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线通信变换域抗干扰关键技术

发布时间:2017-12-22 05:25

  本文关键词:无线通信变换域抗干扰关键技术 出处:《电子科技大学》2016年博士论文 论文类型:学位论文


  更多相关文章: 窄带干扰 干扰抑制 变换域 预编码 时间同步


【摘要】:干扰广泛存在于蜂窝移动通信、无线局域网和认知无线电等重要通信场景中。随着无线通信的不断发展,干扰问题日益凸显,已成为阻碍无线频谱效率进一步提升的主要因素。现有的变换域干扰抑制技术一般在固定的变换域分离期望信号和干扰。但固定变换域干扰抑制只能利用一类干扰的共同性质,不能根据特定干扰的统计特征优化性能。针对此问题,本文研究了基于干扰统计信息的特征变换域干扰抑制技术,主要贡献如下:第一,直接序列扩频通信单发单收变窗长特征变换域干扰抑制。将直接序列扩频信号变换至窄带干扰的特征变换域后,期望信号与干扰信号具有不同的平均功率分布。变换域干扰抑制通过在各特征元素处加权进行干扰抑制。研究讨论了变换窗长对性能表现、收敛速度及计算复杂度的影响。所提算法具有简单的接收机结构及自适应实现方法,适合于实际工程应用。仿真结果表明,当扩频因子为4,干扰为单音信号,干信比为50dB时,所提特征变换域干扰抑制方法在0.01的误码率下,相对码辅助干扰抑制技术有约3dB的性能增益。第二,多发多收特征变换域干扰抑制合并。对于多天线的接收信号,期望信号与窄带干扰在特征变换域具有不同的平均功率分布,而在空域具有不同的信道矩阵。特征变换域干扰抑制合并在遭遇强干扰的特征元素通过干扰抑制合并抵抗干扰,而在无干扰的特征元素通过最大比合并发掘天线分集增益。所提方法比原始干扰抑制合并提供了更高的输出信干噪比和分集增益。仿真结果表明,在1发2收条件下,干扰归一化带宽为1/8,干信比为10dB时,所提特征变换域干扰抑制合并在0.01的误码率下,相对传统干扰抑制合并有约3dB的性能增益。第三,预编码特征变换域干扰抑制。假设发射端已知干扰信号统计信息,通过发射端及接收端的联合处理,传输信道被划分为多个特征变换域并行子信道。由于窄带干扰信号功率分布的不均匀性,各子信道具有不同的信道质量。而所提算法通过为各子信道分配不同的空时编码,达到提升通信可靠性或增大通信速率的目的。分析指出,发射端对干扰统计信息的利用可带来信道容量的提升。仿真表明,在4发4收条件下,干扰归一化带宽为1/8,干信比为10dB时,所提预编码变换域干扰抑制算法在达到30bits/s/Hz容量时所需的信噪比较传统干扰抑制合并减少了约4dB。第四,时间同步过程中的特征变换域干扰抑制。算法利用了窄带干扰在特征变换域的功率聚焦特性,并与时间同步过程中的具体需求相结合。仿真及分析结果表明,在单天线接收机与多天线接收机两种架构下,所提算法均提升了接收机输出信干噪比,进而提升了时间同步过程中的序列检测性能。例如,在单发单收条件下,干扰归一化带宽为1/8,干信比为10dB时,所提特征域干扰抑制方法在0.9的检测概率下,相对传统频域干扰抑制方法有约2dB的性能增益,而随着干信比的提升,所提方法与频域方法的性能差距进一步扩大。本文研究了利用干扰信息的变换域干扰抑制算法,其结果可以应用于无线传感器网络,无线局域网,下一代移动通信系统等场景中的同频窄带干扰抑制。
【学位授予单位】:电子科技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TN92;TN975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立春;魏峰;郑磊;;一种基于模数混合的强干扰抑制方法[J];电路与系统学报;2013年02期

2 杨双华;;线性系统可测干扰抑制的一种尝试[J];炼油化工自动化;1991年04期

3 孙松庚;自适应小波包干扰抑制技术[J];解放军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0年03期

4 张志涌,汪方盛;一种新的盲干扰抑制算法[J];南京邮电学院学报;2002年03期

5 韩朔;戴旭初;;一种基于自适应对角加载的干扰抑制合并的改进算法[J];遥测遥控;2012年04期

6 张本辉;章新华;范文涛;綦敦浩;刘俊星;;基于矩阵滤波技术的海面多干扰抑制方法研究[J];电声技术;2013年03期

7 陈淑军;李焱桥;;微机继电保护装置干扰抑制措施[J];电子测量技术;1999年01期

8 李博;肖立民;;基于最大输出信噪比的自适应置零陷波干扰抑制算法[J];通信技术;2010年04期

9 向敏;胡飞;周军;;基于变换域选择的干扰抑制技术[J];通信技术;2014年04期

10 蔡国权,于大鹏,宋文涛;带迭代信道估计的并行多级干扰抑制算法[J];无线电通信技术;2003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巧莲;郭伟;余敬东;;直扩通信系统中的干扰抑制技术[A];开创新世纪的通信技术——第七届全国青年通信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1年

2 于永强;;基于谱减平滑算法的语音干扰抑制技术[A];2005通信理论与技术新进展——第十届全国青年通信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5年

3 陈虹;马彦;赵桂军;孙鹏远;郭孔辉;;主动悬架系统的鲁棒干扰抑制:一种多目标控制方法[A];第二十届中国控制会议论文集(上)[C];2001年

4 杨茂英;刘宇;杨晨阳;;分组串行干扰抑制在WCDMA中的应用[A];第十届全国信号处理学术年会(CCSP-2001)论文集[C];2001年

5 杜鹏;余建国;;3 GPP LTE小区间干扰抑制技术的研究[A];2008年“ICT助力两型社会建设”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6 王尧;崔晓伟;陆明泉;;基于分级参数预测的自适应抗干扰新方法[A];第二届中国卫星导航学术年会电子文集[C];2011年

7 王益文;刘燕飞;徐艳娇;高艳霞;;额区参与儿童视听干扰抑制的ERP证据[A];第十二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9年

8 马文强;陈豪;;一种新的基于四阶累积量一维切片的干扰抑制方案[A];现代通信理论与信号处理进展——2003年通信理论与信号处理年会论文集[C];2003年

9 马文强;陈豪;;一种新的基于四阶累积量一维切片的干扰抑制方案[A];卫星通信技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10 白燕;卢晓春;;卫星导航系统宽带LFM干扰抑制方法研究[A];第五届中国卫星导航学术年会论文集-S6 北斗/GNSS测试评估技术[C];2014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茂;MIMO-OTH雷达参数估计与干扰抑制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5年

2 徐强;同时同频全双工自干扰抑制关键技术研究与验证[D];电子科技大学;2014年

3 何昭君;同时同频全双工无线通信自干扰抑制[D];电子科技大学;2015年

4 张志亮;同时同频全双工数字自干扰抑制关键技术[D];电子科技大学;2016年

5 刘凤威;无线通信变换域抗干扰关键技术[D];电子科技大学;2016年

6 郝张红;直接序列扩频通信系统中的时变干扰抑制关键技术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3年

7 刘畅;回声干扰抑制中的自适应信号处理算法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3年

8 周详;高效率学习中情绪干扰抑制的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9 王阶;MIMO系统中的定向干扰抑制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0年

10 刘乃金;多小区MIMO系统中干扰抑制技术的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巩赫赫;大规模MIMO系统的干扰抑制合并技术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16年

2 李森;多频点DBF接收系统干扰抑制的研究与FPGA实现[D];北京理工大学;2016年

3 王成;LTE网络中小区间干扰抑制方案的研究[D];安徽理工大学;2016年

4 金青国;MIMO天波雷达联合发射接收干扰抑制方法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6年

5 郭岩;同时同频全双工OFDM无线通信系统自干扰抑制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6年

6 余维应;目标指示雷达压制类干扰反对抗试验与实测数据分析[D];电子科技大学;2016年

7 冯麒;基于网络辅助的干扰抑制技术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6年

8 李鹏;基于频率子集的相干快跳频通信系统关键技术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6年

9 文翔;同时同频全双工自适应数字自干扰抑制技术研究与验证[D];电子科技大学;2016年

10 房龄江;同时同频全双工RLS数字自干扰抑制关键技术与验证[D];电子科技大学;2016年



本文编号:131860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xxkjbs/131860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bc397***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