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磁同步电机调速系统无位置传感器控制技术研究
本文关键词:永磁同步电机调速系统无位置传感器控制技术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永磁同步电机 脉宽调制电压型逆变器 重复学习控制 多参数辨识 无迹卡尔曼滤波 无位置传感器控制 磁场饱和效应 交叉饱和效应 多凸极效应
【摘要】:永磁同步电机以其结构简单、动态性能好、节能等优势,广泛应用于工业自动化、交通运输、航空航天等领域。高性能永磁同步电机调速系统需要转子位置和速度信号实现速度闭环控制,一般采用同转子轴安装的机械式传感器直接测量。但是,机械式传感器不仅增加了系统的重量和成本,降低了可靠性,并限制了其应用范围。因此,除去机械式传感器,采用无位置传感器控制技术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和良好的经济效益。然而,永磁同步电机调速系统无位置传感器控制受脉宽调制电压型逆变器(PWM-VSI)非线性因素、电机参数不准确、电机非理想模型等影响,降低了位置估计精度和调速系统动态性能。针对上述问题,深入分析了其成因,并提出了提高位置估计精度和调速系统动态性能的方法,主要工作和创新点有:针对永磁同步电机调速系统受PWM-VSI非线性因素影响而导致电压、电流畸变,转矩、转速脉动等问题,考虑了死区时间,功率管和续流二极管饱和压降,功率管开通、关断延时等非线性因素,建立了PWM-VSI非线性因素数学模型,将其对系统的影响看成直轴、交轴电压中引入了电压扰动,分析了该扰动对电流环、转速环的影响,提出了一种全新的角度域重复学习控制器的复合补偿策略,并分析了角度域重复学习控制器的参数选择和稳定性条件。仿真和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对系统模型依赖小,调整参数容易,有效提高调速系统动、静态性能。针对永磁同步电机调速系统无位置传感器控制需要准确电机参数的问题,提出了一种无迹卡尔曼滤波(UKF)的多参数辨识算法,将定子电阻、永磁体磁链、直轴电感和交轴电感四个参数当做状态,参数估计问题转变为非线性系统状态观测问题。研究了多参数可同时辨识的条件,通过在直轴参考电流中加入激励电流,使非线性系统能观性矩阵满秩,并对PWM-VSI非线性因素进行补偿,提高参数辨识精度。同时,比较了UKF与扩展卡尔曼滤波(EKF)、递推最小二乘算法在参数辨识收敛域、辨识精度、收敛速度和抗测量噪声能力等方面的性能,归纳出各种方法的优缺点。仿真和实验结果表明,UKF可得到准确的电机参数,该参数可用于永磁同步电机无位置传感器控制。为了实现一种简单可靠的永磁同步电机调速系统全程无位置传感器控制,提出了一种考虑磁场饱和效应的全程无位置传感器控制策略。电机通过I/F启动,达到一定转速后采用电流切换和位置切换使转速和电流平滑切换至UKF无位置传感器闭环控制。在UKF无位置传感器控制速度闭环中,考虑了磁场饱和效应,建立了时变电感模型,并补偿了滤波器造成的信号相位偏移,实验结果表明该策略提高了位置估计精度和系统动态性能。同时,通过实验比较了UKF与EKF在无位置传感器控制上的性能差异。研究了永磁同步电机调速系统静止和低速时两种高频注入法——旋转高频电压注入法(旋转法)和脉振高频电压注入法(脉振法)的位置估计误差来源,归纳为电流信号提取过程造成的误差和电机非理想模型导致的误差。分析了定子电阻、滤波器、系统离散化、锁相环等对旋转法和脉振法位置估计的影响,提出了位置估计误差的补偿方法以及UKF直接位置估计法。同时,分析了交叉饱和效应和多凸极效应对高频注入法位置估计的影响,并提出了交叉饱和效应过补偿和角度域重复学习控制的多凸极解耦策略。仿真和实验结果表明,所提策略均有效提高转子位置估计精度,提升调速系统动态性能。
【学位授予单位】:西北工业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TM341;TP273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帅伟;郭爱云;;具有语音功能的电机调速系统设计[J];南通职业大学学报;2014年01期
2 王士湖;永磁同步电机调速系统的研制[J];中小型电机;2003年03期
3 李开忠;;步进电机调速系统的系数修正法[J];自动化仪表;1986年02期
4 侯立军,苏彦民,陈林,马挺;多相感应电机调速系统的发展现状和应用前景[J];微电机(伺服技术);2001年05期
5 丁金林,刘国海,张浩;开放式多电机调速系统的设计[J];中小型电机;2004年05期
6 李先祥;周波;章勇海;朱震莲;;稀土永磁无刷直流方波电机调速系统设计中的若干技术问题[J];电气自动化;1997年02期
7 黄星辉;用积分器构成电机调速系统中的给定电路[J];电子技术应用;1991年05期
8 邓重;;同步电机调速系统的神经元控制方法[J];电源世界;2009年05期
9 王浩坤;尚群立;;基于专家PID控制的永磁同步电机调速系统[J];组合机床与自动化加工技术;2007年12期
10 王深涛;王治军;贾存德;;1~#发电机调速系统故障原因分析及处理[J];通用机械;2009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宗凯;李世华;陈夕松;;基于永磁同步电机调速系统二阶模型的滑模控制器[A];2009中国控制与决策会议论文集(3)[C];2009年
2 董丽荣;董文智;;基于DSP的电机调速系统[A];全国冶金自动化信息网2009年会论文集[C];2009年
3 汪海波;周波;方斯琛;刘颖;;永磁同步电机调速系统的滑模控制[A];2008中国电工技术学会电力电子学会第十一届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8年
4 潘书娜;李世华;陈夕松;;永磁同步电机调速系统的自适应复合控制算法[A];2009年中国智能自动化会议论文集(第七分册)[南京理工大学学报(增刊)][C];2009年
5 李鹏;李崇坚;朱春毅;;负载换流同步电机调速系统的换流分析[A];全国冶金自动化信息网2010年年会论文集[C];2010年
6 刘成刚;;RX-401 A绕线机LC电机调速系统[A];中国电子学会生产技术分会“专用设备委员会”第一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1994年
7 赵国新;;Profibus-DP总线和PLC在多电机调速系统中的应用[A];自动化技术与冶金流程节能减排——全国冶金自动化信息网2008年会论文集[C];2008年
8 焦志强;明正峰;杨兵建;郑峰;;基于P89LPC901单片机的单相交流电机调速系统实验研究[A];2008中国电工技术学会电力电子学会第十一届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8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吴春;永磁同步电机调速系统无位置传感器控制技术研究[D];西北工业大学;2016年
2 卢达;永磁同步电机调速系统控制策略研究[D];浙江大学;2013年
3 张晓光;永磁同步电机调速系统滑模变结构控制若干关键问题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梁明锋;永磁同步电机调速系统的连续终端滑模控制方法的研究[D];东南大学;2015年
2 成兰仙;多相永磁同步电机调速系统智能控制研究[D];湖南大学;2006年
3 吴卫安;永磁同步电机调速系统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7年
4 唐杨;基于DSP的永磁同步电机调速系统的研究[D];浙江大学;2006年
5 崔茂振;基于DSP的永磁同步电机调速系统的研究[D];湖南工业大学;2012年
6 张连勇;无速度传感器的永磁同步电机调速系统[D];山东大学;2010年
7 黄_g伟;嵌入式伺服电机调速系统设计[D];天津大学;2007年
8 马孟臣;SR电机调速系统整体动态仿真模型及优化设计研究[D];河海大学;2007年
9 蔡莎莎;同步电机调速系统参数辨识研究[D];广东工业大学;2013年
10 荆文毅;基于DSP的永磁同步电机调速系统研究与设计[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128833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xxkjbs/128833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