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态环境下RFID标签防碰撞协议研究和RFID应用

发布时间:2017-11-19 21:30

  本文关键词:动态环境下RFID标签防碰撞协议研究和RFID应用


  更多相关文章: 射频识别 动态环境 标签防碰撞 预约机制 捕获效应


【摘要】:2010年物联网被列入国家发展战略,物联网相关研究工作得到大力支持并继续稳步、快速、深入推进,基于物联网的各种应用系统不断实现。物联网与其它网络系统相似,采用层次体系结构,包括感知层、网络层、应用层。感知层主要采用RFID (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无线传感器网络和红外线等完成对物体有关数据采集,其中RFID技术是物联网体系结构的主要感知层技术。物联网的网络层采用计算机网络层技术,将感知层所接采集的数据传送到数据中心。应用层对数据中心的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提供用户所需要的信息。RFID系统由阅读器和众多标签组成,标签被动响应阅读器的盘查命令。当多个标签同时向阅读器传送其所依附的物体身份数据时,在阅读器处会发生数据冲突而导致其无法接收任何一个标签数据。这种数据冲突降低了阅读器识别标签速度,即标签碰撞问题,在动态环境中还会引起标签漏读问题。科研工作者通过研究标签防碰撞协议来降低标签在阅读器处的碰撞率来解决这些问题,标签防碰撞协议是RFID技术的三个关键技术之一。针对标签碰撞问题已有不少标签防碰撞协议方面研究成果,但这些防碰撞协议的识别效率仍然较低,无法满足物联网发展所面临的动态环境下快速可靠地大规模识别标签的需要,研究适用于动态环境的高性能标签防碰撞协议也就成为当前一项紧迫课题。现有标签防碰撞协议假定识别标签过程中没有新标签到达阅读器识别区域,因此可以通过前一识别阶段标签识别情况来有效地估计当前阶段中的待识别标签数,得到防碰撞协议最优运行参数。在动态环境下,识别过程的每个识别阶段可能有新的标签到达,故现有标签防碰撞协议的标签数估计方法无法有效地估计当前阶段待识别标签数,从而这些协议也就无法在动态环境下最优运行,标签识别性能必然下降,并产生严重的标签漏读问题。归纳这些并进一步分析可知,现有标签防碰撞协议不适应动态环境所引起的标签漏读问题的主要原因包括协议在确定其参数时没有考虑新到达标签以及它们的识别效率较低。本论文基于这两个原因,一方面从动态环境下标签估计角度,基于识别过程模型提出两个动态帧时隙标签防碰撞协议(算法),另一方面,提出了两个基于预约机制高效率标签防碰撞协议让阅读器在每个识别阶段识别绝大部分标签。此外,通过布置多阅读器RFID系统来扩大标签识别覆盖范围以进一步有效地降低标签漏读率。为此从上述三方面开展了系列研究工作,相应研究成果如下:(1)针对经典动态帧时隙Aloha协议没有考虑新到达标签所引起的动态环境下识别效率下降问题,提出了一种支持标签持续到达的动态帧时隙防碰撞协议CDFSA (Continuous arrival Dynamic Framed Slotted Aloha)。为此,建立了持续到达条件下标签识别过程模型,基于该模型运用泊松过程叠加原理和帧效率优化方法来确定帧长,实现了识别过程的高效性。此外,运用随机服务系统理论得到满足协议平稳工作条件的标签到达率上限,为协议稳定运行提供理论依据。(2)研究目前广泛应用的EPCglobal Class 1 Generation 2 (EPC-C1G2)系统在动态环境下识别性能下降问题,提出了一种计算复杂性低的标签到达率预测算法对标签到达率进行估计,以及基于效率优化方法来确定协议参数。在此基础上,论文提出了适用于EPC-C1G2系统的新型标签防碰撞算法G2-CDFSA (Continuous arrival Dynamic Framed Slotted Alogorithm for the EPC-ClG2)。(3)提出采用预约机制的防碰撞协议RSMBA (Reservation Slot with Multi-Bits Aloha),它能够为标签按需分配识别时隙。该协议采用预约机制将标签识别过程分为预约帧时隙和帧时隙识别两个阶段,以极低预约时间开销换来了帧时隙识别阶段碰撞帧时隙数显著减少和空闲帧时隙消除。建立了用于效率优化的协议数学模型,并采用数值计算方法得到了协议最优参数,从而将标签识别性能大幅提升,效率达到91.28%,故RSMBA协议适用于动态环境下高识别性能需求。进一步地提出该协议的标签数估计方法,基于该估计方法对协议性能进行了评估。此外,复杂性分析表明该协议标签复杂比EPC-C1G2系统标签更低。(4)提出了基于捕获效应的预约机制防碰撞协议SARCE (Slot Assignment based on Reservation with Capture Effect)。建立了该协议数学分析模型,基于该分析模型得到了协议运行的最优参数。性能评估表明,该协议的识别性能显著高于现有协议,效率达到92.6%。此外,研制了基于预约机制协议的RFID原型系统,验证了RSMBA和SARCE的有效性。(5)考虑动态环境下多阅读器系统布置需求,提出了RFID数据集成中间件作为进一步研究基础,以实现在动态环境下快速可靠地大规模识别标签目的,该中间件也是标签防碰撞协议应用方案。此外,考虑RFID经典应用场景,研制采用RFID身份识别的基于层次体系结构的嵌入式监控系统。
【学位授予单位】:西南交通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TP391.44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传明;;图书馆RFID应用安全问题研究[J];图书情报工作;2009年01期

2 晓何;;手机RFID应用基础知识问答[J];射频世界;2010年01期

3 韩洁;;浅析图书馆RFID应用的主要优势及存在问题[J];电子设计工程;2013年15期

4 李昌健;刘伟;夏绍模;孙王江;;国内图书馆RFID应用评述[J];情报探索;2014年05期

5 苏冠群;卢菲菲;;单品识别时代的高频与超高频RFID应用比较[J];中国自动识别技术;2006年01期

6 董朝峰;;图书馆RFID应用实践中的问题及思考——以汕头大学图书馆为例[J];安阳师范学院学报;2010年03期

7 陈广芸;;基于词频分析的国内图书馆RFID应用研究[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13年21期

8 罗衡峰;谭金媛;陈铁民;;RFID应用系统漏洞挖掘模型研究[J];电子产品可靠性与环境试验;2012年02期

9 中子;;引领国内RFID应用领域潮流——航天信息在“第九届中国国际智能卡博览会”上倍受瞩目[J];金卡工程;2006年07期

10 戴定一;;RFID应用的问题与机遇[J];金卡工程;2006年1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陶幼慧;杨昆山;王学亮;吴建兴;;RFID应用之扩展-巡逻及督勤管理相关产业应用[A];第12届中国科协年会第31分会场海峡两岸区域合作与协同发展论坛论文集[C];2010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赫澄;RFID应用于集装箱全球港口兴起智能化[N];中国渔业报;2006年

2 吴海川;扩大试点成果 加快青岛RFID应用[N];中国电子报;2008年

3 记者 宋乐永;惠普将投1.5亿美元推进RFID应用[N];计算机世界;2004年

4 ;超高频RFID应用将启动[N];网络世界;2006年

5 亦平;斑马与神码共拓中国RFID应用[N];计算机世界;2005年

6 王闻;新的工艺锁定RFID应用标签 成本将大大降低[N];中国包装报;2008年

7 本报记者 洪生;RFID应用多点开花 运营商或成变革推手[N];中国电子报;2010年

8 高雪娟;划清RFID应用界限[N];中国计算机报;2006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陈毅红;动态环境下RFID标签防碰撞协议研究和RFID应用[D];西南交通大学;2015年



本文编号:120500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xxkjbs/120500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a3afa***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