谐振式微生化传感器圆形微膜动力学性能研究

发布时间:2017-12-16 12:01

  本文关键词:谐振式微生化传感器圆形微膜动力学性能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圆形微膜 表面效应 吸附效应 流固耦合


【摘要】:谐振式微生化传感器是微生化传感器的一种主要形式,其性能指标主要依赖于谐振器微构件的动力学性能。微膜作为谐振器微构件,在气体与液体中都具有很高的品质因数,因此,其动力学性能成为当前微生化传感器领域中人们关注的热点。微纳米尺度下微膜动力学性能受到的表面效应、残余应力、液态介质与吸附物的影响。因此,综合考虑这些因素对微膜动力学性能的影响,为发展谐振式微膜生化传感器提供理论基础。本文以谐振器元件圆形微膜为研究对象,分析了表面效应、局部分布质量、残余应力及液态介质对圆形微膜动力学性能的影响规律。本文的研究内容主要包括:考虑圆形微膜单侧接触被检测介质造成的上下表面不同的表面性质,以及吸附物形成的单侧局部均匀分布质量,基于表面连续理论和Kirchhoff薄板理论,建立了具有不同表面性质的圆形微膜控制方程,并利用伽辽金法得到近似解。分析了不同表面效应对微膜固有频率与质量敏感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上下表面力学性能的差异使微膜动态特性表现出不同的尺寸依赖性,当上下表面弹性模量差值△E00时,圆形微膜的固有频率与质量敏感均随微膜厚度的减小而增大,而当△E00时,则均随微膜厚度的减小而减小。当吸附物质量一定时,减小吸附区域面积可以使微膜具有更高的质量敏感性。将已建立的模型退化为可用于分析残余应力对圆形微膜振动模式影响的模型,利用分离变量法得到控制方程的解析解。将现有模型预测结果与基于修正叠层板的结果进行对比,当无量纲张力参量较小时,现有模型与修正叠层板模型预测的结果是一致的。随着张力参量的增大,两模型预测结果的差异性变大。通过分析各阶模态下,残余应力对具有表面效应的微膜振动模式和固有频率的影响,说明强化表面会使微膜振动模式转化区间增大,而弱化会使其缩小。考虑液态介质对圆形微膜动力学性能的影响,用新建模型描述圆形微膜的振动,假设液体为不可压缩、无粘性的无限域液体,且液体的运动仅由微膜的振动所致,采用速度势函数来描述液体域运动。引入Hankel变换与逆变换求解速度势函数并利用Rayleigh-Ritz法求出耦合系统固有频率的近似解。通过远场法与Rayleigh表面积分得出液体中圆形微膜声辐射耗散能量及品质因数。分析了液体对考虑表面效应的微膜固有频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对于具有强化与弱化表面的圆形微膜,液体中的固有频率与品质因数都具有明显的尺寸依赖性,当微膜厚度小于l×l0-8量级,液体中的固有频率仅为气体中的几十分之一,而随着微膜厚度的增加,液体对固有频率的影响逐渐减弱。根据微膜实际结构,将其简化为含有压电层的双层膜结构。基于Kirchhoff薄板理论,建立了包含压电层的双层圆形微膜自振方程,利用分离变量法求解。考虑压电材料的迟滞特性对品质因数的影响,给出品质因数的预测模型,该模型预测的半径在300μm到700μm,厚度为3.65×10-6的圆形微膜品质因数在66.3至86.7之间,与已有模型预测的结果324至346相比,现有模型预测的品质因数与实验测得的30到137更加吻合。考虑微尺度下双层圆形微膜的表面效应,基于Kirchhoff薄板理论与表面弹性理论,建立了考虑表面效应的双层圆形微膜的控制方程,用伽辽金法求近似解。将考虑表面效应的双层圆形微膜固有频率与单层膜的结果进行对比。结果表明,利用等效材料参数法简化的单层膜模型预测的固有频率会比实际结果偏大或者偏小,而现有考虑表面效应的双层圆形微膜模型可以更好的预测谐振器微膜的固有频率。
【学位授予单位】:山东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7
【分类号】:TP212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贾尚帅;孙舒;;压电材料迟滞非线性特性的幂函数多项式模型[J];应用力学学报;2013年04期

2 张慧勇;潘宏青;张柏林;唐纪琳;;微悬臂梁生化传感器在液体环境中的应用[J];分析化学;2012年05期

3 贺洋洋;林书玉;李力怡;赵学慧;付志强;;边界固定的圆盘在液体中的振动[J];陕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年05期

4 张慧勇;潘宏青;唐纪琳;张柏林;;微悬臂生物传感器检测生物素-亲和素相互作用[J];化学学报;2011年02期

5 孙泽辉;吴恒安;王秀喜;;吸附诱导表面应力的分子动力学模拟[J];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学报;2007年10期

6 薛长国;李凯;朱娟娟;张青川;刘红;伍小平;刘兢;;微梁传感研究谷胱甘肽转硫酶抗原抗体特异结合[J];实验力学;2007年Z1期

7 刘同庆;于虹;;吸附效应对硅纳米梁谐振频率的影响研究[J];电子器件;2006年04期

8 刘向东;修春波;刘承;李黎;;基于混沌神经网络的压电陶瓷迟滞模型[J];北京理工大学学报;2006年02期

9 秦月霞,胡德金;压电驱动器的非线性建模[J];上海交通大学学报;2004年08期

10 崔玉国,孙宝元,董维杰,杨志欣;压电陶瓷执行器迟滞与非线性成因分析[J];光学精密工程;2003年03期



本文编号:129592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xxkjbs/129592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42583***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