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向传输优化的认知无线电资源分配问题研究
本文关键词:面向传输优化的认知无线电资源分配问题研究
【摘要】:随着移动设备的不断增长和无线通信网络规模的不断扩大,传统的无线电频谱资源静态分配已经不能满足通信需要。而在一些专用通信网络中,某些频谱资源并没有得到充分利用。自2000年以来,认知无线电技术作为一种新兴技术的提出,将有助于提高空间频谱的利用率,同时可以缓解由于无线通信设备的增多导致的频谱饥饿问题。认知无线电技术特征主要表现在非授权用户可以在不干扰授权用户的前提下对授权用户的频谱进行再利用,同时,对于不占用的授权频谱临时分配给非授权用户使用。现有的研究主要集中于研究通过频谱感知、频谱分配、信道编码等技术提高频谱资源的利用率和系统吞吐率。本研究的重点在使用中继、能量收集、拍卖等技术,研究不同认知无线电通信模式下频谱资源的分配,对系统的基本性能进行分析,对系统的吞吐率进行优化。本研究首先介绍认知无线电网络的相关背景知识,包括无线电的频谱分配情况以及认知无线电技术提出的背景,认知无线电技术的定义,主要特征,体系结构以及相关应用场景等。然后,在第二章,总结与本文相关的已有研究工作,在此基础上提出可能的研究方向,具体包括底衬模式下认知无线电网络系统次用户子网络的吞吐率性能研究,底衬模式下次用户网络优先级队列系统性能研究,泛在网络下异构频谱提供者参与的频谱拍卖机制研究以及能量收集次用户节点QoS保障下主用户安全容量问题研究。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及贡献有以下四个方面。一、如何高效的分配信道资源,是提高认知无线电系统次用户网络性能的挑战。为了达到这个目的,在底衬式通信模式下,信道分配和功率分配都将会影响到网络的性能,例如吞吐率等。现有的文献大多研究在底衬模式下次用户网络通信的中断概率或者研究中继选择方法,使得次用户网络的吞吐率最大。这些网络模型仅仅包含一个主用户传输对和一个次用户传输对,而忽略了在主用户网络和次用户网络多个传输对共存的情况。在实际应用场景中往往在主用户网络和次用户网络中有多个传输对,如何将主用户使用的信道分配给次用户使用使得网络的性能最优是一个挑战。另外,长距离的传输往往存在着信道衰减,为此,在第三章里,我使用两跳中继节点来提升次用户网络的性能,并定义了信道和功率分配问题,研究最大化次用户网络总吞吐率和最小吞吐率问题。对于次用户网络总吞吐率最大问题,我将问题定义成二分图的匹配问题,并设计了一个基于二分图的最大带权匹配算法的总吞吐率最大算法(STMA)来解决这个问题。对于次用户网络最小吞吐率最大问题,在最优中继分配算法(ORA)基础上,我设计了一个多项式时间复杂度的迭代算法,最优信道分配算法(OCAA)来迭代的将主用户使用的信道分配给次用户使用。仿真实验表明,在次用户发送节点的功率低于主用户的干扰功率阈值下,次用户网络的吞吐率随着次用户的发射功率的增加而增加。当路径衰减因子α=2时,STMA算法比随机算法的性能高出46.67%。而当α=3时,STMA算法比随机算法性能超出13.08%。OCAA算法可以在有限的迭代次数内有效确保次用户传输对的最大-最小公平性并且在大部分的情况下,至少比随机算法性能超出97%。二、在次用户网络中,数据包的转发策略设计也会影响次用户网络的传输性能,例如延迟等。在底衬式认知无线电网络当中,存在主次两种类型的用户,而在次用户网络当中,发送的数据包往往存在优先级。现有的研究集中于研究次用户网络数据包是同构的情况。为此,第四章,在假设次用户网络中高优先级数据包拥有抢占优先级及拥有焦虑等待时间的基础上研究次用户网络数据发送队列的传输性能。我从全局的视角将次用户发送数据包的行为定义成M/M/1+GI排队系统,使用二维状态转移图来表示。最后实验分析了高优先级数据包中途退出的概率以及两种优先级数据包的平均等待时间等。数值实验结果验证了理论分析的正确性,并可以指导系统参数的选择,用于设计高效的MAC层协议。三、作为保证次用户高效传输的频谱资源分配再利用技术之一,频谱拍卖可以激励频谱资源代理人(PO)以及次用户之间进行频谱资源再分配。在现有的频谱拍卖机制当中,每个PO只有一种类型的频谱,或者每个次用户只能够从同一个频谱代理人购买同构的资源。在泛在网中,每个PO拥有异构的频谱资源,例如WiFi,3G。另外,每个次用户可以向同一个PO请求不同种类的频谱资源。现有的方法无法直接针对此场景进行高效的频谱资源分配。为此,在第五章,我设计了一个轻型的组合双拍卖机制来解决这个问题,并提出了贪心算法G-Greedy和基于群体折扣的算法E-Greedy。最后,理论证明了所提出拍卖机制的经济学性质,通过大量实验也验证了提出的算法和已有的算法相比,可以带来更高收益。四、在保障认知无线电网络的高效传输的同时,通信的安全性是一个不可忽视的问题。由于次用户节点大多是移动节点,能量往往受限。为此,具有能量收集功能的节点将能够保障网络通信的连续性。第六章研究在覆盖通信模式下,具有能量收集功能的次用户作为中继节点帮助主用户发送数据,如何在保证次用户自身通信QoS的同时提高主用户通信的安全容量问题。我将问题定义为混合非线性整型规划问题。考虑到求解问题约束条件的特殊性,本研究设计了一个多项式时间的算法SRMA来解决这个问题。实验分析表明,主用户的安全容量随着次用户节点的能量保存率的增高而增大,最优能量保存率与能量收集率成反比关系。
【学位授予单位】: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TN925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本期认知无线电评审专家[J];电波科学学报;2013年03期
2 ;本期认知无线电评审专家[J];电波科学学报;2013年04期
3 ;本期认知无线电评审专家[J];电波科学学报;2013年05期
4 毕志明;匡镜明;王华;;认知无线电技术的研究及发展[J];电信科学;2006年07期
5 田峰;程世伦;杨震;;无线区域网和认知无线电技术2[J];中兴通讯技术;2006年05期
6 王金龙;;认知无线电专题讲座(一) 第1讲 认知无线电[J];军事通信技术;2007年02期
7 刘栋;吴启晖;;认知无线电专题讲座(一) 第2讲 认知无线电技术在军事上的应用探讨[J];军事通信技术;2007年02期
8 梁燕芬;殷瑞祥;;认知无线电技术[J];信息安全与通信保密;2007年03期
9 李彬;郭莉;;一种新的基于认知无线电和开放无线结构的终端架构[J];移动通信;2007年05期
10 王军;李少谦;;认知无线电:原理、技术与发展趋势[J];中兴通讯技术;2007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文清;郭宗良;;认知无线电及其军事通信应用研究[A];中国通信学会第六届学术年会论文集(上)[C];2009年
2 李俊葶;陈金鹰;刘庆丰;徐广伟;;浅谈认知无线电[A];四川省通信学会2008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8年
3 彭开志;杨平;王书诚;;认知无线电在通信系统中应用研究[A];2011船舶电气及通讯导航技术发展论坛论文集[C];2011年
4 李辉;苏泽友;谢伟;;认知无线电综合抗干扰电台设计构想[A];中国电子学会第十五届信息论学术年会暨第一届全国网络编码学术年会论文集(上册)[C];2008年
5 饶毓;曹志刚;;认知无线电技术的标准化进程[A];2009年全国无线电应用与管理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9年
6 罗凡;陈金鹰;;认知无线电在震后应急通信中的应用[A];四川省通信学会2008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8年
7 周骥;;浅谈认知无线电在军事领域的应用[A];四川省通信学会2010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8 郝刚;甘志春;;认知无线电网络安全问题研究[A];2014第二届中国指挥控制大会论文集(下)[C];2014年
9 王斯瑶;付琳;;认知无线电技术[A];四川省通信学会2006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一)[C];2006年
10 刘庆丰;陈金鹰;李俊葶;卓有福;;基于认知无线电的高效频谱利用技术[A];四川省通信学会2008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8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黑龙江 王宇宙 编译;认知无线电发展综述[N];电子报;2012年
2 本报记者 卢子月;认知无线电让网络不再拥挤[N];通信产业报;2011年
3 常丽君;避堵走闲,,美开发认知无线电上网系统[N];科技日报;2014年
4 ;认知无线电:未来无线通信的重要发展方向[N];人民邮电;2007年
5 江苏泰州市无线电管理办公室 刘浏 窦沛沛;认知无线电整合“闲散”频谱[N];通信产业报;2009年
6 本报记者 郑焕斌;未来通讯 看我独霸[N];科技日报;2006年
7 北京邮电大学WSPN实验室 雷光;认知无线电技术[N];通信产业报;2007年
8 特约撰稿人 吴康迪;日本4G路线明晰 “催熟”新技术[N];通信产业报;2009年
9 四川 杨远清 编译;可检测空闲频带的认知无线电接收器[N];电子报;2013年
10 本报记者 卢子月;无线似水 应需而动[N];通信产业报;201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唐星;认知无线电网络机会路由算法的研究[D];武汉大学;2012年
2 何浩;认知无线电动态频谱接入关键技术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4年
3 刘法;分布式认知无线电网络的QoS保障关键技术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5年
4 王亮;谱效和能效优化的认知无线电网络资源分配技术[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15年
5 郑仕链;认知无线电动态频谱接入关键技术研究[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14年
6 白晓娟;干扰对齐技术在认知无线电系统中的应用[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14年
7 左加阔;认知无线电中稀疏频谱检测及资源分配的研究[D];东南大学;2015年
8 陈龙;面向传输优化的认知无线电资源分配问题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6年
9 贺新颖;基于支持向量机的认知无线电若干关键技术研究[D];北京邮电大学;2009年
10 李红岩;认知无线电的若干关键技术研究[D];北京邮电大学;2009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晓鸿;认知无线电射频接收机的研究与设计[D];华南理工大学;2015年
2 王娟;认知无线电系统的协作中继选择与功率分配算法研究[D];燕山大学;2015年
3 陈行之;认知无线电中感知时间的优化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15年
4 左明智;认知无线电网络中会合算法的仿真与改进[D];广东技术师范学院;2015年
5 杨世康;分布式认知无线电频谱分配利用的研究及改进[D];昆明理工大学;2015年
6 张文召;基于粒子群算法认知无线电联合频谱检测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5年
7 杨建新;认知无线电网络抵御恶意模拟主用户攻击方法的研究[D];云南民族大学;2015年
8 郝万明;协作认知无线电网络中基于能效和谱效的资源分配技术研究[D];郑州大学;2015年
9 林正红;认知无线电中TCP跨层优化方案研究[D];西南科技大学;2015年
10 陈坚;认知无线电动态频谱分配算法研究[D];广西大学;2015年
本文编号:125622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xxkjbs/125622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