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空间环境中目标的电磁散射特性一体化建模及高效算法研究

发布时间:2017-12-19 20:19

  本文关键词:半空间环境中目标的电磁散射特性一体化建模及高效算法研究 出处:《电子科技大学》2016年博士论文 论文类型:学位论文


  更多相关文章: 半空间格林函数 Sommerfeld积分 积分方程 矩量法 多层快速多极子算法 自适应交叉近似 高阶叠层矢量基函数


【摘要】:目标与非均匀背景的复合电磁散射问题普遍存在于实际工程应用中。半空间是一类典型的非均匀环境,在对“地/海-空”背景中目标与环境进行一体化电磁特性建模研究时必须予以充分考虑。本文深入研究了积分方程方法精确求解半空间环境中目标电磁散射与辐射的关键技术与高效数值求解方法。本文首先将半空间中点源产生的场在谱域中解耦为独立的TE波与TM波,从而将复杂的空域场型格林函数的求解转换为对谱域中TE波与TM波所满足的简单的传输线方程的求解;通过对每一个谱域分量在无限大分界面上匹配连续性边界条件得到具有解析表达式的半空间谱域场型格林函数;然后通过二维傅里叶逆变换获得空域中的场型格林函数;为便于构建具有低阶奇异性的积分方程,还推导了半空间位型格林函数;作为特殊情况,给出了理想导电(PEC)半空间中具有闭合表达式的场型格林函数;最后对半空间格林函数的奇异性作了分析。针对半空间格林函数的快速计算问题,本文首先对Sommerfeld积分(SI)的特点及其物理含义予以分析与总结,进而系统地研究了SI的各种快速计算方法,包括有直接数值积分法及其优化技术,离散复镜像方法(DCIM)以及大参数渐近近似方法。其中直接积分的优化技术包括提取渐近项、提取支点奇异项以及优化积分路径;大参数渐近近似方法包括有互易法,首项近似(LOA)以及修正的谱域加权实镜像方法。另外,为实现矩量法中阻抗矩阵的快速填充,本文采用了格林函数建表与插值的技术。在高效计算格林函数的基础上,本文利用矩量法(Mo M)对半空间表面积分方程进行求解,详细地阐述了积分方程方法的数值实现及其关键技术。根据等效原理,本文提出并建立了归一化的半空间表面积分方程;采用RWG基函数,CRWG基函数以及Roof-top基函数对目标表面的等效电流源进行展开;使用伽略金方法将积分方程离散为线性矩阵方程;采用了高效的矩阵元素计算策略,避免了重复计算复杂的格林函数;对平直网格单元采用了加减奇异项的方式处理奇异性,对曲面单元则采用了Duffy变换方法;讨论了散射与辐射问题中激励向量的计算;总结了矩阵系统的求解方法。数值算例验证了所开发数值程序的正确性。本文将ACA方法应用于半空间矩量法中,降低了计算复杂度以及内存需求。ACA方法的纯代数特性使得其不依赖于积分核的具体形式,非常适用于快速求解格林函数较复杂的半空间问题。对于半空间跨界面模型,两个半空间背景的对比度使得需要两套不同尺寸的网格在分界面两侧离散目标表面。为此,本文提出在分界面两侧分别建立两个树形分组结构的方法。当场点、源点均位于界面一侧时,ACA矩阵压缩同自由空间情形一致。但是当场点、源点分居界面两侧时,因为两个树形结构是独立的且树结构的层数一般不相同,使得ACA分组出现困难。为此,本文提出纵向分组策略,重新定义了跨界面耦合远组。数值算例验证了我们所提方法的高效性。为进一步提高对不跨界电大尺寸目标的求解能力,本文成功开发出半空间多层快速多极子方法(MLFMA)。对于近区耦合,利用传统的矩量法通过严格求解半空间格林函数进行计算。对于远区耦合分为直射项与反射项:直射项的处理与自由空间MLFMA是相同的;反射项则通过引入修正的加权实镜像方法利用自由空间MLFMA框架进行处理。接着本文考察了目标紧贴分界面时加权实镜像方法出现较大误差的现象,并且给出了物理解释。在此基础之上提出了ACA方法与半空间MLFMA相结合的混合方法,该方法不但能够准确快速分析任意形状导体目标贴界面的问题,而且能够高效求解目标跨界面的问题。多个数值算例检验了以上所开发算法的性能。最后,本文将近年来提出的基于曲面三角贴片的高阶叠层矢量基函数应用于半空间矩量法中,并且从多个方面对其性能进行了研究:首先是降低了未知量个数并且减少了场源耦合的计算量,极大地提高了半空间矩量法求解电磁问题的能力;其次,利用该基函数阶数选取的灵活性,实现了跨界面目标统一尺寸的精确剖分,避免了传统方法必须采用非均匀剖分的缺陷,改善了矩阵的性态,同时简化了几何建模的复杂度;再次,利用该高阶方法实现了基于同一套均匀网格的跨界面问题的宽频带分析。此外,本文还将该新型高阶基函数结合快速求解方法,求解了半空间中电大目标的电磁散射问题。本文的研究工作为目标与环境的复合电磁散射特性的一体化精确建模与快速求解提供了有效的方法途径,为进一步分析实际工程中真实的“地/海-空”半空间环境中目标的电磁特性奠定了坚实基础。独立地开发了一套数值分析代码,集成了多种高效的数值求解技术以及Open MP共享内存并行编程技术,程序具有很好的多平台移植性与可继承性,形成了相应的工程求解能力。
【学位授予单位】:电子科技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TN011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晓峰;谢拥军;王鹏;杨锐;;半空间电大涂敷目标散射的高频分析方法[J];物理学报;2008年05期

2 徐利明,聂在平;半空间格林函数的角谱平面高效计算[J];电波科学学报;2004年03期

3 姜彦南;葛德彪;杨利霞;于新华;;二维半空间时域有限差分瞬态场外推方法[J];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学报;2014年02期

4 李晓峰;谢拥军;王元源;;半空间电大导体目标散射的高频分析方法[J];电子与信息学报;2009年05期

5 程大军,林为干,薛良金;时谐电流在磁化等离子体半空间的辐射理论(英文)[J];电子科技大学学报;1992年04期

6 李晓峰;谢拥军;王元源;陈博韬;;半空间电大均匀介质目标散射分析方法[J];电波科学学报;2009年03期

7 徐乐;谢拥军;史小卫;;海上舰船在平面波照射下的半空间散射研究[J];电子学报;2006年12期

8 吴昊;季振洲;;一种基于半空间的不完全拷贝垃圾回收机制[J];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2011年11期

9 葛德彪,李清亮,闫玉波;分析半空间目标短波散射的一种近似方法[J];电子学报;1999年09期

10 李清波;朱汉清;陈如山;;有耗半空间环境中导体目标电磁散射的快速分析[J];微波学报;2009年0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邱长春;李长征;张碧星;沈建中;;分层半空间中导波的传播特性研究[A];融合与创新:新世纪物理声学的发展——二零一二年度全国物理声学会议论文集[C];2012年

2 顾春龙;金峰;;温度场对压电半空间中瑞利波传播特性的影响研究[A];中国力学大会——2013论文摘要集[C];2013年

3 杨在林;刘殿魁;唐兆田;;SH波对浅埋结构的散射与地震动[A];第三届全国防震减灾工程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4 屈彪;修乃华;;一类凸优化问题的半空间松弛投影法[A];2006年中国运筹学会数学规划分会代表会议暨第六届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6年

5 高岩;王洋;刘永伟;商德江;;半空间全息法反演材料反射系数试验研究[A];中国声学学会2007年青年学术会议论文集(上)[C];2007年

6 杨在林;许美娟;;半空间中圆形衬砌与裂纹对SH波的散射[A];2009年度海峡两岸工程力学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记者 刘畅 通讯员 周诗泉;恩施未来州城一半空间留给山水[N];湖北日报;2014年

2 记者 赵辉 通讯员 周诗泉;恩施规划新城区一半空间留给山水[N];中国绿色时报;2014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曹乐;层状半空间及上方目标复合散射的快速算法研究[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15年

2 罗万;半空间环境中目标的电磁散射特性一体化建模及高效算法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6年

3 尤红兵;层状饱和半空间中凹陷地形或隧洞对弹性波的散射[D];天津大学;2005年

4 李晓峰;半空间复杂目标的高频分析方法[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09年

5 姜彦南;FDTD并行算法及层状半空间散射问题研究[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09年

6 邓亚虹;层状自由场地固有频率的求解方法、特性及应用研究[D];浙江大学;2007年

7 郑佩;均匀和层状两相饱和孔隙介质半空间的动力Green函数[D];上海交通大学;2013年

8 胡秀青;饱和地基中埋置基础的动力振动特性研究[D];浙江大学;2009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梅雄一;层状饱和半空间中沉积谷地对弹性波的三维散射[D];天津大学;2012年

2 琚鑫;饱和半空间中衬砌隧道对弹性波的散射及内源问题[D];天津城建大学;2015年

3 赵鹏;基于时域物理光学方法的半空间上方目标散射研究[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14年

4 马瑞芳;三维半空间中Magnetohydrodynamics方程解的衰减性[D];华南理工大学;2014年

5 寇利军;层状饱和半空间中洞室群对弹性波的散射[D];天津大学;2008年

6 李葶;论二维半空间的观察方法[D];东北师范大学;2008年

7 刘月红;层状半空间中洞室对瑞雷波的放大作用[D];天津大学;2007年

8 王云燕;层状半空间中洞室对Love波的放大作用[D];天津大学;2007年

9 黄周敏;层状半空间中洞室群对入射SH波的散射[D];天津大学;2008年

10 王琼;层状半空间中凹陷地形出平面地震响应[D];天津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130929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xxkjbs/130929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863b0***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