模型中,准确地描述了激光烧蚀材料过程中表面的反射率系数和热吸收系数的变化;利用相变过程中材料内部焓的变化,优化了双温模型;研究了低能量密度皮秒激光辐照铝膜的热弹性力学模型;分析了铝膜内部的形变及热应力的变化,验证了热弹性波的存在及电子的热爆发力对弹性波的推进作用。3、为研究铝膜受短脉冲激光作用的能量传输过程,建立了一维半经典双温热传导有限元模型,得到晶格温度随时间分布的规律;根据自由电子气理论优化了模型,得到铝膜表面反射率和热吸收系数随时间分布图;描绘了激光辐照所产生热电场和电子漂移运动速度分布规律,证明激光作用产生的热电场是电子漂移运动的主导因素;定义了过热加热区,得到激光烧蚀深度随时间变化关系,单脉冲激光烧蚀深度与实验相符。4、对石英衬底上微米量级厚度的铝膜进行了烧蚀,研究了光斑重叠率对烧蚀图形以及重复加工次数对加工精度的影响;为提高加工精度和验证所求烧蚀率的准确性,提出重复多次加工的方法;对比了高斯线性法与高斯线性修正法的求解烧蚀率的结果,证明了高斯线性修正法在扫描激光精细加工方面的优越性。利用高斯线性修正法求得的烧蚀效率,模拟了激光在不同光斑重叠率下烧蚀微槽的三维轮廓图。5、通过对激光旋转参数以及平台移动参数的理论分析,得到加工楔条形阳极绝缘沟槽所需参数;使用离焦加工的方法,加工出高质量的楔条形位敏阳极,进行了电荷直接收集法和感应电荷读出方式成像实验;使用有限元计算的方法得到阳极的每个导电电极的感应电荷量,计算了直径为65 mm的楔条形阳极的在电荷云半径为4 mm下的位置解码公式和边缘非线性效应。
【学位授予单位】: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TN249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劲松,李孟秋,金湘中;激光烧蚀成形光路与激光三角测量光路的集成[J];应用激光;1996年04期

2 李力钧,刘劲松,洪蕾,金湘中;三维激光烧蚀加工的精度控制[J];应用激光;1998年04期

3 高勋;郭凯敏;宋晓伟;谭勇;厉宝增;李海军;林景全;;激光烧蚀铁靶的等离子体特性[J];中国激光;2010年03期

4 王广安;章玉珠;陆建;倪晓武;;强脉冲激光烧蚀铝靶深度历史的蒸发凝结法模拟[J];南京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年02期

5 顾英俊,,付正文,方尔梯,黄正宇,张谊华,滕玉美,曾宪康;激光烧蚀金属Al产生电子和离子发射的研究[J];应用激光;1996年02期

6 李三伟,冯杰,缪文勇,丁永坤,王耀梅,于燕宁;铝靶三倍频激光烧蚀参数实验研究[J];光学学报;1998年07期

7 沈瑞琪,叶迎华,戴实之;脉冲Nd:YAG激光烧蚀石墨的反应性光声谱研究[J];中国激光;1998年05期

8 李静;郑轶;罗晋;陈松林;关振威;梁璐;;航空复合涂层材料的激光烧蚀效应[J];强激光与粒子束;2014年02期

9 张新宇,汤庆乐,张智,裴先登;提高抗激光烧蚀能力的表面尖形微结构器件[J];微细加工技术;2001年02期

10 ;激光烧蚀单个癌细胞[J];激光与光电子学进展;2008年08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韩美;胡净宇;;激光烧蚀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技术及其应用进展[A];第七届(2009)中国钢铁年会论文集(下)[C];2009年

2 王立君;赵伊君;漆海滨;周辉;刘泽金;陈雨生;刘晶儒;赵学庆;谢永杰;;复合材料的强激光烧蚀研究概述[A];第9届全国核电子学与核探测技术学术年会论文集[C];1998年

3 杨家敏;丁耀南;杨国洪;张保汉;江少恩;张文海;王耀梅;郑志坚;;0.351μm激光烧蚀铝特性实验[A];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科技年报(2000)[C];2000年

4 南宝江;张钢锤;吴平;马喜梅;平丽;张晓卫;;含能工质激光烧蚀推进效率分析[A];庆祝中国力学学会成立50周年暨中国力学学会学术大会’2007论文摘要集(下)[C];2007年

5 孙顺凯;陈发良;;激光烧蚀金属熔融和汽化的数值计算方法研究[A];中国力学学会学术大会'2005论文摘要集(下)[C];2005年

6 朱晓农;张楠;吴泽华;于洋;;飞秒激光烧蚀的三步曲——超短脉冲激光作用下固体靶材烧蚀演化过程的分析与理解[A];第十届全国光电技术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12年

7 孙玉琴;顾援;周关林;傅思祖;王琛;吴江;王伟;董佳钦;;激光烧蚀“印痕”测量系统[A];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科技年报(2000)[C];2000年

8 朱晓农;;飞秒激光烧蚀作用下固体靶物质发生喷射的主要特征[A];中国光学学会2011年学术大会摘要集[C];2011年

9 胡浩丰;王晓雷;吉阳;胡阳;丁晓雁;刘贤文;郭静慧;翟宏琛;;强飞秒激光烧蚀金属铝的热效应分析[A];中国光学学会2010年光学大会论文集[C];2010年

10 叶文华;;激光烧蚀RT不稳定性大变形及混合的高分辨数值模拟[A];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科技年报(2002)[C];2002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袁红;激光烧蚀固体材料引起力学效应的数值模拟研究[D];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2011年

2 范征锋;激光烧蚀瑞利—泰勒不稳定性研究[D];天津大学;2008年

3 王丽梅;飞秒激光烧蚀硅的分子动力学模拟[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08年

4 房然然;高能激光烧蚀靶材动力学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9年

5 金方圆;短脉冲激光烧蚀理论及楔条形阳极加工方法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2015年

6 王新林;飞秒激光烧蚀金属材料特性与微零件制备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7年

7 肖青梅;托卡马克类ITER第一壁材料激光烧蚀光谱和质谱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4年

8 卢渊;导向沉积富集与fs-ns双脉冲激发LIBS增强方法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马靖;281.5-285.5nm区金属样品中铁元素共振激光烧蚀实验研究[D];安徽师范大学;2003年

2 龙城德;小焦斑纳秒激光烧蚀铝靶的数值模拟[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4年

3 王猛;连续激光烧蚀效应数值模拟研究[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03年

4 高海燕;液相环境下飞秒激光烧蚀金属靶材的机理[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5 李霞芬;激光烧蚀—脉冲放电等离子体电子数密度和温度特性研究[D];浙江师范大学;2012年

6 陈安民;超短脉冲激光烧蚀金属靶[D];吉林大学;2009年

7 朱诗佳;飞秒激光烧蚀NiTi形状记忆合金的机理及数值模拟[D];南华大学;2012年

8 梁军录;ICP光源的激光烧蚀固体进样方法研究[D];河北大学;2010年

9 李慧敏;金属样品共振激光烧蚀的实验研究[D];安徽师范大学;2006年

10 陆茵非;铅的激光烧蚀坑模拟及单脉冲激光诱导击穿光谱检测[D];天津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114804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xxkjbs/114804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563fb***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