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间二维光电转台的高稳定捕获跟踪技术研究
本文关键词:空间二维光电转台的高稳定捕获跟踪技术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空间光通信 捕获跟踪瞄准 粗跟踪系统 二维光电转台 预测滤波 捕获灵敏度
【摘要】:经过几十年的研究,空间光通信终端已经经历了两代的发展,并且各国开展了一系列的在轨光通信实验,取得了辉煌的成绩。由于激光的方向性极强,需要专门的捕获、跟踪、瞄准(Acquisition,Tracking and Pointing,简称ATP)系统来建立并维持高精度对准的光学链路。空间光通信的链路可通率和通信误码率分别对ATP系统的捕获稳定性和跟瞄精度提出了要求,同时,ATP系统还面临着空间环境和空间平台带来的挑战。所以,ATP技术是空间光通信的关键技术之一。本论文基于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重大项目,以星地量子通信的星载ATP系统研制为背景,研究基于空间二维光电转台结构的高稳定捕获和跟踪技术。论文的工作主要包括:介绍了ATP工作流程、系统构成和工作原理,以及二维光电转台的硬件构成与软件算法,总结了常见的捕获跟踪性能测试方法,并测试了系统的基本性能;对影响系统性能的外部环境约束进行了分析,包括大气信道特性,卫星平台扰动,以及空间热环境的影响;分析了捕获方法和捕获灵敏度,针对捕获系统面临的实际问题,提出了若干优化算法,提高了捕获的稳定性;综合分析了二维光电转台的跟踪误差,探讨了系统极限跟踪性能的限制因素,并指出提高跟踪精度的思路。论文的主要创新点有:1)考虑到光通信链路中断后快速恢复的需求,提出了基于角度信息预测滤波的快速重捕获方法。根据星地光通信指向角的特点,提出改进的有限记忆滤波算法。仿真结果表明,算法在3s内的预测精度优于0.05?,5s内的预测精度优于0.1?。实验结果表明,经历约5s的无光期后,系统能够在1s内完成重捕获。相比之下,扫描捕获方法通常需要数十秒,因此该方法可有效提高光通信链路的可通率。2)针对弱光捕获的鲁棒性问题,提出了变值速度约束的捕获优化方法。利用质心轨迹和测角信号预测得到星地相对运动速度作为速度约束的基准,实现捕获速度的变值约束。仿真和实验结果表明,优化方法使捕获灵敏度提升了约5d B。该方法在某星地量子通信ATP系统中得到了应用,地面测试显示其显著提高了信标捕获过程的稳定性。另外,对于功率受限的深空光通信链路,该方法也能够提高其链路建立的成功率。3)从系统的角度综合分析了二维光电转台的跟踪性能。分析结果表明,对二维光电转台的跟踪精度影响最大的是探测器帧频有限引起的采样延迟误差,系统的极限带宽则同时受制于机械谐振频率和探测器帧频。同时指出了利用CMOS探测器变窗手段提高跟踪精度的思路。理论分析表明,利用变窗跟踪方法能够将二维转台的极限跟踪带宽由4Hz提升到15Hz,从而使跟踪精度由20~30urad提高到10urad量级。论文的研究结果对空间光通信的高稳定捕获跟踪技术起到一定促进作用。综合本文提出的若干方法和思路,有助于实现基于二维光电转台结构的小型化非复合轴ATP终端。由于其结构简化、稳定性好,对于近距离和中等速率的空间光通信具有实用价值。
【学位授予单位】: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上海技术物理研究所)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TN929.1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季伟,赵长明,陈淑芬;空间光通信系统、技术、现状及展望[J];通讯世界;2002年06期
2 薛琳生,王岩;空间光通信技术的发展与展望[J];电子器件;2003年03期
3 陈彦;空间光通信综述(上)[J];国际太空;2003年01期
4 张瑞君;空间光通信用光收发器件进展及典型应用[J];电子科学技术评论;2005年03期
5 耿琦;艾勇;;高速空间光通信系统的研究动态[J];空间电子技术;2005年04期
6 马峻,李思敏;空间光通信捕获与跟踪技术[J];桂林电子工业学院学报;2005年01期
7 梁皑莹;萧文斌;;一种新的空间光通信系统设计方法探讨[J];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07年03期
8 王亚丽;段锦;景文博;顾玲嘉;翟超;;空间光通信中激光光斑检测与特性分析[J];红外与激光工程;2007年S1期
9 李光元;徐安士;;空间光通信广角接收馈源研究进展[J];中兴通讯技术;2008年02期
10 武学颖;郭永飞;刘鹏;;空间光通信的粗精复合轴解耦技术研究[J];光通信技术;2008年09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荣健;李涛;钟晓春;;基于空间光通信的射频传输系统仿真[A];第九届全国光电技术学术交流会论文集(下册)[C];2010年
2 苗新;;空间光通信系统组网的传输设计与应用研究[A];全国第十次光纤通信暨第十一届集成光学学术会议(OFCIO’2001)论文集[C];2001年
3 王璐;张在宣;余向东;;空间光通信系统及光接收系统的设计[A];全国第十一次光纤通信暨第十二届集成光学学术会议(OFCIO’2003)论文集[C];2003年
4 王亚丽;段锦;景文博;顾玲嘉;翟超;;空间光通信中激光光斑检测与特性分析[A];2007年先进激光技术发展与应用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5 娄岩;姜会林;陈纯毅;韩成;;空间光通信大气信道数值模拟与实验分析[A];'2010系统仿真技术及其应用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0年
6 马峻;姜兴;何宁;;LabVIEW在ATP技术中的应用[A];第六届全国信息获取与处理学术会议论文集(2)[C];2008年
7 熊准;艾勇;陈晶;陈二虎;赵恒;武云云;;空间光通信光纤耦合效率及补偿分析[A];第十届全国光电技术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12年
8 尹福昌;张洪涛;;增强型视频跟踪器在空间光通信中的应用结果与分析[A];第三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2年
9 韩立强;王志斌;;自适应光学校正下空间光通信的光纤耦合效率及斯特列尔比[A];第十届全国光电技术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12年
10 李思源;何平安;艾勇;田雪骋;;空间光通信APT中基于CCD的精跟踪图像处理分析[A];第十七届十三省(市)光学学术年会暨“五省一市光学联合年会”论文集[C];2008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吕灵玲 陈铁;自由之翼——FSO[N];网络世界;2003年
2 欧阳新;激光通信奠基“太空宽带”[N];人民日报海外版;2014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刘丹平;空间光通信中高精度对准信息获取方法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05年
2 李祥之;空间光通信扰动补偿技术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0年
3 章勇勤;空间光通信信标光束精密控制的研究[D];武汉大学;2010年
4 陈建文;激光大气传输的信道及性能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7年
5 黎明;MIMO空间光通信中空时编码和阵列信号检测技术[D];武汉大学;2011年
6 黄海波;复合轴光电精密跟踪伺服控制关键技术研究[D];武汉大学;2011年
7 白帅;空间二维光电转台的高稳定捕获跟踪技术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上海技术物理研究所);2015年
8 左韬;移动平台ATP系统的捕获跟踪与控制[D];武汉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唐娴;空间光通信中光学运动目标的数字检测系统方案设计及实现[D];电子科技大学;2006年
2 王萍萍;空间光通信系统的研究与设计[D];武汉大学;2004年
3 王程;空间光通信终端容错控制方法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0年
4 姜忱;空间光通信信道仿真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5 聂岁友;空间光通信系统方案和误码率影响因素分析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05年
6 王建;空间光通信系统灵敏度测试方法研究[D];长春理工大学;2010年
7 郭瑞;空间光通信中半导体激光束的准直及小角度测量[D];电子科技大学;2005年
8 王伟良;空间光通信发射系统控制技术的研究[D];长春理工大学;2012年
9 宫玉琳;空间光通信中大功率、高速率直接调制技术的研究[D];长春理工大学;2009年
10 邓磊;自由空间光通信系统结构的研究[D];南京工业大学;2005年
,本文编号:121595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xxkjbs/121595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