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马赫—曾德型分布式光纤振动传感若干关键技术研究
本文关键词:双马赫—曾德型分布式光纤振动传感若干关键技术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马赫-曾德干涉仪 分布式光纤振动传感 偏振控制 优化算法 时延估计 仪器化
【摘要】:本文针对安全监控领域对分布式振动传感技术的重大需求,深入研究影响双马赫-曾德型分布式光纤振动传感技术定位精度的若干关键因素,包括单模光纤双折射、光源频率波动和线宽展宽以及环境相位噪声等,并针对围栏周界安全应用的实际需求,深入研究入侵事件识别技术。在以上研究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提出高效的偏振控制方法、高精度的定位算法以及可行的入侵事件识别算法,从而为系统的仪器化和工程化应用铺平道路。本论文的创新性工作包括:1.结合双马赫-曾德型分布式光纤振动传感系统双折射模型,研究了双折射对系统探测和定位性能的影响,提出了能够有效抑制偏振退化和偏振相位漂移的偏振控制理论。基于该理论提出一种基于混沌粒子群优化算法的偏振控制方法,该方法同时考虑了输出信号的可见度和一致性特性,解决了传统基于相关系数或可见度判据偏振控制方法容易导致的相位反向的问题,能够最大限度地降低偏振效应对系统定位精度的影响。2.基于互相关时延估计理论,分析了光源噪声、偏振噪声和环境相位噪声对系统定位误差的影响,提出了双马赫-曾德分布式光纤振动传感系统定位误差估计方法,并指出环境波动引起的相干噪声对传感器定位误差的影响,为实现入侵事件的高精度定位奠定了理论基础。3.针对大噪声环境下互相关定位精度受到相干噪声影响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过零技术和改进型广义互相关的高精度定位算法,该算法通过过零技术提取出具有最大带宽的信号段,同时采用能够有效抑制相干噪声的维纳滤波器和功率相减加权的广义互相关对提取的信号段进行时延估计,由于其只提取入侵信号中很小的一段信号进行时延估计,在提高定位精度的同时还能够有效减少运算量,提高系统的实时性。4.采用模块化设计理念,结合光学、机械、电路和算法等全方位设计方法,开发完成了双马赫-曾德型分布式光纤振动传感系统工程化样机。将该样机与视频监控系统、门禁系统相结合,构成新型智能周界安防系统,使系统更加全面高效地适用于实际的安防应用。
【学位授予单位】:天津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TP212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首届地质工程光电传感监测国际专题讨论会(一号通知) 主题:分布式光纤监测技术及相关应用[J];防灾减灾工程学报;2005年03期
2 李有根;;分布式光纤监测技术的应用[J];四川水力发电;2010年04期
3 陈立军;李海波;吴谦;石美;;分布式光纤测温技术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J];化工自动化及仪表;2010年12期
4 于海鹰;李琪;索琳;袁晓宁;魏谦;;分布式光纤测温技术性能分析[J];山东建筑大学学报;2013年02期
5 赵慧玲;李卉;赵佳;;分布式光纤在发电厂内的应用[J];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14年03期
6 李川,张以谟,刘铁根,丁胜,陈希明;可用于建筑结构检测的分布式光纤形变片[J];光子学报;2001年10期
7 常胜,李伟良;分布式光纤温度传感检测技术及其应用[J];广东电力;2002年04期
8 江毅,Christopher K.Y.Leung;分布式光纤裂缝传感器[J];压电与声光;2004年01期
9 严晓龙;赵庆平;;浅谈分布式光纤火灾报警系统及其应用[J];消防科学与技术;2006年06期
10 王少力;朱萍玉;陆洁;张子才;;基于分布式光纤传感的形变探测管试验研究[J];光纤与电缆及其应用技术;2010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在宣;王剑锋;郭宁;余向东;吴孝彪;冯海琪;InsooS.KIM;Yohee KIM;;分布式光纤拉曼温度传感器与光纤拉曼放大器[A];全国第十次光纤通信暨第十一届集成光学学术会议(OFCIO’2001)论文集[C];2001年
2 魏德荣;赵花城;秦一涛;张弘;;分布式光纤监测技术在我国的发展[A];2004年全国碾压混凝土坝筑坝技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4年
3 张在宣;;分布式光纤传感网络技术的进展——新的检测方法与技术[A];面向21世纪的科技进步与社会经济发展(下册)[C];1999年
4 杭利军;何存富;吴斌;;新型分布式光纤声学传感技术研究[A];庆祝中国力学学会成立50周年暨中国力学学会学术大会’2007论文摘要集(下)[C];2007年
5 魏德荣;赵花城;秦一涛;张弘;;分布式光纤监测技术在中国的发展[A];纪念贵州省水力发电工程学会成立20周年论文选集[C];2005年
6 瞿荣辉;叶青;甘久林;郝蕴祺;潘政清;蔡海文;;应用于物联网的分布式光纤布里渊传感系统[A];全国第15次光纤通信暨第16届集成光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1年
7 肖衡林;蔡德所;;基于温度测量的分布式光纤渗漏监测技术机理探讨[A];第二届中国水利水电岩土力学与工程学术讨论会论文集(一)[C];2008年
8 吴飞;蔡璐璐;李志全;;分布式光纤应变传感器的研究[A];第三届全国信息获取与处理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5年
9 刘媛;孙志慧;王昌;刘统玉;;基于拉曼散射的分布式光纤传感系统研究及应用[A];中国光学学会2010年光学大会论文集[C];2010年
10 蔡顺德;蔡德所;何薪基;张存吉;丁涛;;分布式光纤监测三峡工程大块体混凝土水化热过程分析[A];第十二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Ⅲ册[C];2003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魏奕雄;与光电共舞[N];乐山日报;2006年
2 本报记者 曹石岩;北洋集团:战略转型 创新发展[N];威海日报;201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宗良;分布式光纤拉曼温度传感系统信号处理及性能提升[D];山东大学;2015年
2 陈沁楠;双马赫—曾德型分布式光纤振动传感若干关键技术研究[D];天津大学;2015年
3 许海燕;分布式光纤振动传感器及其定位技术研究[D];复旦大学;2011年
4 孙琪真;分布式光纤传感与信息处理技术的研究及应用[D];华中科技大学;2008年
5 史彦新;分布式光纤应变监测系统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0年
6 周琰;分布式光纤管道安全检测技术研究[D];天津大学;2006年
7 曲志刚;分布式光纤油气长输管道泄漏检测及预警技术研究[D];天津大学;2007年
8 何俊;分布式光纤传感系统关键技术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0年
9 侯培国;分布式光纤温度传感系统的理论与实验研究[D];燕山大学;2003年
10 张悦;基于拉曼散射的分布式光纤火灾预警方法、技术研究及实现[D];中北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宽;宏弯损耗的分布式光纤监测系统与边坡应用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15年
2 杨振;分布式光纤安防检测系统的信号识别方法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15年
3 陈栋;分布式光纤传感网络的定位算法与系统设计[D];大连海事大学;2015年
4 韩双连;基于分布式光纤传感的炉底在线温度监测系统软件设计[D];山东大学;2015年
5 罗沙;分布式光纤拉曼测温系统解调方法及可靠性研究[D];山东大学;2015年
6 张宝祥;多种受力状态下结构分布式光纤传感应变传递及裂纹监测[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5年
7 闫晓东;基于分布式光纤传感器的远程实时监测系统的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4年
8 崔安彬;长距离分布式光纤传感系统的嵌入式平台设计[D];电子科技大学;2014年
9 张逍;管道在位状态分布式光纤监测方法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5年
10 黎进;基于新型放大/接收技术的长距离分布式光纤传感[D];电子科技大学;2015年
,本文编号:123307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xxkjbs/123307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