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带共形阵列天线研究与应用

发布时间:2017-12-16 21:14

  本文关键词:微带共形阵列天线研究与应用


  更多相关文章: 微带天线 共形天线 负介电常数传输线 互耦 背腔 高次模 高隔离度


【摘要】:近几十年来,平面阵列天线的研究取得了长足的进展,并在很多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但同时也暴露出一些难以克服的缺陷。例如,波束扫描角度范围有限,随着波束扫描角度的增大增益降低波瓣变宽等。而共形阵列天线作为平面阵列天线概念的延伸,可以很好的解决这些难题。另一方面,微带天线,因为其低剖面、重量轻、低成本、易共形等优点是设计共形天线时理想的天线形式。微带共形天线整合了两者的优势,在未来有着非常广泛的应用前景。尽管微带天线具有诸多优势,但是也有一些不足之处有待改进,例如带宽窄,前后比受制于地板大小,会在介质中激励起表面波加剧阵列环境中阵元间互耦等。本论文旨在传统微带天线基础上,研究一些新方法新机理以改善微带天线性能,拓展其在共形天线当中的应用,主要工作及创新点概括如下:第一、基于负介电常数传输线(ENG TL)的环加载微带天线单元及阵列研究。提出了一种改善微带天线性能的新方法,即在传统微带天线周围加载基于ENG TL的寄生环。与传统微带天线相比,通过该方法可以展宽天线阻抗带宽,减小水平方向及后向辐射,抑制介质中表面波激励,降低阵列环境中阵元间的互耦。首先,基于这种新方法,设计了线极化与圆极化的单元天线,并与传统微带天线做对比,通过对ENG TL单元结构色散分析以及天线关键参数的讨论阐述了这种新方法的工作机理。其次,考察了基于ENG TL的环加载微带天线单元共形于圆柱载体时,载体半径的变化对天线性能的影响。最后,探索了基于ENG TL的环加载微带天线在共形阵列天线当中的应用,设计和分析了沿圆锥载体母线方向共形的均匀线阵,沿圆锥载体周向共形的均匀线阵和沿圆柱载体共形的稀布线阵,并且结合有源方向图方法和杂草入侵算法对阵元幅相分布进行优化以达到设计目的。为了验证方法和设计的有效性,加工了天线单元和阵列实物并进行了测试,实测与仿真结果吻合良好。第二、基于高次模的背腔缝隙天线研究。传统微带天线阵设计通常采用外接馈电网络的方式来给阵元馈电,虽然可以实现高增益,但是馈电网络的加入一方面增加了天线的设计和加工难度,另一方面引入插损降低了天线效率。针对这个问题,提出利用腔体高次模的馈电方法,可以在不需要外接馈电网络的情况下即可实现较高增益。首先采用这种馈电方法分电激励和磁激励设计了两款单点馈电线极化背腔高增益缝隙天线,接着在这基础上通过加盖一层极化转换器将线极化天线转变成圆极化天线,并且天线圆极化状态可以通过极化转换器旋向来调整。其次,通过增加腔体介质厚度的电尺寸和加载圆孔的方式,成功实现了一款可用于毫米波频段的宽带高增益高效率背腔缝隙天线。再次,讨论了基于高次模的背腔缝隙天线共形于圆柱载体时,载体半径的变化对天线性能的影响。最后,将基于高次模背腔缝隙天线应用到共形天线设计当中,分三种不同的应用场景分别设计了垂直极化全向天线,基于TE150模式的柱面共形相控阵天线和通过开关切换可实现半空间圆极化覆盖的准球面共形天线阵。第三、高隔离度准共形微带天线阵研究。在很多实际的阵列天线应用当中,往往期望阵元之间具有较高的隔离度。本文结合实际应用,设计了可应用于WLAN MIMO系统的高隔离度准共形微带天线阵。采用带状线馈电口径耦合的微带天线形式作为单元天线,相较于边馈或者底馈形式的微带天线,口径耦合微带天线在带宽和交叉极化方面表现更加出色。接着将设计的单元天线共形到正六棱柱或棱锥的侧面上,通过在天线背后引入扼流槽地板和单元间加载沟槽的技术手段大幅提高了单元间的隔离度。
【学位授予单位】:电子科技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TN822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卫英;覆盖高∈_r材料微带天线的研究[J];微波学报;2000年S1期

2 薛睿峰 ,钟顺时;微带天线小型化技术[J];电子技术;2002年03期

3 刘丹,史小卫,尹应增;一种新型的小型化微带天线的分析与设计[J];火控雷达技术;2003年03期

4 高向军,王聪敏;两种双频微带天线的分析与设计[J];雷达与对抗;2003年01期

5 王聪敏,高向军,夏冬玉;宽带微带天线技术的探讨[J];现代电子技术;2003年08期

6 张雪松,朱超甫,顾颐;使用微带天线进行近距离能量传递[J];北京科技大学学报;2003年06期

7 唐祥生,顾长青;展宽微带天线圆极化带宽的几种方法[J];金陵科技学院学报;2004年04期

8 陈浩,游佰强;蓝牙微带天线的设计和仿真[J];厦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年S1期

9 车仁信;张坤武;程鑫;;微带天线参数模拟测试[J];电子测量技术;2005年03期

10 王素玲;沈学民;;折叠短路式小型化双层微带天线[J];红外与毫米波学报;2006年0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罗建;罗正祥;羊恺;马景民;;双频微带天线的设计[A];2009年全国天线年会论文集(上)[C];2009年

2 张凤林;;任意形状微带天线的宽频带技术[A];1999年全国微波毫米波会议论文集(下册)[C];1999年

3 李洪彬;房少军;丁卫平;;低成本高增益微带天线的设计[A];2009年全国微波毫米波会议论文集(上册)[C];2009年

4 王少永;朱旗;;加载短路钉微带天线的理论分析[A];2005年“数字安徽”博士科技论坛论文集[C];2005年

5 姚德淼;蔡建明;;宽频带高增益微带天线元研究[A];1995年全国微波会议论文集(上册)[C];1995年

6 任冬梅;庄馗;;新型弹载宽频背腔菱形微带天线的研究和实践[A];2009年全国天线年会论文集(上)[C];2009年

7 刘广燕;杨宏春;张连红;阮成礼;;一种新颖的宽带微带天线[A];2009年全国天线年会论文集(上)[C];2009年

8 于晓东;阮成礼;;微带天线宽频带技术的研究[A];2009年全国天线年会论文集(上)[C];2009年

9 曹宜森;卢春兰;彭川;朱卫刚;;一种小型化双频微带天线设计[A];2009年全国天线年会论文集(上)[C];2009年

10 刘洪颐;李大伟;陈征祥;王磊;;一种微带天线的优化设计[A];2009年全国天线年会论文集(下)[C];2009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湖南 谭仲;微带天线[N];电子报;2003年

2 付蔷 闫秋华 田欣;顺时应势 宁静致远[N];科技日报;2009年

3 黄兴章;新型有机高分子磁性微带天线研制获重要进展[N];科技日报;2000年

4 史记;国外RFID:功能扩大 应用拓宽 日渐普及[N];中国包装报;200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于丹;宽带/多频全向微带天线的研究与设计[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15年

2 杨汶汶;宽带微带天线及高性能有源一体化天线技术的研究[D];东南大学;2015年

3 韩旺旺;微带共形阵列天线研究与应用[D];电子科技大学;2016年

4 韩丽萍;差分双频微带天线研究[D];山西大学;2010年

5 袁家德;曲面微带天线的电磁仿真技术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0年

6 贺秀莲;微带天线的数学建模理论与数值分析方法研究[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05年

7 杜成珠;基于三维正交机织的纺织微带天线[D];上海大学;2012年

8 王昊;微带天线的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09年

9 张需溥;小型化微带天线的设计与数值分析[D];上海大学;2004年

10 徐唯伟;带内低散射微带天线及其阵列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韩璐;交指型左手微带天线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09年

2 黄振华;小型化多频微带天线的研究与设计[D];上海交通大学;2007年

3 刘宝宏;微带天线的分析和宽频带设计[D];南京理工大学;2002年

4 尹静;微带天线宽频带技术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07年

5 张欣;微带天线宽频带技术的研究[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11年

6 赖慧芳;宽频带与紧凑型微带天线的研究与设计[D];江西师范大学;2011年

7 李星;微带天线在无线通信中的研究与设计[D];西安工程大学;2011年

8 曾群超;无线图像传输的微带倒F天线仿真研究与设计[D];燕山大学;2015年

9 郭睿;高速转台环境下发动机压力测量系统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15年

10 狄萃;弹体共形微带天线设计及射频电路仿真技术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15年



本文编号:129748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xxkjbs/129748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31014***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