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制冷型红外成像系统关键技术研究

发布时间:2017-12-26 02:10

  本文关键词:非制冷型红外成像系统关键技术研究 出处:《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2016年博士论文 论文类型:学位论文


  更多相关文章: 红外成像系统 非均匀性校正 动态范围压缩 局部对比度增强 实时图像处理


【摘要】:近年来红外成像系统在军事和民用领域得到了迅速的发展,非制冷红外成像系统,以其价格低、可靠性高、体积小、功耗低等优势在红外热成像系统的发展中占据着重要地位。本文在非制冷红外热成像系统基本理论和红外图像处理算法研究的基础上,设计并研制了具有实时图像处理功能的非制冷红外热成像系统,取得了很好的成效。红外图像的非均匀性极大地影响了图像的质量和视觉效果。本文在深入研究非均匀性产生原因的基础上,分别分析了红外焦平面阵列(IRFPA)基于定标的非均匀性校正法(NUC)和基于场景的NUC算法各自的优势和缺陷,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种联合非均匀性校正方法。该算法首先根据上电时刻焦平面衬底的温度值,从存储设备中提取预先存储的对应温度区间的增益和偏置校正参数,初步消除探测器的非均匀性;通过分析初步校正后图像残余非均匀性噪声的特性,提出了用具有保边缘特性的P-M滤波取代传统神经网络算法中的四邻域均值滤波来获得期望图像,从而减小了图像边缘模糊。实验结果表明,该算法收敛速度快,校正精度高,有效减小了因红外焦平面响应特性漂移而引起的图像降质。针对红外图像对比度低、温度分辨力差等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双边滤波器的红外图像局部对比度增强算法。算法首先采用双边滤波器对图像进行分层处理,得到动态范围较大的背景图像和包含较多噪声和细节信息的细节层图像;对背景图像进行动态范围压缩和局部对比度拉伸,得到符合人眼识别的低位宽图像;对细节层图像进行贝叶斯阈值去噪,并对弱边缘信息进行增强;最后将背景层图像和细节层图像进行加权运算,得到增强后的图像。针对大量图像进行了实验,对增强效果进行了定性和定量分析,并与目前常用的增强算法进行了比较。实验结果表明,该算法能够有效地提高图像的局部对比度,突出纹理细节信息,并抑制图像噪声,改善了图像的整体视觉效果。根据红外探测器UL02152的结构特点和输出信号特点,设计了一款低噪声红外成像系统。利用FPGA芯片提供探测器的时序驱动信号,采用低噪声的电压偏置电路和高精度的数字信号处理技术,有效的抑制了系统噪声,保证了系统输出信号的完整性和稳定性。在FPGA中完成了图像的盲点剔除、非均匀性校正以及图像增强等处理,图像延时小于2帧,满足实时输出的要求。经测试,红外图像NETD值为74mK,实现了系统的低噪声设计。
【学位授予单位】: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TN219;TP391.41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高;红外成像装置[J];红外;2003年09期

2 于滟文;;运动目标的计算机红外成像仿真[J];红外与激光工程;2007年02期

3 高;;可用夹子夹上去的红外成像器[J];红外;2009年07期

4 孙玉铭;李世诚;;国外红外成像寻的器技术的装备与发展[J];舰船电子工程;2009年06期

5 R.A.Aguilera ,郑明山;先进的红外成像寻的器计划[J];半导体光电;1985年04期

6 ;到2019年,红外成像和热成像市场将达52.19亿美元[J];红外;2014年07期

7 顾聚兴;里德伯原子加快红外成像速度[J];红外;2000年09期

8 王永寿;红外成像装置的开发动向[J];飞航导弹;2001年05期

9 陆斌;防空导弹红外成像环境的动态图像制作方法[J];激光与红外;2003年04期

10 李春林,齐怀琴,王崇;红外成像林火监测报警车载指挥系统的研究[J];林业机械与木工设备;2003年1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张清川;;微梁传感红外成像及合金剪切带研究中的实验力学[A];庆祝中国力学学会成立50周年暨中国力学学会学术大会’2007论文摘要集(上)[C];2007年

2 张青川;陈大鹏;伍小平;;光学读出微梁阵列非制冷红外成像[A];中国光学学会2006年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6年

3 修大朋;衣同胜;贾峰;;高速红外成像跟踪器的设计与实现[A];2004全国光学与光电子学学术研讨会、2005全国光学与光电子学学术研讨会、广西光学学会成立20周年年会论文集[C];2005年

4 魏建强;;红外成像器通用测试技术及标准设备概述[A];第三届红外成像系统仿真、测试与评价技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5 ;第三届红外成像系统仿真、测试与评价技术研讨会[A];第三届红外成像系统仿真、测试与评价技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6 李佳徽;蒋亚东;罗凤武;章睿;;一种便携式非制冷红外成像设备电路系统设计[A];2007北京地区高校研究生学术交流会通信与信息技术会议论文集(上册)[C];2008年

7 刘海洋;陈勇;章兰英;;空间目标的红外成像仿真研究[A];'2008系统仿真技术及其应用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8年

8 范晋祥;杨建宇;;军用红外成像探测跟踪技术发展趋势与新技术研究进展[A];第十届全国光电技术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12年

9 张志刚;程腾;高杰;毛亮;张青川;;利用消杂散光的偏振光技术提高光学读出红外成像的检测灵敏度[A];第十三届全国实验力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12年

10 武征;张永辉;杨建军;;红外成像测量系统稳定跟踪设计[A];2006年全国光电技术学术交流会会议文集(A 光电系统总体技术专题)[C];2006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4条

1 ;洞察秋毫 化险为夷[N];中国计算机报;2009年

2 冉涌 高磊;省电力公司全面推广红外成像测温检修[N];山西日报;2010年

3 本报记者 王延斌;“火眼金睛”是怎样炼成的?[N];科技日报;2014年

4 北京中医药大学 李洪娟;红外成像检测技术可助中医诊断[N];中国中医药报;2012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家琨;气体泄漏被动式红外成像检测理论及方法研究[D];北京理工大学;2015年

2 唐艳秋;非制冷型红外成像系统关键技术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2016年

3 王章野;地面目标的红外成像仿真及多光谱成像真实感融合研究[D];浙江大学;2002年

4 江照意;典型目标场景的红外成像仿真研究[D];浙江大学;2007年

5 卓志敏;红外成像目标检测与跟踪技术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07年

6 寇小明;红外成像观测系统性能评价方法研究[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11年

7 罗来邦;末敏弹简易红外成像起爆控制系统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06年

8 屈惠明;红外成像电子学理论及其关键技术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07年

9 吴健雄;无基底焦平面阵列的红外成像优化及应用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4年

10 刘志刚;红外成像点目标的检测与识别技术研究[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0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洪鑫;海天背景下大型舰船红外成像仿真[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5年

2 唐永娇;衰减全反射/红外成像结合化学计量学方法用于聚合物复合材料的相容性和分散性研究[D];北京化工大学;2015年

3 迈涛;中波制冷红外成像组件的设计与实现[D];中国科学院大学(工程管理与信息技术学院);2015年

4 胡国琦;基于C6657 DSP的非制冷长波红外成像及处理系统硬件设计[D];北京工业大学;2015年

5 马丽娜;红外成像目标检测与定位系统关键技术研究[D];西北工业大学;2007年

6 苏冠华;红外成像目标识别跟踪算法研究[D];清华大学;2011年

7 陈菲;地面场景的红外成像仿真设计与实现[D];华中科技大学;2013年

8 何浩东;高速红外成像跟踪处理器的研究与实现[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07年

9 彭弘铭;红外成像与采集系统研究与实现[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13年

10 陆培科;地面目标的红外成像跟踪算法研究[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133536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xxkjbs/133536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4a35c***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