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干涉场曝光系统光束质量控制方法研究

发布时间:2017-12-08 06:28

  本文关键词:扫描干涉场曝光系统光束质量控制方法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全息光栅 扫描干涉场曝光技术 高斯光束 缺陷 曝光对比度 光束稳定 光束对准


【摘要】:随着科技的迅速发展,大尺寸高质量衍射光栅的需求也越来越迫切,扫描干涉场曝光技术是一种新兴的全息光栅制作方法。基本原理是两束激光束相互干涉形成干涉条纹,通过二维精密工作台以步进扫描的方式将干涉条纹记录于涂有光刻胶的基底上,从而制作出大面积的光刻胶光栅掩模。两高斯激光束叠加形成的干涉场作为曝光的基本单元,其质量直接决定了制作出光栅掩模的成败。由于扫描干涉场曝光系统较为复杂,多种参量相互影响,不仅要考虑静态全息曝光技术中光束波前、能量分布等因素的影响,还需要考虑条纹扫描拼接运动时的影响因素。为此系统的分析优化曝光干涉场,控制其中存在的误差,提升曝光光束质量对于整个系统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论文主要包括以下内容:第一,结合系统对测量、调整及曝光的要求,通过数值模拟的方法,系统的讨论了曝光光斑尺寸对干涉条纹非线性误差、刻线拼接误差与对比度等参数的影响。并根据高斯光束在透镜中传输特点,计算、设计优化了系统的光学布局,经实际测量验证了设计结果。第二,针对高斯激光束传输系统建立了元件表面缺陷对高斯光束的调制模型,分析了缺陷对高斯光束的调制规律。利用模型对双高斯光束干涉进行了扩展,分析模拟了不同情况下缺陷对于干涉场对比度,并提出了相应的评价方法,为光学元件加工及系统环境控制提供了理论依据。第三,针对曝光光路中存在漂移的现象,建立了光束漂移误差对扫描曝光影响的数学模型,分析了角度漂移误差与位置漂移误差对系统照成的影响,并且设计一套曝光光束稳定系统,所设计的稳定系统可以有效的抑制了光束的低频漂移,总的光束角度控制精度优于2.7μrad,位置控制精度优于3.9μm(均为σ值),达到抑制光束漂移误差的目的。第四,针对曝光光束对准精度低的问题,分析了对准误差对于曝光对比度的影响,设计了曝光光束自动对准系统。并且建立了耦合情况下的迭代对准算法模型,推导了对准算法收敛条件,给出了存在装调误差时保证对准系统收敛性能的方法,最终达到角度对准精度优于9μrad,位置对准精度优于10μm,达到了系统曝光对光束对准精度的要求。
【学位授予单位】:中国科学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7
【分类号】:O436.1;TN25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黄洪欣,刘立人,王之江;谱衍射干涉的计算模拟[J];光学学报;1988年03期

2 左芬;陈磊;徐晨;;同步移相干涉的测量性能[J];中国激光;2007年12期

3 吴继宗,戴晓芳,袁小聪,陈本智,魏跃林,陈兴梧,刘文跃;计算全息检测非球面干涉场的理论分析与实验结果[J];光学学报;1989年12期

4 王晓雷;石炳川;朱竹青;王强;;频率啁啾对飞秒激光脉冲干涉场的影响[J];光电子.激光;2014年03期

5 王定兴;;衍射和干涉[J];物理教师;1986年03期

6 李剑波,陈子乾,覃泽涛;平面波干涉场的模拟实现[J];广西工学院学报;2001年04期

7 朱秋东;移相干涉术的新方法──声光变频移相法[J];光学学报;1995年03期

8 ;光的干涉与衍射[J];中国光学与应用光学文摘;2008年04期

9 王明;郝群;朱秋东;胡摇;;时频域双重分析法抗干扰移相干涉术[J];光学学报;2011年11期

10 周必春,,陈家壁;条纹扫描干涉术中白光的影响[J];南京师大学报(自然科学版);1995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胡杰;秦艳利;李艇;;利用双曝光全息干涉场测物体微小位移[A];中国光学学会2011年学术大会摘要集[C];2011年

2 张红霞;张以谟;井文才;周革;李朝辉;李岩;;Mirau相移干涉轮廓仪检测微表面三维形貌[A];大珩先生九十华诞文集暨中国光学学会2004年学术大会论文集[C];2004年

3 秦志峰;沙定国;;利用具有梯度力的干涉场实现对微粒的筛选[A];光电技术与系统文选——中国光学学会光电技术专业委员会成立二十周年暨第十一届全国光电技术与系统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5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王玮;扫描干涉场曝光系统光束质量控制方法研究[D];中国科学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2017年

2 张红霞;用于微表面形貌检测的纳米级白光相移干涉研究及仪器化[D];天津大学;2004年

3 徐晨;动态干涉测试技术与应用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09年

4 柳忠尧;用于掩模板表面形貌测量的外差干涉显微系统的研究[D];清华大学;200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冉迎春;基于正弦相位调制的干涉信号处理技术研究[D];重庆师范大学;2012年

2 范方兵;全光纤干涉测速数据处理技术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08年

3 徐春生;同步移相抗振干涉的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06年

4 李迎春;双波长移相干涉术的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04年

5 郝晶晶;波长移相干涉测量技术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07年

6 石凤;基于双波长干涉的微表面形貌测量的算法和实验研究[D];天津大学;2010年

7 吴璀罡;多功能激光数字化干涉显微系统[D];浙江大学;2004年

8 谭中奇;波长调谐相移干涉测量技术的研究[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03年

9 朱蔚;纳米级微表面干涉形貌检测仪的功能扩展和数据处理[D];天津大学;2006年

10 肖新元;全反射倏逝波干涉场光学力研究[D];南昌航空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126538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xxkjbs/126538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ac3f1***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