界面调控低维氧离子固态电解质结构与性能研究

发布时间:2017-12-16 01:27

  本文关键词:界面调控低维氧离子固态电解质结构与性能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萤石结构电解质 界面调控结构 界面传导 氧离子电导率 氧传感器


【摘要】:具有萤石结构的氧离子固态电解质因其优异的电学、力学性能已被广泛应用于全固态燃料电池、电解池、气体分离和气体传感等能源与环境领域器件中。目前主要挑战为拓展器件在中低温区间(400~600 oC)应用及开发新型微型器件,这使得研究在较低温度下具有高氧离子电导率的低维电解质材料有重要意义。本论文通过设计低维电解质材料中的“面”(晶界、表面和相界面)调控其微观结构,优化电学、力学性能,开发其在中温微型氧传感器中的应用,主要包括以下内容:采用静电纺丝方法制备并调控10 mol.%氧化钪稳定氧化锆(10Sc SZ)纳米纤维电解质的晶粒尺寸(晶界体积分数)。结果表明,提高晶界体积分数可抑制立方相(高电导)-菱方相(低电导)相变,并且晶界为氧离子传导提供快速通道,10Sc SZ纤维的电导率比10Sc SZ块体提高900倍。采用同轴静电纺丝方法对10Sc SZ纳米纤维表面包覆非晶氧化铝改性。结果表明,表面包覆后纤维高温晶粒生长被抑制,生长激活能提高一倍。高温下10Sc SZ纤维表面具有低指数取向(低能量)的晶粒沿轴向优先长大,推动纤维内部晶粒长大,表面包覆层可抑制纤维表面晶粒生长。采用射频磁控溅射方法制备10Sc SZ/非晶氧化铝异质薄膜结构,利用异质界面调控10Sc SZ薄膜晶粒择优取向和氧离子电导率。结果表明,非晶氧化铝过渡层使得10Sc SZ薄膜由(111)择优取向转变为(110)择优取向,10Sc SZ薄膜的(110)取向比(111)取向更有利于氧离子快速传导。采用射频磁控溅射方法制备Ce0.8Sm0.2O_2-δ(SDC)与非晶氧化铝(AO)多层薄膜电解质,研究异相界面对晶体取向、晶界分布及缺陷结构进而电学性能的调控作用。结果表明,无择优取向SDC/AO异相界面区结构高度无序、缺陷富集,电导率提高1~2个数量级,总电导随层数增加而增加;强择优取向SDC/AO异相界面区域取向无规则性增加,晶界阻碍作用增强,总电导随层数增加而减小。采用磁控溅射制备无择优取向Ce0.8Sm0.1Nd0.1O_2-δ/Al2O3(SNDC/AO)多层膜电解质,其400 oC电导率相对于YSZ块体提高2个数量级。结合微加工工艺,分别基于这两种材料制成微型氧传感器。结果表明,SNDC/AO氧传感器比YSZ氧传感器工作温度低200oC。SNDC/AO氧传感器灵敏度高(1 vol.%O_2)、响应时间短(~1 s)和循环稳定性好(1000次循环)。
【学位授予单位】:清华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TB34;TP212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邱关明;;氧化物玻璃态结构——络氧离子群[J];长春光学精密机械学院学报;1982年03期

2 孙树滋,李杰,廖蔚树;氧离子注入对铝、铁薄膜结构影响的实验研究[J];东北工学院学报;1983年02期

3 李丹;李相虎;方前锋;;La_2Mo_(2-x)W_xO_9的氧离子扩散和相变机制研究[J];材料导报;2009年20期

4 ;氧离子注入砷化镓的理论问题——载流子补偿机理探讨(EHMO法)[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78年02期

5 杨志平,李志强,史其武,韦志仁;氧离子对ITO膜生成的影响[J];河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7年S1期

6 贾桂霄;郝文兴;潘飞;杨吉春;章永凡;;金属掺杂的CeO_2体系电子结构和氧离子迁移能的DFT+U研究[J];化学学报;2013年12期

7 张立娜;丁万昱;巨东英;柴卫平;;氧离子束工作压强对PET表面化学键结构及润湿性能的影响[J];真空科学与技术学报;2013年07期

8 李瑛,YBABA,TSEKIGUCHI;304不锈钢氧离子溅射的同步辐射光电子能谱原位研究Ⅰ.钢中金属元素的氧化行为[J];中国腐蚀与防护学报;2000年06期

9 于淑秋;一酸式磷(膦)酸酯萃取钼氧离子的规律[J];铀矿冶;1987年02期

10 魏星;薛忠营;武爱民;王湘;李显元;叶斐;陈杰;陈猛;张波;林成鲁;张苗;王曦;;两步氧离子注入工艺制备SOI材料研究[J];科学通报;2010年19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王小英;任大鹏;郭文胜;唐洪全;张厚亮;刘卫华;姜桂芬;;碳氧离子注入提高铀抗氢化性能[A];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科技年报(2001)[C];2001年

2 刘崇;张俊;王连红;舒勇华;樊菁;;YBa_2Cu_3O_(7-δ)薄膜中氧离子扩散行为的分子动力学模拟[A];第十二届全国物理力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12年

3 方前锋;王先平;程帜军;;Bi和K掺杂对La_2Mo_2O_9中氧离子扩散及直流电导的影响[A];第十二届中国固态离子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4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姚蕾;界面调控低维氧离子固态电解质结构与性能研究[D];清华大学;2016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陈秀梅;钒氧离子对直接甲醇燃料电池性能的影响[D];吉林大学;2011年

2 徐开群;Bi_2Me_(0.1)V_(0.9)O_(5.5-δ)(Me=Co,,Cu)体系的合成、结构与低温氧离子导电性能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6年

3 刘畅;Pr~(3+)掺杂12CaO·7Al_2O_3粉体的结构表征及其氧离子导电机理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5年

4 陈小虎;氧离子注入纳米金刚石薄膜的微结构与电学性能研究[D];浙江工业大学;2012年

5 宁小聪;氧基磷灰石型硅酸盐的Sol-Gel合成及导电性能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129420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xxkjbs/129420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c81a***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