界面插入层对二次生长ZnO纳米线形貌和光电性能的调控
本文关键词:界面插入层对二次生长ZnO纳米线形貌和光电性能的调控
更多相关文章: ZnO纳米线 形貌调控 性能提升 少层包裹 二次生长 TiO_x表面活性剂 Al界面掺杂 生长机理
【摘要】:ZnO纳米线由于具有宽直接带隙(~3.4 eV),大激子结合能(~60 meV),强激子振荡强度(Rabi劈裂能~200 meV),高结晶质量和高度对称的六棱柱形状等优点,被认为是优秀的短波长光电子材料,并且有望能用于制备光子学和(光)电器件如谐振腔、波导管、发光二极管、激光器等。在上述应用中,ZnO纳米线形貌和性能的优劣将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实现对ZnO形貌尺寸和性能的调控,不仅可以有助于提升其未来的应用发展,同时也是一个巨大的挑战。在此背景下,我们针对ZnO形貌尺寸调控、带边荧光辐射增强和CVD生长中ZnO纳米线的生长机理等方向展开研究。本论文主要内容如下:在第一章中,我们首先介绍了 ZnO纳米材料制备和生长机理的基本知识。随后,我们介绍和总结了 ZnO纳米材料的掺杂方法、形貌和性能调控等领域的研究现状。最后,我们论述了本论文研究的科学意义和主要内容。在第二章中,我们发展一种在一次生长ZnO纳米线的表面包裹少层TiOx再生长的策略,成功实现了 ZnO纳米线径向生长速率两个数量级的提升。研究发现Ti元素在生长过程中,一直"浮"在生长的前端(纳米线的外表面),而非掺杂在纳米线的内部。这种Ti元素独特的"浮"式调控生长的行为,确保了包裹再生长纳米线仍具有优异的光学与电学性能:其室温和低温(83K)带边发光强度比参照的常规纳米线样品分别提升约5倍和10倍;而其电导率(~104 S/m)和载流子浓度(~1019cm-3)均比参照样品提高1个数量级。此外,我们还研究分析了对应生长过程的可能机理,提出了一种基于Ti-Zn离子交换反应的生长图像。在第三章中,我们通过ALD方法,在ZnO纳米线的表面包裹了少层AlxOy薄膜,然后进行再生长,该方法能成功制备界面△-铝掺杂的ZnO纳米线。不同于以往重掺杂ZnO纳米线带边荧光辐射退化的现象,该界面△掺杂纳米线的室温带边发光强度,比参照的一次生长纳米线样品大20倍以上,其可见荧光发射却减弱6倍。我们的研究表明:界面Al掺杂纳米线的带边荧光增强,主要归因于非辐射复合过程的抑制和辐射复合过程的增强。同时系统的实验测量和模拟计算分析进一步阐明:界面掺杂纳米线中非辐射过程的抑制,源于样品中高载流子浓度屏蔽了晶格热振动对激子的非辐射弛豫的影响,而辐射过程的增强则源于低折射率Al掺杂界面层的光场局域增强效应。在第四章中,我们发现了通过提高生长前载气中O2浓度,能生长分节的ZnO纳米线的现象。根据实验观测结果和Zn核自催化生长理论,我们提出了一种能够理解该现象的可能生长图像。随后,结合实验设计和相关的成核理论,我们成功解释了延长源反应稳定时间对纳米线径向尺寸和成核密度的调控现象。此外,我们通过纳米线轴向生长输运模型,对纳米线径向尺寸和轴向长度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合理的解释。最后,采用第一性原理泛函密度法,我们计算了 Ti和Al掺杂的替位能量差和掺杂后的ZnO表面能,并以此结果解释了表面修饰的少层TiOx和AlxOy在再生长中不同的生长调控和掺杂行为。在第五章中,我们对ZnO纳米材料的后续研究工作进行了展望,并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学位授予单位】: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7
【分类号】:TN304.21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琦锋;戎懿;陈贤祥;张耿民;张兆祥;薛增泉;陈长琦;吴锦雷;;ZnO纳米线的气相沉积制备及场发射特性[J];半导体学报;2006年07期
2 徐春祥;陈丽媛;朱光平;刘松琴;谷保祥;;基于ZnO纳米线的酪胺酸霉生物传感器研究[J];功能材料信息;2007年05期
3 常鹏;刘肃;陈溶波;唐莹;韩根亮;;ZnO纳米线的低温生长及其发光特性(英文)[J];半导体学报;2007年10期
4 高美玲;程汉;罗昊;;脉冲激光诱导下ZnO纳米线阵列中非平衡载流子的扩散理论[J];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年03期
5 李梦婷;张文雪;;解析ZnO纳米线的掺杂及特性研究进展[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13年21期
6 陈华宝;徐春祥;;硅衬底上ZnO纳米线的制备及其导电性能(英文)[J];电子器件;2009年04期
7 张秋香;张永胜;白伟;郁可;朱自强;;两步法制备性能优良的ZnO纳米线[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年03期
8 曹东;蒋向东;李大伟;孙继伟;;不同晶种上ZnO纳米线的生长及紫外光电导特性[J];半导体光电;2011年02期
9 王丹丹;杨丽丽;孔翠兰;刘文彦;郎集会;杨景海;;ZnO纳米线的制备及结构表征[J];吉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年01期
10 范新会;于灵敏;严文;朱长纯;;ZnO纳米线在外加电场下的生长及场发射性能[J];华中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年10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立晟;章晓中;;PVD法在ZnO(001)薄膜上制备ZnO纳米线阵列[A];2005年全国电子显微学会议论文集[C];2005年
2 王立晟;章晓中;周岳亮;齐俊杰;周国元;;采用PVD方法(无催化剂)在ZnO(001)薄膜上制备整齐排列的ZnO纳米线[A];2004年中国材料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4年
3 孙明华;张琦锋;孙晖;张文静;沈昕;张俊艳;邓天松;王全;吴锦雷;;ZnO纳米线异质结的构建[A];中国真空学会2006年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6年
4 程和;李燕;邓宏;王锦春;;ZnO纳米线紫外敏感特性[A];四川省电子学会传感技术第九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5年
5 王秀华;常鹏;陈溶波;尹小丽;刘肃;;硫掺杂ZnO纳米线的电化学制备及发光特性[A];第十六届全国半导体物理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7年
6 张立;;短波长纤锌矿ZnO纳米线中激子基态与低激发态及其光学非线性[A];“广东省光学学会2013年学术交流大会”暨“粤港台光学界产学研合作交流大会”会议手册论文集[C];2013年
7 高战军;顾有松;张跃;;高压下ZnO纳米线的结构相变和能带的尺寸效应[A];第七届全国材料科学与图像科技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9年
8 吴锦雷;孙晖;张琦锋;;ZnO纳米线的光致激光和电致近紫外发光[A];第八届全国真空冶金与表面工程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7年
9 吴锦雷;孙晖;张琦锋;;ZnO纳米线的光致激光和电致近紫外发光[A];真空冶金与表面工程——第八届真空冶金与表面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7年
10 朱德峰;贺庆国;付艳艳;华康毅;曹慧敏;程建功;;ZnO纳米线阵列波导对表层聚合物荧光增强的影响[A];中国化学会第28届学术年会第4分会场摘要集[C];2012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吴一鸣;界面插入层对二次生长ZnO纳米线形貌和光电性能的调控[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7年
2 郭亮;ZnO纳米线紫外探测器的制作及其性能的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2011年
3 赵昊;ZnO纳米线操控的关键工艺及其传感应用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5年
4 刘为振;ZnO纳米线异质结紫外光发射器件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辉强;ZnO、InN纳米材料的制备及单根ZnO纳米线太赫兹探测器的研究[D];西南科技大学;2015年
2 马姝哲;Cu衬底上超细ZnO纳米线的制备及其光学性质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5年
3 何培培;ZnO纳米线的横向生长及其紫外性能研究[D];重庆大学;2015年
4 于晓霞;空位和掺杂对ZnO纳米线电子结构影响的理论研究[D];燕山大学;2016年
5 黄瀛;ZnO纳米线的制备及在敏化太阳能电池中的应用[D];广西大学;2016年
6 毕楠楠;Co掺杂ZnO纳米线的制备及其磁性和光学性能的研究[D];安徽工业大学;2016年
7 徐顺义;基于ZnO纳米线的复合纳米材料制备及光催化性能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6年
8 李久朋;ZnO纳米线忆阻器的制备及其性能研究[D];浙江工业大学;2016年
9 丁圣;取向ZnO纳米线阵列的制备及特性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07年
10 税婧仪;ZnO纳米线的掺杂与表征[D];西安工业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127048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xxkjbs/127048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