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共线布里渊串行放大激光组束研究
本文关键词:非共线布里渊串行放大激光组束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布里渊放大 频率匹配 激光组束 非共线 单纵模
【摘要】:通过将多束激光进行功率合成的激光组束技术是近年来迅速发展起来实现高功率、高光束质量和高可靠性激光输出的有效方法,打破了传统单路激光器发展的瓶颈。基于受激布里渊散射(SBS)的串行激光组束技术,相较于其他组束技术更接近于用非相干组束的手段,却能获得物理上完全相干的单束激光输出。具有各泵浦光之间彼此独立,无需对其进行精确相位控制,系统稳定性高、可扩展性强等优点。本论文在对强信号布里渊放大和非共线布里渊放大进行详细研究的基础上,设计并搭建了非共线布里渊串行放大激光组束演示系统,实现了多束激光功率合成为一路大能量激光脉冲输出。首先从经典SBS声光耦合方程组出发,推导建立了存在Stokes种子光受激布里渊散射的强信号布里渊放大理论模型。进而利用该模型就强信号布里渊放大中泵浦光注入对Stokes种子光受激布里渊散射的影响进行了理论模拟分析,得出了由于泵浦光存在而降低Stokes种子光SBS产生阈值的结论,并通过实验对其进行了验证。论文还通过改变Stokes种子光与泵浦光在介质池中相遇的时间和相遇的角度,实验研究了强信号布里渊放大中实验条件改变对Stokes种子光受激布里渊散射的影响;通过改变SBS介质的布里渊频移、布里渊增益线宽和布里渊增益系数,理论模拟了介质参数变化对强信号布里渊放大中Stokes种子光受激布里渊散射的影响。其次,利用自制激光系统作为光源对不同角度的非共线强信号布里渊放大进行了实验研究,得出了非共线强信号布里渊放大在小角度范围内(15°)不需要进行频率匹配依旧保持高效的结论。论文还针对大角度非共线布里渊放大因频率失谐导致效率下降问题进行了理论模拟分析,提出了通过控制Stokes种子光频率与声波频率达到共振,实现非共线布里渊放大频率匹配的解决方案并给出了实验验证。此外,还提出了一种简单有效测量SBS介质布里渊特性参数的新方法,对适合在激光串行组束中使用的全氟碳化合物系列介质的布里渊频移和布里渊增益线宽进行了测量,得到的测量结果可以给介质选取提供参考。最后,在前面几章的研究基础上,对非共线布里渊串行放大激光组束演示系统进行了分模块化设计和搭建。其中,单纵模脉冲激光振荡-放大模块中采用复合腔选单纵模技术,利用传输矩阵方法对其进行了参数设计,使用Solid Works三维制图软件对其进行了结构设计;多路激光脉冲并行放大模块中采用双程放大模式,通过增益模拟设计确定了Nd:YAG激光放大棒的规格参数,通过脉冲激光电源模拟设计确定了储能放电系统的规格参数;非共线布里渊串行放大功率合成模块中,通过结构排布设计确定了Stokes种子光与各路泵浦光在介质池内的相遇方式。在各模块设计搭建的基础上进行了联合调试,最终实现了Stokes种子光对5路泵泵浦光进行功率合成,获得了重复频率为1Hz,脉冲宽度为10.6ns,能量为2.96J的组束能量输出,能量提取效率为0.71,组束效率达到0.78。
【学位授予单位】:哈尔滨工业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TN24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旭苹;王峰;路元刚;;基于布里渊效应的连续分布式光纤传感技术[J];激光与光电子学进展;2009年11期
2 张超;饶云江;贾新鸿;苌亮;冉曾令;;基于双向拉曼放大的布里渊光时域分析系统[J];物理学报;2010年08期
3 马庆;;基于虚拟仪器的布里渊信号的采集和识别[J];硅谷;2011年11期
4 解占林;王英民;王奇;鱼海涛;;基于动态布里渊线宽的海水温度反演[J];激光技术;2012年04期
5 徐捷,陈钰明,何国珍;受激布里渊后向散射的模式及时间特性[J];中国激光;1984年05期
6 徐至展,钱爱娣,张文琦,唐永红;受激布里渊侧向散射的光谱特征[J];科学通报;1985年07期
7 丁迎春,吕志伟,何伟明;种子光与抽运光能量比对布里渊放大的影响[J];物理学报;2002年12期
8 丁迎春,吕志伟,何伟明;相遇时间对布里渊放大的影响[J];光学学报;2002年07期
9 丁迎春,吕志伟,何伟明;受激布里渊放大光脉冲波形的研究[J];物理学报;2003年09期
10 哈斯乌力吉,吕志伟,何伟明,王双义;利用不同介质进行布里渊放大的研究[J];物理学报;2005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刘航杰;;布里渊型分布式光纤传感器的设计与实现[A];中国光学学会2011年学术大会摘要集[C];2011年
2 李芳菲;崔启良;李敏;贾茹;杨凯锋;张剑;周强;邹广田;;高温高压条件下氨的布里渊散射光谱研究[A];第十四届全国光散射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7年
3 李长江;杨经国;;聚苯乙烯的受激布里渊散和光损伤[A];全国第三届光散射学术会议论文摘要[C];1985年
4 何伟明;刘红博;哈斯;吕志伟;;微弱光信号布里渊放大的噪声抑制研究[A];豫赣黑苏鲁五省光学(激光)学会联合学术2012年会论文摘要集[C];2012年
5 王月珠;陈德应;鞠有伦;王骐;马祖光;;用被动式受激布里渊相位共轭腔改善光束质量[A];中国物理学会光散射专业委员会成立十周年暨第六届学术会议论文集(下册)[C];1991年
6 陈德应;王月珠;鞠有伦;马祖光;;用主动式受激布里渊相位共轭腔获得优质强激光[A];中国物理学会光散射专业委员会成立十周年暨第六届学术会议论文集(下册)[C];199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徐荣辉;多波长布里渊掺铒光纤激光器及其应用研究[D];南京大学;2015年
2 陈义;非共线布里渊串行放大激光组束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6年
3 王双义;基于布里渊放大的激光串行组束中若干关键问题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8年
4 高玮;高放大率低噪声布里渊放大技术及光谱特性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9年
5 何周;布里渊型光纤陀螺关键问题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1年
6 李存磊;基于多波长光源的布里渊光纤传感系统研究[D];南京大学;2012年
7 梁浩;基于序列编码探测脉冲的布里渊光纤传感器的研究[D];南京大学;2011年
8 何建平;全尺度光纤布里渊分布式监测技术及其在土木工程的应用[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0年
9 洪伟;窄线宽布里渊光纤激光器与布里渊光纤陀螺相关技术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2年
10 周会娟;基于受激布里渊散射的分布式光纤传感系统及其应用研究[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1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文哲;基于布里渊效应的分布式传感信号处理关键算法的研究[D];燕山大学;2015年
2 夏岚;基于布里渊和瑞利散射的增敏型分布式光纤传感系统[D];南京大学;2016年
3 李晴宇;基于布里渊效应的高空间分辨率分布式光纤传感技术的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6年
4 王本章;基于光学捷变频的动态分布式布里渊光纤传感技术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6年
5 郑光浩;基于布里渊自相干检测的分布式光纤振动传感技术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6年
6 樊宣佑;基于微波调制移频的布里渊光时域分析仪关键技术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6年
7 朱晓非;基于相位检测的布里渊分布式光纤振动传感技术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6年
8 张赞;微弱光信号的低噪声布里渊放大的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9年
9 方文磊;布里渊放大噪声抑制与双信号竞争放大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0年
10 李宏亮;光纤中双峰布里渊增益及其应用研究[D];清华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129804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xxkjbs/129804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