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机协同系统的推理机制及其哲学意蕴
本文关键词:人机协同系统的推理机制及其哲学意蕴 出处:《华东师范大学》2016年博士论文 论文类型:学位论文
【摘要】:自从现代计算机问世与人工智能兴起以来,计算机开始代替人承担许多繁重的计算与推理工作。计算机的计算能力很强,演绎推理能力非常突出,归纳推理和类比推理等方面的能力也在不断地发展和完善之中,并且尤其擅长迅速处理大规模的数据;而人类在处理问题时,则具备计算机所欠缺的灵活性与创造性等。当人类面对的问题越来越复杂和困难时,仅仅依靠人或者计算机单独一方的能力往往难以解决,需要人和计算机相互协同,紧密配合,各自发挥自身的长处。于是,人机协同系统(Human-Computer Collaborative Systems)便应运而生。经历了数十年的发展,人机协同系统已经广泛地应用于医疗诊断、天气预报、化学工程、地质勘探、语音识别、图像处理等领域,深刻地影响了科学技术的发展,以及生产、生活等方方面面。但是,对人机协同系统推理机制的特点和相应的哲学探究则相对较少;尤其是后者,通常都是内嵌于人工智能哲学的一般框架中,并没有对人机协同系统在哲学上所体现的特殊性进行具体的分析。本文就是试图通过对人机协同系统产生的学术背景和发展历程的追溯,系统地探讨人机协同系统推理机制的特点和基本结构,并在此基础上,深入地探究其中所蕴含的基本哲学问题和哲学意义。在绪论中,首先讨论和界定了人机协同系统的概念,并就国内外关于人机协同系统的研究现状进行了综述。第二章首先阐述了人工智能的思想渊源与发展历史,分析了人工智能的主要学派——符号主义学派、联结主义学派以及行为主义学派,认为经典的人机协同系统大致可以划归为符号主义学派;然后,叙述了人机协同系统的历史、现状以及未来的发展方向,指出人机协同系统将进一步解放人类的双手与大脑。第三章着重分析了人机协同系统的推理机制的特点、实现条件和基本结构。首先,对人类的推理方式与计算机的推理方式进行了比较,认为人类与计算机在推理方面各有优缺点,因此,取长补短、整合两者的优点是人机协同系统产生的基础。接着,论述了人机协同系统的实现条件——需要人与计算机合理分工、共同协作。并在此基础上,分析了人机协同系统的推理机制的基本结构,特别是,提出了人机协同系统的推理机制实际上是一个动态过程的新观点。第四章以“沃森医生”和"AlphaGo"为案例,对人机协同系统的推理机制实际上是一个动态过程这一观点进行了较详细的论证。“肿瘤专家顾问”专家系统——“沃森医生(Watson)"可以说是医疗诊断领域最为著名、最为先进的专家系统,“沃森医生”的出现,极大地提高了医生对于不同病情的诊断率,并强烈地冲击了人们传统的医疗观念。2016年3月,围棋对弈专家系统"AlphaGo"凭借拥有自主学习的能力,战胜了世界围棋冠军李世石九段。通过对“沃森医生”和‘'AlphaGo"推理机制的阐述与比较,发现人机协同系统在数年里取得的长足进展,正是体现了人的推理能力不断向智能机器系统迁移的过程,从而支持了上述的观点。第五至七章对人机协同系统的哲学意蕴进行了探究。第五章中,对西蒙(Herbert Alexander Simon)和纽厄尔(Allen Newell)提出的“物理符号系统假设”作出了新的诠释,认为其更准确的表述是“物理实现的符号系统假设”。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论证了人机协同系统本质上是一个计算系统。第六章则阐述了在某些情况下,人机协同系统可以看作是一类新型的认识主体,并且论证了人机协同系统可以大大提高人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能力。第七章重点讨论了人机协同系统的价值论问题,论证了人机协同系统能够拓展人类的生存空间,推进人类文化的进化;同时,也指出和分析了可能存在的风险。
[Abstract]:......
【学位授予单位】:华东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TP18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鑫;;基于“大协同思想”的企业协同系统分析与设计[J];科技创新导报;2011年12期
2 杨胜文;史美林;;协同服务:从群件到面向服务的协同系统[J];通信学报;2006年11期
3 张务庆;;地市级公安局的警务数字化协同系统建设[J];警察技术;2007年02期
4 黄勇;潘雪增;蔡国永;平玲娣;;一种基于规范的可信协同系统分析设计框架[J];计算机科学;2009年04期
5 陶俊仪;;基于大屏幕的交互式协同系统的设计与实现[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2009年07期
6 葛锋,鲁东明;科研项目申请评估协同系统[J];计算机工程;2000年S1期
7 宋伟;刘卫宁;孙棣华;;供应链协同系统的安全体系的设计与实现[J];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2006年02期
8 刘林源;朱海滨;;协同系统中的角色及转换机制[J];计算机工程;2006年19期
9 ;天舟公司中标西安机电信息研究所异地协同系统项目[J];舰船科学技术;2008年05期
10 刘予胜;刘文博;;太原供电分公司任务协同系统的研究与应用[J];电力技术;2010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5条
1 邱华;任行者;毛俊超;;一种基于加密率的多媒体协同系统的模型构建[A];第三届中国智能计算大会论文集[C];2009年
2 李宗诚;;全息协同系统及其动力学行为[A];1995年中国控制会议论文集(下)[C];1995年
3 高永峰;成梦娇;王宝玲;石峰;;功能协同纳米智能器件的制备与应用[A];中国化学会第27届学术年会第16分会场摘要集[C];2010年
4 上官伟;李四辉;蔡伯根;王剑;刘江;;车路协同系统仿真框架设计及实现[A];第八届中国智能交通年会优秀论文集——智能交通与安全[C];2013年
5 姚燕安;查建中;颜鸿森;;机构与控制的协同设计[A];制造业与未来中国——2002年中国机械工程学会年会论文集[C];2002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6条
1 吕乃成邋崔书义;永济:数字化协同系统揪出“江洋大盗”[N];人民公安报;2007年
2 实习记者 张凡;车路协同系统:提升安全效率“新处方”[N];中国交通报;2014年
3 本报记者 祖敏;打造管理“标尺”新高度[N];华北电力报;2010年
4 卢健;Internet服务环境往哪儿去?[N];计算机世界;2003年
5 薛兴华 徐云翔;同盟软件推出财税协同系统[N];中国税务报;2007年
6 本报记者 王娟;中国化工:一个协同系统理顺13000个流程[N];中国计算机报;2012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刘步青;人机协同系统的推理机制及其哲学意蕴[D];华东师范大学;2016年
2 冯秀英;协同系统条件寿命的分布结构以及随机比较问题的研究[D];兰州大学;2014年
3 胡斌;可信的自治式服务协同系统验证[D];浙江大学;2009年
4 谢山;WEB服务复合及其多Agent协同系统实现技术的研究[D];东华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陈宇;基于Axure Rapid Prototyping的原型开发协同系统[D];华南理工大学;2015年
2 宋青山;基于移动互联网的汽车使用服务协同系统研究与实现[D];西南交通大学;2015年
3 肖华;面向企业的信息交互协同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电子科技大学;2014年
4 朱希君;中国移动渠道协同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山东大学;2010年
5 胡国华;卡车销售商务协同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西南交通大学;2013年
6 徐晓寅;物联网下品牌服装协同系统设计与实现[D];东华大学;2013年
7 王丛丛;车路协同系统中信息交互性能优化方法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5年
8 吴林明;警用战队指挥协同系统的设计和实现[D];天津大学;2012年
9 宋敏佳;基于Portal技术的协同系统的研究与应用[D];长春理工大学;2010年
10 吴媛媛;基于P2P的协同系统数据处理的研究[D];北京邮电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135037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xxkjbs/1350373.html