柔性多层结构共形剥离工艺机理研究

发布时间:2017-12-22 14:08

  本文关键词:柔性多层结构共形剥离工艺机理研究 出处:《华中科技大学》2016年博士论文 论文类型:学位论文


  更多相关文章: 柔性电子 卷到卷制造 多层结构 共形剥离 界面应力


【摘要】:柔性电子转印(剥离与转移)是实现器件功能封装、产品包装必须要解决的核心工艺之一。卷到卷(Roll-to-roll, R2R)系统可以实现高效率、低成本的连续制造,能够与柔性薄膜结构兼容,是柔性电子的理想制造方式。因此,研究如何将R2R制造系统与柔性电子转印工艺集成,实现大面积柔性电子R2R批量制备,对于提高其生产效率、降低成本具有显著意义。本文以器件层-粘胶层-载带层柔性三层结构为对象,研究基于R2R系统的辊筒共形剥离和R2R转移工艺,从力学建模、机理分析和工艺实验等方面开展系统研究。本文主要研究工作和创新之处包括:1)建立了器件层-粘胶层-载带层多层复合结构共形剥离工艺的力学模型,给出了曲面共形状态下中间粘胶层的正应力和剪应力的解析表达式,精确计算出多层结构中各层厚度对粘胶层能量释放率的贡献率,确定了器件可安全剥离的器件层和载带层厚度允许范围,为柔性电子器件的可共形剥离性提供判定准则。2)研究了器件层-粘胶层-载带层多层复合结构中材料组成和几何尺寸,结合共形剥离工艺机理模型揭示了材料属性、几何尺寸、剥离刀半径以及共形角等器件与刀具参数对共形剥离的影响规律,建立了器件断裂与剥离的竞争关系模型,计算出剥离刀的设计参数范围,设计了含有多个剥离半径的剥离刀,通过多层结构的剥离实验验证了剥离刀设计方法的正确性。3)研究了张力与速度对共形剥离过程的影响规律,提出了张力辅助的共形剥离方法,提高了剥离的成功率并给出了张力设定的工艺范围。建立了多层复合结构的黏弹性界面力学模型,并结合剥离实验所获界面断裂能与速度之间的关系,为选择合适的R2R工艺参数(张力与速度)提供理论方法,实现共形剥离与R2R系统的综合设计。4)研究了R2R转移过程界面残余应力的产生机制,提出了低界面残余应力的R2R转移工艺方法,综合考虑薄膜材料、结构、载带层张力和工艺温度等参数的影响,推导了R2R转移工艺过程中的应变失配模型,对材料属性和结构参数进行协同优化,通过R2R实验平台验证了降低柔性电子器件的界面残余应力的可行性。本文所研究的共形剥离与转移工艺理论与设计方法已经在实际柔性多层结构R2R复合系统中得到了试验验证,具有较好的应用效果。
【学位授予单位】:华中科技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TN05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吴建平,杨建国;分布式多层结构的设计与实现[J];计算机应用研究;2004年03期

2 陈彩廷;;硅多层结构结区载流子浓度的测量[J];激光与光电子学进展;1982年12期

3 冯哲川,刘弘度;半导体多层结构的热应变弯曲和层应力[J];半导体学报;1983年02期

4 查良镇,邹庆生,王有政,宋风华,刘容;复杂多层结构的二次离子质谱定量深度分析[J];清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7年04期

5 于东;医院药品信息系统的多层结构设计与实现[J];医疗设备信息;2004年03期

6 潘克宇,章雯燕,宋强;多层结构对提高“一卡通”系统安全性的作用[J];科技通报;2004年04期

7 刘少锋,张新元;基于移动Agent的分布式多层结构及应用研究[J];福建电脑;2005年01期

8 黄小龙;;一种分布式多层结构应用系统安全与对策的探讨[J];百色学院学报;2006年03期

9 唐九耀;唐晋发;沈德芳;;多层结构磁光记录介质的优化设计[J];激光与红外;1988年02期

10 胡斌,林宗楷,郭玉钗,马晓龙;基于多层结构中间件(EdbClient,EdbServer)的设计与实现[J];计算机研究与发展;1998年10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家坂邦直;森田涉;;多层结构伸缩纱[A];第十四届全国花式纱线及其织物技术进步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2 王培国;陈文汉;林红卫;;分布式多层结构的通信网络资源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A];四川省通信学会二零零四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二)[C];2004年

3 郭钰宁;杨德兴;冯文;常瑛;;多层结构中激光超声波特性的模拟研究[A];第十四届全国光学测试学术讨论会论文(摘要集)[C];2012年

4 李永坚;;基于分布式多层结构的管理信息系统(MIS)的设计[A];广西电机工程学会第七届青年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2年

5 史丽萍;赫晓东;李W,

本文编号:131978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xxkjbs/131978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7eb3e***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